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压凹模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压凹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加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凹模具。


背景技术:

2.气缸垫,又叫气缸衬垫,位于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填补气缸体和气缸盖之间的微观孔隙,保证结合面处有良好的密封性,进而保证燃烧室的密封,防止气缸漏气和水套漏水。
3.如图1,气缸垫1包括气缸垫本体11,且气缸垫本体11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2。
4.相关技术中,气缸垫经过冲孔后需要在冲压机上压凹出压筋,以提高气缸垫与发动机气缸的连接稳定性,而气缸垫在模具上进行压凹时,容易出现偏移,从而导致气缸垫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提高该模具压凹精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凹模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凹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压凹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与凹模相配合,所述凹模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凸模对应定位柱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对气缸垫进行进一步定位的定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凸模和凹模安装在冲压机上,然后将冲孔后的气缸垫放置在凹模上,并使得定位柱穿设在气缸垫上对应的定位孔内,然后操作者通过定位组件对气缸垫进行进一步定位,操作者通过控制冲压机带动凸模下降对气缸垫进行冲压,该过程通过对气缸垫进行定位,减少气缸垫在压凹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该模具的压凹精度。
9.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座、定位套筒以及弹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套筒滑移套设在安装座上,所述弹簧套设在安装座上,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安装槽内底壁上,且弹簧另一端抵接在定位套筒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控制冲压机带动凸模下压的过程中,定位套筒先与气缸垫上表面抵接,凸模在进行下压过程中,弹簧压缩推动定位套筒朝向气缸垫方向移动,从而将气缸垫抵紧在凹模上,从而实现对气缸垫的固定,减少气缸垫偏移的情况,凸模下压对气缸垫进行压凹时,定位套筒压缩在安装槽内。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座朝向安装槽内底壁一端设置有螺纹,且安装座螺纹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背离安装槽内底壁一端开设有多边形的沉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扳手插入沉槽内并拧动板手,使得安装座螺纹连接在安装槽内,实现安装座与凸模的可拆卸固定,方便操作者对安装座装拆和更换。
13.可选的,所述定位套筒朝向凹模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套筒上固定缓冲垫,减少定位套筒随凸模下压时,
定位套筒与气缸垫直接接触,导致气缸垫磨损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凸模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柱,且凹模上对应导向柱位置开设有导向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模在冲压机的作用下下压时,导向柱向下插入导向槽内,导向柱与导向槽滑移配合,对凸模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进而提高凸模与凹模的配合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气缸垫的压凹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导向柱上嵌设有若干滚珠,且导向柱朝向凹模一端开设有倒角。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插入导向槽内时,导向柱上的滚珠与导向槽的内壁接触,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小导向柱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在导向柱上设置导向槽,方便导向柱插入导向槽,对导向柱起到导向作用。
19.可选的,所述凹模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凹模朝向凸模一侧开设有若干气孔,且各个气孔均与空腔连通,所述凹模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气泵的连接管,且连接管与空腔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连接管连接气泵,对气缸垫进行压凹时,通过气泵对空腔进行抽气,则各个气孔进气,使得气缸垫吸附在凹模上,实现对气缸垫的进一步固定。
21.可选的,所述凹模朝向凸模的一侧在对应各个气孔位置均开设有容纳槽,各个所述容纳槽内均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垫,且密封垫部分伸出容纳槽外。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垫放置在凹模上,则气缸垫的下表面与各个密封垫抵接,操作者通过气泵对空腔进行抽气时,气缸垫在气压作用下吸附在密封垫上,从而提高对气缸垫固定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将定位柱插接在气缸垫的定位孔内实现对气缸垫的初步定位,压凹过程中,凸模的定位套筒下降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气缸垫压紧在凹模上,实现对气缸垫的固定,减少气缸垫子啊压凹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模具的压凹精度;
