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粘接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


背景技术:

2.电子或设备制造商在不断追求产品更高性能的同时,也要求产品更轻、更薄、更小体量,在狭窄的空间结构里,需要摒弃螺丝、焊接等传统制造工艺,使用特种胶带粘接的工艺显现优势,尤其在涉及多部件且不同极性材料紧固及超低表面能材料粘接时,使用特殊功能胶带粘接的工艺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3.传统的对低表面能材料有较强粘接力的功能胶带,通常采用改性橡胶或较薄涂布层的硅橡胶进行粘接处理,通常只能表现为以较高的粘接力(通常<3kg/25mm)与低表面能材料粘附在一起,使用较大力量剥离时,亦能进行有效拆分。且因设计和应用结构单一,无法同时将多个低表面能的部件以超强的粘接力粘附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 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正面和底面的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内侧设置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所述第二离型层内侧设置有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内侧设置有第三离型层,所述第三离型层内侧设置有硅酮压敏胶,所述硅酮压敏胶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之间设置有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
6.优选的,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及色母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的厚度为15~45μm。
7.优选的,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的厚度为10~40μm。
8.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采用材料为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厚度为55~85μm。
9.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型层采用材料为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二离型层的厚度为55~85μm。
1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的厚度为25~45μm。
11.优选的,所述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的厚度为1~3μm。
12.优选的,所述硅酮压敏胶的厚度为25~55μm。
13.优选的,所述第三离型层采用材料为氟素离型膜,第三离型层的厚度为45~75μm。
14.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合理,具有三层部件的粘接能力,在两侧牢固粘附低表面能塑料件及金属件之后,剥开第三离型层,能对最终粘附的具有硅油离型涂层的超低表面能被粘物起到极强的粘贴效果,中间的硅酮压敏胶粘层能对超低表面能的被粘物产生≥4.5kg/25mm以上的超高粘接力;在狭窄的空间结构里对多部件且不同极性材料紧固及超低表面能材料粘接,尤为适用,不但连接牢固,而且重量轻、体积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在图中:1、第一离型层;2、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3、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4、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5、第二离型层;6、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7、第三离型层;8、硅酮压敏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参照附图,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 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正面和底面的第一离型层1和第二离型层5,所述第一离型层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内侧设置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所述第二离型层5内侧设置有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内侧设置有第三离型层7,所述第三离型层7内侧设置有硅酮压敏胶8,所述硅酮压敏胶8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之间设置有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4。
19.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及色母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的厚度为15~45μm。
20.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的厚度为10~40μm。
21.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1采用材料为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一离型层1的厚度为55~85μm。
22.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型层5采用材料为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二离型层5的厚度为55~85μm。
23.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的厚度为25~45μm。
24.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4的厚度为1~3μm。
25.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硅酮压敏胶8的厚度为25~55μm。
26.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离型层7采用材料为氟素离型膜,第三离型层7的厚度为45~75μm。
27.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和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改性为低表面能粘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 在添加一定比例色母之后,内聚力仍满足应用要求。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涂布不同功能的压敏胶,在两侧牢固粘附低表面能塑料件及金属件之后,剥开第三离型层,能对最终粘附的具有硅油离型涂层的超低表面能被粘物起
到极强的粘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在两侧胶粘层强力粘附低表面能材料之后,中间的硅酮压敏胶粘层能对超低表面能的被粘物产生≥4.5kg/25mm以上(超出高精度剥离拉力机量程)的超高粘接力。如需拆分硅酮压敏胶与被粘物,则需使用特殊溶剂进行泡浴方可造成分离,或对其中任意一种材料进行破坏性拆解。
2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 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正面和底面的第一离型层(1)和第二离型层(5),所述第一离型层(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内侧设置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所述第二离型层(5)内侧设置有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内侧设置有第三离型层(7),所述第三离型层(7)内侧设置有硅酮压敏胶(8),所述硅酮压敏胶(8)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之间设置有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及色母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2)的厚度为15~4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为含有松香树脂、石油氰化树脂、酚醛树脂的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所述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6)的厚度为10~4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层(1)采用材料为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有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一离型层(1)的厚度为55~8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层(5)采用材料为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白色格拉辛单面离型纸残余率达到90~95%;所述第二离型层(5)的厚度为55~8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3)的厚度为25~45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4)的厚度为1~3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酮压敏胶(8)的厚度为25~55μ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型层(7)采用材料为氟素离型膜,第三离型层(7)的厚度为45~75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力粘附硅油离型涂层的功能胶带,包括设置于正面和底面的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第一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内侧设置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第二离型层内侧设置有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第二改性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内侧设置有第三离型层,第三离型层内侧设置有硅酮压敏胶,硅酮压敏胶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基材之间设置有反极性材料交联附着涂层。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合理,能强力粘附具有硅油离型涂层的超低表面能部件,在狭窄的空间结构里对多部件且不同极性材料紧固及超低表面能材料粘接,尤为适用,不但连接牢固,而且重量轻、体积小。体积小。体积小。


技术研发人员:赵一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靖江市济达胶粘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