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施工作业平台用于将施工人员运输至高处进行施工的工具,在外墙装修、防腐工程、检修安装等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泛,是房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关技术中,房建施工作业平台通常由底座、升降臂以及作业平台组成,在使用时,升降臂带动作业平台在底座上升降,从而将施工人员运输至高处进行作业。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作业平台通常由运输车辆运输至施工现场,受运输空间的限制,常见的作业平台仅通过作业平台的侧板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施工人员若不慎跌出侧板,则会直接由高处坠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包括底座、升降臂以及作业平台,所述升降臂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所述升降臂用于带动作业平台在底座上升降;还包括防护板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防护板在作业平台的侧板外各设置有一块,所述防护板的一边与作业平台的侧板靠近底部的位置相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防护板靠近或远离作业平台。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时,驱动装置带动防护板收纳至靠近作业平台侧板面的一侧,不额外占用空间,便于携带与运输;在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时,驱动装置带动防护板延伸出作业平台,多块防护板共同作用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若施工人员不慎从作业平台上跌下,防护板可对施工人员起支撑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人员直接从高处跌下,实现了对跌出侧板的施工人员的二次防护,阻止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提高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8.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作业平台侧板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与支撑机构均与防护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防护板靠近或远离作业平台,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转动过程中的防护板进行支撑。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防护板运动,而防护板的另一端与支撑机构铰接,在支撑机构与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防护板在靠近或远离作业平台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也使得防护板的承重能力更好,进一步增加了作业平台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把手、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螺纹杆、第一滑块以及主动杆;所述螺纹杆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作业平台的侧板面上,所述第一滑块螺纹套设
在螺纹杆上,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与防护板铰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螺纹杆的一端同轴线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把手的一端与主动锥齿轮连接、另一端穿过作业平台的侧板面延伸至作业平台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转动把手,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也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套设在螺纹杆上的第一滑块随着螺纹杆的转动而沿着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主动杆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当主动杆的一端上升时,与主动杆另一端铰接的防护板向靠近作业平台的方向运动,当主动杆的一端下降时,防护板向远离作业平台的方向运动,通过驱动机构,便于施工人员根据需要控制防护板收纳或延伸。
12.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光滑杆、第二滑块、传动杆以及从动杆,所述光滑杆设置在作业平台的侧板上且沿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光滑杆上,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块、另一端连接第二滑块,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另一端防护板铰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块运动时,与第一滑块连接的传动杆受第一滑块的带动做相应的运动,使传动杆带动第二滑块沿光滑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与第二滑块铰接的从动杆的一端在第二滑块的带动下同样沿光滑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从动杆的另一端与防护板铰接,带动防护板远离或靠近作业平台,达到了在防护板运动过程中更为稳定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作业平台的边角处还设置有加高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高板的设置阻止了施工人员从作业平台的边角处跌落,从而阻止了施工人员从相邻的两块防护板的空隙中跌落,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6.可选的,相邻的两块所述防护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防护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的施工工具,若施工人员不慎使施工工具掉出作业平台,则会引起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防护网的设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工具从高处坠落,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8.可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防护网挂设在挂钩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通过挂钩挂接在防护板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施工人员安装或拆下,提高了适用性。
20.可选的,所述作业平台内滑动设置有置物框,所述作业平台的侧板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置物框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框的设置便于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施工工具的收纳,方便了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且置物框在作业平台的侧板上滑动设置,施工人员可根据需要调节置物框的位置,提高了适用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驱动装置能够带动防护板向远离或靠近作业平台的方向运动,当需要运输作业平台时,将防护板收纳至靠近作业平台的一侧,不占用运输空间;当施工人员在作业平台上作业时,将防护板延伸出作业平台,阻止了施工人员从高处跌落的可能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4.加高板的设置阻止了施工人员从相邻两块防护板的空隙处跌落,进一步提高了施
