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电机外壳进行加工时,其原材料需要事先经过加工之后才能使用,但是由于原材料需要经过切削之后才能进行精加工,因此,对原材料的加工要求非常高,在加工过程中,原材料位置难以确定,无法确保其在竖直方向与夹具保持垂直状态,需要人工不断调整,导致加工之后的原材料误差较大;其次,在加工时,原材料需要有足够的位置进行加工,需要根据情况,适当的扩宽夹具与原材料之间的距离,现有技术无法在扩宽距离的同时,无法保证其竖直方向的垂直度,需要不断手动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无法确保电机外壳原材料在竖直方向与夹具保持垂直状态,需要人工不断调整,误差较大,扩宽距离的同时,竖直方向的垂直度受影响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4.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电机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有安装底板、夹持机构、定位机构和宽度调节组件;安装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夹持电机外壳原材料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右侧后部安装有对电机外壳原材料竖直位置定位的定位机构;夹持机构右侧前部安装有调节夹持宽度的宽度调节组件。
5.进一步,夹持机构包括有限位块、连接架、第一连接板、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定位板、减速电机和丝杆;安装底板上表面固接有限位块;安装底板上表面左侧固接有连接架;安装底板上表面右侧固接有第一连接板;限位块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块;限位块左侧连接有第二夹持块;限位块前侧面上部固接有定位板;连接架上侧连接有减速电机;连接架和第一连接板之间安装有丝杆;丝杆的左端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丝杆与第一夹持块螺纹连接;第一夹持块连接定位机构;第一夹持块连接宽度调节组件。
6.进一步,定位机构包括有支撑架、固定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检测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弹性件、齿条、平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轴和正位块;限位块上表面后侧固接有支撑架;限位块上表面后侧固接有固定架,并且固定架位于支撑架的前方;支撑架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固定架左侧面固接有第一滑轨;固定架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一夹持块的左侧面转动式也连接有第二传动轴;两个第二传动轴为上下对称设置;固定架左侧面后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左侧面固接有检测板;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左端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检测板上侧面右部固接有齿条;第一传动轴外表面左侧固接有平齿轮;第一传动轴外表面右侧固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轮;平齿轮啮合齿条;第二传动轴外表面右侧固接有第二传动轮;后侧的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上侧的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前侧
的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下侧的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外表面固接有正位块;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7.进一步,检测板的前侧面与两个正位块的前侧面处于同一竖直位置。
8.进一步,两个正位块设置为不规则六边形。
9.进一步,宽度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扩宽球;第一夹持块内部前侧固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伸缩端固接有扩宽球。
10.进一步,还包括有微调机构,定位板前表面左侧安装有微调机构,微调机构包括有第一电动转轴、第一l形板、第二滑轨、u形板、第二l形板、第二弹性件、第二电动转轴、梯形板、第二滑块、波浪板、第三连接板和敲击组件,定位板前侧面左部安装有第一电动转轴;第一电动转轴上固接有第一l形板;第一l形板下侧前部固接有第二滑轨;第一l形板下侧前部固接有u形板,并且u形板位于第二滑轨的外侧;第一l形板下侧左部固接有第二l形板,并且第二l形板位于第二滑轨的后方;第二滑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l形板上侧安装有第二电动转轴;第二电动转轴上固接有梯形板;第二滑块前侧固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前侧与第一l形板固接;第二滑块上侧面固接有波浪板;第二弹性件前侧连接第一l形板;波浪板后侧面固接有第三连接板;u形板上设置有敲击组件,敲击组件与波浪板配合。
11.进一步,波浪板上侧设置有深浅交错的凹槽。
12.进一步,敲击组件包括有配合板、t形板、第四连接板、第三弹性件、第二驱动件、连接杆和敲击盘;u形板后侧面上侧固接有第四连接板;u形板上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第四连接板下侧固接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伸缩端固接有t形板;t形板前侧下部固接有配合板;t形板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驱动件;配合板下表面接触波浪板;第二驱动件伸缩端与连接杆的下端连接;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敲击盘。
13.进一步,配合板设置为适配波浪板上侧深浅交错的凹槽形状。
