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皮带式两下两上组合四轴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b磨板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式两下两上组合四轴研磨机。


背景技术:

2.pcb软板属于印刷电路板的一种,全称为软性电路板,又称之为fpc软板,通常用pi做基材,可以任意进行弯折、挠曲,pcb软板使用在需要重复挠曲及一些小部件的连接上。
3.pcb软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磨刷处理,以降低软板表面的粗糙度。目前有通过皮带式磨板机对软性pcb板进行双面打磨,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12月05日授权公告的名为“一种双面软板磨板机”,采用输送皮带与磨刷配合对pcb软板进行研磨。该公开专利虽然能够实现对pcb软板的双面打磨,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4.1、皮带为柔性支撑,在打磨过程中并不同较好地顶住pcb软板,使得磨刷对pcb软板的磨刷效果并不理想;
5.2、机内的喷淋头向皮带喷射清洁水会使得pcb软板和皮带之间形成一层水膜,pcb软板在水的吸附力下贴附在皮带上,pcb软板在输送及研磨过程中很容易折板、卷板、皱板等。
6.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皮带式磨板机对pcb软板输送时的严密性及磨刷时的固定能力欠佳,需要对皮带式磨板机的整套输送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式两下两上组合四轴研磨机,旨在解决皮带式磨板机对pcb软板输送时的严密性及磨刷时的固定能力欠佳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皮带式两下两上组合四轴研磨机,包括沿软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研磨机机身内的入料输送行辘组、上皮带组件、过渡输送行辘组、下皮带组件和出料输送行辘组,所述上皮带组件下侧设有两下磨刷,所述下皮带组件上侧设有两上磨刷;
9.每一所述下磨刷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压紧包胶轴,所述上皮带组件内设有与所述下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紧包胶轴相对设置的玻纤板;
10.每一所述上磨刷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压紧包胶轴,所述下皮带组件内设有与所述上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包胶轴相对设置的玻纤板;
11.所述上皮带组件和下皮带组件的出料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白毛刷辊和第二白毛刷辊,所述第一白毛刷辊以顺所述上皮带组件运转方向设置并与所述上皮带组件相接触,所述第二白毛刷辊以顺所述下皮带组件运转方向设置并与所述下皮带组件相接触。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紧包胶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套座,研磨机机身内墙板上设有与所述轴套座对应的轴套座,所述轴套座与所述轴套座滑动配合,且所述轴套座上设有向
所述轴套座施加弹性力以驱使第一压紧包胶轴向上皮带组件动作的第一弹性件。
13.可选地,所述轴套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加在所述轴套座上的弹性力的调节件。
14.可选地,所述上皮带组件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的下过料行辘组,所述下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紧包胶轴设置在相邻下过料行辘组之间;
15.所述下皮带组件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的上过料行辘组,所述上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包胶轴设置在相邻上过料行辘组之间;
16.所述第一压紧包胶轴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过料行辘组的行辘直径,所述第二压紧包胶轴的直径小于所述上过料行辘组的行辘直径。
17.可选地,所述下过料行辘组包括多个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的输送行辘以及设置所述输送行辘两端的固定座;每一所述输送行辘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所述活动块施加弹性力以驱使输送行辘向上皮带组件动作的第二弹性件。
18.可选地,所述第一白毛刷辊和所述上皮带组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配合,所述第二白毛刷辊和所述下皮带组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配合。
19.可选地,研磨机机身内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设有摇摆组件,所述下磨刷和上磨刷均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上。
20.可选地,所述上皮带组件的出料侧可转动地设置在研磨机的机身上。
21.可选地,所述上皮带组件的出料侧两端分别向外引出一伸出轴,研磨机机身内墙板上设有与所述伸出轴对应的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内设有半轴,所述伸出轴与其对应的半轴通过联轴器同轴连接。
