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
背景技术:2.高层建筑深基坑基础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张,所需混凝土方量大且需要连续浇筑,采用混凝土泵浇筑不仅成本高,而且因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和易性不佳、混凝土分层等因素易引起堵管,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开口式混凝土溜槽不仅成本低、浇筑速度快,而且没有堵管风险,更经济适用。但现有传统混凝土溜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的溜槽大都存在笨重、搬运不便、转运困难等问题;二是常用混凝土溜槽只有一个浇筑口覆盖范围小,混凝土容易集中堆积在模板内某处,增加人工摊平混凝土的工作量,不利于后期混凝土的密实振捣;三是深基坑混凝土浇筑往往存在坡度较大、高差较大,容易因混凝土下滑速度过快而产生离析现象,影响施工质量。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解决现有溜槽装置的不足,以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其成本低、混凝土浇筑速度快、使用方便、覆盖范围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骨料分离,保证混凝土的输送质量。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该溜槽装置包括主溜槽1、转向溜槽2、末端下料斗4;
6.主溜槽1、转向溜槽2、伸缩溜槽3、末端下料斗4由高至低依序设置;
7.所述的主溜槽1包括第一集料斗11、溜槽节段12、法兰盘14、固定支架15;
8.所述的第一集料斗11、溜槽节段12由高至低依序设置;第一集料斗11和溜槽节段12通过法兰盘14固定连接;第一集料斗11和溜槽节段12均设置在固定支架15架体上;
9.所述的转向溜槽2包括第二集料斗21、集料斗支架22、转向器23、第一伸缩杆24、支架底座25、第二伸缩杆27、转动轮28、转动轮轨道29;
10.所述的第二集料斗21设置在主溜槽1下部出口位置;第二集料斗21设置在集料斗支架22内部,其出口身处集料斗支架22架体之外;
11.所述的集料斗支架22底部设置有转向器23;集料斗支架22在转向器23上水平转动连接;转向器23下部设置第一伸缩杆24和支架底座25;第一伸缩杆24上端头与转向器23连接,下端头与支架底座25连接;
12.所述的第二伸缩杆27、转动轮28和转动轮轨道29设置在转向溜槽2槽体中下部的正下方;第二伸缩杆27上端部与转向溜槽2中下部的槽体连接;第二伸缩杆27下端部设置有转动轮28;转动轮28在转动轮轨道29内滚动连接;
13.所述的末端下料斗4设置在转向溜槽2后部。
14.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溜槽装置还包括伸缩溜槽3;所述的伸缩溜槽3设置在转
向溜槽2和末端下料斗4之间;所述的伸缩溜槽3包括固定节段31和移动伸缩节段32;固定节段31和移动伸缩节段32由高至低依序设置;移动伸缩节段32设置在末端下料斗4上部。
15.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末端下料斗4包括下料斗支架41和下料斗节段42;下料斗支架41套设在下料斗节段42外部;下料斗支架41设置在待浇灌混凝土框架上,下料斗节段42插设在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内。
16.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溜槽1还包括第一缓冲格栅13,所述的第一缓冲格栅13设置在溜槽节段12内部。
17.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溜槽2还包括斜撑支架26,所述的斜撑支架26一端与转向溜槽2连接,一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
18.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溜槽3还包括第二缓冲格栅33,所述的第二缓冲格栅33设置在移动伸缩节段32内部。
19.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溜槽3还包括半圆形托板34、可移动支座35和可移动支架36;所述的半圆形托板34卡设在移动伸缩节段32上;可移动支座35设置在固定节段31下部,可移动支座35上端与固定节段31连接,下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可移动支架36上端与半圆形托板34连接,下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
20.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缓冲格栅13数量设置为多个,前后相邻的第一缓冲格栅13其格栅错位对应。
21.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缓冲格栅33数量设置为多个,前后相邻的第二缓冲格栅33其格栅错位对应。
22.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支座35的形状设置为h型。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可通过转向溜槽进行方向选择,通过伸缩溜槽对浇筑范围进行延伸,并具有缓冲格栅,可有效解决常用混凝土溜槽覆盖范围小、搬运不便、转运困难,以及采用泵送设备成本高、效率低及易堵管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实现了混凝土高效浇筑,可有效防止混凝土下滑速度过快产生离析,能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25.图1为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为:1-混凝土主溜槽;11-第一集料斗;12-溜槽节段;13-第一缓冲格栅;14-法兰盘;15-固定支架;2-转向溜槽;21-第二集料斗;22-集料斗支架;23-转向器;24-第一伸缩杆;25-支架底座;26-斜撑支架;27-第二伸缩杆;28-转动轮;29-转动轮轨道;3-伸缩溜槽;31-固定节段;32-移动节段;33-第二缓冲格栅;34-半圆形托板;35-可移动支座;36-可移动支架;4-末端下料斗;41-下料斗支架;42-下料斗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27.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该溜槽装置包括主溜槽1、转向溜槽2、末端下料斗4;
