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交通行业和摄像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监控镜头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监控镜头性能的好坏会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可靠性,its镜头因具有高像素、超夜视等主要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
3.目前常用的its镜头,大部分采用定焦镜头,其靶面小、光圈小,导致镜头的像面小、通光量小,使得镜头很难满足在夜间等低照度环境下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大靶面、大通光的its镜头,以满足镜头在低照度环境下的正常使用非常有必要。同时,目前的定焦its镜头还存在装配难度较大、调焦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包括主筒、前镜框、后镜框、手动聚焦组件、镜片组及自动光圈组件;
7.所述前镜框设置于所述后镜框一侧,所述后镜框容置于所述主筒中;
8.所述手动聚焦组件与后镜框之间活动连接,用于使所述后镜框相对所述主筒作轴向前后移动以实现聚焦;
9.所述镜片组包括前镜片组和后镜片组,所述前镜片组的各镜片之间互相隔开承靠于所述前镜框内部,所述后镜片组的各镜片之间互相隔开承靠于所述后镜框内部,所述前镜片组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所述后镜片组包括第六透镜至第十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四透镜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
10.所述自动光圈组件位于所述前镜片组和后镜片组之间,用于调节镜头通光孔的大小。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十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12.所述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13.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4.所述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15.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16.所述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17.所述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18.所述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19.所述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20.所述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21.所述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2.所述第十一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3.所述第十二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24.所述第十三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25.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平面。
26.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所述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所述第十二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所述自动光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
27.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第十四透镜依次通过隔圈互相隔开承靠,所述第一透镜通过压圈固定于所述前镜框的前端。
28.优选地,所述手动聚焦组件包括牙套、调节环及紧固钉,所述牙套包括外接口圈和内接口圈,所述外接口圈与主筒相螺接,所述内接口圈与后镜框相螺接,所述调节环套设于所述主筒上,并与所述牙套相固接,所述紧固钉连接于所述调节环上,用于限制所述牙套转动。
29.优选地,所述手动聚焦组件还包括限位钉,所述主筒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口,所述限位钉连接于所述调节环上,并可沿着所述限位口移动,所述紧固钉螺接于所述调节环上,并可顶止于所述主筒上。
30.优选地,所述自动光圈组件包括安装环和p-iris,所述安装环固设于所述前镜框内,所述p-iris设于所述安装环上。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2.本实用新型采用十四片透镜设计,可以实现its镜头具有大像面、大通光的效果,确保镜头在低照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前镜框和后镜框采用分体式设计,并通过手动聚焦组件来使后镜框相对主筒移动实现聚焦,不仅降低了its镜头装配的难度,而且镜头的调焦方便。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主筒100、限位口110;
39.前镜框200;
40.后镜框300;
41.手动聚焦组件400、牙套410、外接口圈411、内接口圈412、调节环420、紧固钉430、
限位钉440;
42.前镜片组510、第一透镜511、第二透镜512、第三透镜513、第四透镜514、第五透镜515、后镜片组520、第六透镜521、第七透镜522、第八透镜523、第九透镜524、第十透镜525、第十一透镜526、第十二透镜527、第十三透镜528、第十四透镜529、隔圈530、压圈540;
43.自动光圈组件600、安装环610、p-iris 620。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实施例
47.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ts道路监控镜头,包括主筒100、前镜框200、后镜框300、手动聚焦组件400、镜片组及自动光圈组件600。
48.前镜框200设置于后镜框300一侧,后镜框300容置于主筒100中,主筒100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口110。
49.手动聚焦组件400与后镜框300之间活动连接,用于使后镜框300相对主筒100作轴向前后移动以实现聚焦。手动聚焦组件400包括牙套410、调节环420及紧固钉430,牙套410包括外接口圈411和内接口圈412,外接口圈411与主筒100相螺接,内接口圈412与后镜框300相螺接,调节环420套设于主筒100上,并与牙套410相固接,紧固钉430连接于调节环420上,用于限制牙套410转动。
50.手动聚焦组件400还包括限位钉440,限位钉440连接于调节环420上,并可沿着限位口110移动,紧固钉430螺接于调节环420上,并可顶止于主筒100上。
51.聚焦时,松开紧固钉430使其不再顶止在主筒100上,之后旋转调节环420,调节环420转动带动牙套410,从而使得与牙套410相螺接的后镜框300的螺纹旋合深度发生变化,进而实现镜头的光学聚焦,镜头聚焦完成后,旋紧紧固钉430即可。
52.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该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lensdata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
53.配合图3和图4所示,镜片组包括前镜片组510和后镜片组520,前镜片组510的各镜片之间互相隔开承靠于前镜框200内部,后镜片组520的各镜片之间互相隔开承靠于后镜框
300内部,前镜片组510包括第一透镜511至第五透镜515,后镜片组520包括第六透镜521至第十四透镜529,第一透镜511至第十四透镜529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设置;
54.第一透镜511至第十四透镜529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55.第一透镜511具正屈光率,第一透镜51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56.第二透镜512具负屈光率,第二透镜512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57.第三透镜513具负屈光率,第三透镜513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58.第四透镜514具正屈光率,第四透镜514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59.第五透镜515具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15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60.第六透镜521具正屈光率,第六透镜52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61.第七透镜522具负屈光率,第七透镜522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62.第八透镜523具正屈光率,第八透镜523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63.第九透镜524具正屈光率,第九透镜524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64.第十透镜525具负屈光率,第十透镜525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65.第十一透镜526具正屈光率,第十一透镜526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66.第十二透镜527具正屈光率,第十二透镜527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67.第十三透镜528具负屈光率,第十三透镜528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68.第十四透镜529具正屈光率,第十四透镜529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平面。
69.its道路监控镜头采用十四片透镜,并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屈光率以及面型的排列设计,使得镜头具有大像面、大通光,可获得较多进光量,成像画面较亮,确保镜头在低照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
70.第三透镜513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514的物侧面相互胶合,第七透镜522的像侧面与第八透镜523的物侧面相互胶合,第十透镜525的像侧面与第十一透镜526的物侧面相互胶合,第十二透镜527的像侧面与第十三透镜528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自动光圈组件600设置于第五透镜515与第六透镜521之间。
71.通过前镜片组的第一透镜511至第五透镜515组合尽可能多把物面反射的光线引导通过自动光圈组件600,实现大通光。光线到达后镜片组520后,第六透镜521为正焦距,其对通过前镜片组510后的光线进行聚焦,校正各种像差。
72.第一透镜511、第二透镜512、第三透镜513和第四透镜514、第五透镜515、第六透镜521、第七透镜522和第八透镜523、第九透镜524、第十透镜525和第十一透镜526、第十二透镜527和第十三透镜528、第十四透镜529依次通过隔圈530互相隔开承靠,第一透镜511通过压圈540固定于前镜框200的前端。
73.配合图1至图3所示,自动光圈组件600位于前镜片组510和后镜片组520之间,用于调节镜头通光孔的大小。自动光圈组件600包括安装环610和p-iris 620,安装环610固设于前镜框200内,p-iris 620设于安装环610上,p-iris 620可以根据通光量的大小,自动调整光圈大小。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
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