14.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了在对电机外壳原材料进行夹持的同时,无需人工操作,自动调整电机外壳原材料与夹具在竖直方向的垂直度,而且在自动扩宽夹具与电机外壳原材料之间距离的同时,无需二次调整电机外壳原材料位置,其次,在微差检测设备对电机外壳原材料进行误差检测后,再次对其进行微小范围的调整,确保电机外壳原材料位置的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夹持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夹持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定位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定位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宽度调节组件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微调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微调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微调机构部分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夹持装置的微调机构部分炸开图。
16.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安装底板,201-限位块,202-连接架,203-第一连接板,204-第一夹持块,205-第二夹持块,206-定位板,207-减速电机,208-丝杆,301-支撑架,302-固定架,303-第一滑轨,304-第一滑块,305-检测板,306-第二连接板,307-第一弹性件,308-齿条,309-平齿轮,3010-第一传动轴,3011-第一传动轮,3012-第二传动轮,3013-第二传动轴,3014-正位块,401-第一驱动件,402-扩宽球,501-第一电动转轴,502-第一l形板,503-第二滑轨,504-u形板,505-第二l形板,506-第二弹性件,507-第二电动转轴,508-梯形板,509-第二滑块,5010-波浪板,5011-第三连接板,5012-配合板,5013-t形板,5014-第四连接板,5015-第三弹性件,5016-第二驱动件,5017-连接杆,5018-敲击盘。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18.实施例1一种电机零部件加工用夹持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有安装底板1、夹持机构、定位机构和宽度调节组件;安装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右侧后部安装有定位机构;夹持机构右侧前部安装有宽度调节组件。
19.夹持机构包括有限位块201、连接架202、第一连接板203、第一夹持块204、第二夹持块205、定位板206、减速电机207和丝杆208;安装底板1上表面固接有限位块201;安装底板1上表面左侧焊接有连接架202;安装底板1上表面右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板203;限位块201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块204;限位块201左侧连接有第二夹持块205;限位块201前侧面上部螺栓连接有定位板206;连接架202上侧连接有减速电机207;连接架202和第一连接板203之间安装有丝杆208;丝杆208的左端与减速电机207的输出轴固接,丝杆208与第一夹持块204螺纹连接;第一夹持块204连接定位机构;第一夹持块204连接宽度调节组件。
20.定位机构包括有支撑架301、固定架302、第一滑轨303、第一滑块304、检测板305、第二连接板306、第一弹性件307、齿条308、平齿轮309、第一传动轴3010、第一传动轮3011、第二传动轮3012、第二传动轴3013和正位块3014;限位块201上表面后侧焊接有支撑架301;限位块201上表面后侧焊接有固定架302,并且固定架302位于支撑架301的前方;支撑架301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010;固定架302左侧面焊接有第一滑轨303;固定架302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3013;第一夹持块204左侧面转动式也安装有第二传动轴3013;两个第二传动轴3013以检测板305为中心上下对称设置;固定架302左侧面后部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06;第一滑轨30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04;第一滑块304左侧面焊接有检测板305;第一滑块304连接有第一弹性件307;第一弹性件307左端固接有第二连接板306;检测板305上侧面右部固接有齿条308;第一传动轴3010外表面左侧固接有平齿轮309;平齿轮309啮合齿条308;第一传动轴3010外表面右侧固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轮3011;第二传动轴3013外表面右侧固接有第二传动轮3012;后侧的第一传动轮3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上侧的第二传动轮3012进行传动连接;前侧的第一传动轮3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下侧的第二传动轮3012进行
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3013外表面固接有正位块3014;正位块3014设置为不规则六边形;检测板305的前侧面与两个正位块3014的前侧面处于同一竖直位置。
21.宽度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件401和扩宽球402;第一夹持块204内部前侧固接有第一驱动件401;第一驱动件401伸缩端固接有扩宽球402。
22.准备工作前,通过人工将电机外壳原材料放置在限位块201上,该电机外壳原材料为一块矩形金属块,并且使得电机外壳原材料的左侧面与第二夹持块205接触,其前侧面与定位板206接触,放置完成后,控制减速电机207开始工作,通过减速电机207带动丝杆208转动,进而通过丝杆208带动第一夹持块204在限位块201上向左滑动,同时通过第一夹持块204带动支撑架301等部件同步向左移动,当检测板305向左移动,并且移动至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后侧面中部接触时,若电机外壳原材料在竖直方向与限位块201处于垂直状态,则检测板305正常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后侧面中部接触,并且通过检测板305和两个正位块3014防止电机外壳原材料向后移动,直至第一夹持块204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右侧面接触,并且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通过第一夹持块204和第二夹持块205相互配合,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再通过加工设备电机外壳原材料进行加工;若电机外壳原材料在竖直方向与限位块201不处