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开槽部套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开槽部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槽部套。


背景技术:

2.开槽部套是一种开槽设备,主要用在室内外门板的制造流水线上。其结构原理一般是将支撑结构安装在流水线一侧,支撑结构由上底座、下底座和滑杆组件,滑杆两端分别连接上、下底座,下底座螺纹固定在流水线支架上,支撑机构两侧分别设置开槽用的刀具,根据需要也可仅为一套刀具,每套刀具可进行水平伸缩和垂直升降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均可通过伸缩机构实现,伸缩机构设置在支撑结构上,在负责垂直升降的伸缩机构上设置有滑块,负责水平伸缩的伸缩机构安装在滑块上,随滑块一同升降,滑块上开槽容纳刀具和带动刀具的电机。在实际使用中,安装到流水线上的开槽部套紧邻传送带,且刀具伸缩范围不长,导致木屑很容易产生大量木屑,木屑会将开槽部套盖住,对其正常工作造成了不便。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开槽布套的支撑结构上方固定一个罩子,罩体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板,罩子的尾端开设风孔,使用吸尘泵连接风孔将开槽时产生的木屑吸出,是目前唯一受大量客户认可的解决方案。
3.在这种解决方案中,由于刀具是需要上下和前后移动的,并且现今的门板越来越追求复杂的设计,导致刀具的运动幅度和运动范围相较以往明显增大,但罩子仍然是固定在支撑机构的上方,当刀具距离罩子较远时吸尘能力会有明显的下降,吸尘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地面和开槽部套本体上仍然会很快聚集不少的木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开槽部套,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开槽部套的设备本体和设置在设备本体的支撑结构顶部的罩体,罩体后方开设有供吸气泵连接的第一吸尘口,还包括有随动吸尘单元、固定集尘单元,随动吸尘单元包括有设置在升降滑块上的吸尘组件、连接吸尘组件和罩体的可伸缩管路,吸尘组件包括有水平吸尘管和纵向吸尘槽,水平吸尘管的口部呈喇叭口形状且靠近刀具,水平吸尘管的管体从口部向后延伸,通过可伸缩管路连接罩体后部的第一吸尘口;
5.纵向吸尘槽前端紧靠水平吸尘管的口部,并与水平吸尘管上下平行分布,纵向吸尘槽顶部开放,其后端向下延伸并与水平吸尘管连通;
6.固定集尘单元包括有两个集尘盒,支撑结构下底座两侧面各设置有一集尘盒,每个集尘盒后部设置有一个第二吸尘口,第二吸尘口与第一吸尘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吸尘泵通过该管路将集尘盒内的木屑吸出。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集尘盒与下底座接触的一侧壁开放并形成开口,连接挡板分别连接两个集尘盒侧壁,最终组成环绕下底座并将其封闭的空间。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挡板上也设置有一个第二吸尘口。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吸尘单元还包括有一四通连接件,四通连接件呈
凸字形,其顶部与第一吸尘口的底部连通,四通连接件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三个连接口,集尘盒与连接挡板的第二吸尘口通过管路连通连接口。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吸尘槽前端也与水平吸尘管连通。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纵向吸尘槽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两端靠近吸尘槽的前、后端。
12.有益效果:重新设计了开槽部套的吸尘方案,使之成为实用性更强、清洁或清理间隔更长的新型开槽部套。通过设置跟随刀具运动的随动吸尘单元和固定在下底座上的固定集尘单元,将各个主要方向的木屑有效的收集起来,其中大部分被靠近刀具的水平吸尘管和纵向吸尘槽吸收。通过对连接逻辑和连接管路进行合理优化,将多个吸尘路径合并,减少了管路数量。
13.充分利用了设备原有的结构,另辟蹊径的将下底座当做集尘容器的底面,仅通过设置连接挡板便可形成新的、面积更大的集尘盒。
14.为保证吸尘效果,在借鉴市面上常见的水路四通件后,专门为吸尘设计了专用的四通连接件,新的系统连接件尽可能的减少了风的水平流动,更多的保持垂直流动,避免丧失更多的风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侧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无管路状态)。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有管路状态)。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固定集尘单元的安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集尘单元的安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集尘盒与挡板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吸尘槽的剖面侧视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四通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较全面的吸尘功能的开槽部套。在本实施例中,将吸尘结构进行细分,分为跟随刀具18移动的随动吸尘单元1和不跟随刀具18移动的固定集尘单元2。
