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柱柱面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柱多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柱。是房屋、桥梁、水工等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常用作楼盖的支柱、桥墩、基础柱、塔架和桁架的压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柱多为方形结构,这样结构的混凝土柱表面若产生凹陷则极易进行修复,只需工作人员在凹陷处填入适量的修补材料并刮平即可,然而在建筑中的部分位置所用的混凝土柱会采用圆柱状的结构,这样的混凝土柱在修补其表面凹陷时若只用手工操作则难以使修补料表面弧度与混凝土柱原弧度相等,不仅不够美观而且容易产生凸起,造成后续对该混凝土柱进行外包保护时还要采取打磨操作,产生重复劳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包括修复板,所述修复板下方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底座,位于前侧的所述底座两侧端部均呈对称结构固设有两个插板,所述插板外侧壁端部固设有卡接块,位于后侧的所述底座端部相对于两个所述插板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板槽,所述板槽内壁相对于卡接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底座顶面内侧端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中部设有转板,位于后侧的所述转板后方中部设有齿轮,两个所述转板外壁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均呈弧形等间距结构开设有多个齿槽,位于后侧的所述底座内部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开设有空腔,位于后侧的所述底座顶面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固设有电动机,位于后侧的所述转板顶面相对于环槽上部开口端的位置呈对称结构分别设有螺纹杆与导杆,所述修复板上相对于螺纹杆与导杆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纹槽与导槽,所述螺纹杆外壁下端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齿柱,两个所述环槽下端外侧壁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拨板。
7.优选地,所述修复板为三分之一圆弧度的弧形结构,所述底座为半圆环结构。
8.优选地,两个所述插板分别与板槽上下两侧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所述环槽为横截面呈t型的半圆环结构,所述转板为半圆环结构,所述转板与环槽中部转动配合。
9.优选地,所述齿轮与齿槽啮合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端贯穿位于后侧的所述底座顶面延伸至空腔内部并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与导杆以及螺纹槽与导槽均为t型结构,所述螺纹杆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导杆与导槽滑动配合,所述螺纹杆下端贯穿转板顶面延伸至下方并与转板转动连接,所述导杆下端与转板顶面连接固定,所述拨板与齿柱啮合连接。
11.3.有益效果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设有齿轮、转板以及转板上开设有的齿槽,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电动机与齿轮经由齿槽带动两个转板沿着两个环槽中部发生周转,以此便可对圆柱状混凝土柱外壁的坑洼部分进行带有弧度的刮平操作,设计巧妙,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柱修复后的美观度,也避免产生修补料凝固的凸起,防止重复劳动的发生。
