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材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木制家具的板材断面多设有封边条,用以对板材的断面进行固封,避免水分等对板材的破坏,也能阻止板材内部的甲醛挥发,同时达到装饰美观的效果。
3.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封边机对板材断面进行封边,板材经过封边机涂胶贴边

切断

前后齐头

上下修边

上下刮边

抛光等工序的处理后形成初步产品,板材在经过封边机的处理后,有可能存在封边不牢、针孔、毛刺等封边质量不佳的现象,通常需要工人将板材转运至检测台上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并消除缺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板材一般体积较大,需要两个工人搬运板材,成本较高,同时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工人因体力等因素效率降低,容易导致封边机处板材积压,影响板材的封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将板材自动化转运至检测台,提高封边机的封边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包括封边机以及设置于封边机一侧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的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承载板材的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与所述封边机的出料端齐平,所述检测台相对的两内侧壁之间且位于承载板的下方架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托举板材的顶升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顶升组件沿板材输送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材经由封边机封边后,板材的一端可由封边机的出料端输送至承载板顶面上,而后顶升组件托举板材并使板材脱离承载板顶面,驱动组件驱动顶升组件向远离封边机的方向移动,然后顶升组件复位,板材回落至承载板顶面上,使得板材完全移动至检测台上,至此完成板材的自动转运工作,与采用人工转运板材的方式相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减少了封边机因板材转运不及时而导致的板材积压问题,从而提高了封边机的封边效率。
9.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顶面上开设有沿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中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滑槽中且与移动板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一端面上且与螺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移动板通过滑槽与固定板滑移连接,所述顶升组件设置于移动板顶面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启动时,螺杆转动,移动板可带动顶升组件沿板材输送方向移动。
11.可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移动板顶面上的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活塞
杆末端固定连接的顶升板,所述气缸活塞杆竖直向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活塞杆伸长时,顶升板可与板材底面抵接,进而托起板材并使板材脱离承载板顶面,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板材向远离封边机的方向移动,且当驱动电机停转时,气缸活塞杆复位,便可完成将板材转运至检测台上的工作。
13.可选的,所述移动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多个导向杆,且多个导向杆均匀分布于移动板顶面上,所述导向杆的上端穿过顶升板并延伸至顶升板上方,所述导向杆与顶升板滑移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向杆的设置可增强顶升板顶升板材时的稳定性,降低顶升板倾覆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检测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材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检测台远离封边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板材移动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板材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均与气缸以及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板材时,气缸活塞杆伸长,顶升板顶升板材,而后驱动电机正转,板材向远离封边机的方向移动。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板材时,驱动电机停转,气缸活塞杆复位,板材回落至两个承载板上,至此完成板材的转运工作,而后驱动电机反转启动,移动板复位。
17.可选的,所述检测台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传感器位置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滑移设置于所述检测台侧壁顶面处的u型板以及一端穿过所述u型板侧壁且与检测台侧壁相抵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u型板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加工板材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气缸以及驱动电机的启动节点也需产生相应的变化,故需要调节第一传感器的位置,调节第一传感器时,可先拧松连接件,移动u型板,进而改变第一传感器的位置,而后再拧紧连接件便可将第一传感器固定在检测台上。
19.可选的,所述移动板以及顶升组件设置有多个。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移动板以及顶升组件可增加板材被顶升时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均设置有多个。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采用单个传感器的形式相比,多个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可降低因传感器损坏而导致的顶升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失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板材经由封边机封边后,板材的一端可由封边机的出料端输送至承载板顶面上,而后顶升组件托举板材并使板材脱离承载板顶面,驱动组件驱动顶升组件向远离封边机的方向移动,然后顶升组件复位,板材回落至承载板顶面上,使得板材完全移动至检测台上,至此完成板材的自动转运工作,与采用人工转运板材的方式相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减少了封边机因板材转运不及时而导致的板材积压问题,从而提高了封边机的封边效率;
25.2.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与顶升组件相互配合的结构,气缸活塞杆伸长可使顶升板向上移动并顶升板材,使板材脱离承载板,而后驱动电机正转,并通过螺杆驱动移动板移动,进而将板材转运至检测台上;
