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3.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后覆盖保湿材料并在保湿材料上再覆盖一层塑料布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是一种很有效的养护方法,目前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多采用人工铺设的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铺设中的多个步骤依次进行,耗费时间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底板、安装板、覆膜装置和湿润装置,两个所述安装板平行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覆膜装置安装在底板和安装板上以将密封膜和保湿膜贴合后覆盖到混凝土表面,所述湿润装置安装在底板上用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以及保湿膜。
6.优选的,所述覆膜装置包括卷膜轴一、卷膜轴二、转轴和辊轮,所述卷膜轴一与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一转动连接用以卷起密封膜,所述卷膜轴二与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二转动连接用以卷起保湿膜,所述转轴安装在两安装板之间并使得密封膜和保湿膜在此位置贴合在一起,所述辊轮通过连杆连接到底板上以保证密封膜和保湿膜与混凝土表面能够贴合,连杆与底板和辊轮的连接均为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湿润装置包括水箱、水箱盖、管道一、管道二、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所述水箱安装于底板上,所述水箱盖安装于水箱的上端,水箱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可与水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一安装在底板上并通过管道一与水箱相连,所述分流管二安装在底板上并通过管道二与水箱相连。
8.优选的,所述分流管一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分流管一一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一,相邻的一侧设有一个进水口一,进水口一与出水口一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一与管道一相连;
9.所述分流管二主体为一个底面为梯形的柱体盒子,分流管二长边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二,短边的侧面设有一个进水口二,进水口二与出水口二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二与管道二相连。
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下方设有万向轮和牵引钩。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铺设时不需要太多人工参与,能节省不少劳动力资源,洒水、覆盖保湿膜、覆盖密封膜在装置移动时同步进行,节省时间,铺设的效率高,同时对混凝土和保湿膜进行湿润,并设置有辊轮以确保密封膜和保湿膜与混凝土贴合的足够紧密,
保证了覆盖物对混凝土的湿润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底板,2-安装板,3-覆膜装置,4-湿润装置,5-卷膜轴一,6-卷膜轴二,7-转轴,8-辊轮,9-安装孔一,10-安装孔二,11-连杆,12-水箱,13-水箱盖,14-管道一,15-管道二,16-分流管一,17-分流管二,18-进水口,19-万向轮,20-牵引钩。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底板1、安装板2、覆膜装置3和湿润装置4,两个所述安装板2平行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覆膜装置3安装在底板1和安装板2上以将密封膜和保湿膜贴合后覆盖到混凝土表面,所述湿润装置4安装在底板1上用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以及保湿膜,所述密封膜可以采用pe材质的塑料薄膜,所述保湿膜可以采用常见的工程用麻布。
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覆膜装置3包括卷膜轴一5、卷膜轴二6、转轴7和辊轮8,所述卷膜轴一5与安装板2上的安装孔一9转动连接用以卷起密封膜,所述卷膜轴二6与安装板2上的安装孔二10转动连接用以卷起保湿膜,所述转轴7安装在两安装板2之间并使得密封膜和保湿膜在此位置贴合在一起,所述辊轮8通过连杆11连接到底板1上以保证密封膜和保湿膜与混凝土表面能够贴合,连杆11与底板1和辊轮10的连接均为转动连接。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湿润装置4包括水箱12、水箱盖13、管道一14、管道二15、分流管一16和分流管二17,所述水箱12安装于底板1上,所述水箱盖13安装于水箱12的上端,水箱盖13上设置有进水口18可与水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一16安装在底板1上并通过管道一14与水箱12相连,所述分流管二17安装在底板1上并通过管道二15与水箱12相连。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管一16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分流管一16一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一,相邻的一侧设有一个进水口一,进水口一与出水口一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一与管道一14相连,分流管一16可以通过增大出水宽度来增大润湿混凝土的面积;
19.所述分流管二17主体为一个底面为梯形的柱体盒子,分流管二17长边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二,短边的侧面设有一个进水口二,进水口二与出水口二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二与管道二15相连,分流管二17处流出的水将润湿转轴7处的保湿膜。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下方设有万向轮19和牵引钩20。
21.工作原理及过程:首先卷膜轴一5和卷膜轴6上分别卷上密封膜和保湿膜,再将装置牵引到需要覆膜的混凝土场地,接水口18接上水管,接着扯出一截密封膜和保湿膜并将其经轴7压入辊轮10下,膜的端部需在混凝土场地边缘压实,与此同时,分流管一16和分流管二17持续出水润湿混凝土表面和保湿膜,最后牵引装置前进,密封膜和保湿膜被越扯越长,并通过辊轮10的碾压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完成对混凝土的覆盖。
22.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安装板(2)、覆膜装置(3)和湿润装置(4),两个所述安装板(2)平行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覆膜装置(3)安装在底板(1)和安装板(2)上以将密封膜和保湿膜贴合后覆盖到混凝土表面,所述湿润装置(4)安装在底板(1)上用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以及保湿膜,所述覆膜装置(3)包括卷膜轴一(5)、卷膜轴二(6)、转轴(7)和辊轮(8),所述卷膜轴一(5)与安装板(2)上的安装孔一(9)转动连接用以卷起密封膜,所述卷膜轴二(6)与安装板(2)上的安装孔二(10)转动连接用以卷起保湿膜,所述转轴(7)安装在两安装板(2)之间并使得密封膜和保湿膜在此位置贴合在一起,所述辊轮(8)通过连杆(11)连接到底板(1)上以保证密封膜和保湿膜与混凝土表面能够贴合,连杆(11)与底板(1)和辊轮(8)的连接均为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润装置(4)包括水箱(12)、水箱盖(13)、管道一(14)、管道二(15)、分流管一(16)和分流管二(17),所述水箱(12)安装于底板(1)上,所述水箱盖(13)安装于水箱(12)的上端,水箱盖(13)上设置有进水口(18)可与水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一(16)安装在底板(1)上并通过管道一(14)与水箱(12)相连,所述分流管二(17)安装在底板(1)上并通过管道二(15)与水箱(1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一(16)主体为一个长方体盒子,分流管一(16)一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一,相邻的一侧设有一个进水口一,进水口一与出水口一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一与管道一(14)相连;所述分流管二(17)主体为一个底面为梯形的柱体盒子,分流管二(17)长边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口二,短边的侧面设有一个进水口二,进水口二与出水口二之间有空腔,进水口二与管道二(1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下方设有万向轮(19)和牵引钩(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安装板、覆膜装置和湿润装置,两个所述安装板平行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覆膜装置安装在底板和安装板上以将密封膜和保湿膜贴合后覆盖到混凝土表面,所述湿润装置安装在底板上用以湿润混凝土表面以及保湿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减少养护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减少养护初期铺设覆盖材料的时间,保证出色的养护效果。保证出色的养护效果。保证出色的养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 谢新甜 施天驰 张爱国 严桂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09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