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玻璃保护膜,尤指一种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


背景技术:

2.汽车的前挡、后挡、侧窗或是天窗都会贴设有隔热纸,通过隔热纸起隔热、抗uv的作用,但是具有高隔热、高抗uv及高透光性质的隔热纸,价格相当的昂贵。
3.而传统的隔热纸的硬度不足(通常为2h-3h),不耐刮,因此大部分都只能施作于车窗的内侧面,使用上受到限制;此外,汽车都会使用吸盘座吸附于车窗内隔热纸上,以作为相关配件的固定,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因吸力而影响隔热纸与车窗的附着性,甚至会破坏隔热纸。
4.而且,隔热纸有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5.另外,隔热纸的表面难以进行表面处理,无法做防雾处理,因此在车内外温度落差大时,易导致车窗内侧产生起雾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其贴设于车窗玻璃,能起防护车窗玻璃的作用。
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其用于贴设于一车窗玻璃,该保护膜包括一玻璃基层、一粘着层及一功能层。玻璃基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粘着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用以使玻璃基层粘着于车窗玻璃;功能层设置于第二表面而远离车窗玻璃。
8.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车窗玻璃具有一第一厚度,该保护膜具有一第二厚度,第一厚度至少为第二厚度的五倍。
9.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第二厚度介于0.05mm至0.4mm。
10.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功能层为选自于由一防眩层、一抗uv层、一防雾层以及一疏水层所组成的群组的至少其中一种或者其中两种以上组合的堆叠。
11.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功能层包括一防眩层、一抗uv层及一防雾层,防眩层设于第二表面,抗uv层设于防眩层与防雾层之间。
12.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功能层包括一防眩层、一抗uv层及一疏水层,防眩层设于第二表面,抗uv层设于防眩层与疏水层之间。
13.于本实用新型另一项实施例中,防眩层的雾度值的范围为0.2%-10%。
14.以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以玻璃为基底,而具有一定硬度,使得保护膜能够贴设于车窗玻璃的内侧或是外侧,适用范围较不受限,且能够对车窗玻璃起防护的作用,以取代现有的车用隔热纸;同时,本实用新型不会有车用隔热纸易热胀冷缩、黄变及易吸收湿气的缺点。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显示保护膜贴设于车窗玻璃的内侧;
17.图2为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的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膜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显示保护膜贴设于车窗玻璃的外侧;
20.图5为图4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车窗玻璃;
23.1a、内侧;
24.1b、外侧;
25.100、保护膜;
26.10、玻璃基层;
27.11、第一表面;
28.12、第二表面;
29.d1、第一厚度;
30.d2、第二厚度;
31.20、粘着层;
32.30、功能层;
33.31、防眩层;
34.32、抗uv层;
35.33、防雾层;
36.34、疏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现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与以绘制。
38.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车窗的玻璃保护膜100的第一实施例,其用于贴设于一车窗玻璃1。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窗玻璃1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的前挡玻璃、后挡玻璃、车侧玻璃或是天窗玻璃等,且保护膜100可贴设于车窗玻璃1的内侧1a或是外侧1b。其中,保护膜100包括一玻璃基层10、一粘着层20及一功能层30。
39.玻璃基层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及一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12。其中,车窗玻璃1具有一第一厚度d1,保护膜100于第一表面11至第二表面12之间具有一第二厚度d2,第一厚度d1至少为第二厚度d2的五倍。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厚度d2介于0.05mm至0.4mm,借此厚度条件下,保护膜100具有一定的挠性,而能服贴于车窗玻璃1的内侧1a或是外侧1b,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内侧1a作为示例。当然玻璃基层10也可依据待贴附的车窗玻璃1曲率而
预先制成对应的形状,以便服贴于其上。
40.粘着层20,设置于玻璃基层10的第一表面11,用以使玻璃基层10粘着于车窗玻璃1。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着层20的材质选自于硅胶、光学胶(oca)或液态透明光学胶(ocr),其中,若粘着层20选用于硅胶时,该保护膜较容易撕下,而可达到方便替换的目的。
41.功能层30,设置于玻璃基层10的第二表面12而远离车窗玻璃1。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功能层30为一防眩层、一抗uv层、一防雾层以及一疏水层的至少其中的一种或者其中两种以上组合的堆叠,使得保护膜100依据功能需求而选用特定的功能层30,满足使用上的需求。例如,贴设在车窗玻璃1内侧1a的保护膜100,其功能层30可以是防眩层,防眩层的雾度介于0.2%-10%,用以避免对向来车的大灯直射影响;或者是功能层30可以是抗uv层,用以隔绝紫外线照射,达到隔热防晒的效果;又或者是功能层30可以是防雾层,防雾层的水接触角小于10度,表面能大于60mn/m,而能避免车室产生雾气,影响行车安全。而贴设在车窗玻璃1外侧1b的保护膜100的功能层30则可以是疏水层,疏水层的水接触角大于110度,表面能小于15mn/m,用以使雨水避免附着于车窗玻璃1上,达到防污效果,也能够避免影响行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于其他实施例中,功能层30也可以是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的膜层,例如是防眩层及抗uv层、防眩层及防雾层、防眩层及疏水层、抗uv层及防雾层、抗uv层及疏水层等等组合形态。
42.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采用玻璃作为基底,而玻璃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抗uv层成形于玻璃基层10上相较于现有车用隔热纸而言,制作成本较低廉且制造容易,同时通过工艺而能达到过滤99%的uv光,又能够维特一定的高透光(80%以上),不影响可见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具有市售隔热纸的功能。
43.以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不会有现有车用隔热纸容易热胀冷缩及黄变的问题,故使用寿命长;且以玻璃作为基底,而能够适用车窗玻璃1的内侧1a或是外侧1b,使用上较不局限;当设置于车窗玻璃1的内侧1a时,即便配合吸盘座使用,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保护膜100能够依据需求或是适用环境而制作不同功能的功能层30,增加使用功能,足以取代车用隔热纸,提供消费者更佳的产品选择。
44.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保护膜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结构与功能,故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中,保护膜100适用车窗玻璃1的内侧1a,其功能层30包括一防眩层31、一抗uv层32及一防雾层33,防眩层31设于玻璃基层10的第二表面12,抗uv层32设于防眩层31与防雾层33之间。借此使保护膜100同时具备防眩、抗uv及防雾的功能。需特别说明的是,该防眩层31实际上可于玻璃基层10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而达到防眩的功能,并不一定是需要额外加上一个涂层处理,图式以方便表示举例,并不限制防眩层31的实际施做样态。
45.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保护膜100的第三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结构与功能,故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中,保护膜100适用车窗玻璃1的外侧1b,其功能层30包括一防眩层31、一抗uv层32及一疏水层34,防眩层31设于玻璃基层10的第二表面12,抗uv层32设于防眩层31与疏水层34之间。借此使保护膜100同时具备有防眩、抗uv及疏水的功能。
46.综合前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具有以下优点:
47.1.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硬度,使得保护膜100可贴设于车窗玻璃1的内侧1a或是外
侧1b,并对车窗玻璃1起防护的作用。
48.2.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因具有一定硬度,能够增加原有车窗玻璃1的耐撞能力,且保护膜100没有现有隔热纸的热胀冷缩、黄变及易吸收湿气的缺点。
49.3.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膜100能够依据环境需求而成形出不同功能性质的功能层30,例如是防眩层、抗uv层、防雾层或是疏水层其中一种或是两种以上,以达到对应的功能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
50.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种种修改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