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锻件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锻造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锈蚀,锈蚀的锻造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对锈蚀的区域进行除锈处理。
3.但是,现有的打磨机构在进行锻造件的打磨时,大都通过人工手持,将其置于打磨机上,手动进行打磨的控制,平整度不易保证的同时,易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筒体内部低端转动连接有限位盘,且限位盘的内部环形阵列有多组滑杆,并且滑杆的底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和限位盘之间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按压盘,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盘通过内部滑嵌的滑杆配合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按压盘实现锻件在筒体内部的固定,以此保证锻件的稳定性,锻件通过和打磨机构之间的接触,实现对锻件外壁的除锈打磨操作。
8.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限位盘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滑杆贯穿隔板与其滑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对限位盘进行传动,实现内侧限位的锻件的转动,隔板对滑杆轴向位置进行一定程度限制,保证对锻件位置的稳定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呈u形结构,且支撑杆的两端转轴内侧均滑嵌有插销,并且插销的外侧通过第一挤压弹簧和支撑杆之间弹性连接,所述插销靠近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字形结构的限位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销通过第一挤压弹簧实现在支撑杆底端的滑移复位,从而保证插销对于筒体上限位槽的插接,通过插销上的限位杆实现支撑杆角度的固定。
12.优选的,所述筒体位于支撑杆转轴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呈“十”字形结构,并且限位槽和限位杆之间滑嵌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杆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支撑杆在0
°

±
90
°
范围上的角度限制,实现对于电动伸缩杆位置的调节固定。
14.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接槽,所述打磨机构呈半圆形结构,且打磨机构滑嵌于筒体的内壁,并且打磨机构的背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和插接槽之间滑嵌配合的插接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磨机构通过插接杆滑嵌于插接槽的内部,从而完成其位置的固定,同时保证其便于更换,打磨机构通过和锻件之间的接触,实现对锻件周身的处理。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7.通过在筒体的内部转动连接限位盘,限位盘通过其内部滑嵌的多个滑杆,配合顶部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位置传动的按压盘,实现对中间锻件位置的固定,驱动电机传动锻件转动,配合外侧的打磨机构,无需人工手持,即可以实现除锈打磨操作,提升装置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通过设置筒体,在打磨时减小颗粒物飞溅的可能性,利用插接槽和插接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在筒体内部便捷的进行打磨机构的更换,提升装置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纵剖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限位盘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驱动电机;3、限位盘;301、隔板;4、插接槽;5、支撑杆;6、插销;7、第一挤压弹簧;8、限位杆;9、电动伸缩杆;10、按压盘;11、打磨机构;12、插接杆;13、限位槽;14、滑杆;15、第二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参照图1-3,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筒体1内部低端转动连接有限位盘3,且限位盘3的内部环形阵列有多组滑杆14,每组滑杆14均呈环形阵列设置,且每组滑杆14均设置有多个,并且滑杆14的底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15和限位盘3之间弹性连接,支撑杆5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电动伸缩杆9位于支撑杆5水平段的中点位置处,且电动伸缩杆9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按压盘10,按压盘10的下端面设置有橡胶片,提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不会由于挤压损坏锻件,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11,筒体1的底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和限位盘3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限位盘3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01,滑杆14贯穿隔板301与其滑动连接,滑杆14高度大于隔板301上端面和限位盘3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保证滑杆14在第二挤压弹簧15作用下可以进行复位,支撑杆5呈u形结构,且支撑杆5的两端转轴内侧均滑嵌有插销6,并且插销6的外侧通过第一挤压弹簧7和支撑杆5之间弹性连接,插销6靠近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字形结构的限位杆8,筒体1位于支撑杆5转轴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13,且限位槽13呈“十”字形结构,并且限位
槽13和限位杆8之间滑嵌配合,筒体1内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插接槽4,打磨机构11呈半圆形结构,且打磨机构11滑嵌于筒体1的内壁,并且打磨机构11的背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和插接槽4之间滑嵌配合的插接杆12,插接槽4和插接杆12之间间隙配合,且两者的俯视面均呈t形结构。
2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锻件固定式打磨除锈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锻件加工时,首先将锻件插接至筒体1底端的限位盘3中,将两个插销6均向外部进行拉扯,使限位杆8从限位槽13中脱出,改变限位杆8在限位槽13中的方位,从而使支撑杆5竖直立于筒体1的上方,启动电动伸缩杆9伸长,电动伸缩杆9输出端转动连接的按压盘10对锻件进行按压,使其插接于限位盘3中,锻件与限位盘3中的滑杆14之间接触,被挤压的滑杆14向限位盘3隔板301下方运动,未下滑的滑杆14对锻件位置周身进行限位,从而提升锻件在筒体1内部位置的稳定,保证在驱动电机2转动时,其可以随之一同进行转动,锻件在转动过程中,与插接在筒体1内部的打磨机构11之间接触,通过设置较硬刷毛的打磨机构11,实现对于锻件表面的除锈处理,通过设置不同质地不同密度刷毛的打磨机构11,实现除锈后的打磨处理,通过插接槽4和插接杆12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打磨机构11的便捷更换,利用筒体1实现对打磨后的碎屑进行收集,减小其迸溅的可能性,从而提升装置的安全性。
2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