14.2.本实用新型设有螺纹杆与导柱,在转板的转动过程中螺纹杆下部的齿柱会在拨板的拨动下带动螺纹杆旋转,随之在螺纹杆与螺纹槽螺纹连接下,配合导柱和导槽的滑动配合效果,修复板便会平稳匀速的缓缓降低,以此可达到对圆柱状混凝土柱外壁的充分修补抹平效果,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杆、螺纹杆与修复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1、修复板;2、底座;3、插板;4、卡接块;5、板槽;6、卡接槽;7、环槽;8、转板;9、齿轮;10、齿槽;11、空腔;12、电动机;13、螺纹杆;14、导杆;15、螺纹槽;16、导槽;17、齿柱;18、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柱柱面凹陷修复装置,包括修复板1,修复板1下方呈前后对称结构设有两个底座2,位于前侧的底座2两侧端部均呈对称结构固设有两个插板3,插板3外侧壁端部固设有卡接块4,位于后侧的底座2端部相对于两个插板3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板槽5,板槽5内壁相对于卡接块4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6,底座2顶面内侧端开设有环槽7,环槽7中部设有转板8,位于后侧的转板8后方中部设有齿轮9,两个转板8外壁相对于齿轮9的位置均呈弧形等间距结构开设有多个齿槽10,位于后侧的底座2内部相对于齿轮9的位置开设有空腔11,位于后侧的底座2顶面相对于齿轮9的位置固设有电动机12,位于后侧的转板8顶面相对于环槽7上部开口端的位置呈对称结构分别设有螺纹杆13与导杆14,修复板1上相对于螺纹杆13与导杆1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螺纹槽15与导槽16,螺纹杆13外壁下端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齿柱17,两个环槽7下端外侧壁呈环形等间距固设有多个拨板18。
22.具体的,修复板1为三分之一圆弧度的弧形结构,底座2为半圆环结构。
23.进一步的,两个插板3分别与板槽5上下两侧插接配合,卡接块4与卡接槽6卡接配合,工作人员在对圆柱状的混凝土柱进行外壁凹陷部分修复时,可先将修复料沿着各凹陷位置先粘在混凝土柱外部,随后将本装置后侧底座2连同修复板1一起移动到混凝土柱的一
侧并令混凝土柱的外壁与修复板1以及底座2弧形内壁贴合,继而把另一侧的底座2移动至该底座2对应的混凝土柱另一侧外壁处,随后使得两个底座2呈包夹结构把混凝土柱下端包裹在二者之间,通过插板3与板槽5的插接配合以及卡接块4与卡接槽6卡接的限位,两个底座2会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闭环结构,环槽7为横截面呈t型的半圆环结构,转板8为半圆环结构,转板8与环槽7中部转动配合。
24.更进一步的,齿轮9与齿槽10啮合连接,电动机12输出端贯穿位于后侧的底座2顶面延伸至空腔11内部并与齿轮9同轴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即可通过电动机12带动齿轮9进行转动,在齿轮9对齿槽10的带动下后侧的转板8会沿着环槽7发生转动,在其端部对前侧转板8的挤压下前侧转板8也会随之转动,由于两个转板8外壁均有齿槽10,故此两个转板8形成的圆环状结构便会沿着两个环槽7持续做圆周运动,以此便可使得修复板1将混凝土柱外壁粘有的修复料沿环状抹平。
25.再进一步的,螺纹杆13与导杆14以及螺纹槽15与导槽16均为t型结构,螺纹杆13与螺纹槽15螺纹连接,导杆14与导槽16滑动配合,螺纹杆13下端贯穿转板8顶面延伸至下方并与转板8转动连接,导杆14下端与转板8顶面连接固定,拨板18与齿柱17啮合连接,转板8周转过程中,螺纹杆13下端的齿柱17在周转过程中会被拨板18拨动并发生转动,由于拨板18的间距设置的较大,所以在转板8周转的过程中拨板18能够带动螺纹杆13转动的圈数很有限,这样就能使得修复板1在螺纹杆13与螺纹槽15的螺纹连接关系下并导杆14和导槽16的限制中产生缓缓下降的效果,结合其周转运动便可形成螺旋下降的状态,可充分的将混凝土柱表面的所有修复料进行抹平,并使得抹平后的混凝土柱外壁如原先一样平整美观。
26.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对圆柱状的混凝土柱进行外壁凹陷部分修复时,可先将修复料沿着各凹陷位置先粘在混凝土柱外部,随后将本装置后侧底座2连同修复板1一起移动到混凝土柱的一侧并令混凝土柱的外壁与修复板1以及底座2弧形内壁贴合,继而把另一侧的底座2移动至该底座2对应的混凝土柱另一侧外壁处,随后使得两个底座2呈包夹结构把混凝土柱下端包裹在二者之间,通过插板3与板槽5的插接配合以及卡接块4与卡接槽6卡接的限位,两个底座2会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闭环结构,此时工作人员即可通过电动机12带动齿轮9进行转动,在齿轮9对齿槽10的带动下后侧的转板8会沿着环槽7发生转动,在其端部对前侧转板8的挤压下前侧转板8也会随之转动,由于两个转板8外壁均有齿槽10,故此两个转板8形成的圆环状结构便会沿着两个环槽7持续做圆周运动,以此便可使得修复板1将混凝土柱外壁粘有的修复料沿环状抹平,与此同时螺纹杆13下端的齿柱17在周转过程中会被拨板18拨动并发生转动,由于拨板18的间距设置的较大,所以在转板8周转的过程中拨板18能够带动螺纹杆13转动的圈数很有限,这样就能使得修复板1在螺纹杆13与螺纹槽15的螺纹连接关系下并导杆14和导槽16的限制中产生缓缓下降的效果,结合其周转运动便可形成螺旋下降的状态,可充分的将混凝土柱表面的所有修复料进行抹平,并使得抹平后的混凝土柱外壁如原先一样平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