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印染是对纺织物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过程的综合。例如在纺织物上增加花纹、图案,改变纺织物的颜色以及相关的前处理工艺等。通过使染料和纤维物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将会使得纺织物具有一定色泽、光泽度,墙板是印染机上的一个部件。
3.现有的重型墙板连接时的稳定性不高,不能够对重型墙板进行可靠的支撑,影响使用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重型墙板连接时的稳定性不高,不能够对重型墙板进行可靠的支撑,影响使用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底板,两个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左侧和右侧均转动安装有两个丝杆,四个丝杆上均传动连接有夹持板,四个夹持板远离四个丝杆的一侧紧密夹持有同一个墙板本体,且墙板本体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的上方,四个夹持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杆,四个同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墙板本体的左侧和右侧紧密贴合,位于前侧和位于后侧的两个同步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锚固螺栓,位于同侧的两个锚固螺栓上均螺纹连接有螺帽。
7.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墙板本体进行夹持,四个丝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横向板,四个横向板远离连接槽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夹持板的外侧固定安装,四个丝杆的外端分别延伸至连接块的左侧和右侧,且四个丝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操作把,所述夹持板上设有限位组件。
8.优选的,为了使夹持板能够完成横移的过程,所述限位组件组件包括限位板,且限位板的顶部和夹持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和连接槽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墙板本体进行分力支撑,提高墙板本体连接后的安全系数,所述底板的顶部转动活动安装有支撑转板,且支撑转板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位于前侧的两个支撑转板的顶部分别活动安装有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位于前侧的两个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可脱离活动卡装,四个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的内部均和墙板本体的外侧紧密贴合,位于前侧的两个支撑转板分别与位于前侧的两个同步杆传动连接。
10.优选的,为了简化操作步骤,提升联动性,进而提高墙板本体连接的效率,位于同侧的两个支撑转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曲柄,两个曲柄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位于前侧的两个同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活动连接。
11.优选的,为了使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位于前侧的一号支撑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卡块,位于前侧的二号支撑板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的右端延伸至卡槽的内部并和卡槽可脱离活动卡装。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墙板本体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需要将墙板本体连接在底板上时,首先将墙板本体的底部插入连接槽的内部,墙板本体位于同侧的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四个操作把,使四个丝杆进行转动,由于丝杆和横向板螺纹连接,可以将丝杆的转动转化为横向板的横移,同侧的两个横向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横移相同的距离,将墙板本体夹持住,此时,同步杆贴合在墙板本体的外侧,当两个同步杆贴合在墙板本体的外侧时,经由设置的曲柄,可以拉动同侧的支撑转板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进行弧线运动,一号支撑板和二号支撑板刚好可以紧密卡合在墙板本体的外侧,对墙板本体进行稳定的支撑,利用实现准备好的锚固螺栓,将同侧的两个同步杆和墙板本体锚固在一起,较之常规的墙板本体的连接装置,采用夹持和螺栓配合的方式对墙板本体进行连接固定,墙板本体连接时的可靠性高,还能够对墙板本体进行分力支撑,提升墙板本体连接时的稳定性;
13.为了解决不便于对夹持板进行限位,夹持板在质量较轻时会进行转动的问题,通过在夹持板的底部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只能进行左右滑动,可以对夹持板进行可靠的支撑,避免出现夹持板转动的状况;
14.为了解决仅使用夹持的方式连接墙板本体,墙板本体连接时的可靠性不高的问题,通过设置的同步杆和锚固螺栓,在夹持的基础上利用锚固螺栓对墙板本体进行固定,可以提高墙板本体连接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一号支撑板结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的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连接块、3连接槽、4墙板本体、5丝杆、6操作把、7横向板、8夹持板、9限位板、10同步杆、11锚固螺栓、12曲柄、13支撑转板、14一号支撑板、15二号支撑板、16卡块、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参照图1-4,一种重型墙板双侧的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底板1在图2中呈前后设置,两个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连接块2,连接块2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3,连
接槽3的目的是对墙板本体11进行限位,且连接槽3的左侧和右侧均转动安装有两个丝杆5,四个丝杆5上均传动连接有夹持板8,为了便于对墙板本体4进行夹持,四个丝杆5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横向板7,这里是利用丝杆5的转动作用横向板7横移,进而夹持住墙板本体4,四个横向板7远离连接槽3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夹持板8的外侧固定安装,四个丝杆5的外端分别延伸至连接块2的左侧和右侧,且四个丝杆5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操作把6,操作把6的形状为圆形,方便操作,夹持板8上设有限位组件,为了使夹持板8能够完成横移的过程,限位组件组件包括限位板9,且限位板9的顶部和夹持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限位板9的底部和连接槽3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板9可以利用滑轨和连接槽3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这里限位板9只能够进行左右滑动,四个夹持板8远离四个丝杆5的一侧紧密夹持有同一个墙板本体4,且墙板本体4的顶部延伸至连接块2的上方,四个夹持板8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同步杆10,同步杆10可以跟随夹持板8同步运动,四个同步杆10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墙板本体4的左侧和右侧紧密贴合,位于前侧和位于后侧的两个同步杆10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锚固螺栓11,锚固螺栓11是穿过墙板本体4的,位于同侧的两个锚固螺栓11上均螺纹连接有螺帽。
23.实施例二
2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进一步的改进:
25.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对墙板本体4进行分力支撑,提高墙板本体4连接后的安全系数,底板1的顶部转动活动安装有支撑转板13,支撑转板13可以进行弧线运动,且支撑转板13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转板13呈矩阵设置,位于前侧的两个支撑转板13的顶部分别活动安装有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位于前侧的两个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可脱离活动卡装,四个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的内部均和墙板本体4的外侧紧密贴合,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都是呈l形设置的,墙板本体4的外侧可以伸入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的内部,位于前侧的两个支撑转板13分别与位于前侧的两个同步杆10传动连接,为了简化操作步骤,提升联动性,进而提高墙板本体4连接的效率,位于同侧的两个支撑转板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曲柄12,两个曲柄12是呈倒八字形设置的,能够为支撑转板13的转动提供作用力,两个曲柄1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位于前侧的两个同步杆10相互远离的一侧活动连接,为了使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位于前侧的一号支撑板1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6,位于前侧的二号支撑板15的左侧开设有卡槽17,卡块16的右端延伸至卡槽17的内部并和卡槽17可脱离活动卡装。
26.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将墙板本体4连接在底板1上时,首先将墙板本体4的底部插入连接槽3的内部,墙板本体4位于同侧的两个夹持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四个操作把6,使四个丝杆5进行转动,由于丝杆5和横向板7螺纹连接,可以将丝杆5的转动转化为横向板7的横移,同侧的两个横向7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横移相同的距离,将墙板本体4夹持住,此时,同步杆10贴合在墙板本体4的外侧,当两个同步杆10贴合在墙板本体4的外侧时,经由设置的曲柄12,可以拉动同侧的支撑转板13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进行弧线运动,一号支撑板14和二号支撑板15刚好可以紧密卡合在墙板本体4的外侧,对墙板本体4进行稳定的支撑,利用实现准备好的锚固螺栓11,将同侧的两个同步杆11和墙板本体4锚固在一起,较之常规的墙板本体4的连接装置,采用夹持和螺栓配合的方式对墙板本体4进行连接固定,墙板本体4连接时的可靠性高,还能够对墙板本体4进行分力支撑,提升墙板本体4连接时的稳定性。
27.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