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工辅助设备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施工现场在搭设脚手架时,通常采用逐层搭建的方式。当脚手架的高度较大时,为了增加脚手架的稳固性,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钢筋连接脚手架与墙体。在安装钢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借助钢筋安装辅助装置进行操作。
3.相关技术中有一种钢筋安装辅助装置,参照图1,钢筋安装辅助装置包括连接柱2。当需要安装钢筋7时,操作者先将钢筋7焊接在连接柱2的一端,然后再将连接柱2绑扎在脚手架上,接着对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墙体混凝土将连接柱2靠近钢筋7的一端以及钢筋7埋入墙体内,待墙体混凝土硬化后,墙体混凝土通过钢筋7和连接柱2对脚手架进行支撑,然后操作者在墙体外侧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操作者对连接柱2和脚手架进行拆卸。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施工完成后,墙体混凝土会对连接柱的移动造成限制,操作者需要逐个将埋入墙体内的连接柱切断才能将连接柱拆下,操作较为繁琐,对操作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相关技术中,当施工完成后,操作者需要逐个对连埋入墙体的接柱进行切割,影响操作效率,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
7.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包括预埋柱、连接柱、夹持组件以及套筒,所述预埋柱用于与钢筋连接,所述预埋柱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预埋柱穿设进连接柱的端面,并与所述连接柱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和连接柱的侧壁上均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柱穿设进套筒,并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通过夹持组件与脚手架可拆卸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脚手架时,操作者先将钢筋焊接在预埋柱上,然后通过夹持组件将连接柱连接在脚手架上。接着,操作者进行外墙混凝土的浇筑,直到将套筒、预埋柱以及钢筋共同埋入混凝土内,并且使套筒的端面与墙体混凝土的外侧面平齐。外墙混凝土硬化后,钢筋、预埋柱以及套筒的转动均受到混凝土的限制。此时,操作者解除连接柱与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并转动连接柱,直到解除连接柱与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然后即可直接将连接柱取下,从而提高了拆除连接柱时的操作效率。
9.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座体、第一夹片、限位件以及锁紧件,所述座体通过锁紧件与连接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片与座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固定第一夹片的位置,所述第一夹片用于对脚手架进行夹持。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连接脚手架与连接柱时,锁紧件将座体连接到连接柱上,然后操作者使连接柱与脚手架贴合,再转动第一夹片,直到第一夹片与脚手架抵触。此
时,限位件再对第一夹片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脚手架与连接柱的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设过第一夹片,并与所述第一夹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设进连接柱,并与所述连接柱螺纹连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第一夹片的位置时,操作者转动第一螺杆,直到第一螺杆同时与第一夹片和连接杆螺纹连接。此后,连接杆对第一螺杆进行限位,第一螺杆对第一夹片进行限位,即可实现对第一夹片的固定。
13.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于第一夹片与连接柱之间,所述垫块与第一夹片朝向连接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端部穿设过垫块,并与所述垫块螺纹连接,所述垫块与连接柱抵触。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第一夹片时,第一螺杆除了直接向连接柱施加压力外,还通过垫块间接向连接柱施加压力。垫块增大了连接柱的受力面积,减小了连接柱受力的集中程度,减小了连接柱发生变形的可能。
15.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螺帽,所述螺帽套设在第一螺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帽的端面与第一夹片抵触。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螺杆实现对第一夹片的固定后,操作者将螺帽套设在第一螺杆上,并转动螺帽,直到螺帽的端面与第一夹片抵触。螺帽沿第一螺杆的轴向对第一螺杆施加压力,从而增大了第一螺杆与第一夹片和连接柱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第一螺杆发生松动的可能,提高了第一夹片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连接柱朝向第一夹片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脚手架上安装连接柱时,安装槽增大了脚手架与连接柱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脚手架与连接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度。
19.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扣板、第二夹片以及第二螺杆,所述扣板与座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片与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设过第二夹片,并穿设进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二螺杆同时与第二夹片和连接柱螺纹连接,所述扣板和第二夹片共同用于对连接柱进行夹持。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连接柱上固定座体时,操作者将座体与连接柱贴合,并将扣板扣合在连接柱的侧壁上。接着,操作者转动第二夹片,直到第二夹片也与连接柱扣合。然后,操作者转动第二螺杆,直到第二螺杆同时与第二夹片和连接柱螺纹连接,此时第二夹片和扣板均与连接柱抵触,即可完成对座体的固定。
