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装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装配中,螺丝锁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装配方式,因其有容易拆装、维修和重复利用等优点,使用螺丝紧固装配产品已成为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必备工序,因而螺丝锁付的精度和效率极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螺丝锁付大多由人工完成,手动进行装配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低,且人员劳动量大的问题,因此出现了以机器视觉为基础的自动锁螺丝机。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机器锁螺丝机对螺丝的使用要求较高,需要满足螺丝端的总长必须大于螺丝帽端直径的1.2mm以上,否则容易出现螺丝在供料管内翻转的现象,对螺丝的持续供料造成影响,无法满足不同尺寸螺丝的一机多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利用两组间距可调的输送带相互配合作为输送螺丝的供料机构,以代替现有供料管的吹气输送螺丝操作,螺丝输送顺畅性更高,且可根据螺丝端与螺帽端的直径差调整两组输送带间距,适配不同尺寸的螺丝自动锁付使用,使用范围更广,同时操作便捷,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包括外壳和导轨,所述导轨纵向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导轨顶部前后侧均纵向滑移配合有侧架,所述侧架上方设置有集料斗,两组所述侧架中部外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杆,两组所述侧架顶部均纵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定位杆之间设置有支撑集料斗的承托板;
7.所述导轨前后侧均设置有转动座,两组所述转动座之间纵向设置有贯穿两组所述侧架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转动座转动配合,所述螺杆外两端部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且所述螺杆通过两组所述外螺纹与两组所述侧架螺纹配合,所述螺杆两端均设置有旋钮,所述定位杆与所述传动杆之间转动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输送带,所述集料斗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所述输送带顶侧与所述集料斗底部开口处相平齐。
8.采用上述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在使用过程中,开启外壳将螺丝直接倾倒于集料斗内,之后转动旋钮带动螺杆转动,利用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支撑两组侧架沿导轨纵向滑移,从而调整两组侧架间距,以对两组输送带的间距调整到介于所需输送螺丝的螺丝端与螺帽端直径之间,此时螺丝端朝下的部分螺丝卡入两组输送带之间,并开启辅助电机带动偏心盘支撑承托板上下往复震动,以利用承托板带动集料斗绕固定孔内的定位杆端部进行上下震动,促进集料斗内的螺丝进行震动以卡入两组输送带之间,之后利
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杆带动输送带对螺丝进行横向输送,以将螺柱端卡入两组输送带之间的螺丝整齐排列后向外输送,引导槽开口高度设置为高于螺帽端高度且低于螺帽端直径,以确保卡入两组输送带相对侧的螺丝可通过该引导槽向外输出,未卡入两组输送带之间的螺丝被引导槽以外的集料斗进行阻挡,以在后续集料斗的震动过程将剩下的若干螺丝重复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螺丝的持续排列以及输出动作。
9.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穿出所述侧架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杆下方的所述侧架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有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驱动齿轮。
10.作为优选,所述集料斗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两组所述承托板顶面的框体,两组所述框体均为开口相对的c形方框结构,该框体两侧相接处均连接有弹性带,两组所述框体靠近所述传动杆一侧底部均设置有引导槽。
11.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为l形直角弯板结构,且所述承托板包括固定于所述框体底部的横板,两组所述横板相对侧均竖向设置有竖板,且两组所述竖板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输送带相背侧。
12.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传动杆一端纵向贯通有固定孔,所述承托板通过该固定孔与所述定位杆转动配合,且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弧形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以所述固定孔轴线为圆心延伸。
