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埋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3.管道铺设时一般埋没在管道沟槽内,管道铺设完成后,沟槽内进行回填处理,管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地面向下的载荷,沟槽内的回填结构简单,容易使地面上的载荷直接作用到管道上,使管道受到挤压变形甚至破裂,影响管道内的介质安全输送,此外,在雨水天气时,沟槽内的回填结构容易发生沉降,回填结构沉降后失去对管道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来自地面上的载荷直接作用到沟槽内的管道上影响管道安全性和沟槽内的回填结构容易沉降的问题,提供一种管道回填结构,能够避免地面上的载荷直接作用到管道上和保证回填结构持续对管道承载。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管道回填结构,包括沟槽地基,所述沟槽地基上设置有向沟槽地基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沟槽,所述沟槽是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槽体,所述沟槽内设置有管道,还包括凹槽和回填层;
7.所述凹槽包括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和右凹槽分别设置于沟槽内部左右侧面上部、且呈左右对称状态,左凹槽为向沟槽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右的槽体;
8.所述回填层包括砾石层、中粗砂层、受力组件和原沟槽土层,所述砾石层包括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铺设于沟槽下部,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左右两端分别和沟槽的左右内侧面下部接触,所述第一砾石层的顶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一砾石层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v型槽,所述v型槽的左右两端分别到沟槽的左右内侧面之间有间距且间距相等,所述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分别铺设于沟槽的左右内侧面上,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的下端分别连接v型槽左右两侧的第一砾石层顶面上,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的上端分别和左凹槽和右凹槽的底面平齐;
9.所述中粗砂层包括第一中粗砂层和第二中粗砂层,所述第一中粗砂层的下部铺设于v型槽内、上部铺设于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相对侧面之间,第一中粗砂层的上端和第二砾石层的中部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管道沿第一中粗砂层的长度方向设置,管道的下部位于第一中粗砂层内、上部位于第一中粗砂层上侧;
10.所述受力组件包括承载柱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柱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柱体和右柱体,所述左柱体和右柱体分别位于左凹槽和右凹槽内、且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柱体
是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状体,左柱体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左柱体的右侧面为左柱体的倾斜面,左柱体的左部位于左凹槽内、右部位于沟槽内,左柱体的底面右部和第二砾石层的上端接触,左柱体和右柱体相对侧面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是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板体,承载板的上端宽度大于左柱体顶面右端和右柱体顶面左端之间的距离,承载板的上部位于左柱体的顶面所在水平面的上侧、下部位于左柱体和右柱体相对侧面之间,承载板的左右侧面分别为和左柱体的右侧面和右柱体的左侧面接触的倾斜面,所述承载板的底面和第一中粗砂层顶面之间铺设有原沟槽土层;
11.所述承载板上部、左部和右部的沟槽内铺设有第二中粗砂层,沟槽的上方铺设有覆盖沟槽上端开口的路面层。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砾石层的厚度和v型槽的左端到沟槽内部左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砾石层的厚度和v型槽的右端到沟槽内部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14.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的外壁左右两端到沟槽的左右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15.进一步地,所述左柱体的底面右端和第二砾石层的顶面右端对齐,右柱体的底面左端和第三砾石层的顶面左端对齐。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粗砂层的底面和v型槽的内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左侧面与第二砾石层右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右侧面与第三砾石层左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三土工布层。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土工布层和第三土工布层的下端分别和第一土工布层的左右两端连接。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内设置有受力组件,路面层上受到向下的载荷传递到承载板上,承载板受到的载荷分别向左和向右传递到左柱体和右柱体上,左柱体和右柱体受到的载荷传递到沟槽地基内,避免承载板上受到的向下的载荷向下传递到承载板下侧的沟槽内,进而避免传递到管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来自地面上的载荷直接作用到沟槽内的管道上影响管道安全性。
