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


背景技术:

2.道路的好坏是路面交通是否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人们为了保证道路路面的平整,人们会定期对破损的路面进行危险,为了增加了人们在路面工作时的安全,人们会在路面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相互连接后的角度固定,导致相邻的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之间的角度,无法依据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进而降低了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的适用性;
4.2、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需要人们移动整个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才能够使得人们从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内侧出来,进而增加了人们穿过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的麻烦。
5.因此,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通过设置第一竖杆、第二竖杆、螺栓和第一防护组件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的适用性低以及不便于人们穿过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表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横杆,横杆远离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含有第一竖杆和第一耳座,第一竖杆远离横杆的表面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一耳座,第一耳座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螺栓,第二支撑组件包含有第二竖杆和第二耳座,螺栓的下端贯穿第二耳座,第二竖杆远离横杆的表面中部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二耳座,横杆的内表面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护组件,第一防护组件包含有滑块和第一竖轴,第一竖轴的上下两端面中部对称连接的第三插轴的一端面连接有滑块,滑块沿着横杆内表面中部开设的第一u形槽底部左右对称开设的u形滑槽滑动。
9.进一步地,第一耳座的上端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耳座的上端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圆周面均与螺栓的圆周面转动连接,螺栓的圆周面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具体地,第一轴承的存在,减小了螺栓和第一耳座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轴承的存在,减小了螺栓和第二耳座之间的摩擦力,螺母的存在,防止了螺栓脱离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
10.进一步地,横杆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竖轴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第二防护组件,横杆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插孔,第二防护组件包含有第四插轴和第二竖轴,第二竖轴的上下
两端面对称连接的第四插轴插接在第三插孔的内侧,具体地,第三插孔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确定第四插轴和横杆之间的位置,进而便于第二竖轴和横杆之间的连接。
11.进一步地,横杆的左右两表面对称开设有第二插孔,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内表面均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二插轴,第二插轴插接在第二插孔的内侧,具体地,第二插孔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确定第二插轴和横杆之间的位置,进而便于横杆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连接。
12.进一步地,横杆的前表面设置有警醒组件,横杆的前表面呈矩形阵列开设有第一插孔,警醒组件包含有反光涂层板和第一插轴,反光涂层板靠近横杆的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一插轴插接在第一插孔的内侧,具体地,第一插孔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确定第一插轴和横杆之间的位置,进而便于横杆和反光涂层板之间的连接。
13.进一步地,横杆远离第二竖轴的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有安装块和万向轮,安装块的下表面中部连接有万向轮,安装块的上表面连接在横杆远离第二竖轴的表面上,具体地,万向轮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移动该装置。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螺栓结构,第一支撑组件的一侧表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横杆,横杆远离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含有第一竖杆和第一耳座,第一竖杆远离横杆的表面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一耳座,第一耳座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螺栓,第二支撑组件包含有第二竖杆和第二耳座,螺栓的下端贯穿第二耳座,第二竖杆远离横杆的表面中部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二耳座,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对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施加外力时,使得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以螺栓为轴转动,进而调节相邻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相邻两个该装置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得使用者依据实际情况调节相邻两个该装置的角度,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组件结构,横杆的内表面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护组件,第一防护组件包含有滑块和第一竖轴,第一竖轴的上下两端面中部对称连接的第三插轴的一端面连接有滑块,滑块沿着横杆内表面中部开设的第一u形槽底部左右对称开设的u形滑槽滑动,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对第一竖轴施加相反的外力时,使得相邻的第一竖轴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使得使用者在穿过该装置时,不需要移动整个该装置,进而便于使用者穿过该装置。