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


背景技术:

2.堤坝是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可以防水患,现代的堤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
3.在水利工程设施中,防护堤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洪水是一种很常见的灾害,在洪水治理中,防护堤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手段,现有的护堤板由于缺少缓冲结构,导致无法减轻水流对防护堤的冲击力,进而对防护堤的使用寿命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土地面积测量仪放在口袋内容易导致显示屏被刮花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包括底板和缓冲装置,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开设在底板的表面,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板。套筒和撑杆的设置起到了限制竖板在滑槽内部位置的效果。
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固定板,四个所述固定板每两个为一组对称分布在底板的表面,每组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固定板的设置起到了支撑滑杆的效果,滑杆的设置起到支撑滑板的效果。
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竖板和滑板之间铰接有摆动杆,所述固定板和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摆动杆的设置起到了使滑板在滑杆表面移动的效果,第一弹簧的设置起到了限制滑板在滑杆表面位置的效果。
8.优选的,所述竖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远离卡槽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护堤板本体。卡板的设置起到了支撑护堤板本体的效果,护堤板本体的设置起到了阻挡水流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竖板的顶部表面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长板,两个所述长板对称分布在竖板的顶部表面,两个所述长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板,两个所述长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第一竖板的设置起到了支撑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效果,第一转杆的设置起到使转板可以转动的效果,第二转杆的设置起到了使压板可以转动的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压板和转板之间铰接有牵引杆,所述压板和竖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牵引杆的设置起到了带动压板转动的效果,第二弹簧的设置起到了限制压板位置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压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卡板位于卡槽的一端表面开设有
插孔,所述插杆远离压板的一端位于插孔的内部。插杆和插孔的设置起到了把卡板固定在卡槽内部的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水流对护堤板本体造成冲击时,护堤板本体受力带动竖板在滑槽的内部移动,竖板在滑槽的内部移动带动撑杆往套筒的内部滑动,与此同时竖板移动带动摆动杆移动,摆动杆移动推动滑板在滑杆的表面滑动,滑板在滑杆的表面滑动挤压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受力压缩,然后利用第一弹簧的回弹力减缓水流对防护堤的冲击力,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有利于减轻水流和浪花对防护堤造成的冲击,从而使得防护堤的使用寿命更长。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当需要更换护堤板本体时,转动转板,转板转动带动牵引杆移动,牵引杆移动拉动压板转动,压板转动带动第二弹簧拉伸的同时带动插杆移动,插杆移动使其自身和插孔分离,插杆和插孔分离使的卡板和卡槽之间失去限位,这时就可以把卡板从卡槽的内部移出,进而完成对护堤板的拆卸,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当护堤板本体发生损坏时,可以及时地对护堤板本体进行安装拆卸,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底板;2、缓冲装置;21、滑槽;22、套筒;23、撑杆;24、竖板;25、摆动杆;26、固定板;27、滑杆;28、滑板;29、第一弹簧;3、固定块;4、卡槽;5、卡板;6、护堤板本体;7、限位装置;71、长板;72、第一转杆;73、转板;74、第二转杆;75、压板;76、牵引杆;77、第二弹簧;78、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减小水流冲击的护堤板,包括底板1和缓冲装置2,底板1的表面设有缓冲装置2。
24.下面具体说一下缓冲装置2和限位装置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5.本实施方案中:缓冲装置2包括两个滑槽21,两个滑槽21对称开设在底板1的表面,滑槽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套筒22,套筒2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23,撑杆23远离套筒22的
一端固定安装有竖板24。
26.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2和撑杆23的设置起到了限制竖板24在滑槽21内部位置的效果。
27.具体的底板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固定板26,四个固定板26每两个为一组对称分布在底板1的表面,每组固定板26之间固定安装有滑杆27。
2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6的设置起到了支撑滑杆27的效果,滑杆27的设置起到支撑滑板28的效果。
29.具体的,滑杆2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28,竖板24和滑板28之间铰接有摆动杆25,固定板26和滑板28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29。摆动杆25的设置起到了使滑板28在滑杆27表面移动的效果,第一弹簧29的设置起到了限制滑板28在滑杆27表面位置的效果。
30.具体的,竖板2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表面开设有卡槽4,卡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板5,卡板5远离卡槽4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护堤板本体6。卡板5的设置起到了支撑护堤板本体6的效果,护堤板本体6的设置起到了阻挡水流的效果。
31.在本实施例中:竖板24的顶部表面设有限位装置7,限位装置7包括两个长板71,两个长板71对称分布在竖板24的顶部表面,两个长板7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2,第一转杆7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板73,两个长板7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74,第二转杆7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75。
32.具体的,压板75和转板73之间铰接有牵引杆76,压板75和竖板2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77。
33.在本实施例中:牵引杆76的设置起到了带动压板75转动的效果,第二弹簧77的设置起到了限制压板75位置的效果。
34.具体的,压板7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插杆78,卡板5位于卡槽4的一端表面开设有插孔,插杆78远离压板75的一端位于插孔的内部。
35.在本实施例中:插杆78和插孔的设置起到了把卡板5固定在卡槽4内部的效果。
36.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缓冲装置2,当水流对护堤板本体6造成冲击时,护堤板本体6受力带动竖板24在滑槽21的内部移动,竖板24在滑槽21的内部移动带动撑杆23往套筒22的内部滑动,与此同时竖板24移动带动摆动杆25移动,摆动杆25移动推动滑板28在滑杆27的表面滑动,滑板28在滑杆27的表面滑动挤压第一弹簧29,使第一弹簧29受力压缩,然后利用第一弹簧29的回弹力减缓水流对防护堤的冲击力,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有利于减轻水流和浪花对防护堤造成的冲击,从而使得防护堤的使用寿命更长。当需要更换护堤板本体6时,转动转板73,转板73转动带动牵引杆76移动,牵引杆76移动拉动压板75转动,压板75转动带动第二弹簧77拉伸的同时带动插杆78移动,插杆78移动使其自身和插孔分离,插杆78和插孔分离使的卡板5和卡槽4之间失去限位,这时就可以把卡板5从卡槽4的内部移出,进而完成对护堤板的拆卸,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当护堤板本体6发生损坏时,可以及时地对护堤板本体6进行安装拆卸,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