20.2.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内设置有砾石层,能够保证在雨水天气下沟槽内的水能够沿着砾石之间的缝隙流走,第一中粗砂层的底面和v型槽的内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左侧面与第二砾石层右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右侧面与第三砾石层左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三土工布层,第一土工布层、第二土工布层和第三土工布层在不影响水的渗出的同时,能够防止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沉降,v型槽能够保证第一中粗砂层雨水天气下结构稳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沟槽内的回填结构容易沉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22.附图中标号为:1为第二土工布层,2为沟槽地基,3为第二砾石层,4为左凹槽,5为路面层,6为左柱体,7为第二中粗砂层,8为承载板,9为原沟槽土层,10为右凹槽,11为右柱
体,12为第三土工布层,13为第三砾石层,14为第一中粗砂层,15为v型槽,16为管道,17为第一砾石层,18为沟槽,19为第一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所示,一种管道回填结构,包括沟槽地基2,所述沟槽地基2上设置有向沟槽地基2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沟槽18,所述沟槽18是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槽体,所述沟槽18内设置有管道16,还包括凹槽和回填层;
25.所述凹槽包括左凹槽4和右凹槽10,所述左凹槽4和右凹槽10分别设置于沟槽18内部左右侧面上部、且呈左右对称状态,左凹槽4为向沟槽18内部凹陷的、开口朝右的槽体;
26.所述回填层包括砾石层、中粗砂层、受力组件和原沟槽土层9,所述砾石层包括第一砾石层17、第二砾石层3和第三砾石层13,所述第一砾石层17铺设于沟槽18下部,所述第一砾石层17的左右两端分别和沟槽18的左右内侧面下部接触,所述第一砾石层17的顶面中部设置有向第一砾石层17内部凹陷的、开口朝上的v型槽15,所述v型槽15的左右两端分别到沟槽18的左右内侧面之间有间距且间距相等,所述第二砾石层3和第三砾石层13分别铺设于沟槽18的左右内侧面上,第二砾石层3和第三砾石层13的下端分别连接v型槽15左右两侧的第一砾石层17顶面上,第二砾石层3和第三砾石层13的上端分别和左凹槽4和右凹槽10的底面平齐;
27.所述中粗砂层包括第一中粗砂层14和第二中粗砂层7,所述第一中粗砂层14的下部铺设于v型槽15内、上部铺设于第二砾石层3和第三砾石层13相对侧面之间,第一中粗砂层14的上端和第二砾石层3的中部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管道16沿第一中粗砂层14的长度方向设置,管道16的下部位于第一中粗砂层14内、上部位于第一中粗砂层14上侧;
28.所述受力组件包括承载柱和承载板8,所述承载柱包括结构大小均相同的左柱体6和右柱体11,所述左柱体6和右柱体11分别位于左凹槽4和右凹槽10内、且呈左右对称状态,所述左柱体6是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柱状体,左柱体6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左柱体6的右侧面为左柱体6的倾斜面,左柱体6的左部位于左凹槽4内、右部位于沟槽18内,左柱体6的底面右部和第二砾石层3的上端接触,左柱体6和右柱体11相对侧面之间设置有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是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板体,承载板8的上端宽度大于左柱体6顶面右端和右柱体11顶面左端之间的距离,承载板8的上部位于左柱体6的顶面所在水平面的上侧、下部位于左柱体6和右柱体11相对侧面之间,承载板8的左右侧面分别为和左柱体6的右侧面和右柱体11的左侧面接触的倾斜面,所述承载板8的底面和第一中粗砂层14顶面之间铺设有原沟槽土层9;
29.所述承载板8上部、左部和右部的沟槽18内铺设有第二中粗砂层7,沟槽18的上方铺设有覆盖沟槽18上端开口的路面层5。
30.所述第二砾石层3的厚度和v型槽15的左端到沟槽18内部左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31.所述第三砾石层13的厚度和v型槽15的右端到沟槽18内部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32.所述管道16的外壁左右两端到沟槽18的左右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33.所述左柱体6的底面右端和第二砾石层3的顶面右端对齐,右柱体11的底面左端和
第三砾石层13的顶面左端对齐。
34.所述第一中粗砂层14的底面和v型槽15的内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层19,第一中粗砂层14和原沟槽土层9的左侧面与第二砾石层3右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层1,第一中粗砂层14和原沟槽土层9的右侧面与第三砾石层13左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三土工布层12。
35.所述第二土工布层1和第三土工布层12的下端分别和第一土工布层19的左右两端连接。
36.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内设置有受力组件,路面层上受到向下的载荷传递到承载板上,承载板受到的载荷分别向左和向右传递到左柱体和右柱体上,左柱体和右柱体受到的载荷传递到沟槽地基内,避免承载板上受到的向下的载荷向下传递到承载板下侧的沟槽内,进而避免传递到管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来自地面上的载荷直接作用到沟槽内的管道上影响管道安全性。
37.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内设置有砾石层,能够保证在雨水天气下沟槽内的水能够沿着砾石之间的缝隙流走,第一中粗砂层的底面和v型槽的内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左侧面与第二砾石层右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布层,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右侧面与第三砾石层左侧面之间铺设有第三土工布层,第一土工布层、第二土工布层和第三土工布层在不影响水的渗出的同时,能够防止第一中粗砂层和原沟槽土层的沉降,v型槽能够保证第一中粗砂层雨水天气下结构稳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沟槽内的回填结构容易沉降的问题。
38.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