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5.作业平台内滑动设置的置物框,用于放置施工工具,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移动置物框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在作业平台内不同位置施工时对施工工具的取放。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驱动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0.图5时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升降臂;3、作业平台;31、置物框;32、滑动块;33、滑动槽;34、安装槽;35、安装板;4、防护板;41、防护网;42、挂钩;5、驱动装置;51、驱动机构;511、把手;512、主动锥齿轮;513、从动锥齿轮;514、螺纹杆;515、第一滑块;516、主动杆;52、支撑机构;521、光滑杆;522、第二滑块;523、传动杆;524、从动杆;6、加高板;7、防坠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参照图1、2,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包括底座1、升降臂2以及作业平台3,底座1上设置有具有自锁功能的滚轮,升降臂2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与作业平台3连接,升降臂2用于带动作业平台3在底座1上升降,作业平台3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形;还包括防护板4以及驱动装置5;防护板4在作业平台3的侧板外各设置有一块,防护板4的一端与作业平台3的底板铰接,驱动装置5与防护板4铰接且用于带动防护板4靠近或远离作业平台3。当施工人员在作业平台3内施工时,启动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带动防护板4向远离作业平台3的方向运动,若施工人员不慎跌出作业平台3,防护板4对施工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人员从高处跌下,提高了安全性。
34.参照图2、3,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作业时置放施工工具,作业平台3内滑动安装有置物框31,作业平台3的侧板上沿作业平台3侧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槽33,置物框31上焊接有滑动块32,滑动块32滑动设置在滑动槽33内;滑动槽33与滑动块32的截面形状均为燕尾形,使得滑动块32只会沿着滑动槽33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会在其它方向发生偏移;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槽33与滑动块3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t形,只要能够让滑动块32在滑动槽33内滑动的过程中让滑动块32不易脱离滑动槽33即可。
35.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施工工具较多,有些施工工具体积较大,不便于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通过设置置物框31使施工人员取放施工工具更为便捷,施工人员可根据施工位置相应的调整置物框31的位置,使置物框31既不妨碍正常的施工,又便于施工人员取放施工工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施工工具放置不便造成的施工工具从作业平台3上掉下,阻止了高空坠物对作业平台3下方的人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36.参照图2,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机构51以及支撑机构52;驱动机构51与支撑机构52分别设置在作业平台3侧板的两端,驱动机构51与支撑机构52均与防护板4的板面铰接设置;驱动机构51用于带动防护板4靠近或远离作业平台3,支撑机构52用于对运动的防护板4
起支撑作用。驱动机构51与支撑机构52分别对防护板4的两端进行固定,使防护板4在运动过程中更稳定,也使得在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时的承重效果更好。
37.参照图4、5,驱动机构51包括把手511、主动锥齿轮512、从动锥齿轮513、螺纹杆514、第一滑块515以及主动杆516;作业平台3侧板的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槽34,螺纹杆514转动设置在安装槽34内,具体实施方式为:安装槽34内焊接有安装板35,螺纹杆514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板35,安装板35的中心处嵌设有滚动轴承,而螺纹杆514则穿过滚动轴承的内圈后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此时,螺纹杆514便轻易实现与安装板35的相对转动,即实现了螺纹杆514在作业平台3侧板上的转动;第一滑块515螺纹套设在螺纹杆514上,主动杆516的一端与第一滑块515铰接、另一端与防护板4铰接;从动锥齿轮513与螺纹杆514的一端同轴线连接,主动锥齿轮512与从动锥齿轮513相啮合,把手511的一端与主动锥齿轮512连接、另一端穿过作业平台3的侧板面延伸至作业平台3内。
38.当需要对作业平台3进行运输时,为了不额外占用运输空间,转动把手511,使防护板4收纳至靠近作业平台3的一侧,便于作业平台3的运输;当施工人员在作业平台3内施工时,转动把手511,把手511带动主动锥齿轮512转动,从而与主动锥齿轮51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1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514转动,套设在螺纹杆514上的第一滑块515沿螺纹杆514的长度方向向下运动,带动主动杆516的一端向下运动,由于主动杆516与第一滑块515以及防护板4的板面均为铰接,所以在主动杆516的支撑下,防护板4向远离作业平台3侧板的方向运动,直至作业平台3的侧板与防护板4之间形成一个防坠区7,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人员从作业平台3的侧板处直接跌落至地面,提高了安全性。
39.参照图2、4,支撑机构52包括光滑杆521、第二滑块522、传动杆523以及从动杆524,光滑杆521位于安装槽34内,且与螺纹杆514平行设置,光滑杆521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安装槽34两端的槽壁上,第二滑块522套设在光滑杆521上,传动杆523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块515、另一端连接第二滑块522,从动杆524的一端与第二滑块522铰接、另一端防护板4铰接。
40.当施工人员转动把手511使防护板4向远离作业平台3的一侧运动时,第一滑块515向下运动,与第一滑块515连接的传动杆523在第一滑块515的带动下同样向下运动,使得第二滑块522也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从动杆524的一端向下运动,由于从动杆5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块522以及防护板4的板面铰接,所以防护板4受从动杆524的支撑向远离作业平台3的一端运动,即主动杆516与从动杆524共同对防护板4施力驱动防护板4运动;支撑机构52的设置使防护板4的受力平衡,从而达到了使防护板4在运动过程中较为稳定的效果,同时对防护板4起支撑作用,增加了防护板4的承重能力。
41.参照图1、2,作业平台3的边角处且位于作业平台3的上端还焊接有加高板6,加高板6的设置使得施工人员不易从作业平台3的边角处跌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人员从相邻的两块防护板4之间的缝隙处跌落。加高板6也阻止了施工人员由作业平台3的边角处向外探出身体进行施工的危险行为。
42.参照图1、4,相邻的两块防护板4之间可拆卸设置有防护网41,具体地,防护板4的两端均焊接有多个挂钩42,防护网41挂设在挂钩42上。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若施工工具不慎掉落,对位于作业平台3下方的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防护网41的设置进一步阻止了施工工具从高处掉落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网41与防护板4之间也可以采取粘接的方式,只要使防护网41能够稳定接住掉落的施工工具即可,需要注意的
是,防护网41的应采用网孔较小的网,且防护网41采用纺织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网41为形状为扇形,当防护板4靠近作业平台3时,防护网41能够自然落至两块防护板4之间;当防护板4远离作业平台3时,防护网41受两块防护板4的拉力而被撑开。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建施工作业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对作业平台3进行运输时,通过转动把手511可将防护板4向靠近作业平台3的一端收纳,便于作业平台3的运输;当施工人员在作业平台3上施工时,转动把手511,可将防护板4向远离作业平台3的一侧运动,直至作业平台3的侧板与防护板4之间形成防坠区7,阻止施工人员从高处跌落的可能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