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瓷砖背胶,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及使用方法,用于检验瓷砖背胶是否涂刷或涂刷厚度是否达标,提高其辨识度。
背景技术:2.瓷砖背胶是应用于湿贴玻化砖的背面处理,有效提高玻化砖与粘结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解决玻化砖湿贴中常见的空鼓、脱落问题。瓷砖背胶是由优质高分子聚合物乳液材料与无机硅酸盐复合的产品,瓷砖背胶可与多种粘结材料复合使用,形成瓷砖粘贴体系,大幅度提高瓷砖与基层的粘贴力,瓷砖背胶在标准混凝土板和釉面砖上有良好表现,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专门应用于湿贴玻化砖的背面处理,有效提高玻化砖与粘结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解决玻化砖湿贴中常见的空鼓、脱落问题。也适用于低吸水率、质地致密、表面光滑的石材及其他砖材的背面处理。
3.瓷砖背胶是一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从传统的水泥黄沙搅拌充当粘合剂粘贴瓷砖、到瓷砖背胶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再到瓷砖背胶与瓷砖胶相结合,瓷砖的与基层的粘结强度越来越好,瓷砖背胶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场施工也有偷工减料或未按照规定施工等情况,容易造成瓷砖空鼓脱落等情况的发生,而现有技术中,在瓷砖空鼓或脱落之后,无法准确的进行原因的检查,如检查瓷砖背胶是否有涂覆或涂覆的厚度等参数是否达标,从而实现对是否规范操作的检查和判断;现有技术中的瓷砖背胶没有荧光功能,缺乏明显辨识度,固化后为透明色,即使添加色浆辨识度也不明显,在出现瓷砖脱落空鼓时很难辨别是否涂刷瓷砖背胶以及涂刷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7.聚合物乳液,89.30%至90.2%;
8.偶联剂,0.8%至1.2%;
9.消泡剂,0.8%至1.2%;
10.荧光剂,0.3%至1.2%;
11.防腐剂,0.8%至1.2%;
12.增稠剂,5%至7%;
13.润湿剂,0.3%至0.7%。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荧光剂中的荧光基团被均匀共聚接枝于聚合物的骨架上。
15.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16.聚合物乳液,90.2%;
17.偶联剂,1%;
18.消泡剂,1%;
19.荧光剂,0.3%;
20.防腐剂,1%;
21.增稠剂,6%;
22.润湿剂,0.5%。
23.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24.聚合物乳液,89.9%;
25.偶联剂,1%;
26.消泡剂,1%;
27.荧光剂,0.6%;
28.防腐剂,1%;
29.增稠剂,6%;
30.润湿剂,0.5%。
31.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32.聚合物乳液,89.6%;
33.偶联剂,1%;
34.消泡剂,1%;
35.荧光剂,0.9%;
36.防腐剂,1%;
37.增稠剂,6%;
38.润湿剂,0.5%。
39.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40.聚合物乳液,89.3%;
41.偶联剂,1%;
42.消泡剂,1%;
43.荧光剂,0.9%;
44.防腐剂,1%;
45.增稠剂,6%;
46.润湿剂,0.5%。
47.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乳液为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其中,苯丙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
50℃至
‑
10℃;
48.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化合物;
49.所述润湿剂为有机硅改性聚硅氧烷;
50.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
51.所述荧光剂为斯塔尔relcabond820;
52.所述防腐剂为活性成分含有异噻唑啉酮的防霉防菌型杀菌剂;
53.所述增稠剂为缔合型碱溶胀增稠剂。
54.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的使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步骤s1:将荧光剂加入瓷砖背胶,其中,瓷砖背胶包括聚合物乳液、偶联剂、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润湿剂;
56.步骤s2:等待瓷砖背胶从湿态变为干态;
57.步骤s3:通过紫外线灯对瓷砖进行照射并进行观察。
