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海上工程的增多,尤其是风电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外常见的海上风电基础型式有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高桩承台基础、重力式基础和浮式基础等,其中导管架基础由于能够适应大水深条件,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海上风电场。导管架基础一般采用钢管桩作为基础结构,其沉桩精度、垂直度将直接影响导管架的水平度,进而影响风机塔架结构的稳定性,目前针对导管架基础沉桩精度控制,主要采用施工平台定位、稳桩方案。
3.目前导管架基础施工平台设计时需结合工程施工条件,设计制作专用施工平台,重复利用率低,加工、改造工作量大。因此开发适合导管架基础施工作业的多功能装配化施工平台,对多功能平台进行模块化建造设计确保模块和接口的标准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平台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其中防沉板是一种重要的深水基础形式,它承担着水下生产系统各个部分的荷载,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相对方便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海底的土质较软,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采用传统的防沉板形式就需要将防沉板做的很大,这样虽然满足了承载力的要求,但是为防沉板的安装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增加了安装费用和安装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制造的费用,另外防沉板的可回收再利用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防沉板的回收也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现在亟需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来提高多功能装配式施工平台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以满足最大限度的提高平台利用率及降低施工成本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该防沉平台包括:水平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和若干个防沉板模块,其中,
6.所述立柱连接模块包括:一第一防沉板、一竖直穿过所述第一防沉板中心位置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立柱、若干等间隔地嵌设在所述第一防沉板上且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外周面连接的第一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一防沉板加强肋;
7.所述防沉板模块包括:一第二防沉板、一嵌设在所述第二防沉板上的第二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二防沉板加强肋。
8.在上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中,每个所述立柱连接模块包括四根所述第一主梁,且每根所述第一主梁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防沉板的一边缘齐平;每个所述第二主梁的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二防沉板的两条相对的边缘齐平。
9.在上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中,每个所述防沉板模块中的所述第二主梁采用法兰连
接方式与一所述第一主梁对接或与另一所述防沉板模块中的第二主梁对接。
10.在上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中,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其顶端设有一立柱法兰。
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以及若干个防沉板模块互相拼接形成一个可拆卸的防沉板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海上风电桩基础施工时,多功能装配式施工稳桩平台重复利用率低下,加固改造工作量重大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于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结构俯视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立柱连接模块的结构立体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立柱连接模块的结构侧视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防沉板模块的结构立体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的防沉板模块的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即,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其包括:水平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1和若干个防沉板模块2,其中,
20.如图3至图4所示,每个立柱连接模块1包括:第一防沉板11、竖直穿过第一防沉板11中心位置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立柱12、若干等间隔地嵌设在第一防沉板11上且一端与立柱12的外周面连接的第一主梁13以及若干设置在第一防沉板11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一防沉板加强肋14,其中,立柱12为中空结构且其顶端设有立柱法兰1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立柱连接模块1包括四根第一主梁13,且每根第一主梁13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沉板11的一边缘齐平;第一防沉板加强肋14的厚度不超过第一主梁13的半径;每个立柱连接模块1均为钢结构且为整体焊接精加工而成;
21.如图5至图6所示,每个防沉板模块2包括:第二防沉板21、嵌设在第二防沉板21上的第二主梁22以及若干设置在第二防沉板21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二防沉板加强肋2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主梁22的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第二防沉板21的两条相对的边缘齐平;第二防沉板加强肋23的厚度不超过第二主梁22的半径;每个防沉板模块2均为钢结构且为整体焊接精加工而成。
22.上述立柱连接模块1和防沉板模块2经过整体焊接精加工后进行拼装,其中,每个防沉板模块2中的第二主梁22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与第一主梁13对接或与另一防沉板模块2中的第二主梁22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梁13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法兰100,第二主梁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法兰100。具体的,可以根据具体施工需求通过不同数量的立柱连接模块1和防沉板模块2组装成满足不同桩径、不同功能、不同施工环境或者不同设计要求的防沉平台,也可以组装成不同尺寸的防沉平台,防沉平台拼装完成后可通过立柱法兰15与施工稳桩平台进行整体拼装。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和若干个防沉板模块拼装组成各
种形式的防沉平台,其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桩基础多功能装配式施工稳桩平台重复利用率低下,加固改造工作量重大的问题,还保护了周围海洋的生态环境。
24.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其特征在于,该防沉平台包括:水平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和若干个防沉板模块,其中,所述立柱连接模块包括:一第一防沉板、一竖直穿过所述第一防沉板中心位置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立柱、若干等间隔地嵌设在所述第一防沉板上且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外周面连接的第一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一防沉板加强肋;所述防沉板模块包括:一第二防沉板、一嵌设在所述第二防沉板上的第二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二防沉板加强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连接模块包括四根所述第一主梁,且每根所述第一主梁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防沉板的一边缘齐平;每个所述第二主梁的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二防沉板的两条相对的边缘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沉板模块中的所述第二主梁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与一所述第一主梁对接或与另一所述防沉板模块中的第二主梁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防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其顶端设有一立柱法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防沉平台,其包括:水平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个立柱连接模块和若干个防沉板模块,其中,所述立柱连接模块包括:一第一防沉板、一竖直穿过所述第一防沉板中心位置并与其固定连接的立柱、若干等间隔地嵌设在所述第一防沉板上且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外周面连接的第一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一防沉板加强肋;所述防沉板模块包括:一第二防沉板、一嵌设在所述第二防沉板上的第二主梁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沉板底面上且纵横交错排列的第二防沉板加强肋。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单桩基础施工平台重复利用率低,加固改造工作量大的问题。量大的问题。量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苗艳遂 浦云青 邱松 傅一帆 王其标 黄周泉 王炜霞 王衔 富坤 张洁 李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9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