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建筑物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框架结构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建筑高度需求。于是,劲性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超高层结构中。所谓的劲性结构即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柱、梁)中,增加钢结构,在结构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
3.但是目前的劲性梁拉筋方法部分是在钢腹板开孔,也有将拉筋分段,然后型钢两侧的拉筋分别与型钢腹板焊接再与同一侧腰筋拉结,但是型钢腹板开孔造成型钢强度削弱、拉筋分段焊接工作量大且焊接作业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型钢腹板开孔造成型钢强度削弱、拉筋分段焊接工作量大且焊接作业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梁,所述型钢梁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劲板开孔,所述加劲板开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开孔的内侧均设置有拉筋,所述型钢梁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腰筋,所述混凝土梁两侧的腰筋通过拉筋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上铁钢筋,所述上铁钢筋设置有若干个。
7.优选的,述混凝土梁高度大于450mm,且所述腰筋的间距小于200mm。
8.优选的,所述加劲板均匀分布在型钢梁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腰筋位于加劲板的一侧,且所述腰筋与加劲板相互之间互不接触。
10.优选的,所述上铁钢筋分别位于型钢梁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铁钢筋的长度与所述型钢梁的长度一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型钢梁的两侧对称设置的加劲板,在加劲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加劲板开孔,且当型钢梁的高度超过450mm时,在靠近加劲板的外侧需设置腰筋,且保证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加劲板开孔对应拉筋和腰筋的数量和位置,加劲板开孔、腰筋和拉筋的数量与位置应保持一致,拉筋穿过加劲板开孔分别将加劲板和腰筋进行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增强型钢梁的稳定性,也可以有效处理拉筋分段焊接,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加劲板1、型钢梁2、加劲板开孔3、上铁钢筋4、腰筋5、拉筋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梁2,型钢梁2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加劲板1,加劲板1设置有若干个,加劲板1的一侧设置有加劲板开孔3,加劲板开孔3设置有若干个,加劲板开孔3的内侧均设置有拉筋6,型钢梁2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梁,混凝土梁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腰筋5,混凝土梁两侧的腰筋5通过拉筋6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混凝土梁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上铁钢筋4,上铁钢筋4设置有若干个。
20.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混凝土梁高度大于450mm,且腰筋5的间距小于 200mm,当达到此条件时,在靠近型钢梁2的两侧设置腰筋5。
21.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加劲板1均匀分布在型钢梁2的两侧,加劲板1 根据型钢梁2的长度均匀分配。
22.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腰筋5位于加劲板1的一侧,且腰筋5与加劲板 1相互之间互不接触,这样可以使结构更加稳定。
2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上铁钢筋4分别位于型钢梁2的上方和下方,上铁钢筋4的长度与型钢梁2的长度一致,这样可以加固混凝土梁。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型钢梁2的腹板两侧对称设置加劲板1,然后按照型钢梁2的长方向均匀分布在腹板的两侧,然后在加劲板1的一侧开出加劲板开孔3,且每个横向设置的加劲板1上的加劲板开孔 3位置一致,纵向设置的加劲板1上的加劲板开孔3都一一对应,且当型钢梁 2的高度超过450mm时,在靠近加劲板1的外侧需设置腰筋5,且保证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然后加劲板1和腰筋5通过拉筋6连接,在型钢梁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上铁钢筋4,在型钢梁2的外侧最后使用混凝土封起来,该方法通过设置加劲板1增强了型钢的稳定性,通过加劲板开孔3、腰筋5和拉筋 6解决了拉筋分段焊接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施工速度加快。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2)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加劲板(1),所述加劲板(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1)的一侧设置有加劲板开孔(3),所述加劲板开孔(3)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开孔(3)的内侧均设置有拉筋(6),所述型钢梁(2)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腰筋(5),所述混凝土梁两侧的腰筋(5)通过拉筋(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上铁钢筋(4),所述上铁钢筋(4)设置有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高度大于450mm,且所述腰筋(5)的间距小于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1)均匀分布在型钢梁(2)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筋(5)位于加劲板(1)的一侧,且所述腰筋(5)与加劲板(1)相互之间互不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钢筋(4)分别位于型钢梁(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铁钢筋(4)的长度与所述型钢梁(2)的长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劲性梁拉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梁,所述型钢梁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劲板开孔,所述加劲板开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劲板开孔的内侧均设置有拉筋;通过在型钢梁的两侧对称设置的加劲板,在加劲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加劲板开孔,且当型钢梁的高度超过450mm时,在靠近加劲板的外侧需设置腰筋,且保证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加劲板开孔对应拉筋和腰筋的数量和位置,加劲板开孔、腰筋和拉筋的数量与位置应保持一致,拉筋穿过加劲板开孔分别将加劲板和腰筋进行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增强型钢梁的稳定性,也可以有效处理拉筋分段焊接。段焊接。段焊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吉柳彧 刘应望 张元会 丛利 赵文杰 丁鲁波 高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