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装配式建筑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3.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砖大量投入使用,目前市面上的装配块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风孔,多个通风孔在装配块的横截面上相互间隔设置,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被异物堵塞,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对此需进行改进。
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其能够对装配块的通风孔进行防护,避免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异物堵塞的问题,进而避免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其能够对装配块的通风孔进行防护,避免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异物堵塞的问题,进而避免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的问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包括装配块,所述装配块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装配块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在所述装配块的横截面上相互间隔设置,其特点是,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防护板、左上定位块、第一滑轨、第一弹性件、左下定位块、第二滑轨、第二弹性件、右上定位块、第三滑轨、第三弹性件、右下定位块、第四滑轨和第四弹性件,其中:
8.所述装配块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所述装配块内还分别竖向设置有第五孔道、第六孔道、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所述第五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后端,所述第六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后端,所述第七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孔道的后端,所述第八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四孔道的后端;
9.所述防护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的装配块的前侧面之前并贴合所述的装配块的前侧面从而覆盖住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和所述通风孔;
10.所述第一滑轨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所述左上定位块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上定位块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所述第一弹
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上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一滑轨的下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上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一滑轨的下端,所述左上定位块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左上定位块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左上钩部,所述左上钩部穿设所述第一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五孔道中;
11.所述第二滑轨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下部,所述左下定位块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下定位块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下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滑轨的上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下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滑轨的上端,所述左下定位块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左下定位块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左下钩部,所述左下钩部穿设所述第二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六孔道中;
12.所述第三滑轨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右侧上部,所述右上定位块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上定位块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中,所述第三弹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上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滑轨的下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上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滑轨的下端,所述右上定位块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右上定位块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右上钩部,所述右上钩部穿设所述第三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七孔道中;
13.所述第四滑轨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右侧下部,所述右下定位块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下定位块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中,所述第四弹性件竖向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下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滑轨的上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下定位块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滑轨的上端,所述右下定位块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右下定位块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右下钩部,所述右下钩部穿设所述第四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八孔道中。
14.较佳地,所述的左上定位块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上定位块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一滑轨中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
15.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上限位块、第五滑轨和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滑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右边,所述左上限位块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限位块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滑轨中,所述第五弹性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五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上限位块的右端和所述第五滑轨的右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上限位块的右端和所述第五滑轨的右端,所述左上限位块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五滑轨的左端和所述第一滑轨的右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左上定位块的前端的右侧面中。
16.较佳地,所述的左下定位块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下定位块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二滑轨中竖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
17.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下限位块、第六滑轨和第六弹性件,所述第六滑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下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的右边,所述左下限位块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限位块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中,所述第六弹性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中
并位于所述的左下限位块的右端和所述第六滑轨的右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下限位块的右端和所述第六滑轨的右端,所述左下限位块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六滑轨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滑轨的右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左下定位块的前端的右侧面中。
18.较佳地,所述的右上定位块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上定位块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三滑轨中竖向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中。
19.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上限位块、第七滑轨和第七弹性件,所述第七滑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右侧上部并位于所述第三滑轨的左边,所述右上限位块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限位块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七滑轨中,所述第七弹性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七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上限位块的左端和所述第七滑轨的左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上限位块的左端和所述第七滑轨的左端,所述右上限位块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七滑轨的右端和所述第三滑轨的左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右上定位块的前端的左侧面中。
20.较佳地,所述的右下定位块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下定位块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四滑轨中竖向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中。