26.随动吸尘单元1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靠近刀具18的水平吸尘管3,用来吸收刀具18直接产生的木屑,另一部分是纵向吸尘槽5,由于刀具18在工作中上下或者前后移动开槽时有一部分木屑会向上散出,所以现有技术才会在支撑机构顶部设置罩体19,但被罩体19挡住的这部分木屑会重新向下坠落,坠落的木屑会落入到纵向吸尘槽5内。纵向吸尘槽5呈船形,所述船形是其靠近刀具18的一端部呈类似倾斜的船头形状,这种形状能够更好的与水平吸尘管3口部9的喇叭形状相适配;纵向吸尘槽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插入到水平吸尘管3内,两者汇合并由水平吸尘管3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吸尘口11。吸气泵连接第一吸尘口11,刀
具18启动后吸气泵也同时启动,由于刀具18在开槽时产生的木屑是朝向四周扩散,但水平吸尘管3的口部9距离刀具18足够近,使得刀具18与其口部9之间产生相对真空,气流带着木屑朝向水平吸尘管3口部9运动,能够吸收水平方向(或者近似水平方向)产生的木屑,但同样由于距离刀具18很近,使得水平吸尘管3未能吸收的木屑会继续向上方运动,当木屑到达罩体19附近时开始自由落体,该部分自由落体的木屑落入到纵向吸尘槽5内。
27.固定集尘单元2不仅具有集尘功能,同样还具有吸尘功能,由于为适合部分智能门锁或者指纹锁所开的槽形状越来越复杂,还有门板本身为追求安全性而开设多个开孔,很容易出现废木块或者块状废料散落在开槽部套的底部。基于此在支撑结构6底部设置集尘盒10,集尘盒10形状可以为异形,目的是将在罩体19的范围内,最大化的覆盖废木块可能的掉落范围。集尘盒10还设置有第二吸尘口12,第一、第二吸尘口12的结构与目的均相同。
28.由于水平吸尘管3随升降滑块4进行升降运动,为保证管路连接稳定性,水平吸尘管3没有采用类似第一吸尘口11的结构,而是可将管路直接插入到水平吸尘管3内,在其内实现固定,如此不会出现管路连接处在水平吸尘管3运动中松动。同时连接水平吸尘管3的管路为可伸缩管路8为软管,随水平吸尘管3向下运动而伸长,反之则缩短。
29.纵向吸尘槽5的端部可采用竖直形状,也可采用倾斜形状,例如类似前倾船首的形状,扩大接收木屑的范围。
30.值得注意的是,水平吸尘管通过可伸缩管路连接第一吸尘口,第二吸尘口也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吸尘口,由于可伸缩管路距离罩体19和第一吸尘口更近,因此可伸缩管路可直接连接在第一吸尘口相对罩体19的内侧上,而第二吸尘口的管路则连接第一吸尘口的相对罩体19外侧上,通过连接件连接。
31.在本实施例中还存在优选例,即纵向吸尘槽5在其前端也向下延伸至水平吸尘管3内,使纵向吸尘槽5具有前、后两个与水平吸尘管3连通的通道,较沉的木屑落入到位于前端的通道,较轻的木屑落入到位于后端的通道。在本优选例的基础上继续优选,在前端通道与后端通道之间的位置上设置弧形凸起17,使落入到该弧形凸起17上的木屑能够滑入到通道内,减轻堆积。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得出。
34.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集尘盒10固定在下底座7的两侧,若木屑落入到下底座7上则无法收纳。故而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集尘盒10的收集范围扩大,打破原本两个集尘盒10原有的侧壁,使用连接挡板14将两个集尘盒10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墙壁,围绕下底座7。
35.集尘盒10与下底座7接触的侧壁开放,使其具有开口13,将开口13贴合在下底座7上,使集尘盒10与下底座7之间直接相通,再使用连接挡板14将两个集尘盒10连接起来,使原本拥有的集尘盒10收集范围不变,而且又增加了下底座7本身作为收集范围,通过连接挡板14真正将下底座7的范围也利用起来,成为收集木屑的范围。
36.在连接挡板14上也开设第二吸尘口12,能够更好更快的将下底座7上的木屑吸走。
3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为简化图示,连接挡板14已经提前安装在集尘盒的开口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纹连接。
38.实施例三。
39.在第二实施例中为提高吸尘效果,开设了三个第二吸尘口12,但不可能再专门提供额外的吸气泵,所以三个第二吸尘口12都需要连接在第一吸尘口11上。市面上常见的管路四通件多为铸铁材质或者其他金属材质,重量较沉,且多用于水路连通,管径较小,不适合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因此还需要提供专门的非标气路四通件。
40.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新的四通连接件15,其正投影整体上呈汉字“凸”字,其内具有一完整的方形空腔和一个连接在方形空腔的顶部的通孔,通孔连接第一吸尘口11,其下方的方形空腔开设有三个连接口16,分别连通第二吸尘口12。新的四通连接件15能够尽可能避免风横向流动,尽量使风能够在管路中垂直流通,避免风速降低导致吸尘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