22.可选地,所述上皮带组件包括皮带支架、设置在所述皮带支架的左右两侧被动轴和主传动轴、以及包绕在被动轴和主传动轴上的皮带本体,两所述伸出轴分别同轴插接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两端。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磨刷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一压紧包胶轴,在上磨刷的左右两侧设置第二压紧包胶轴,并在上皮带组件内设有与下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紧包胶轴相对设置玻纤板,在下皮带组件内设有与上磨刷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包胶轴相对设置玻纤板,由此,在磨刷对pcb软板的上下表面进行磨刷处理时,能够由皮带组件内的玻纤板顶住磨刷施加给pcb软板的压力,为磨砂研磨提供便利;并通过磨刷左右两侧的压紧包胶轴能够将pcb软板被研磨的部分压住,以抑制pcb软板在磨刷处理过程中的偏移情况,保护pcb 软板不被磨刷刮折、刮皱;
24.在皮带组件的出料侧下方设置白毛刷辊,并将白毛刷辊以顺皮带组件的运转方向设置并与皮带组件相接触,由此,就能够通过白毛刷辊将即将被皮带组件卷入回转的pcb软板从皮带组件刮下来,避免pcb软板在输送及研磨过程中出现折板、卷板、皱板的问题。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机通过在磨刷的左右两侧设置压紧包胶轴,并在皮带组件的出料侧设置白毛刷辊,能够使得上皮带组件、过渡输送行辘组、下皮带组件和出料输送行辘组形成研磨的输送途径,保护 pcb软板在传输和磨刷过程中不会折板、卡板、掉板等情况发生,能够很好地减低研磨机的故障率,提高研磨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磨刷段的内部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皮带组件和第一白毛刷辊的配合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磨刷段的内部剖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磨刷段的内部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磨刷段的内部剖视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压紧包胶轴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料输送行辘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料输送行辘组的剖视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磨刷的升降组件和摇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皮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皮带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皮带式两下两上组合四轴研磨机,该研磨机的机身沿pcb软板600输送方向依次被分为入料段 100、下刷段200、过渡段300、上刷段400以及出料段。
41.其中,入料段100内设有入料输送行辘组110,用于将pcb软板600送入下刷段200内进行下表面磨刷。
42.下刷段200内设置上皮带组件210,该上皮带组件210的下侧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有三个下过料行辘组(241、242、243),相邻下过料行辘组241与242 下过料行辘组之间、下过料行辘组242与下过料行辘组24之间分别设置下磨刷 220,下磨刷2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在上皮带组件210内设有与下磨刷220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紧包胶轴230相对设置的玻纤板211。pcb软板600进入下刷段200后,由下过料行辘组241托住pcb软板600,由上皮带组件210将pcb软板600带入下磨刷220位置进行下表面磨刷处理。磨刷过程中,由上皮带组件210内的玻纤板211顶住下磨刷220施加给pcb软板600的压力,为研磨提供便利;同时由下磨刷220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将pcb软板 600被研磨的部分的两端压住,以抑制pcb软板600在磨刷过程中的偏移情况,保护pcb软板600不被磨刷刮折、刮皱。
43.在上皮带组件210出料侧下方设有第一白毛刷辊251,该第一白毛刷辊251 以顺上皮带组件210运转方向设置并与上皮带组件210相接触。在上皮带组件 210将pcb软板600送出时,若pcb软板600具有被上皮带组件210带动回转的趋势,第一白毛刷辊251与上皮带组件210接触的针状刷毛能够自反上皮带组件 210运转方向将pcb软板600从上皮带组件210
刮下来,以避免pcb软板600被卷入上皮带组件210的上侧带体,导致pcb软板600折板、卷板、皱板等问题。
44.过渡段300内设置有过渡输送行辘组310,用于实现pcb软板600从下刷段 200到上刷段400的平稳过渡。
45.上刷段400内设置下皮带组件410,该上皮带组件210上侧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有三个上过料行辘组(441、442、443),相邻上过料行辘组441与上过料行辘组442之间、上过料行辘组442与上过料行辘组之间分别设有上磨刷420,上磨刷420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压紧过胶轴430,在下皮带组件410内设有与上磨刷420和其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过胶轴430相对设置的玻纤板411。pcb软板 600进入上刷段400后,由上过料行辘组441向pcb软板600施压使pcb软板600 贴合在下皮带组件410上,由下皮带组件410托住并传送pcb软板600,在进入上磨刷420位置时由上磨刷420对pcb软板600进行上表面磨刷处理。同样地,磨刷过程中,由下皮带组件410内的玻纤板411顶住上磨刷420施加给pcb软板 600的压力,由上磨刷420左右两侧的第二压紧过胶轴430将pcb软板600被研磨的部分的两端压住,从而实现更好的研磨效果并保护pcb软板600不被上磨刷 420刮折、刮皱。