58.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通过紫外灯照射即可观察到水泥砂浆或瓷砖表面是否有涂覆瓷砖背胶以及涂覆的厚度,来判断是否属于因未规范操作导致的瓷砖脱落,提高了瓷砖背胶的辨识度,方便进行责任认定以及原因的检查;配制方便,使用简单,后期检查也十分快捷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60.实施例
61.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62.聚合物乳液,89.30%至90.2%;
63.偶联剂,0.8%至1.2%;
64.消泡剂,0.8%至1.2%;
65.荧光剂,0.3%至1.2%;
66.防腐剂,0.8%至1.2%;
67.增稠剂,5%至7%;
68.润湿剂,0.3%至0.7%;
69.具体的,所述荧光剂中的荧光基团被均匀共聚接枝于聚合物的骨架上。
70.实施例1
71.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72.聚合物乳液,90.2%;
73.偶联剂,1%;
74.消泡剂,1%;
75.荧光剂,0.3%;
76.防腐剂,1%;
77.增稠剂,6%;
78.润湿剂,0.5%。
79.实施例2
80.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81.聚合物乳液,89.9%;
82.偶联剂,1%;
83.消泡剂,1%;
84.荧光剂,0.6%;
85.防腐剂,1%;
86.增稠剂,6%;
87.润湿剂,0.5%。
88.实施例3
89.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90.聚合物乳液,89.6%;
91.偶联剂,1%;
92.消泡剂,1%;
93.荧光剂,0.9%;
94.防腐剂,1%;
95.增稠剂,6%;
96.润湿剂,0.5%。
97.实施例4
98.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99.聚合物乳液,89.3%;
100.偶联剂,1%;
101.消泡剂,1%;
102.荧光剂,0.9%;
103.防腐剂,1%;
104.增稠剂,6%;
105.润湿剂,0.5%。
106.实施例5
10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便进行辨识的瓷砖背胶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瓷砖背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8.步骤s1:将荧光剂加入瓷砖背胶,其中,瓷砖背胶包括聚合物乳液、偶联剂、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润湿剂;
109.步骤s2:等待瓷砖背胶从湿态变为干态;
110.步骤s3:通过紫外线灯对瓷砖进行照射并进行观察。
111.具体的,通过紫外灯照射即可观察到水泥砂浆或瓷砖表面是否有涂覆瓷砖背胶以及涂覆的厚度,来判断是否属于因未规范操作导致的瓷砖脱落,提高了瓷砖背胶的辨识度,方便进行责任认定以及原因的检查,因为没有涂刷瓷砖背胶或者干膜厚度未达到要求是瓷砖空鼓或脱落的主要原因。
112.具体的,实施例1至5中,聚合物乳液为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其中,苯丙乳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
50℃至
‑
10℃;
113.偶联剂为硅烷化合物;
114.润湿剂为有机硅改性聚硅氧烷;
115.消泡剂为矿物油类消泡剂;
116.荧光剂为斯塔尔relcabond820;
117.防腐剂为活性成分含有异噻唑啉酮的防霉防菌型杀菌剂;
118.增稠剂为缔合型碱溶胀增稠剂。
119.对比例1
120.市面常规的某品牌瓷砖背胶。
121.以下表1为实施例1
‑
4及对比例1之对比,可以看到,实施例1至实施例4对于荧光照射的吸光度显著地高于对比例1的未添加荧光剂的瓷砖背胶。
122.表1实施例1
‑
4及对比例1之对比
[0123][0124]
具体的,通过在瓷砖背胶组分里面添加荧光剂、荧光剂中的荧光基团被均匀共聚接枝于聚合物的骨架上使其不容易被雨水冲刷或迁移而失效,并且只能在特定的波长下发光,在瓷砖背胶从湿态变成干态后,荧光剂仍然停留在瓷砖背胶内部,通过紫外灯照射即可观察到水泥砂浆或瓷砖表面是否有涂覆瓷砖背胶以及涂覆的厚度,来判断是否属于因未规范操作导致的瓷砖脱落,提高了瓷砖背胶的辨识度,方便进行责任认定以及原因的检查,因为没有涂刷瓷砖背胶或者干膜厚度未达到要求是瓷砖空鼓或脱落的主要原因;配制方便,使用简单,后期检查也十分快捷方便;与传统瓷砖背胶相比,即具有瓷砖背胶优良的粘接力,对企业而言,瓷砖背胶又具有了辨识度,能识别瓷砖脱落的原因是否为工人不按照规定操作导致,为事故现场的调查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
[0125]
本发明可以通过紫外灯照射即可观察到水泥砂浆或瓷砖表面是否有涂覆瓷砖背胶以及涂覆的厚度,来判断是否属于因未规范操作导致的瓷砖脱落,提高了瓷砖背胶的辨识度,方便进行责任认定以及原因的检查;配制方便,使用简单,后期检查也十分快捷方便。
[012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