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仰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杆分别与第一防护组件和第二防护组件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杆和第二竖杆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杆和警醒组件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竖杆;12、第一轴承;13、第一耳座;14、螺母;15、螺栓;2、横杆;21、第一插孔;22、第二插孔;23、第三插孔;24、第一u形槽;25、u形滑槽;3、警醒组件;31、反光涂层板;32、第一插轴;4、第二支撑组件;41、第二竖杆;42、第二耳座;43、第二轴承;44、第二插轴;5、第一防护组件;51、滑块;52、第一竖轴;53、第三插轴;6、第二防护组件;61、第四插轴;62、第二竖轴;7、移动组件;71、安装块;7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侧表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横杆2,横杆2远离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组件4,第一支撑组件1包含有第一竖杆11和第一耳座13,第一竖杆11远离横杆2的表面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一耳座13,第一耳座13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螺栓15,第二支撑组件4包含有第二竖杆41和第二耳座42,螺栓15的下端贯穿第二耳座42,第二竖杆41远离横杆2的表面中部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二耳座42,横杆2的内表面中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护组件5,第一防护组件5包含有滑块51和第一竖轴52,第一竖轴52的上下两端面中部对称连接的第三插轴53的一端面连接有滑块51,滑块51沿着横杆2内表面中部开设的第一u形槽24底部左右对称开设的u形滑槽25滑动,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调节相邻的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之间的角度时,使用者对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施加外力,使得第一耳座13和第二耳座42均以螺栓15为轴作圆弧移动,使得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转动,进而使得相邻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之间的角度改变,直至使得相邻的交通工程用临时性护栏之间的角度调节至工作角度为止,接着,使用者对万向轮72上的刹车片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72锁定;
28.当使用者需要穿过该装置时,使用者对第一竖轴52施加相反的外力,使得滑块51沿着u形滑槽25滑动,带动第三插轴53沿着第一u形槽24移动,带动第一竖轴52作背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一竖轴52与相邻的第二竖轴62接触为止,接着,使用者从相邻的第一竖轴52之间穿过该装置;反之,使得相邻的第一竖轴52作向下移动。
29.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耳座13的上端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轴承12,第二耳座42的上端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轴承43,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43的内圆周面均与螺栓15的圆周面转动连接,螺栓15的圆周面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4,具体地,使用者对螺母14和螺栓15施加反向的外力,使得螺母14向远离螺栓15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螺母14完全脱离螺栓15上为止,进而解除了螺母14对螺栓15的限定。
30.其中如图3所示,横杆2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竖轴52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第二防护组件6,横杆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插孔23,第二防护组件6包含有第四插轴61和第二竖轴62,第二竖轴62的上下两端面对称连接的第四插轴61插接在第三插孔23的内侧,具体地,使用者对横杆2施加朝向第一竖轴52的外力,使得第四插轴61进入第三插孔23的内侧,直至使
得第四插轴61完全进入第三插孔23的内侧为止,进而使得横杆2和第一竖轴52连接。
31.其中如图5所示,横杆2的左右两表面对称开设有第二插孔22,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的内表面均上下对称连接有第二插轴44,第二插轴44插接在第二插孔22的内侧,具体地,第二插孔22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防滑圈,使用者对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施加靠近横杆2的外力,使得第二插轴44进入第二插孔22的内侧,直至使得第二插轴44完全进入第二插孔22的内侧为止,进而使得横杆2分别与第一竖杆11和第二竖杆41连接。
32.其中如图6所示,横杆2的前表面设置有警醒组件3,横杆2的前表面呈矩形阵列开设有第一插孔21,警醒组件3包含有反光涂层板31和第一插轴32,反光涂层板31靠近横杆2的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一插轴32插接在第一插孔21的内侧,具体地,第一插孔2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防滑圈,使用者对反光涂层板31施加朝向横杆2的外力,使得第一插轴32进入第一插孔21的内侧,进而使得反光涂层板31连接在横杆2上。
33.其中如图1、2所示,横杆2远离第二竖轴62的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移动组件7,移动组件7包含有安装块71和万向轮72,安装块71的下表面中部连接有万向轮72,安装块71的上表面连接在横杆2远离第二竖轴62的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对横杆2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72滚动,带动安装块71移动,带动横杆2移动,进而带动该装置移动。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