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铝合金模板是继木模板、钢模板之后出现的新一代模板系统,按照模数制作设计,经专用设备挤压后制作而成,由铝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所组成,具有施工周期短,重复使用次数多,平均使用成本低,施工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3.现有的铝合金模板与k板之间缺少专门的加固装置,使得铝合金模板k板连接不牢固,导致铝合金模板外扩,影响施工,降低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具有固定牢固,稳定性高,安装方便,避免路合金模板外扩,提高工程质量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铝合金模板和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两个所述第二铝合金模板分别位于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左侧上下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铝合金模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左侧上下两端抵接,所述第一铝合金模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k板,所述第一k板的水平部和竖直部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和第二铝合金模板抵接,所述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k板,所述第二k板的右侧壁均与第一铝合金模板和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的左侧壁抵接,所述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卡固件,所述卡固件卡接于两个第一k板的水平部之间,所述卡固件的内侧后端面与第一铝合金模板和两个第一k板的前端面均抵接,所述卡固件的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竖向螺栓,两个所述竖向螺栓均贯穿第一k板的水平部并延伸至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内部,所述卡固件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横向螺栓,所述横向螺栓贯穿卡固件的前端面并延伸至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内部。
6.为了固定第二k板,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k板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两个所述固定螺杆均依次贯穿第二k板、第二铝合金模板和第一铝合金模板的竖直部,两个所述固定螺杆的右端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7.为了加强第二k板与第一铝合金模板以及第二铝合金模板之间的牢固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k板的上下两端外壁均设置有固边件,所述固边件呈直角结构的“z”字形,所述固边件内侧分别与第二k板的外壁和第二铝合金模板的外壁抵接,所述固边件与第二铝合金模板抵接的一边外侧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8.为了方便卡接在链各个第一k板和第一铝合金模板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卡固件呈“门”字形结构。
9.为了便于安装竖向螺栓和横向螺栓,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卡固件的外壁三边均贯穿开设有螺孔。
10.为了方便适配螺孔,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优选的,所述竖向螺栓和横向螺栓结构大小均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分别位于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左侧上下两端,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的左侧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第一k板分别固定于第一铝合金模板和第二铝合金模板抵接构成的直角部,此时两个第一k板的水平部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的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卡固件分别从前后两端进行安装,卡固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k板的水平部抵接,而卡固件的前端背部与第一铝合金模板以及两个第一k板的水平部抵接,并且通过两个竖向螺栓从上下两端将两个第一k板和位于中间的第一铝合金模板进行固定,随后再通过横向螺栓将卡固件与第一铝合金模板进行固定,从而通过一个卡固件对第一铝合金模板以及两个第一k板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安装方便,节省固定成本,有效避免铝合金模板外扩。
13.综上所述,该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具有固定牢固,稳定性高,安装方便,避免路合金模板外扩,提高工程质量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固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铝合金模板;2、第二铝合金模板;3、第一k板;4、第二k板;5、卡固件;6、竖向螺栓;7、横向螺栓;8、固定螺杆;9、固定螺母;10、固边件;11、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模板k板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分别位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抵接,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k板3,第一k板3的水平部和竖直部
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抵接,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k板4,第二k板4的右侧壁均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的左侧壁抵接,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卡固件5,卡固件5卡接于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之间,卡固件5的内侧后端面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两个第一k板3的前端面均抵接,卡固件5的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竖向螺栓6,两个竖向螺栓6均贯穿第一k板3的水平部并延伸至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内部,卡固件5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横向螺栓7,横向螺栓7贯穿卡固件5的前端面并延伸至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内部。
23.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分别位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第一k板3分别固定于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抵接构成的直角部,此时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卡固件5分别从前后两端进行安装,卡固件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抵接,而卡固件5的前端背部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以及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抵接,并且通过两个竖向螺栓6从上下两端将两个第一k板3和位于中间的第一铝合金模板1进行固定,随后再通过横向螺栓7将卡固件5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一个卡固件5对第一铝合金模板1以及两个第一k板3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安装方便,节省固定成本,有效避免铝合金模板外扩。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k板4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8,两个固定螺杆8均依次贯穿第二k板4、第二铝合金模板2和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竖直部,两个固定螺杆8的右端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9。
25.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螺杆8均依次贯穿第二k板4、第二铝合金模板2和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竖直部,从而将第二k板4、第二铝合金模板2以及第一k板3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k板4的上下两端外壁均设置有固边件10,固边件10呈直角结构的“z”字形,固边件10内侧分别与第二k板4的外壁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的外壁抵接,固边件10与第二铝合金模板2抵接的一边外侧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1。
27.本实施例中:固边件10内侧分别与第二k板4的外壁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的外壁抵接,从而从第二k板4的上下两端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固件5呈“门”字形结构。
29.本实施例中:卡固件5呈“门”字形结构,便于卡接固定两个第一k板3和位于中间的第一铝合金模板1。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固件5的外壁三边均贯穿开设有螺孔。
31.本实施例中:多卡固件5的外壁三边均贯穿开设有螺孔,便于安装竖向螺栓和横向螺栓。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竖向螺栓6和横向螺栓7结构大小均相同。
33.本实施例中:竖向螺栓6和横向螺栓7结构大小均相同,以便适配开设于卡固件5的外壁三边的螺孔。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分别位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两个第二铝合金模板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左侧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第一k板3分别固定于第一铝合金模板1和第二铝合金模板2抵接构成
的直角部,此时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分别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的上下两端抵接,将两个卡固件5分别从前后两端进行安装,卡固件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抵接,而卡固件5的前端背部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以及两个第一k板3的水平部抵接,并且通过两个竖向螺栓6从上下两端将两个第一k板3和位于中间的第一铝合金模板1进行固定,随后再通过横向螺栓7将卡固件5与第一铝合金模板1进行固定,从而通过一个卡固件5对第一铝合金模板1以及两个第一k板3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安装方便,节省固定成本,有效避免铝合金模板外扩。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