13.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纵向贯穿所述活动槽且与该活动槽间隙配合,所述侧架靠近所述集料斗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侧架外侧的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输出端纵向连接有转轴,该转轴另一端设置有抵紧于所述承托板底侧的偏心盘。
14.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两组间距可调的输送带相互配合作为输送螺丝的供料机构,以代替现有供料管的吹气输送螺丝操作,螺丝输送顺畅性更高,且可根据螺丝端与螺帽端的直径差调整两组输送带间距,适配不同尺寸的螺丝自动锁付使用,使用范围更广,同时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料斗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承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外壳;101、底座;102、握把;2、导轨;201、转动座;202、螺杆;202a、外螺纹;203、旋钮;3、侧架;301、驱动电机;4、集料斗;401、框体;402、弹性带;403、引导槽;5、定位杆;
501、输送带;6、承托板;601、固定孔;602、活动槽;7、传动杆;701、传动齿轮;8、辅助组件;801、辅助电机;802、转轴;803、偏心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锁螺丝机,包括外壳1和导轨2,导轨2纵向设置于外壳1内侧,导轨2顶部前后侧均纵向滑移配合有侧架3,侧架3上方设置有集料斗4,两组侧架3中部外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杆5,两组侧架3顶部均纵向设置有传动杆7,传动杆7与定位杆5之间设置有支撑集料斗4的承托板6,外壳1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底座101,且外壳1顶部设置有握把102;
26.导轨2前后侧均设置有转动座201,两组转动座201之间纵向设置有贯穿两组侧架3的螺杆202,螺杆202与转动座201转动配合,螺杆202外两端部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202a,且螺杆202通过两组外螺纹202a与两组侧架3螺纹配合,螺杆202两端均设置有旋钮203,定位杆与传动杆7之间转动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输送带501,集料斗4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输送带501顶侧与集料斗4底部开口处相平齐。
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传动杆7穿出侧架3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701,传动杆7下方的侧架3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输出端设置有啮合传动齿轮701的驱动齿轮,集料斗4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两组承托板6顶面的框体401,两组框体401均为开口相对的c形方框结构,该框体401两侧相接处均连接有弹性带402,两组框体401靠近传动杆7一侧底部均设置有引导槽403;
28.承托板6为l形直角弯板结构,且承托板6包括固定于框体401底部的横板,两组横板相对侧均竖向设置有竖板,且两组竖板分别设置于两组输送带501相背侧,承托板6远离传动杆7一端纵向贯通有固定孔601,承托板6通过该固定孔601与定位杆5转动配合,且承托板6远离固定孔601一侧设置有弧形活动槽602,活动槽602以固定孔601轴线为圆心延伸,传动杆7纵向贯穿活动槽602且与该活动槽602间隙配合,侧架3靠近集料斗4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8,辅助组件8包括固定于侧架3外侧的辅助电机801,辅助电机801输出端纵向连接有转轴802,该转轴802另一端设置有抵紧于承托板6底侧的偏心盘803。
29.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开启外壳1将螺丝直接倾倒于集料斗4内,之后转动旋钮203带动螺杆202转动,利用两组旋向相反的外螺纹202a支撑两组侧架3沿导轨2纵向滑移,从而调整两组侧架3间距,以对两组输送带501的间距调整到介于所需输送螺丝的螺丝端与螺帽端直径之间,此时螺丝端朝下的部分螺丝卡入两组输送带501之间,并开启辅助电机801带动偏心盘803支撑承托板6上下往复震动,以利用承托板6带动集料斗4绕固定孔601内的定位杆5端部进行上下震动,促进集料斗4内的螺丝进行震动以卡入两组输送带501之间,之后利用驱动电机301带动传动杆7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杆7带动输送带501对螺丝进行横向输送,以将螺柱端卡入两组输送带501之间的螺丝整齐排列后向外输送,引导槽403开口高度设置为高于螺帽端高度且低于螺帽端直径,以确保卡入两组输送带501相对侧的螺
丝可通过该引导槽403向外输出,未卡入两组输送带501之间的螺丝被引导槽403以外的集料斗4进行阻挡,以在后续集料斗4的震动过程将剩下的若干螺丝重复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螺丝的持续排列以及输出动作;
30.通过利用两组间距可调的输送带501相互配合作为输送螺丝的供料机构,以代替现有供料管的吹气输送螺丝操作,螺丝输送顺畅性更高,且可根据螺丝端与螺帽端的直径差调整两组输送带501间距,适配不同尺寸的螺丝自动锁付使用,使用范围更广,同时操作便捷。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