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后支模支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夸大,综合性的建筑越来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不同建筑高度组合的综合性建筑越来越多,随着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施工后浇带已经能被成熟的施工技术所替换,但沉降后浇带目前并不能被任何材料或技术所取代,因此,沉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一直是建筑行业所关注的重点。
3.现有的施工后浇带的技术,由于后浇带的设置人为的增加了结构悬臂端,施工时后浇带需设置独立支撑,并在整个结构施工周期内不能拆除,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内大量积灰,施工缝剔凿垃圾清理困难;施工缝剔凿不彻底,拆模后混凝土观感差、质量差。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解决了,浇筑两侧楼板浇筑时,后浇带沉积垃圾无法完全清理的问题。并使用的结构简单,使得施工也很方便。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包括:
8.楼板,所述楼板具有后浇带和位于后浇带两侧的两个侧部楼板,所述侧部楼板底部设置楼板模板,所述后浇带底部设置后浇带模板;
9.支撑体系,所述支撑体系用于支撑两个所述侧部楼板,所述支撑体系包括位于后浇带两侧的双支撑支架,所述双支撑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楼板模板,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后浇带模板。
10.可选的,所述双支撑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端部的端部u托,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11.可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贯通的螺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12.可选的,所述立柱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调节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13.可选的,立柱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包括环形螺母体和设置在环形螺母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凸耳。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两侧的限位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所述螺纹槽,两所述限位侧板分别和所述立柱之间形成支撑位。
15.可选的,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主龙骨和支撑在所述主龙骨和所述后浇
带模板之间的次龙骨;
16.所述主龙骨包括分别支撑在第二支撑部的两个支撑位上的两个钢管。
17.可选的,所述次龙骨包括沿所述主龙骨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木方,各所述木方沿垂直所述主龙骨的方向延伸,所述木方支撑在所述后浇带模板上。
18.可选的,所述次龙骨包括两个侧部木方和至少一个中部木方,所述中部木方支撑在所述后浇带模板上,所述侧部木方支撑在楼板模板和后浇带模板上,且覆盖所述楼板模板和后浇带模板的接缝。
19.可选的,所述楼板模板包括后浇带侧楼板模板和楼板主模板,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在所述后浇带侧楼板模板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的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通过双支撑支架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前后分次支撑楼板模板和后浇带模板,解决了,浇筑两侧楼板浇筑时,后浇带沉积垃圾无法完全清理的问题。并使用的结构简单,使得施工也很方便。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25.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后浇带后支模支撑结构的双支撑支架的正视图。
27.图中,楼板1、后浇带11、侧部楼板12、支撑体系2、双支撑支架21、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底板2121、限位侧板2122、立柱213、第一调节螺母214、第二调节螺母215、楼板模板4、侧楼板模板41、楼板主模板42、后浇带模板5、主龙骨6、次龙骨7、侧部木方71、中部木方72。
2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后浇带11后支模支撑结构,包括楼板1和支撑体系2。所述楼板1具有后浇带11和位于后浇带11两侧的两个侧部楼板12,所述侧部楼板12底部设置楼板模板4,所述后浇带11底部设置后浇带模板5。所述支撑体系2用于支撑两个所述侧部楼板12,所述支撑体系2包括位于后浇带11两侧的双支撑支架21,所述双支撑支架21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用于支撑所述楼板模板4,所述第二支撑部212用于支撑所述后浇带模板5。
33.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支撑体系2支撑后浇带模板5两侧的楼板模板4,将楼板模板4支撑在第一支撑部211,并在楼板模板4上浇筑楼板1,满足条件后拆除后浇带11两侧的支撑体,仅留下后浇带11两侧的双支撑支架21,首先由于后浇带模板5,其次支撑紧挨后浇带11的部分楼板模板4,防止这部分楼板模板4歪斜下坠,剔凿清理后浇带11周边后通过将后浇带模板5支撑在第二支撑部212上,再对后浇带11进行浇筑。
34.本技术的新型的后浇带11后支模支撑结构,通过双支撑支架21的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可前后分次支撑楼板模板4和后浇带模板5,解决了,浇筑两侧楼板1浇筑时,后浇带11沉积垃圾无法完全清理的问题。并使用的结构简单,使得施工也很方便。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双支撑支架21包括立柱213,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213端部的端部u托,立柱213端部的端部u托主要是用于设置在后浇带11两侧时支撑楼板模板4的,采用“u”形结构便于承托龙骨,保证承托的稳定性。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213上。便于调节第二支撑部212的高度,保证通过第二支撑部212支撑的后浇带模板5与楼板模板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进而保证楼板1表面平直,美观且牢固性好。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立柱213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具有贯通的螺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212通过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在所述立柱213上。如此通过一个螺纹结构即起到了连接作用,又可以进行位置调节,如此结构简单,安装和高度调节的操作均很便捷。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立柱213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214,第一调节螺母21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12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第一调节螺母214对第二支撑部212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保证第二支撑部212不会下移也不会旋转,如此使支撑更稳定。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立柱213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215,第二调节螺母215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214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螺母215包括环形螺母体和设置在环形螺母体相对两侧的两个凸耳。双支撑支架21安装时可将其立柱213直接插入底部钢管内,第二调节螺母215的两个凸耳在钢管顶部外端面上进行限位,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母215在立柱213上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的高度,从而适应各种使用环境,也使位置更加准确。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包括底板2121和连接在所述底板
2121两侧的限位侧板2122,所述底板2121的中部设置所述螺纹槽,两所述限位侧板2122分别和所述立柱213之间形成支撑位。第二支撑部212是用来支撑龙骨进而支撑后浇带模板5,两侧的限位侧板2122对龙骨进行限位,保证龙骨支撑的稳定。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新型的后浇带11后支模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上的主龙骨6和支撑在所述主龙骨6和所述后浇带模板5之间的次龙骨7。所述主龙骨6包括分别支撑在第二支撑部212的两个支撑位上的两个钢管。次龙骨7的底部支撑在主龙骨6上,顶部延伸到与楼板模板4底面平齐的位置进而支撑后浇带模板5,使后浇带模板5与楼板模板4在同一水平面内。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次龙骨7包括沿所述主龙骨6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木方,各所述木方沿垂直所述主龙骨6的方向延伸,所述木方支撑在所述后浇带模板5上。主龙骨6和次龙骨7在水平面内垂直排布,从而使得支撑更稳定,木方的方形结构也使对后浇带模板5更稳定。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次龙骨7包括两个侧部木方71和至少一个中部木方72,所述中部木方72支撑在所述后浇带模板5上,所述侧部木方71支撑在楼板模板4和后浇带模板5上,且覆盖所述楼板模板4和后浇带模板5的接缝。两个侧部木方71设置的位置是使楼板模板4对侧部木方71进行了限位,从而精确的保证了使后浇带模板5与楼板模板4在同一水平面内。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楼板模板4包括后浇带11侧楼板模板41和楼板主模板42,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支撑在所述后浇带11侧楼板模板41上。楼板主模板42在浇筑后浇带11时可以拆除,便于周转他用,仅保留侧楼板模板41起到边沿支撑即可,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