21.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下限位块、第八滑轨和第八弹性件,所述第八滑轨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右侧下部并位于所述第四滑轨的左边,所述右下限位块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限位块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八滑轨中,所述第八弹性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八滑轨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下限位块的左端和所述第八滑轨的左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下限位块的左端和所述第八滑轨的左端,所述右下限位块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八滑轨的右端和所述第四滑轨的左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右下定位块的前端的左侧面中。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3.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的防护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位于装配块的前侧面之前并与其贴合从而覆盖住通风孔,4个滑轨分别竖向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4个定位块的前端分别竖向可移动设置在4个滑轨中,中部沿前后方向穿设防护板并相对于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后端分别钩设在装配块的前侧面的四个定位孔中,左上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下端之间、左下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上端之间、右上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下端之间、右下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上端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从而钩设牢靠,因此,其能够对装配块的通风孔进行防护,避免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异物堵塞的问题,进而避免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的问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4.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的防护板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位于装配块的前侧面之前并与其贴合从而覆盖住通风孔,4个滑轨分别竖向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4个定位块的前端分别竖向可移动设置在4个滑轨中,中部沿前后方向穿设防护板并相对于防护板竖向可移动设置,后端分别钩设在装配块的前侧面的四个定位孔中,左上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下端之间、左下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上端之间、右上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下端之间、右
下定位块的前端和对应的滑轨的上端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从而钩设牢靠,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5.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去掉装配块的分解示意图。
30.(符号说明)
31.1装配块;2防护板;3左上定位块;4第一滑轨;5第一弹性件;6左下定位块;7第二滑轨;8第二弹性件;9右上定位块;10第三滑轨;11第三弹性件;12右下定位块;13第四滑轨;14第四弹性件;15左上钩部;16右上钩部;17右下钩部;18第一滑槽;19左上限位块;20第五滑轨;21第五弹性件;22左上操作环;23第二滑槽;24左下限位块;25第六滑轨;26第六弹性件;27左下操作环;28第三滑槽;29右上限位块;30第七滑轨;31第七弹性件;32右上操作环;33第四滑槽;34右下限位块;35第八滑轨;36第八弹性件;37右下操作环;38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包括装配块1、防护板2、左上定位块3、第一滑轨4、第一弹性件5、左下定位块6、第二滑轨7、第二弹性件8、右上定位块9、第三滑轨10、第三弹性件11、右下定位块12、第四滑轨13和第四弹性件14,其中:
35.所述装配块1水平设置并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装配块1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通风孔(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通风孔在所述装配块1的横截面上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装配块1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分别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孔道(图中未示出)、第二孔道(图中未示出)、第三孔道(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孔道(图中未示出),所述装配块1内还分别竖向设置有第五孔道(图中未示出)、第六孔道(图中未示出)、第七孔道(图中未示出)和第八孔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五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后端,所述第六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后端,所述第七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孔道的后端,所述第八孔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四孔道的后端;
36.所述防护板2竖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防护板2位于所述的装配块1的前侧面之前并贴合所述的装配块1的前侧面从而覆盖住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三孔道和所述第四孔道和所述通风孔;
37.所述第一滑轨4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所述左上定位块3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4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4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和所述第一滑轨4的下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和所述第一滑轨4的下端,所述左上定位块3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2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2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左上定位块3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左上钩部15,所述左上钩部15穿设所述第一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五孔道中;
38.所述第二滑轨7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左侧下部,所述左下定位块6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7中,所述第二弹性件8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7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滑轨7的上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滑轨7的上端,所述左下定位块6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2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2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左下定位块6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左下钩部(图中未示出,可参见下述的右下钩部17,与其相似),所述左下钩部穿设所述第二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六孔道中;
39.所述第三滑轨10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右侧上部,所述右上定位块9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10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1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10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滑轨10的下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滑轨10的下端,所述右上定位块9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2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2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右上定位块9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右上钩部16,所述右上钩部16穿设所述第三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七孔道中;
40.所述第四滑轨13竖向设置在所述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右侧下部,所述右下定位块12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13中,所述第四弹性件14竖向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13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滑轨13的上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滑轨13的上端,所述右下定位块12的中部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防护板2并相对于所述防护板2竖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右下定位块12的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右下钩部17,所述右下钩部17穿设所述第四孔道并钩设在所述第八孔道中。
41.所述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4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一滑轨4中竖向设置有第一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8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8中。即所述第一滑槽18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t形。
42.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左上定位块3定位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上限位块19、第五滑轨20和第五弹性件21,所述第五滑轨20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左侧上部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4的右边,所述左上限位块19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滑轨20中,所述第五弹性件21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五滑轨20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和所述第五滑轨20的右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和
所述第五滑轨20的右端,所述左上限位块19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五滑轨20的左端和所述第一滑轨4的右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右侧面中。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为t形端的情况下,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左端插设在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右侧面的横向凸部中。可以从图4中看到,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右侧面的横向凸部的右端面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有插孔38,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左端插设在所述插孔38中。
