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
(一)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底板,尤其涉及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
(二)
背景技术:2.近年来,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在建筑行业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该叠合板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模板、脚手架数量,提高施工效率,进而降低施工成本。现有的混凝土桁架叠合板主要由底板和桁架构成,桁架包括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腹杆为连续折弯的钢筋,腹杆的顶部折弯处与上弦杆的外壁连接,腹杆的底部折弯处预埋在底板内,并且预埋在底板内的横向钢筋从腹杆的底部折弯处的夹角上方穿过,底板内还预埋有多条纵向钢筋。由该技术制备而成的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在由起吊设备抓取上弦杆进行吊运时,由于腹杆的底部折弯处在横向钢筋上受力,使得腹杆不能从混凝土底板内脱出。
(三)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等优点。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上的桁架,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钢筋,所述桁架包括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上弦杆,和多组分别设置在上弦杆相对两侧的第一腹杆及第二腹杆,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底端分别预埋在混凝土底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为λ形结构,λ形结构的两个下端设置为带钩结构,所述第一腹杆的带钩结构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的带钩结构相向垂直于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纵向钢筋从所述带钩结构中穿过并固定;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u形钢筋或n形钢筋,u形钢筋或n形钢筋的平行筋垂直于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这样,设置带钩的λ形结构,且垂直于纵向方向设置,方便了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的制作,在制作时,腹杆与纵向钢筋之间不需要绑扎或焊接连接,而直接将纵向钢筋卡入带钩结构中,且纵向钢筋在底板中的位置更加精准;底板内的横向钢筋设置为u形钢筋或n形钢筋,方便了横向钢筋的布设;由于u形钢筋或n形钢筋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因此更有利于上弦杆、腹杆和底板纵向钢筋与底板有机的连接为一体,同时加强了所设u形钢筋或n形钢筋部位的强度,所设u形钢筋或n形钢筋位置为吊挂部位,防止了该部位在吊挂时出现开裂、脱板等现象。
6.优选的,所述相对位置的一个第一腹杆和一个第二腹杆构成腹杆单元。
7.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为预应力筋。这样,使得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出现拉应力,增强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上弦杆为钢管。
9.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的两端设置有封堵件。这样,设置的封堵件可以使钢管内填充的填充料密闭在钢管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内腔浇注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为膨胀混凝土或膨胀砂浆。这样,填充料在凝固过程中膨胀,而使得钢管受力产生预应力,提高钢管抵抗竖向载荷的能力。
11.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内腔预埋有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筋。
12.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包括轻骨料,所述轻骨料包括珍珠岩或陶粒。
13.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防裂网。
14.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两端侧边设置有上下双倒角。这样,使得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快速流入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在倒角处形成契口,加强了相邻底板之间的连接,减少了裂缝的形成,使得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和混凝土的结合更牢固。
(四)附图说明
15.图1、图2是实施例一的横截面剖面图、纵向俯视图;
16.图3是实施例二的纵向剖面图;
17.图4、图5是实施例三的横截面剖面图、纵向俯视图;
18.图6是实施例四的纵向剖面图;
19.图7为实施例中带钩结构的腹杆示意图。
20.其中,1为混凝土底板,2为桁架,3为纵向钢筋,4为上弦杆,5为第一腹杆,6为第二腹杆,7为带钩结构,8为u形钢筋,9为n形钢筋,11为填充料,12为预应力钢筋。
21.附图中,u形钢筋8、n形钢筋9为在混凝土底板中布设的方向和位置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包括混凝土底板1和设置在混凝土底板1上的桁架2,混凝土底板1内还设置有与混凝土底板1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钢筋3,桁架2包括与混凝土底板1长度方向平行的上弦杆4,和多组分别设置在上弦杆4相对两侧的第一腹杆5及第二腹杆6,第一腹杆5和第二腹杆6的顶端与上弦杆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腹杆5和第二腹杆6的底端分别预埋在混凝土底板1内,第一腹杆5和第二腹杆6设置为λ形结构,λ形结构的两个下端设置为带钩结构7,所述第一腹杆的带钩结构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的带钩结构相向垂直于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纵向钢筋从所述带钩结构中穿过并固定;底板内设置有u形钢筋8,u形钢筋8的平行筋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图2中u形钢筋8在混凝土底板中的位置示意图。
25.上弦杆3为钢管,并且钢管内预埋有一根与上弦杆3平行的预应力钢筋12,钢管内还浇筑有膨胀混凝土构成的填充料11。
26.混凝土底板1包括轻骨料,轻骨料包括珍珠岩或陶粒。
27.实施例二:
28.图3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上弦杆3为钢管。
29.实施例三:
30.图4和图5为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中,混凝土底板1内设置有n形钢筋9,n形钢筋9的平行筋垂直于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图5中n形钢筋9在混凝土底板1中的位置示意图。
31.实施例四:
32.图6为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四中,上弦杆3为钢管。
33.图7为实施例中带钩结构的腹杆示意图。
34.上述内容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35.同时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之用,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列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采用等同技术手段、等同设备等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改进应当认为是没有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包括混凝土底板和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上的桁架,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钢筋,所述桁架包括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上弦杆,和多组分别设置在上弦杆相对两侧的第一腹杆及第二腹杆,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底端分别预埋在混凝土底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为λ形结构,λ形结构的两个下端设置为带钩结构,所述第一腹杆的带钩结构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的带钩结构相向垂直于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纵向钢筋从所述带钩结构中穿过并固定;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u形钢筋或n形钢筋,u形钢筋或n形钢筋的平行筋垂直于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位置的一个第一腹杆和一个第二腹杆构成腹杆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为预应力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为钢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两端设置有封堵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内腔浇注有填充料,所述填充料为膨胀混凝土或膨胀砂浆。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内腔预埋有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筋。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包括轻骨料,所述轻骨料包括珍珠岩或陶粒。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防裂网。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的纵向两端侧边设置有上下双倒角。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包括混凝土底板和桁架,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钢筋,所述桁架包括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上弦杆,和多组分别设置在上弦杆相对两侧的第一腹杆及第二腹杆,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底端分别预埋在混凝土底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为Λ形结构,Λ形结构的两个下端设置为带钩结构,所述第一腹杆的带钩结构和所述第二腹杆设置的带钩结构相向垂直于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纵向钢筋从所述带钩结构中穿过并固定;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有U形钢筋或N形钢筋,U形钢筋或N形钢筋的平行筋垂直于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的Λ形结构中穿过,且布设在纵向钢筋的上部;具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等优点。降低成本等优点。降低成本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邱伯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5
技术公布日:2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