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对施工现场进行隔离,通常需要用到防护装置,通过防护装置避免施工对车辆或行人造成伤害。现有的防护装置通常为固定结构,在不使用或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实用性较差,同时现有的防护装置稳定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不使用或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空间,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数量共有两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防护组件,所述伸缩防护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两组所述支撑柱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套接设置有两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下两端均套接设置有弹簧,两组所述滑块远离活动槽槽底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架铰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液压缸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贴合设置有防滑层。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伸缩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架均由四个活动杆首位转动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伸缩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架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伸缩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架交叉的位置相互铰接。
7.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连接杆中心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安装设置有警示灯,两组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均贴合设置有若干反光警示条。
9.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所述移动轮位于两组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伸缩防护组件,通过底座和移动轮的配合推动支撑柱进行移动,使得两组支撑柱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进行折叠,减小了防护装
置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不使用或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的问题,实用性较好,有利于推广。
12.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固定组件,当防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启动液压缸,使得液压缸的底部输出端带动固定板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固定板底部设置的防滑层与地面紧密的接触,通过设置的防滑层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支撑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底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座;2、支撑柱;3、伸缩防护组件;301、第一伸缩架;302、第二伸缩架;4、活动槽;5、连接杆;6、滑块;7、弹簧;8、移动轮;9、固定组件;901、液压缸;902、固定板;903、防滑层;10、顶座;11、警示灯;12、反光警示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数量共有两组,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两组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防护组件3,伸缩防护组件3包括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均由四个活动杆首位转动连接组成,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的尺寸一致,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交叉的位置相互铰接,使得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可以进行折叠或展开,两组支撑柱2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两组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腔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连接杆5,连接杆5的外壁套接设置有两组滑块6,滑块6与连接杆5滑动连接,连接杆5的外壁上下两端均套接设置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滑块6远离连接杆5中心点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活动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簧7可对滑块6的滑动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滑块6的运行更加稳定,两组滑块6远离活动槽4槽底的一侧分别与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铰接,底座1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移动轮8,通过底座1和移动轮8的配合推动支撑柱2进行移动,使得两组支撑柱2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进行折叠,减小了防护装置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不使用或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的问题,实用性较好,有利于推广。
2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底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9,固定组件9包括液压缸901,液压缸9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液压缸901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02,固定板902的底部贴合设置有防滑层903,当防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
启动液压缸901,使得液压缸901的底部输出端带动固定板90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固定板902底部设置的防滑层903与地面紧密的接触,通过设置的防滑层903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
2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述移动轮8为万向轮,使得防护装置在移动的同时可以进行灵活的转向,移动轮8位于两组固定组件9之间。
22.实施例2
23.请参阅图1,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两组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座10,顶座10的顶部安装设置有警示灯11,通过设置的警示灯11可以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为行人或车辆提供良好的警示效果,两组支撑柱2的外壁均贴合设置有若干反光警示条12,通过设置的反光警示条12可以在夜间反射周围的光线,从而对行人或车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数量共有两组,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两组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防护组件(3),伸缩防护组件(3)包括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两组支撑柱(2)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两组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腔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连接杆(5),连接杆(5)的外壁套接设置有两组滑块(6),滑块(6)与连接杆(5)滑动连接,连接杆(5)的外壁上下两端均套接设置有弹簧(7),两组滑块(6)远离活动槽(4)槽底的一侧分别与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铰接,底座(1)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移动轮(8),底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9)包括液压缸(901),液压缸(90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液压缸(901)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02),固定板(902)的底部贴合设置有防滑层(9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均由四个活动杆首位转动连接组成,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的尺寸一致,第一伸缩架(301)和第二伸缩架(302)交叉的位置相互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7)的一端与滑块(6)远离连接杆(5)中心点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活动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支撑柱(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座(10),顶座(10)的顶部安装设置有警示灯(11),两组支撑柱(2)的外壁均贴合设置有若干反光警示条(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轮(8)为万向轮,移动轮(8)位于两组固定组件(9)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防护装置,包括两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防护组件,所述伸缩防护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两组所述支撑柱的相对侧均对称开设有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套接有两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下两端均套接有弹簧,两组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架和所述第二伸缩架铰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该防护装置可以进行折叠,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方便进行运输携带,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倾倒的现象。出现倾倒的现象。出现倾倒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建元
技术研发日:2021.06.04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