46.且,在上皮带组件210出料侧下方设有第二白毛刷辊451,以避免pcb软板 600卷入下皮带组件410的下侧带体。
47.出料段内设有出料输送行辘组510,用于将pcb软板600平稳送出上刷段 400,完成对pcb软板600的双面磨刷。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机通过在磨刷的左右两侧设置压紧包胶轴,并在皮带组件的出料侧设置白毛刷辊,能够使得上皮带组件210、过渡输送行辘组、下皮带组件410和出料输送行辘组形成严密的输送途径,保护pcb软板600在传输和磨刷过程中不会折板、卡板、掉板等情况发生,能够很好地减低研磨机的故障率,提高研磨机的稳定性。
49.在本实施例中,在上刷段400的出料侧,即上皮带组件210与过渡输送行辘组310之间设有衔接皮带组件260。当第一白毛刷辊251将pcb软板600将上皮带组件210上刮下后,pcb软板600的端部通常朝斜向下,若直接与过渡输送行辘组310对接,可能会插入相邻输送行辘之间的间隙导致卡板。故,在上皮带组件210与过渡输送行辘组310之间设置衔接皮带组件260,以使得pcb软板600 能够更好地被输送至过渡输送行辘组310。
50.相应地,在衔接皮带组件260的出料侧设置第三白毛刷辊252,以避免衔接皮带组件260将pcb软板600卷入的问题。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白毛刷辊251与上皮带组件210之间、第二白毛刷辊 451和下皮带组件410之间、第三白毛刷辊252与衔接皮带组件260之间均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配合。具体地,在上皮带组件210的主传动轴2121一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218,在第一白毛刷辊251上设置第一从动齿轮2511,并在第一从动齿轮2511与第一主动齿轮218相交区的上部设置一第一过渡齿轮204,第一过渡齿轮204设置在下刷段200的内墙板201上。由此,以实现第一白毛刷辊251 与上皮带组件210的齿轮啮合传动配合,从而通过上皮带组件210来驱动第一白毛刷辊251同步转动,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装置来驱动第一白毛刷辊251。
52.在衔接皮带组件260的被动轴上设置第二主动齿轮261,在第三白毛刷辊 252上设置第二从动齿轮2521,并在第二从动齿轮2521与第二主动齿轮261相交区的上部设置一第二过渡齿轮205,第二过渡齿轮205设置在下刷段200的内墙板201上。由此,以实现第三白毛
刷辊252与衔接皮带组件260的齿轮啮合传动配合,从而通过衔接皮带组件260来驱动第三白毛刷辊252同步转动。
53.下皮带组件410与第二白毛刷辊451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结构和衔接皮带组件260与第三白毛刷辊252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结构相同,原理相同,在此部重复赘述。
54.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刷段200和上刷段400的外壳内均设有机架(270、470),下磨刷220和上磨刷420分别设置在机架(270、470)上。以下刷段200为例,机架270具有上下设置的上安装板272和下安装板271,下安装板271上设有升降组件280,上安装板272设置有摇摆组件290,该摇摆组件290通过多个直线导杆活动设置在上安装板272上并与升降组件280连接,下磨刷220设置在摇摆组件290上。升降组件280包括两通过连杆传动连接的蜗轮蜗杆减速箱,各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滚珠丝杆,位于操作侧的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连接有手轮281,摇摆组件290连接在滚珠丝杆的丝杆座上。由此,在磨刷时,可通过摇摆组件290的电机291驱动下磨刷220前后摆动,以使得下磨刷220对 pcb软板600的磨刷处理更为全面彻底;通过转动手轮281带动其连接的减速箱使丝杆座上下动作从而达到调整下磨刷220高度的目的。
55.上磨刷420以同样地方式设置在上刷段400的外壳内,以便能够对pcb软板 600的上表面进行高质量磨刷。
56.相应地,在下刷段200和上刷段400的操作侧开设有侧观察窗口(200b、 400b),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的研磨情况来调整下磨刷220和下磨刷220的高度。
5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紧包胶轴230的轴体231两端分别设置轴套座232,在下刷段200的内墙板201上设有与轴套座233对应的轴套座233,轴套座232与轴套座233采用滑动配合连接,并在轴套座233上设有向轴套座 232施加弹性力以驱使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向上皮带组件210动作的第一弹性件235。更为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35采用压簧,在轴套座233内设置第一凹槽,将轴套座232和压簧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并在第一凹槽的槽口设置一压块,由压簧向轴套座232施加弹性力以驱使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向上皮带组件210动作。由此,通过轴套座232、轴套座233以及第一弹性件235构成第一压紧包胶轴230的弹性设置,有利于研磨机适用不同厚度的pcb软板600,同时保证不会将pcb软板600压的太紧导致板面有压痕,也不会太松导致pcb软板600发生位移导致板面出现刮痕、磨皱板、板折角等情况而报废。
