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便于快速装配的气盾坝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便于快速装配的气盾坝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盾坝,特别是指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气盾坝。


背景技术:

2.气盾坝是我国目前常用一种低水头挡水建筑物,气盾坝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挡水盾板、支撑气囊、充排气控制系统和预埋锚固件等。通过铰链盖板将挡水盾板、支撑气囊与坝基上预埋的锚固螺栓固定为一个整体,通过充排气管将气囊和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通过向气囊内充入空气,气囊鼓起推动盾板升起起到挡水作用,通过排出气囊内的空气,气囊在盾板自重和水的重力作用下恢复到扁平的状态,盾板塌落到坝基上实现过流的作用。
3.现有的气盾坝因为气囊充气嘴子在气囊的下面,所以气盾坝的充排气管槽都是布置在坝基的下游。一是充排气管孔在气囊的下面,安装气囊时要将气囊下面的充气嘴子落入充排气管孔内,在充排气管孔内将气囊的充气嘴子与通过充排气管套管穿入的充排气管通过高压软管连接在一起,安装时不便,容易造成人工及机械费用的增加。二是如果嘴子位置出现漏气需要维修时要将盾板拆下,将气囊支起来进行维修,修理好后再依次将气囊就位、盾板就位,维修过程复杂,维修成本高。三是气囊充气嘴子在气囊的下层垂直安装,在不充气时由于气囊自重气囊的上层与下层会贴合在一起,造成气囊在扁平状态开始充气时瞬间压力过大,等上层和下层分开后压力平稳,造成控制柜设定参数的上限压力在气囊没有气和气囊内有气时参数不同,需要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
4.专利号为201821146689.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气盾坝充排控制装置,包括罗茨风机出风口处设置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冷干机之间管道上依次设置电动蝶阀a、空压机、电动蝶阀b、气压力罐,所述冷干机与分气缸相连接,所述分气缸与气囊通过充气管道相连接,所述冷干机与手动阀b之间管道上设置排水、排气管道。上述现有技术有效解决调整单个气囊高度的问题,但并未解决因气囊嘴子的设置所带来诸多弊端。
5.申请人未在国内专利数据库中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气盾坝,通过改变气囊嘴子与管路的连接等技术措施,以达到便于实现快速装配及作业需要。
7.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8.便于快速装配的气盾坝,包括盾板、气囊、充排气控制系统及预埋锚固件;通过铰链盖板及预埋于坝基上的锚固螺栓将盾板、气囊固定为一个整体,气囊上开设的气囊嘴子与高压气源通过管路连通;其中:
9.气囊嘴子开设于气囊前部锚固端,气囊嘴子与管路排气端口通过充排气阀形成气密配合;
10.还包括有设置于盾板上的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充排气控制系
统的信号输入端,充排气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
11.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充排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计算机或单片机实现,因其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人在此对其不再赘述。
1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
13.为便于实现气囊嘴子与高压气源之间的连接,管路可以采用多种现有管件及管接头组合的方式,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其中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管路包括连接于气囊嘴子与高压气源之间的充排气管。
14.充排气阀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充排气阀包括一端与管路端口连通的中空的分气包,分气包的另一端与气囊通过气密配合于气囊嘴子内壁的通气板连通。
15.通气板与气囊嘴子优选的连接方式是,所述的通气板与气囊嘴子内壁采用粘接气密配合。
16.为便于控制盾板的行程,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盾板顶端内侧与坝基之间设有限位带。
17.为便于充排气管的设置,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充排气管置于充排气管管槽内。
18.为减少材料及工程投入,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充排气管管槽开设于气盾坝前方的坝基内。
19.为便于实现盾板、气囊的连接,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预埋于坝基上的锚固螺栓通过锚固压板将铰链盖板、盾板、气囊固定为一整体。
20.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部”、“内侧”、“外部”、“输入”、“输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技术进步在于:
23.1、气囊嘴子设置在气囊前端且与充排气阀连接,便于实现其余充排气管的快速装配;充排气管直接与充排气阀连接,减少了高压软管及接头的数量,降低了材料费用,同时因管接头数量减少降低了漏气的可能性。
24.2、充排气管槽布置坝基上游,缩短坝基顺水流方向的宽度,减少了钢筋和混凝土费用,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25.3、角度传感器控制气盾坝升降时调整相邻盾板组在一个高度,在气盾坝升到设计高度时的角度范围内,分阶段调平,保障了盾板在整个升坝的过程中所有盾板组都能在同一高度。
26.4、角度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气盾坝升到设计高度时的设定角度范围内任意高度保持,可以半坝运行。
附图说明
27.图1是气盾坝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9.图3是充排气分气阀与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升坝时角度传感器控制工艺流程图。
31.图5是降坝时角度传感器控制工艺流程图。
32.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3.1、锚固压板;2、锚固螺栓;3、铰链盖板;4、盾板;5、限位带;6、气囊嘴子;7、角度传感器;8、充排气阀;9、充排气管;10、充排气管槽;11、软管接头;12、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5.本实施例中的整体构思如图示,其中包括盾板4、气囊12、充排气控制系统及预埋锚固件;通过铰链盖板3及预埋于坝基上的锚固螺栓2将盾板4、气囊12固定为一个整体,气囊12上开设的气囊嘴子6与高压气源通过管路连通;其中:
36.气囊嘴子6开设于气囊12前部锚固端,气囊嘴子6与管路排气端口通过充排气阀8形成气密配合;
37.还包括有设置于盾板4上的角度传感器7,角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接充排气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充排气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
38.所述的管路包括连接于气囊嘴子6与高压气源之间的充排气管9。
39.所述的充排气阀8包括一端与管路端口连通的中空的分气包,分气包的另一端与气囊12通过气密配合于气囊嘴子6内壁的通气板连通。
40.所述的通气板与气囊嘴子6内壁采用粘接气密配合。
41.所述的盾板4顶端内侧与坝基之间设有限位带5。
42.充排气管9置于气盾坝前方的坝基内设置的充排气管管槽10中。
43.预埋于坝基上的锚固螺栓2通过锚固压板1将铰链盖板3、盾板4、气囊12固定为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