21.优选的:所述扣板朝向连接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片,所述扣板通过弹性垫片与连接柱的侧壁抵触。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扣板对连接柱进行夹持时,弹性垫片受到挤压并发生变形,弹性垫片对扣板与连接柱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从而提高了扣板与连接柱之间的贴合程度,改善了扣板对连接柱进行夹持时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搭建脚手架时,操作者将钢筋、预埋柱以及套筒埋入墙体混凝土内;当需要拆除连接柱时,操作者转动连接柱,直到解除连接柱与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然后即可将连接柱从墙体上取下,操作者无需携带设备登上脚手架对连接柱进行拆除,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25.2.在固定第一夹片时,垫块间接向连接柱传递第一螺杆施加的压力,从而扩大了连接柱的受力面积,减小了连接柱发生变形的可能。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钢筋安装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连接柱、套筒以及预埋柱三者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预埋柱;2、连接柱;3、夹持组件;31、座体;32、第一夹片;33、限位件;331、第一螺杆;332、垫块;333、螺帽;34、锁紧件;341、扣板;342、第二夹片;343、第二螺杆;4、套筒;5、安装槽;6、弹性垫片;7、钢筋;8、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参照图2和图3,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包括预埋柱1、连接柱2、夹持组件3和套筒4,预埋柱1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预埋柱1沿连接柱2的轴向穿进连接柱2的端面,并与连接柱2螺纹连接,连接柱2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脚手架8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柱2通过夹持组件3与脚手架8可拆卸连接,且连接柱2通过套筒4与外墙混凝土可拆卸连接。
34.参照图2和图3,施工时,操作者先搭设脚手架8,然后再将两根钢筋7焊接在预埋柱1上,并借助夹持组件3将连接柱2固定在脚手架8上。然后,操作者对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套筒4对墙体混凝土进行拦截,以减少墙体混凝土与连接柱2粘连的可能。墙体混凝土硬化后,墙体混凝土借助套筒4对连接柱2进行固定,操作者在脚手架8上对外墙进行施工作业。施工结束后,操作者先解除连接柱2与脚手架8之间的连接,然后再解除套筒4与连接柱2之间的连接,即可将连接柱2整个拆下。
35.参照图2和图3,套筒4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连接柱2靠近预埋柱1的一端沿外周缘设有螺纹,套筒4套设在连接柱2外侧,并与连接柱2螺纹连接,套筒4远离钢筋7一侧的端面与预埋柱1远离钢筋7一侧的端面均与墙体混凝土的外表面齐平。
36.参照图2和图3,在浇筑墙体混凝土的过程中,套筒4对连接柱2进行遮挡,使得墙体混凝土无法直接接触连接柱2,从而减少了墙体混凝土与连接柱2粘连的可能。当墙体混凝土硬化后,墙体混凝土通过钢筋7、预埋柱1和连接柱2对脚手架8进行支撑,提高了脚手架8的稳定性。当需要拆卸连接柱2时,操作者转动连接柱2,直到解除连接柱2与套筒4之间的螺纹连接,然后即可将连接柱2取下,拆除过程无需借助机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37.参照图2和图4,夹持组件3包括座体31、第一夹片32、限位件33以及锁紧件34,第一夹片32的一端与座体31铰接。座体31共设有两个,限位件33、锁紧件34以及第一夹片32均与座体31一一对应。第一夹片32朝向远离连接柱2的方向弯曲设置,连接柱2朝向第一夹片32
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与第一夹片32沿连接柱2的径向相对设置。两个座体31均通过锁紧件34与连接柱2可拆卸连接,且两个座体31沿连接柱2的轴向间隔设置,且一个座体31设置于连接柱2下方。另一个座体3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借助第一夹片32与脚手架8扣合,限位件33对第一夹片32进行限位。限位件33包括第一螺杆331、垫块332以及螺帽333,垫块332设置于第一夹片32远离与座体31铰接处的一端,并且固定连接在第一夹片32朝向连接柱2的一侧。螺帽333套设在第一螺杆331上,第一螺杆331同时穿过第一夹片32、垫块332,并穿进连接柱2内,螺帽333、第一夹片32、垫块332以及连接柱2均与第一螺杆331螺纹连接,螺帽333与第一夹片32抵触。
38.参照图2和图4,锁紧件34包括扣板341、第二夹片342以及第二螺杆343,扣板341与座体31固定连接,第二夹片342与座体31铰接,第二夹片342和扣板341沿连接柱2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二螺杆343穿过第二夹片342,并穿进连接柱2内,第二螺杆343同时与第二夹片342和连接柱2螺纹连接,第二夹片342和扣板341同时与连接柱2抵触。第二夹片342朝向连接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片6,弹性垫片6填补了第二夹片342与连接柱2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座体31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第二夹片342和扣板341共同将座体31固定在连接柱2上。当需要从连接柱2上拆下座体31时,操作者转动第二螺杆343,直到解除第二螺杆343与连接柱2之间的螺纹连接,然后操作者再转动第二夹片342,使第二夹片342朝向远离连接柱2的方向转动,然后即可将座体31取下。
39.参照图2和图4,当需要连接脚手架8与连接柱2时,操作者先借助锁紧件34对座体31进行固定,然后将脚手架8放置在安装槽5的槽壁与第一夹片32之间。接着,操作者转动第一夹片32,直到第一夹片32与脚手架8抵触,然后操作者再将第一螺杆331依次穿过第一夹片32和垫块332,并穿进连接柱2内,使第一螺杆331同时与第一夹片32、垫块332以及连接柱2螺纹连接。然后,操作者将螺帽333套设并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331上,再转动螺帽333,直到螺帽333与第二夹片342抵触,即可完成对脚手架8与连接柱2的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垫块332分散了连接柱2的受力,减少了连接柱2发生变形的可能。螺帽333沿第一螺杆331的轴向对第一螺杆331进行挤压,减少了第一螺杆331发生松动的可能,提高了第一螺杆331的稳定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外墙钢筋安装辅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操作者先搭建脚手架8,然后在预埋柱1上焊接钢筋7。接着,操作者借助锁紧件34将座体31固定在连接柱2上,然后再使用第一夹片32对脚手架8进行夹持,同时限位件33对第一夹片32进行限位,即可实现对连接柱2与脚手架8的连接。接着,操作者向套筒4内装入填充物,并进行外墙混凝土的灌注。待外墙混凝土硬化后,操作者即可在脚手架8上对外墙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操作者先解除脚手架8与连接柱2的连接,然后再转动连接柱2,直到解除连接柱2与套筒4之间的螺纹连接,即可将连接柱2取下,接着操作者再对脚手架8进行拆卸。取下连接柱2时,由于操作者可徒手对连接柱2进行拆卸,因此无需携带设备登上脚手架8,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4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