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2.现有的钢结构在连接时,大都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一般是通过一个法兰结构或者类似法兰的结构进行连接,即在工件相连接的端部会设置有一个凸缘结构,在凸缘上设置多个螺栓进行锁紧固定,该种方式容易产生应力的集中,即在凸缘处的抗弯强度相对较低,容易产生形变,特别是凸缘的连接处,以及凸缘与工件转折处,虽然该位置会设置圆角来降低应力,但也很容易形成裂痕。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实现两个工件的有效连接,同时通过嵌套的第三连接体和锁紧部形成延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处的受力在的轴向上得到引导,进而使得连接处的抗弯强度得到提高,降低了连接处的形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对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均固定设置有一第三连接体,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接触位置的两侧;
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将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并承受拉力,所述锁紧部承受的拉力与所述第一连接体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体的轴向平行。
7.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在所述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和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体上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固定位、一个第二固定位、一个第三固定位。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锁紧部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所述第一固定位;
9.所述第二连接体与锁紧部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所述第二固定位;
10.所述第三连接体与锁紧部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所述第三固定位。
11.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抵紧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连接体上并形成一个第三固定位,所述螺栓的另一端通过一螺母抵紧在另一个所述第三连接体并形成一个第三固定位;
12.所述螺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螺母,分别抵紧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并分别形成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均开设有阶梯孔,当所述第一连接
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对合在一起时,两个所述阶梯孔相连通。
14.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对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凸缘,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缘插入的定位环槽。
15.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对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靠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套,所述锁紧部穿过所述定位套。
16.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体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体上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体上。
1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均设置有用于抵紧所述第三连接体的锁紧环。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分别与两个工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工件上可拆卸设置第一连接体或者第二连接体,亦或所述工件上一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或者第二连接体。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实现了两个工件的连接,同时通过嵌套的第三连接体和锁紧部形成延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处的受力在的轴向上得到引导,进而使得连接处的抗弯强度得到提高,降低了连接处的形变;
21.另外由于两个第三连接体的存在,还能够通过改变两个第三连接体之间的间距实现不同程度上的轴向长度的延伸,获得不同的连接效果;
22.此外,在锁紧部上能够形成多个固定位,也形成了多个支撑点,进一步对受力的作用位置进行了扩展,降低了力的集中,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连接体与工件的连接方式一;
26.图3为连接体与工件的连接方式二;
27.图4为连接体与工件的连接方式三。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第一连接体、11-定位凸缘、2-第二连接体、3-第三连接体、4-锁紧部、41-第一固定位、42-第二固定位、43-第三固定位、5-定位套、6-阶梯孔、7-锁紧环、8-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对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上均嵌套固定有一第三连接体3,两个第三连接体3位于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接触位置的两侧,对于第三连接体3的固定来说,其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即第三连接体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体1上或者第二连接体2上,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均设置有用于抵紧第三连接体3的锁紧环7;
33.其中,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以及第三连接体3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锁紧部4,锁紧部4将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固定,并承受拉力,锁紧部4承受的拉力与第一连接体1或者第二连接体2的轴向平行(本实施例中的轴向指图1中的中心线的方向),即最终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通过锁紧部4实现相固定;
3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锁紧部4为螺栓,进而通过螺栓螺母的配合实现锁紧固定,锁紧部4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杆状结构。
35.结合图1,锁紧部4在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两个第三连接体3上分别形成一个第一固定位41、一个第二固定位42、一个第三固定位43,即:
36.第一连接体1与锁紧部4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第一固定位41;
37.第二连接体2与锁紧部4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第二固定位42;
38.第三连接体3与锁紧部4形成固定关系,并在其接触位置处形成第三固定位43;
39.在本实施例中,当锁紧部4采用螺栓时,螺栓的一端抵紧在其中一个第三连接体3上并形成一个第三固定位43,螺栓的另一端通过一螺母抵紧在另一个第三连接体3并形成一个第三固定位43;另外在螺栓上设置有两个螺母,分别抵紧在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并分别形成第一固定位41和第二固定位42;
40.此外在螺栓上并不限于上述具有的螺母的数量,还可以在其基础上设置更多的螺母,例如在图1中两个第三连接体3相靠近的面上还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抵紧的螺母,当然在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可以分别设置双螺母,利用双螺母锁紧,防松效果更优;当锁紧部4不是螺栓而是其他的杆状结构时,其形成的多个固定位可以通过螺母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通过一个限位环抵紧在相应的位置,限位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锁紧部4上(例如在限位环侧壁上开设螺纹孔,利用螺钉抵紧在锁紧套实现限位环的固定),在此不再列举其他方式。
41.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的定位和增加二者抗剪能力,结合图1,当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2对合在一起时,第一连接体1靠近第二连接体2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凸缘11,第二连接体2上开设有供定位凸缘11插入的定位环槽,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相靠近的端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分布的定位孔,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套5,锁紧部4穿过定位套5,在实际使用时,定位环槽的内外径与定位凸缘11的内外径相同,定位套5的外径与定位孔的内径相同,定位套5的内径不小于穿过其螺栓的公称直径,定位套5的长度不大于两个定位孔深度之和。
42.由于两个工件8是通过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实现连接,因此对于工件8与第
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的连接方式则具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
43.其一:可以通过一体形式实现,即第一连接体1与其中一个工件8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体2与另一个工件8为一体结构;
44.其二:可以通过可拆卸的形式实现,即第一连接体1或者第二连接体2通过其他结构安装在工件8上;
45.针对第二种情况,为了方便连接体与工件8的连接,在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上均开设有阶梯孔6,当第一连接体1与第二连接体2对合在一起时,两个阶梯孔6相连通,其与工件8的固定方式如图2所示,阶梯孔6插接在工件8上,工件8上设置有一插柱,然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46.针对第二种情况,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可通过螺纹与工件8进行连接固定。
47.使用时,事先将锁紧环7和第三连接体3安装在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然后将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对合在一起,并在定位孔内放入定位套5,随后插入锁紧部4(螺栓),并逐个旋上螺母,最终形成图1中所示的形式,完成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三连接体3的位置和图1中锁紧部4最下方的螺母的位置对两个第三连接体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获得不同的轴向长度的延伸。
4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