26.3.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相互配合的结构,可实现驱动电机以及气缸的自动化运转。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除封边机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封边机;11、调节部件;111、u型板;112、连接件;12、长条形通孔;13、滑块;14、凹陷部;15、挡块;16、滑移孔;2、检测台;21、侧板;22、挡板;3、承载板;4、固定板;5、顶升组件;51、气缸;52、顶升板;6、驱动组件;61、移动板;62、螺杆;63、驱动电机;7、滑槽;8、导向杆;9、第一传感器;10、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封边机的收料装置包括沿板材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封边机1以及检测台2,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台2由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侧板2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侧板21远离封边机1一端的挡板22组成,两个侧板21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板材的承载板3,且承载板3远离封边机1的一端与挡板22固定连接,同时,承载板3的顶面与封边机1的出料端顶面相齐平。两个侧板21相对的侧面之间架设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位于承载板3的下方,固定板4远离封边机1的一端与挡板22固定连接,固定板4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板52材并使板材脱离承载板3的顶升组件5以及用于驱动顶升组件5沿板材输送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6。
32.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6由驱动电机63、螺杆62以及移动板61组成,固定板4的顶面上开设有沿板材输送方向延伸且贯穿固定板4底面的长条形通孔12,固定板4上且位于长条形通孔1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沿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滑槽7,移动板61设置于长条形通孔12中,且移动板61的朝向滑槽7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7相匹配的滑块13,滑块13可通过滑槽7与固定板4滑移连接,顶升组件5固定设置于移动板61顶面上,由此,当移动板61移动时,顶升组件5可随移动板61移动,进而带动板材完全移动至检测台2上。此外,为了方便移动板61的安装,长条形通孔12靠近封边机1的一端贯穿固定板4的侧面,并形成一凹陷部14,固定板4上且位于凹陷部14中通过两个沉头螺栓可拆卸连接有挡块15。
33.驱动电机63固定安装于挡板22背离封边机1的侧面上,螺杆6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螺杆6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挡板22以及固定板4并延伸至长条形通孔12中且与固定板4转动连接,螺杆62延伸至长条形通孔12中的一端穿过移动板61且与挡块15转动连接,螺杆62与移动板61螺纹连接。由此,当驱动电机63启动时,螺杆62转动并驱动移动板61沿板材输送方向移动,进而可驱动顶升组件5并带动板材沿板材输送方向移动。
34.参照图1和图2,顶升组件5由气缸51以及顶升板52组成,气缸51固定安装于移动板61顶面上,且气缸5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顶升板52固定安装于气缸51活塞杆末端上。由此,当气缸51活塞杆伸长时,顶升板52上移并顶升板52材,使板材脱离承载板3顶面,而后在移动板61的作用下可随移动板61移动,进而将板材完全转运至检测台2上。
35.更一步地,为了提高顶升板52顶升板52材时的稳定性,移动板61的顶面上竖直固定有多个导向杆8,且导向杆8的上端穿过顶升板52并延伸至顶升板52上方,且导向杆8与顶升板52滑移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8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导向杆8分别设置于移动板61的四个边角处。
36.此外,当板材被顶升板52顶升时,为了降低板材倾覆的风险,长条形通孔12中设置有多个移动板61以及与移动板61数量相对应的顶升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板61以及顶升组件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移动板61间距设置。同时,当封边机1所加工的板材长度发生变化时,为了提高板材被顶升时的稳定性,需调节两个移动板61之间的间距,故可通过挡块15,取出移动板61,而后重新安装移动板61,以此调节两个移动板61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长度板材的转运工作。
37.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板材的自动化转运,侧板21的顶面上以及挡板22朝向封边机1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9以及第二传感器10,且第一传感器9与第二传感器10均与气缸51以及驱动电机6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9为光电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0为压力传感器。
38.同时,为了适应不同长度板材的转运工作,侧板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传感器9位置的调节部件11,调节部件11由u型板111以及连接件112组成,u型板111的内侧顶面与侧面的顶面相贴合,第一传感器9固定安装于u型板111的外侧顶面上,且第一传感器9的感应端延伸至u型板111外且位于承载板3的上方,连接件112的一端穿过u型板111的侧壁且与侧板21背离承载板3的侧面相抵接,且连接件112与u型板111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12为带有旋钮的调节螺栓。由此,可通过松紧调节螺栓,移动u型板111便可调节第一传感器9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板材转运工作。
3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2上共设置有两个第二传感器10,且挡板22上开设有可供第二传感器10穿设的滑移孔16,滑移孔16中还设置有弹簧(图中未示出),弹簧的一端与挡板22位于滑移孔16处的底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传感器10位于滑移孔16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由此,当板材与第二传感器10抵接时,第二传感器10滑移进滑移孔16,同时第二传感器10传递电信号至驱动电机63以及气缸51处,驱动电机63停转,待气缸51活塞杆复位,板材回落至承载板3顶面上时,驱动电机63反转启动,顶升组件5移动至长条形通孔12靠近封边机1的一端。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封边机的收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板材一端由封边机1的出料端移动至承载板3上,且第一传感器9感应到板材时,第一传感器9传递电信号至气缸51以及驱动电机63输入端处,气缸51活塞杆伸长,顶升板52顶升板52材并使板材脱离承载板3,而后驱动电机63正转启动,螺杆62转动并带动两个移动板61向远离封边机1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板材完全移动至检测台2上。当板材远离封边机1的一端与挡板22上的第二传感器10抵接时,第二传感器10传递电信号至驱动电机63以及气缸51的输入端处,驱动电机63停转,而后气缸51活塞杆复位,板材回落至承载板3顶面上,顶升板52脱离板材,而后驱动电机63反转启动,驱动顶升组件5移动至长条形通孔12靠近封边机1的一端处,至此完成板材的转运工作,与采用人工转运板材的方式相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减少了封边机1因板材转运不及时而导致的板材积压问题,从而提高了封边机1的封边效率。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