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态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


背景技术:

2.冷轧管机是利用环孔形对荒管进行冷态轧制的工艺设备,该机具有较好的开坯性能,也能轧制普通精度的有色金属无缝管,冷轧管机最大特点为材料利用率高,且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均优于冷拔管,经过冷轧的管材组织晶粒细密,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较优越,在工作时,管件进入到工作架上的轧辊装置上,然后连杆带动工作架进行往复运动,轧辊在管件的表面往复轧压,使管件的外径缩小,制成尺寸较为精密的管材。
3.在高速度的冷轧管机中,由于工作架一直处于高速往复运动中,所以工作架下方的底座滑块会在导轨上产生大量的热量,若无法及时的进行散热,便会导致底座滑块及导轨结构损坏,从而导致工作架往复运动不够流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其能够及时的对导轨进散热,有效保护了底座滑块及导轨的结构,保证了工作架往复运动的流畅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底部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柄齿轮,所述箱体在安装座的左侧位置上转动设置有高速轴,所述高速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对应于曲柄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齿轮与曲柄齿轮相啮合,所述箱体的右侧上设有工作架, 所述工作架上设有轧辊装置,所述曲柄齿轮上偏心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连接有连杆,所述工作架上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所述工作架的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底座滑块,所述箱体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对应于滑块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配合设置在导轨内,所述导轨的下侧上设有散热装置。
6.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冷却水进入管、冷却水流出管以及冷却水流通管,所述冷却水流通管设置有若干条,所述冷却水流通管紧贴在导轨的下侧上, 所述冷却水进入管与冷却水流出管分别连接在冷却水流通管的两侧上。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支撑板,所述导轨架设在散热支撑板上。
8.优选的,所述底座滑块在与导轨相接触的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板,所述第一耐磨板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底座滑块上,所述导轨的内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板。
9.优选的,所述轧辊装置包括有上轧辊与下轧辊,所述工作架的中部位置上设有冷轧空间,所述上轧辊与下轧辊呈上下水平设置在冷轧空间上,所述上轧辊与下轧辊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孔型。
10.优选的,所述上轧辊的一端上连接有上齿轮,所述下轧辊在上齿轮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分别位于工作架外的左右两侧上,所述箱体在上齿轮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上齿条,所述上齿条位于上齿轮下方,所述上齿轮与上齿条相啮合,所述箱体在下齿轮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下齿条,所述下齿条位于下齿轮上方,所述下齿轮与下齿条相啮合。
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端上设有管件定位套,所述管件定位套对应设置在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所述管件定位套的右端上设有喇叭状的进管口。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速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曲柄齿轮进行转动,曲柄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杆驱动工作架,使工作架通过底座滑块在导轨上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运动过程稳定流畅,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导轨的下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能够及时的对导轨进散热,有效保护了底座滑块及导轨的结构,保证了工作架往复运动的流畅性,散热装置的具体散热方式为:从冷却水进入管内通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到冷却水流通管对导轨进行降温,再从冷却水流出管流出,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对导轨进行散热降温。
14.2、导轨的固定在箱体上的方式为架设在散热支撑板上,该结构有利导轨进行散热。
15.3、底座滑块在与导轨相接触的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在磨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更换,从而不必对整个底座滑块进行更换,节约了成本,另外导轨的内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板,第二耐磨板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安装座;3、转动轴;4、曲柄齿轮;5、高速轴;6、驱动齿轮;7、工作架;8、第一连接轴;9、连杆;10、第二连接轴;11、底座滑块;12、导轨;13、冷却水进入管;14、冷却水流出管;15、冷却水流通管;16、散热支撑板;17、第一耐磨板;18、第二耐磨板;19、上轧辊;20、下轧辊;21、冷轧空间;22、孔型;23、上齿轮;24、下齿轮;25、上齿条;26、下齿条;27、管件定位套;28、进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冷轧管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左侧底部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转动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柄齿轮4,所述箱体1在安装座2的左侧位置上转动设置有高速轴5,所述高速轴5上设有驱动齿轮6,所述驱动齿轮6对应于曲柄齿轮4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齿轮6与曲柄齿轮4相啮合,所述箱体1的右侧上设有工作架7, 所述工作架7上设有轧辊装置,轧辊装置用于对管件进行轧压,所述曲柄齿轮4上偏心设置有第一连接轴8,所述第一连接轴8上连接有连杆9,所述工作架7上设有第二连接轴10,所述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10相连接,所述工作架7的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底座滑块11,所述箱体1上设有导轨12,所述导轨12对应于底座滑块11设置有两个,所述底座滑块11配合设置在导轨12内,所述导轨12的下侧上设有散热装置。
24.具体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有冷却水进入管13、冷却水流出管14以及冷却水流通管15,所述冷却水流通管15设置有若干条,所述冷却水流通管15紧贴在导轨12的下侧上, 所述冷却水进入管13与冷却水流出管14分别连接在冷却水流通管15的两侧上。
25.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工作时,通过高速轴5上的驱动齿轮6带动曲柄齿轮4进行转动,曲柄齿轮4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杆9驱动工作架7,使工作架7通过底座滑块11在导轨12上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运动过程稳定流畅,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导轨12的下侧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能够及时的对导轨12进散热,有效保护了底座滑块11及导轨12的结构,保证了工作架7往复运动的流畅性,散热装置的具体散热方式为:从冷却水进入管13内通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到冷却水流通管15对导轨12进行降温,再从冷却水流出管14流出,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对导轨12进行散热降温。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1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支撑板16,所述导轨12架设在散热支撑板16上,该结构有利导轨12进行散热。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滑块11在与导轨12相接触的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板17,所述第一耐磨板17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底座滑块11上,第一耐磨板17在磨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更换,从而不必对整个底座滑块11进行更换,节约了成本,另外,所述导轨12的内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板18,第二耐磨板18同第一耐磨板17一样,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轧辊装置包括有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所述工作架7的中部位置上设有冷轧空间21,所述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呈上下水平设置在冷轧空间21上,所述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孔型22,所述上轧辊19的一端上连接有上齿轮23,所述下轧辊20在上齿轮2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下齿轮24,所述上齿轮23与下齿轮24分别位于工作架7外的左右两侧上,所述箱体1在上齿轮23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上齿条25,所述上齿条25位于上齿轮23下方,所述上齿轮23与上齿条25相啮合,所述箱体1在下齿轮24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下齿条26,所述下齿条26位于下齿轮24上方,所述下齿轮24与下齿条26相啮合,所述箱体1的右端上设有管件定位套27,所述管件定位套27对应设置在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之间,所述管件定位套27的右端上设有喇叭状的进管口28。管件从管件定位套27进入到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之间,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跟随着工作架7进行往复运动,并且由于上轧辊19上的上齿轮23与上齿条25相啮合,下轧辊20上的下齿轮24与下齿条26相啮合,所以
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在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会不断的进行转动,这个过程中,上轧辊19与下轧辊20便通过孔型22对管件进行往复轧压。
29.同时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指出的术语,如:
ꢀ“
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