28.主溜槽1、转向溜槽2、伸缩溜槽3、末端下料斗4由高至低依序设置;
29.所述的主溜槽1包括第一集料斗11、溜槽节段12、法兰盘14、固定支架15;
30.所述的第一集料斗11、溜槽节段12由高至低依序设置;第一集料斗11和溜槽节段12通过法兰盘14固定连接;第一集料斗11和溜槽节段12均设置在固定支架15架体上;
31.所述的转向溜槽2包括第二集料斗21、集料斗支架22、转向器23、第一伸缩杆24、支架底座25、第二伸缩杆27、转动轮28、转动轮轨道29;
32.所述的第二集料斗21设置在主溜槽1下部出口位置;第二集料斗21设置在集料斗支架22内部,其出口身处集料斗支架22架体之外;
33.所述的集料斗支架22底部设置有转向器23;集料斗支架22在转向器23上水平转动连接;转向器23下部设置第一伸缩杆24和支架底座25;第一伸缩杆24上端头与转向器23连接,下端头与支架底座25连接;
34.所述的第二伸缩杆27、转动轮28和转动轮轨道29设置在转向溜槽2槽体中下部的正下方;第二伸缩杆27上端部与转向溜槽2中下部的槽体连接;第二伸缩杆27下端部设置有转动轮28;转动轮28在转动轮轨道29内滚动连接;
35.所述的末端下料斗4设置在转向溜槽2后部。
36.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溜槽装置还包括伸缩溜槽3;所述的伸缩溜槽3设置在转向溜槽2和末端下料斗4之间;所述的伸缩溜槽3包括固定节段31和移动伸缩节段32;固定节段31和移动伸缩节段32由高至低依序设置;移动伸缩节段32设置在末端下料斗4上部。
37.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末端下料斗4包括下料斗支架41和下料斗节段42;下料斗支架41套设在下料斗节段42外部;下料斗支架41设置在待浇灌混凝土框架上,下料斗节段42插设在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内。
38.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溜槽1还包括第一缓冲格栅13,所述的第一缓冲格栅13设置在溜槽节段12内部。
39.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溜槽2还包括斜撑支架26,所述的斜撑支架26一端与转向溜槽2连接,一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
40.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溜槽3还包括第二缓冲格栅33,所述的第二缓冲格栅33设置在移动伸缩节段32内部。
41.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溜槽3还包括半圆形托板34、可移动支座35和可移动支架36;所述的半圆形托板34卡设在移动伸缩节段32上;可移动支座35设置在固定节段31下部,可移动支座35上端与固定节段31连接,下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可移动支架36上端与半圆形托板34连接,下端与地面或待浇灌混凝土框架固定连接。
42.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缓冲格栅13数量设置为多个,前后相邻的第一缓冲格栅13其格栅错位对应。
43.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缓冲格栅33数量设置为多个,前后相邻的第二缓冲格栅33其格栅错位对应。
44.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支座35的形状设置为h型。
45.实施例
46.一种新型混凝土溜槽装置,包括:主溜槽1、转向溜槽2、伸缩溜槽3、末端下料斗4;主溜槽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15,转向溜槽设置有底座及转向轨道,伸缩溜槽底部设置可移
动支座;所述主溜槽1的末端悬空在转向溜槽2的第二集料斗21的上方,转向溜槽2与伸缩溜槽3连接方式为搭接,伸缩溜槽3的末端悬空在末端下料斗4的上方。所述主溜槽1顶部设置有第一集料斗11,溜槽形状为半圆形,主溜槽1由若干溜槽节段12组合而成,节段之间通过法兰盘14连接,溜槽节段12与固定支架15牢固相连。所述主溜槽1设置有第一缓冲格栅13,第一缓冲格栅13通过螺栓与主溜槽1相连。所述转向溜槽2设置有第二集料斗21,第二集料斗21下方设置有集料斗支架22、第一伸缩杆24、支架底座25,集料斗支架22与第一伸缩杆24通过转向器23连接;第二集料斗21可以第一伸缩杆24为中心进行转动,第一伸缩杆24最下方节段与底座25固定连接;转向溜槽2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7,第二伸缩杆27底部设置有转动轮28,转动轮28可在预设的圆形转动轮轨道29上自由转动;转向溜槽2中部设置有斜撑支架26。所述伸缩溜槽3分为固定节段31与移动伸缩节段32,固定节段31与可移动支座35固定连接,移动伸缩节段32通过与节段形状相同的半圆形托板34及可移动支架36连接;移动伸缩节段32设置有第二缓冲格栅33,半圆形托板34通过螺栓与移动伸缩节段32相连。所述伸缩溜槽3的可移动支座35具有可伸缩功能,可移动支架36可调节长短。所述末端下料斗4的下方设置有下料斗支架41,下料斗支架41的高度可调节,末端下料斗4的下料斗节段42可根据需要进行接长、缩短。
47.使用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直接卸料至第一集料斗11,然后依次通过主溜槽1、转向溜槽2、伸缩溜槽3、末端下料斗4到达混凝土预设浇筑地点;
48.当需要改变混凝土浇筑位置方向时,断开转向溜槽2与伸缩溜槽3的搭接,拆除斜撑支架26,移动转向溜槽2的方向至所需浇筑点的方向,再用斜撑支架26固定,平移伸缩溜槽3与末端下料斗4即可;
49.当需要改变混凝土浇筑距离时,拆除可移动支架36,调节伸缩溜槽3的长短至所需距离,然后对可移动支架36进行固定,在平移末端下料斗4即可;
50.当浇筑距离过短时,也可拆除伸缩溜槽3,直接将末端下料斗4移至转向溜槽2的下料段,再通过转向溜槽2调节浇筑点方向即可。浇筑的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通过第一伸缩杆24、第二伸缩杆27、可移动支座35、可移动支架36、下料斗支架41进行整体调整。
51.混凝土的流动速度可通过增加或减少设置在主溜槽1上的第一缓冲格栅13及伸缩溜槽3上的第二缓冲格栅33的数量进行调整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5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