25.2.操作者通过气泵对空腔进行抽气,使得气缸垫被吸附在凹模上实现对气缸垫的进一步固定,并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模具对气缸垫的压凹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气缸垫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定位组件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密封板的爆炸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导向槽的剖视图。
33.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垫;11、气缸垫本体;12、定位孔;2、凸模;21、凹模;22、定位柱;23、安装槽;3、定位组件;31、安装座;32、定位套筒;33、弹簧;34、沉槽;35、缓冲垫;36、第一挡环;37、第二挡环;38、定位槽;39、螺纹孔;4、导向柱;41、导向槽;42、滚珠;43、倒角;5、空腔;51、气孔;52、连接管;53、容纳槽;54、密封垫;55、凹槽;56、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压凹模具。如图2和图3,压凹模具包括凹模21和凸模2,凹模21和凸模2均为长方体金属块,且凸模2位于凹模21的上方,凹模21朝向凸模2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圆柱形的定位柱22,且凸模2对应定位柱22位置均开设有圆柱形的安装槽23,且两个安装槽23内均设置有定位组件3。
37.如图4,定位组件3包括圆柱形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背离凹模2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安装槽23的内底壁上同轴开设有螺纹孔39,且安装座3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39内,安装座31背离安装槽23内底壁的端面位于安装槽23内,且安装座31在背离安装槽23内底壁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六边形的沉槽34,用于方便操作者将安装座31旋入螺纹孔39内。安装座31在沉槽34的槽底壁上开设有圆柱形的定位槽38,且定位槽38的直径不小于定位柱22的直径,安装座31的外圆周面上套设有定位套筒32,且定位套筒32部分位于安装槽23外。定位套筒32朝向螺纹孔39一端的内圆周面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环36,且第一挡环36的内径与安装座31的外径相同,安装座31背离螺纹孔39一端的外圆周面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环37,且第二挡环37的外径与定位套筒32的内径相同,安装座31外套设有弹簧33,且弹簧33一端抵接在安装槽23的内底壁上,另一端抵接在定位套筒32朝向螺纹孔39的一端,定位套筒32背离螺纹孔39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垫35,用于减少定位套筒32与气缸垫1直接接触,起到缓冲作用。
38.操作者将气缸垫1放置在凹模21上,并使得气缸垫1上事先开设的两个定位孔12与定位柱22一一对应,定位柱22插接在对应的定位孔12内,实现对气缸垫1的初步定位,当冲压机带动凸模2下压时,定位套筒32下端面先与气缸垫1抵接,在凸模2继续下压的过程中弹簧33压缩,对定位套筒32产生向下的推力,使得定位套筒32将气缸垫1压在凹模21上,实现对气缸垫1的进一步定位,有利于提高对气缸垫1的压凹效果,当凸模2下压至对气缸垫1进行压凹时,定位套筒32连同缓冲垫35一起压入安装槽23内,减少其对气缸垫1压凹过程的影响。
39.如图5和图6,凸模2朝向凹模21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四根圆柱形的导向柱4,且各个导向柱4的外圆周面上均嵌设有若干滚珠42,且各个滚珠42均可在对应的导向柱4上滚动,各个导向柱4在朝向凹模21一端的端面上均开设有倒角43,凹模21在对应各个导向柱4位置均开设有导向槽41。导向柱4对凸模2与凹模21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凹模21与凸模2之间的配合精度;当凸模2在冲压机的作用下下压至导向柱4插入对应的导向槽41内时,该导向柱4的滚珠42与对应的导向槽41内壁抵接,从而减少导向柱4与对应导向槽41的摩擦力,在各个导向柱4上开设倒角43对导向柱4插入导向槽41起到导向作用。
40.如图7和图8,凹模21内设置有空腔5,且凹模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5连通的凹槽55,凹模21在凹槽55位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密封板56,密封板56上固定连接有与空腔5连通的连接管52,连接管52用于与气泵连接。凹模21朝向凸模2的一侧对应气缸垫1位置开设有若干气孔51,且各个气孔51均与空腔5连通,凹模21朝向凸模2一侧对应各个出气孔51位置均开设有容纳槽53,且容纳槽53与气孔51一一对应,各个容纳槽53内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环形密封垫54,且各个密封垫54均部分位于对应的容纳槽53外。
41.操作者将气缸垫1放置在凹模21上时,气缸垫1与各个密封垫54抵接,然后操作者
通过气泵对空腔5进行抽气,使得空腔5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气缸垫1吸附在凹模21的上表面,实现对气缸垫1的进一步固定,以减少气缸垫1在压凹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完成压凹后操作者通过气泵对空腔5内进行吹气,从而通过气流将压凹后的气缸垫1顶起,使得气缸垫1与凹模21分离,以方便操作者对气缸垫1进行下料。
42.本技术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先将凹模21和凸模2安装在冲压床上,并使得凸模2位于凹模21的上方,然后操作者将待压凹的气缸垫1放置在凹模21上,并使得两个定位柱22均插接在对应的定位孔12内,气缸垫1安装完成后操作者通过气泵对空腔5进行抽气,将气缸垫1吸附在各个气孔51上,实现对气缸垫1的固定。完成固定后操作者通过启动冲压机带动凸模2朝向凹模21方向移动,该过程中凸模2上的各个导向柱4先插入凹模21的导向槽41中,然后定位套筒32的下表面抵接在气缸垫1上,随着凸模2持续向下移动,弹簧33对定位套筒32产生向下的推力,从而使得定位套筒32将气缸垫1抵紧在凹模21上,实现对气缸垫1的进一步定位。完成对气缸垫1的压凹后,凸模2复位,然后操作者通过气泵对空腔5进行吹气,通过气流推动气缸垫1使得气缸垫1与凹模21分离,从而方便操作者对压凹后的气缸垫1进行下料。该过程中,通过对气缸垫1进行定位和固定,以减少气缸垫1在压凹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从而降低气缸垫1精度的情况。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