43.为了便于左右移动所述左上限位块19,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上操作环22,所述左上操作环22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上操作环22位于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
44.所述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7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类似于所述的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二滑轨7中竖向设置有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23中。即所述第二滑槽23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t形。
45.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左下定位块6定位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下限位块24、第六滑轨25和第六弹性件26,所述第六滑轨25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左侧下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滑轨7的右边,所述左下限位块24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限位块24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25中,所述第六弹性件26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25中并位于所述的左下限位块24的右端和所述第六滑轨25的右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左下限位块24的右端和所述第六滑轨25的右端,所述左下限位块24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六滑轨25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滑轨7的右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的右侧面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为t形端的情况下,所述的左下限位块24的左端插设在所述的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的右侧面的横向凸部中。
46.为了便于左右移动所述左下限位块24,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左下操作环27,所述左下操作环27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左下操作环27位于所述的左下限位块24的右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左下限位块24的右端。
47.所述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10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三滑轨10中竖向设置有第三滑槽28,所述第三滑槽28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28中。即所述第三滑槽28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t形。
48.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右上定位块9定位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上限位块29、第七滑轨30和第七弹性件31,所述第七滑轨30沿所述左右方向
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右侧上部并位于所述第三滑轨10的左边,所述右上限位块29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限位块29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七滑轨30中,所述第七弹性件31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七滑轨30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上限位块29的左端和所述第七滑轨30的左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上限位块29的左端和所述第七滑轨30的左端,所述右上限位块29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七滑轨30的右端和所述第三滑轨10的左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的左侧面中。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为t形端的情况下,所述的右上限位块29的右端插设在所述的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的左侧面的横向凸部中。
49.为了便于左右移动所述右上限位块29,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上操作环32,所述右上操作环32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上操作环32位于所述的右上限位块29的左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右上限位块29的左端。
50.所述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13中,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为t形端,所述第四滑轨13中竖向设置有第四滑槽33,所述第四滑槽3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t形端相匹配,所述t形端竖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33中。即所述第四滑槽33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t形。
51.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右下定位块12定位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下限位块34、第八滑轨35和第八弹性件36,所述第八滑轨35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的防护板2的前侧面的右侧下部并位于所述第四滑轨13的左边,所述右下限位块34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限位块34的左端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八滑轨35中,所述第八弹性件36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八滑轨35中并位于所述的右下限位块34的左端和所述第八滑轨35的左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右下限位块34的左端和所述第八滑轨35的左端,所述右下限位块34的右端沿所述左右方向穿设所述第八滑轨35的右端和所述第四滑轨13的左侧面并插设在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的左侧面中。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横向凸出从而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为t形端的情况下,所述的右下限位块34的右端插设在所述的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的左侧面的横向凸部中。
52.为了便于左右移动所述右下限位块34,请参见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还包括右下操作环37,所述右下操作环37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右下操作环37位于所述的右下限位块34的左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右下限位块34的左端。
53.所述第一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三弹性件11、所述第四弹性件14、所述第五弹性件21、所述第六弹性件26、所述第七弹性件31和所述第八弹性件3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弹性件,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三弹性件11、所述第四弹性件14、所述第五弹性件21、所述第六弹性件26、所述第七弹性件31和所述第八弹性件36均为弹簧。
54.所述第一滑轨4和所述第二滑轨7可以相互独立,为两个单独部件,也可以一体成
型,为单一部件,请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4和所述第二滑轨7一体成型。
55.所述第三滑轨10和所述第四滑轨13可以相互独立,为两个单独部件,也可以一体成型,为单一部件,请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轨10和所述第四滑轨13一体成型。
56.使用时,如果需要将防护板2从装配块1上拆卸下来,以左上定位块3、第一弹性件5、左上限位块19、第五弹性件21和左上操作环22的动作为例,向右拉动左上操作环22,带动左上限位块19的右端向右移动,从而压缩第五弹性件21,同时带动左上限位块19的左端向右移动,从而脱离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右侧面,即左上定位块3失去左上限位块19所带来的约束,再向下拉动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从而向下压缩第一弹性件5,同时带动左上定位块3的中部和后端下移,左上钩部15脱离第五孔道,不再钩设第五孔道。其它定位块、限位块和弹性件的动作与之类似,不再赘述。待左下钩部、右上钩部16和右下钩部17分别脱离第六孔道、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后,即可将防护板2前移,使左上钩部15、左下钩部、右上钩部16和右下钩部17分别脱离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至此,防护板2与装配块1完全分离。
57.如果需要将防护板2安装在装配块1上,将上述状态的防护板2后移,使左上钩部15、左下钩部、右上钩部16和右下钩部17分别插入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和第四孔道,待防护板2贴合装配块1的前侧面后,释放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和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第一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8、第三弹性件11和第四弹性件14复位,将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和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复位,带动左上钩部15、左下钩部、右上钩部16和右下钩部17复位,分别再次钩设第五孔道、第六孔道、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释放左上操作环22、左下操作环27、右上操作环32和右下操作环37,第五弹性件21、第六弹性件26、第七弹性件31和第八弹性件36复位,带动左上限位块19的左端、左下限位块24的左端、右上限位块29的右端和右下限位块34的右端复位,分别再次插设在左上定位块3的前端的右侧面、左下定位块6的前端的右侧面、右上定位块9的前端的左侧面和右下定位块12的前端的左侧面中,从而将防护板2安装在装配块1上。
58.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板、定位块和限位块,能够对装配块的通风孔进行防护,避免了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异物堵塞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的问题,增加了安全性。
5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砖防护结构能够对装配块的通风孔进行防护,避免装配块的通风孔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异物堵塞的问题,进而避免装配块被异物堵塞需进行更换的问题,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60.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