58.较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包胶轴230的直径小于上输送行辘组的行辘直径,以方便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尽可能的靠近下磨刷220,从而在下磨刷220磨板时给予pcb软板600更多、更稳定的压紧力,让pcb软板600能够得到更加充分且全面的研磨,降低因压板不牢导致板错位或移动带来的磨板效果问题出现频率。
59.较为优选地,在轴套座233上还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235施加在轴套座232上的弹性力的调节件235。具体地,将第一凹槽的槽口相对第一压紧包胶轴230朝上设置,调节件235选用的是调节螺栓,将调节螺栓的螺栓部穿过压块并插接在轴套座232的螺纹孔内,与轴套座232螺纹连接配合。第一弹性件235则套设在调节螺栓上,其两端分别抵接在调节螺栓的头部和压块上。第一弹性件235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35抵着轴套座233的压块给予调节螺栓一个向上的弹力,轴套座232支撑第一压紧包胶轴230向上皮带组件210动作,将通过的pcb软板600压紧在上皮带组件210,为下磨刷220对pcb软板600 进行磨刷提供
便利。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拧调节螺栓来控制第一弹性件235的压缩程度进而调整第一弹性件235施加给pcb软板600压力。
60.且,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得调节螺栓的头部朝上,方便工作人员从上面根据磨板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61.相应地,为能够实现与下刷段200的自其顶部进行研磨情况观察和调整调节螺栓,在下刷段200的顶部开设有顶部窗口200a,并在顶部窗口200a设置可翻转开合的透明门板201。
62.在本实施例中,以下过料行辘组241为例,该下过料行辘组241包括多个沿软板输送方向设置的输送行辘2421以及设置输送行辘两端的固定座2422;每一输送行辘2421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块2423,活动块2423与固定座2422滑动配合,且固定座2422上设有向活动块2423施加弹性力以驱使输送行辘轴上皮带组件210动作的第二弹性件2424。更为具体地,在固定座2422设置与各输送行辘2421对应的活动槽2422a,第二弹性件2424采用压簧并放置在活动槽 2422a内,并将活动块2423插接在活动槽2422a内并压接在第二弹性件2424上。在活动槽2422a内设置锁紧螺栓2425,该锁紧螺栓2425自固定座2422的底部插入活动槽2422a并插接在活动块2423上,第二弹性件2424抵着活动槽2422a的槽底向活动块2423施加一个弹力,在锁紧螺栓2425被活动块2423带动向上动作到一定程度时,锁紧螺栓2425的头部抵住固定座2422的底部,将活动块2423 拉住从而避免活动块2423被第二弹性件2424弹出活动槽2422a。
6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下过料行辘组(241、242、243),能够实现对 pcb软板600的弹性支撑,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pcb软板600。
64.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皮带组件210的出料侧转动地设置在研磨机的机身上。在下刷段200的内墙板201上设置有皮带压紧板203,以避免上皮带组件210的入料侧因第一压紧包胶轴230的施压而向上翻动。工作人员可自下刷段200的上面将上皮带组件210翻转开来,从而方便快捷的观察下磨刷220的使用情况,查看输送行辘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卡板、掉板等意外情况。
65.较为具体地,在上皮带组件210的出料侧两端分别向外引出一伸出轴 2121a,在下刷段200内墙板201上设置与伸出轴2121a对应的带座轴承216,在带座轴承216内设有半轴2161,伸出轴2121a与其对应的半轴2161通过联轴器 217同轴连接。由此,以实现上皮带组件210的转动设置,且在需要更换上皮带组件210时还能够通过松开联轴器217,从而很快将整个上皮带组件210从下刷段200内取出进行更换,减少更换上皮带组件210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66.较为优选地,两伸出轴2121a同轴连接在上皮带组件210的主传动轴2121 上,而半轴2161通过联轴器217与伸出轴2121a同轴连接,由此,就能够将主传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218设置在半轴2161上,以便于第一主动齿轮218与第一白毛刷辊251上的第一从动齿轮2511啮合转动配合,进而通过上皮带组件带动第一白毛刷辊251同步转动。
67.在本实施例中,上皮带组件210包括皮带支架212、设置在皮带支架212的左右两侧被动轴2122和主传动轴2121、以及包绕在被动轴2122和主传动轴 2121上的皮带本体213,两伸出轴2121a分别同轴插接在主传动轴2121的两端。
68.在皮带支架212的前后侧设有两可转动的挂钩214,同时,在下刷段200的内墙板
201上设置设置一连杆203。由此在工作人员将上皮带组件210翻起时,可将挂钩214勾搭在连杆203上一吊住上皮带组件210,为工作人员进行后续操作提供便利。
69.在皮带支架212的上侧设有加强板,在加强板上设置有两把手215。由此,工作人员可通过把握两把手215将上皮带组件210拉起,为翻转上皮带组件210 提供便利。
7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