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氧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


背景技术:

2.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分离技术,首先将空气以高密度压缩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的不同使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气液分离,再进一步精馏而得,在家用制氧机当中,随着每天长时间的使用,一些问题也就显现出来,制氧机的噪音严重影响着用户体验,尤其是在睡眠时需要吸氧的用户,噪音太大严重影响睡眠,其中大部分噪音来自在排氮气时的噗噗声,现有的消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减燥效果并不明显,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消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减燥效果并不明显,体验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包括制氧机主体,所述制氧机主体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后壳,所述后壳前端面通过多组连接机构连接有前壳,所述制氧机主体的一侧内部连通有l形管,所述l形管下方呈橡胶管设置,所述l形管底部设置有减燥机构,所述减燥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l形管外侧下方位置的消音壳,所述消音壳内侧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消音壳内壁靠近过滤机构的上下两端均沿环形套装有隔音棉,所述过滤机构的内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对称转动套设有安装套,且两个所述安装套的外侧沿环形等距离插装有扰流片,所述消音壳的下方设置有消音机构,所述消音机构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分别对应安装在前壳和后壳相互靠近一侧边沿的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内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卡装在消音壳内壁上的环座,所述环座内侧卡装有滤盘,且所述转轴竖直插装在滤盘的内侧,所述环座下方呈空腔设置,所述隔音棉分别套装在消音壳内壁且靠近环座的上下两端。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消音机构包括设置在消音壳下方的锥形管,所述消音壳与锥形管通过套设螺纹套相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锥形管的下方连通有圆座,所述圆座的内侧设置有消音件。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消音件包括开设在圆座内侧的锥形口,且所述锥形口的内侧卡装有锥形塔,且所述排气管贯穿后壳底部且与锥形塔相连通。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圆座的外侧套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通过插装多根固定栓与后壳内侧底部相连接,所述底座底部边沿卡装有密封垫,且所述底座与前壳内侧底部密封贴合。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圆座的外侧套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通过插
装多根固定栓与后壳底部相连接,所述底座内侧底部边沿卡装有密封垫,且所述底座与前壳内侧底部密封贴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消音壳、扰流片、滤盘,可便于从l形管处排放的氮气进行消音,氮气在排放时通过l形管的输送可将气体排入到消音壳的内侧,扰流片在气体的进入时,可通过自身的形状转动在转轴的外侧,而气体则会与消音壳内壁上的隔音棉进行碰撞,如此将噪音大部分进行消去,随后气体通过滤盘向下方流动至圆座的内侧,经过锥形塔的设置,可延长气体的排放,从而将剩余噪音进行延伸,使得噪音越来越小,直至低于人体接受声音的范围内,最后通过排气管排出氮气,使用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壳内壁安装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燥机构与消音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内部结构剖视图。
16.图中:1、前壳;2、观察窗;3、滑轮;4、排气管;5、连接件;6、后壳;7、转轴;8、安装套;9、消音壳;10、隔音棉;11、扰流片;12、环座;13、螺纹套;14、锥形管;15、圆座;16、底座;17、滤盘;18、锥形塔;19、l形管;20、制氧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制氧机用消音器,包括制氧机主体20,制氧机主体20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后壳6,后壳6前端面通过多组连接机构连接有前壳1,制氧机主体20的一侧内部连通有l形管19,l形管19下方呈橡胶管设置,l形管19底部设置有减燥机构,减燥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l形管19外侧下方位置的消音壳9,消音壳9内侧设置有过滤机构,消音壳9内壁靠近过滤机构的上下两端均沿环形套装有隔音棉10,过滤机构的内侧设置有转轴7,转轴7外侧对称转动套设有安装套8,且两个安装套8的外侧沿环形等距离插装有扰流片11,消音壳9的下方设置有消音机构,消音机构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4。
20.通过设置l形管19便于将氮气进行排出,消音壳9与隔音棉10可将氮气排放的噪音进行消减,通过气体的释放与扰流片11相互碰撞,扰流片11跟随气体的转动时,可将声音与隔音棉10进行相互碰撞,使得声音相互抵消,从而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
21.多组连接机构包括分别对应安装在前壳1和后壳6相互靠近一侧边沿的连接件5,且连接件5内侧均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连接件5将前壳1和后壳6进行组装,其内部结构都便于进行检修和更换。
22.过滤机构包括卡装在消音壳9内壁上的环座12,环座12内侧卡装有滤盘17,且转轴
7竖直插装在滤盘17的内侧,环座12下方呈空腔设置,隔音棉10分别套装在消音壳9内壁且靠近环座12的上下两端,通过设置隔音棉10可便于将噪音减弱,从而避免造成影响使用者不舒适的体验感,通过设置转轴7可便于扰流片11和安装套8转动在外侧,使得气体和噪音与隔音棉10相互碰撞。
23.消音机构包括设置在消音壳9下方的锥形管14,消音壳9与锥形管14通过套设螺纹套13相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锥形管14的下方连通有圆座15,圆座15的内侧设置有消音件,通过设置锥形管14余消音壳9连接,便于将剩余少部分的噪音再次进行抵消,直至到人体能接受的范围内即可,充分的对排氮气时的噪音进行消减。
24.消音件包括开设在圆座15内侧的锥形口,且锥形口的内侧卡装有锥形塔18,且排气管4贯穿后壳6底部且与锥形塔18相连通。
25.圆座15的外侧套设有底座16,底座16的外侧通过插装多根固定栓与后壳6底部相连接,底座16内侧底部边沿卡装有密封垫,且底座16与前壳1内侧底部密封贴合,通过设置底座16便于将圆座15等结构进行稳定安装在后壳6内侧底部,使得更加稳定。
26.前壳1和后壳6底部边沿均对称安装有滑轮3,前壳1前端面开设有矩形缺口,且矩形缺口的内侧卡装有观察窗2,通过滑轮3可将装置主体可以灵活进行移动,且透过观察窗2可观察到前壳1与后壳6内部结构。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装置连通电源,启动制氧机主体20开始进行输氧工作,通过l形管19将排放的氮气进行输送,气体排入到消音壳9的内侧,扰流片11在气体的进入时,可通过自身的形状转动在转轴7的外侧,而气体则会与消音壳9内壁上的隔音棉10进行反复的碰撞,如此便将噪音大部分进行抵消,随后气体通过滤盘17向下方流动至圆座15的内侧,经过锥形塔18的设置,可延长气体的排放,从而将剩余噪音进行延伸,使得噪音越来越小,直至低于人体接受声音的范围内,最后通过排气管4排出氮气。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