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汽车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会经过打孔,打磨等操作,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后进行操作。
3.现有的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导致作业效率低,而且现有装置在零部件夹持固定后,若需要对零部件的多个表面进行加工时,不便于旋转角度,需要人员不停转换方向,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丝杆和导向杆,所述丝杆的左右两侧贯穿u型架并与u型架活动连接,所述u型架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均与丝杆螺纹连接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安装腔连通,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插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头,两个所述拉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内壁分别与转盘的外壁左右两侧抵接;
6.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顶端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拉杆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7.为了避免加工过程中,转盘自行转动影响作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转盘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
8.为了将装置固定安装至所需位置,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四角处均贯穿设置有螺栓孔。
9.为了防止两个夹板加持过程中出现松动现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两
个夹板之间。
10.为了使两个夹板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优选的,所述丝杆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11.为了增大零部件与两个夹板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零部件与两个夹板之间硬性接触,造成零部件损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将零部件放置于两个夹板之间,通过手动逆时针旋转丝杆,丝杆转动使两个夹板相向移动,u型架内侧的导向杆对两个夹板具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限位的作用,使两个夹板作水平移动,继续旋转丝杆,直至两个夹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零部件的左右两侧紧紧抵接,从而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需要对汽车零部件的不同表面进行加工时,通过克服两个第一弹簧的阻力,手动拉动两个拉杆,使两个弧形板与转盘分离,通过转动支撑柱,从而将零部件转动到所需要的加工角度,松开两个拉杆,由于两个第一弹簧的回弹收缩作用,使得两个拉杆复位,对转盘进行固定,该装置可以任意转动方向,以此调整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表面,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转换方向的问题,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立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安装腔;3、轴承座;4、转盘;5、安装孔;6、拉杆;7、拉头;8、弧形板;9、限位杆;10、限位孔;11、滑槽;12、滑块;13、第一弹簧;14、支撑柱;15、u型架;16、导向杆;17、夹板;18、丝杆;19、安装板;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2,安装腔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轴承座3,轴承座3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转盘4,转盘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u型架15,u型架15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丝杆18和导向杆16,丝杆18的左右两侧贯穿u型架15并与u型架15
活动连接,u型架15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夹板17,两个夹板17均与丝杆18螺纹连接且与导向杆16滑动连接,底座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5,两个安装孔5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安装腔2连通,两个安装孔5的内部均插接有拉杆6,两个拉杆6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头7,两个拉杆6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8,两个弧形板8的内壁分别与转盘4的外壁左右两侧抵接;
21.两个安装孔5的内部顶端均开设有滑槽11,两个滑槽1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两个滑块1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拉杆6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两个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将零部件放置于两个夹板17之间,通过手动逆时针旋转丝杆18,丝杆18转动使两个夹板17相向移动,直至两个夹板17相对的一侧分别与零部件的左右两侧紧紧抵接,从而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需要对汽车零部件的不同表面进行加工时,通过克服两个第一弹簧13的阻力,手动拉动两个拉杆6,使两个弧形板8与转盘4分离,通过转动支撑柱14,从而将零部件转动到所需要的加工角度,该装置可以任意转动方向,以此调整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表面,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转换方向的问题,方便使用。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弧形板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转盘4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10。
24.本实施例中:转盘4转动至所需角度后,将两个限位杆9分别插接于转盘4外壁左右两侧的限位孔10的内部,使转盘4固定,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中,转盘4自行转动影响作业。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座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上端面四角处均贯穿设置有螺栓孔。
26.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通过安装板19将装置安装至所需位置,通过多个螺栓孔将装置固定。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向杆16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位于两个夹板17之间。
28.本实施例中:对零部件夹持过程中,通过第二弹簧20的弹力特性,对两个夹板17具有拉力作用,有效防止了两个夹板17在加持过程中出现松动现象。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丝杆18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30.本实施例中:通过丝杆18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杆18逆时针转动时,两个夹板17相向移动,丝杆18顺时针转动时,两个夹板17相背移动。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夹板1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32.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增大了零部件与两个夹板17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夹持稳定性,同时避免了零部件与两个夹板17之间硬性接触,造成零部件损坏。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零部件放置于两个夹板17之间,通过手动逆时针旋转丝杆18,丝杆18转动使两个夹板17相向移动,u型架15内侧的导向杆16对两个夹板17具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限位的作用,使两个夹板17作水平移动,继续旋转丝杆18,直至两个夹板17相对的一侧分别与零部件的左右两侧紧紧抵接,从而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底座1对装置整体具有固定支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在需要对汽车零部件的不同表面进行加工时,通过克服两个
第一弹簧13的阻力,手动拉动两个拉头7,带动两个拉杆6分别在两个安装孔5的内部移动,同时滑块12在滑槽11的内部滑动,使两个弧形板8与转盘4分离,通过转盘4与安装腔2内部的轴承座3转动连接,转动支撑柱14,转动到所需要的加工角度后,松开两个拉杆6,由于两个第一弹簧13的回弹收缩作用,使得两个拉杆6复位,两个弧形板8上的限位杆9分别插接于转盘4外壁左右两侧的限位孔10的内部,从而使转盘4固定,进而改变了零部件的角度,该装置可以任意转动方向,以此调整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表面,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转换方向的问题,方便使用。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