于垂直状态,即由于电机外壳原材料上侧面和下侧面不平整导致其发生倾斜,以从左向右看为基准,电机外壳原材料存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的倾斜,当检测板305与处于倾斜状态电机外壳原材料后侧面中部接触时,电机外壳原材料挤压检测板305向后移动,即通过检测板305带动第一滑块304挤压第一弹性件307的同时,在第一滑轨303内向后滑动,第一弹性件307是弹簧伸缩杆,当检测板305向后移动的同时,还带动齿条308向后移动,进而通过齿条308带动平齿轮309转动,以从左向右看为基准,齿条308带动平齿轮309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平齿轮309带动第一传动轴3010顺时针转动,即通过第一传动轴3010同时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轮3011顺时针转动,然后通过两个第一传动轮3011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轮3012转动,通过两个第二传动轮3012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轴3013转动,通过两个第二传动轴3013带动两个正位块3014顺时针转动,当两个正位块3014顺时针转动时,若电机外壳原材料为顺时针倾斜,则通过下方的正位块3014对其进行矫正,若电机外壳原材料为逆时针倾斜,则通过上方的正位块3014对其进行矫正,当电机外壳原材料被矫正之后,电机外壳原材料停止挤压检测板305,此时在第一弹性件307回弹力的作用下,检测板305恢复原位,即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后侧面正常接触,不产生挤压,与此同时,通过检测板305将齿条308带回原位,进而使得平齿轮309逆时针转动,进而将两个正位块3014带回原位,使得两个正位块3014的前侧面与电机外壳原材料的后侧面正常接触,进而使得被矫正之后的电机外壳原材料被检测板305和两个正位块3014所限位,防止其二次发生倾斜;与此同时,当电机外壳原材料在有特殊加工要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第一夹持块204阻碍其加工,需要通过扩宽第一夹持块204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右侧面的距离,使得加工设备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加工时,控制第一驱动件401开始工作,第一驱动件401是电动推杆,通过第一驱动件401将扩宽球402从第一夹持块204内部推出,并且根据扩宽距离的要求,第一驱动件401将扩宽球402推出的距离也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方便对电机外壳原材料的加工。
23.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10-13图所示,还包括有微调机构,定位板206前表面左侧安装有微调机构,微调机构包括有第一电动转轴501、第一l形板502、第二滑轨503、u形板504、第二l形板505、第二弹性件506、第二电动转轴507、梯形板508、第二滑块509、波浪板5010、第三连接板5011、配合板5012、t形板5013、第四连接板5014、第三弹性件5015、第二驱动件5016、连接杆5017和敲击盘5018;定位板206前侧面左部安装有第一电动转轴501;第一电动转轴501上固接有第一l形板502;第一l形板502下侧前部焊接有第二滑轨503;第一l形板502下侧前部固接有u形板504,并且u形板504位于第二滑轨503的外侧;第一l形板502下侧左部固接有第二l形板505,并且第二l形板505位于第二滑轨503的后方;第二滑轨50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09;第二l形板505上侧安装有第二电动转轴507;第二电动转轴507上固接有梯形板508;第二滑块509前侧固接有第二弹性件506;第二弹性件506前侧与第一l形板502连接;第二滑块509上侧面固接有波浪板5010;波浪板5010上侧设置有深浅交错的凹槽;波浪板5010后侧面焊接有第三连接板5011;u形板504后侧面上侧螺栓连接有第四连接板5014;u形板504上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017;连接杆5017的上端固接有敲击盘5018;第四连接板5014下侧固接有第三弹性件5015;第三弹性件5015伸缩端固接有t形板5013;t形板5013前侧下部固接有配合板5012;配合板5012设置为适配波浪板5010上侧深浅交错的凹槽形状;t形板5013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驱动件5016;配合板5012下表面接触波浪板5010;第二驱动件5016伸缩端与连接杆5017下端固接。
24.当电机外壳原材料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经过调整后,通过现有的微差检测设备再次对其竖直偏差值进行检测,需要确保其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即需要检测器上侧和下侧在竖直方向的误差值,然后当微差检测设备对电机外壳原材料后侧面进行检测之后,根据检测结果,需要对电机外壳原材料位置进行微调,此时,控制第一电动转轴501开始工作,以从左向右看为基准,通过第一电动转轴501带动第一l形板502逆时针转动九十度,使得敲击盘5018转动至电机外壳原材料上侧的正前方,然后控制第二驱动件5016开始工作,第二驱动件5016是电动推杆,通过第二驱动件5016带动连接杆5017向靠近电机外壳原材料移动,即通过连接杆5017带动敲击盘5018向靠近电机外壳原材料移动,使得敲击盘5018与电机外壳原材料前侧面上部接触,然后控制第二电动转轴507开始工作,通过第二电动转轴507带动梯形板508转动,梯形板508在转动时,同时挤压第三连接板5011移动,即使得第三连接板501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波浪板5010向上移动,进而通过波浪板5010带动第二滑块509在第二滑轨503内向上移动的同时,还压缩第二弹性件506,第二弹性件506是弹簧伸缩杆,当波浪板5010向上移动时,由于波浪板5010上设置有深浅错开的凹槽,进而使得配合板5012以高频的速率不断抖动,在其抖动的过程中,配合板5012通过t形板5013挤压第三弹性件5015,然后再通过第三弹性件5015的回弹力,进而在波浪板5010和第三弹性件5015的配合下,确保配合板5012以高频的速率不断抖动,配合板5012抖动的同时,还带动第二驱动件5016抖动,即通过第二驱动件5016带动连接杆5017和敲击盘5018以高频的速率不断抖动,进而使得敲击盘5018快速敲击电机外壳原材料前侧面上部,使得电机外壳原材料的位置得到调整,因此,根据电机外壳原材料需要调整的距离,得知敲击盘5018需要对电机外壳原材料敲击多少次,使得电机外壳原材料上侧和下侧在竖直方向的误差值符合要求。
25.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