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被广泛应用。例如,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在各种作业现场得以应用,这使得佩戴人员对可穿戴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
4.一种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5.智能眼镜;及
6.配接组件,包括架体、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智能眼镜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使所述智能眼镜的位置可调。
7.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臂围绕第一轴线上下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臂围绕第二轴线上下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8.可选的,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智能眼镜能够被调节至多个位置,所述配接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智能眼镜保持在各个位置处的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架体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转动连接处。
9.可选的,所述保持结构包括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包括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固定连接的第一对应部分,所述第一旋转臂相对所述架体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对应部分之间产生第一摩擦力矩,所述第一摩擦力矩大于所述智能眼镜的重力对所述第一旋转臂的旋转中心的力矩;和/或
10.所述保持结构包括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二阻尼转轴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和与所述第二旋转臂固定连接的第二对应部分,所述第二旋转臂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对应部分之间产生第二摩擦力矩,所述第二摩擦力矩大于所述智能眼镜的重力对所述第二旋转臂的旋转中心的力矩。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臂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二旋转臂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智能眼镜的连接位置的距离;和/或
12.所述智能眼镜与所述第二旋转臂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和/或
13.所述智能眼镜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旋转臂连接,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近眼显示模块、陀螺仪和环境光检测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臂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旋
转臂从竖直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向下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
15.所述第二旋转臂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所述第二旋转臂从水平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向下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
16.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旋转臂的旋转角度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一旋转臂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17.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旋转臂的旋转角度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第二旋转臂中的至少一者。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智能眼镜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一旋转臂沿顺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臂沿逆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所述智能眼镜在前后方向设有第一基准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臂处于竖直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垂直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前后距离的中点位置处;和/或
19.所述第一旋转臂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及所述智能眼镜与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旋转臂沿顺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臂沿逆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在上下方向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所述智能眼镜在上下方向设有第二基准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臂处于竖直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臂与所述第一旋转臂垂直时,所述智能眼镜处于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上下距离的中点位置处。
20.可选的,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显示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设置于所述架体,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显示模块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
21.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为一个,所述智能眼镜还包括补光灯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补光灯模块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
22.可选的,所述架体设置成拱形结构,用于沿着佩戴者的头部延伸,且用于佩戴于佩戴者的头部。
23.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安全帽,所述架体与所述安全帽以可拆卸的方式配接。
24.可选的,所述架体与所述安全帽中的一者包括卡接结构,另一者包括卡接配合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卡接配合结构卡接。
25.可选的,所述安全帽包括与人耳位置对应且设置在至少一侧的侧缘,所述侧缘与所述架体配接。
26.可选的,所述侧缘包括与左耳位置对应的左侧缘以及与右耳位置对应的右侧缘,所述配接组件包括左侧配接组件和右侧配接组件,所述左侧配接组件的所述架体与所述左侧缘配接,所述右侧配接组件的所述架体与所述右侧缘配接。
27.可选的,所述安全帽包括帽壳和组装于所述帽壳内的帽衬,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于所述帽衬的控制主板和/或供电组件,所述智能眼镜包括多个电子器件,所述控制主板和/或供电组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子器件连接。
28.可选的,所述帽衬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帽衬对应设置在所述帽壳的顶部中间区域,与所述帽壳的内表面贴合,从所述帽壳的前端向后端延伸;和/或
29.所述帽壳包括凸出所述帽壳的外表面的凸出部分,所述帽壳对应所述凸出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帽衬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30.可选的,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显示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组装于所述安全帽的内部,所述安全帽包括位于前端的透光部分,所述拍摄模块正对所述透光部分,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显示模块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或
31.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显示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设置于所述安全帽,所述安全帽包括设于前端的安装孔,所述拍摄模块从所述安装孔凸出,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拍摄图像或所述拍摄图像被处理后的图像,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所述第二旋转臂,所述显示模块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
3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一旋转臂旋转,第二旋转臂不仅可以跟随第一旋转臂转动,而且还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臂转动,由此使得第二旋转臂形成多自由度转动结构,使所述智能眼镜位置可调。在佩戴过程中,佩戴者可以将智能眼镜调节至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佩戴人员的佩戴要求,提高佩戴舒适性。并且,还可以满足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佩戴人员的佩戴要求,应用场景和适应人群更加全面、广泛。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视图;
35.图2是图1中示出的配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视图;
36.图3是可穿戴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37.图4是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视图;
38.图5是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主视图;
39.图6是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俯视图;
40.图7是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侧视图;
41.图8是可穿戴设备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42.图9是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视图;
43.图10是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主视图;
44.图11是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左视图;
45.图12是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俯视图;
46.图13是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的仰视图;
47.图14是可穿戴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48.图15是图14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49.图16是活动联接构件的示意图;
50.图17是可穿戴设备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51.图18是为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52.图19是球体和球体配合部配合的示意图;
53.图20是径向压接件套设于球体配合部的示意图;
54.图21是径向压接件的剖视图;
55.图22是智能眼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57.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58.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100的分解视图。
59.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智能眼镜20和配接组件22,所述配接组件22包括架体220、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所述第一旋转臂221与所述架体220转动连接,使第一旋转臂221可以围绕第一轴线o1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智能眼镜20连接,使第二旋转臂222不仅可以跟随第一旋转臂221围绕第一轴线o1旋转,而且,还可以围绕第二轴线o2相对于第一旋转臂221旋转,由此,第二旋转臂222形成多自由度的转动结构,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使所述智能眼镜20的位置可调。在佩戴过程中,佩戴者可以将智能眼镜20调节至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佩戴人员的佩戴要求。并且,还可以满足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佩戴人员的佩戴要求,应用场景和适应人群更加全面、广泛。
60.智能眼镜20与第二旋转臂22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与第二旋转臂222可以固定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与第二旋转臂222可以活动连接,例如,智能眼镜20可以相对于第二旋转臂222移动或者转动。
61.本技术中,对架体2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架体220可以设置为佩戴结构,佩戴于人体的头部、颈部或肩部等位置。例如,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架体220可以设置成拱形结构,沿着佩戴者的头部延伸,且用于佩戴于佩戴者的头部,例如头顶处或后脑勺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架体220也可以设置成与人体的颈部或肩部相适配的结构,由此可以将可穿戴设备100佩戴于人体的颈部或肩部等位置。
62.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围绕第一轴线o1上下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臂222围绕第二轴线o2上下转动,所述第一轴线o1与所述第二轴线o2平行。这里所说的“上下转动”指的是以佩戴者为参照,向靠近佩戴者头顶处转动时为向上转动,向远离佩戴者头顶处转动时为向下转动。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智能眼镜20在佩戴者正前方的前后位置以及上下位置的调节,使智能眼镜20可以快速被调节至适合佩戴者的位置,调节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在一个实施例中,佩戴者可以手动调节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从而方便佩戴者操作,使智能眼镜20正确佩戴于佩戴者的眼部,增加佩戴舒适感。
6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o1和第二轴线o2可以相互垂直。或者,第一轴线o1和第二轴线o2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度。
64.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2,所述智能眼镜20能够被调节至多个位置,为了使智能眼镜20能够保持在各个位置,所述配接组件22包括用于将所述智能眼镜20保持在各个位置处的保持结构224,所述保持结构224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与架体220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与第一旋转臂22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保持结构224的目的在于,当佩戴者将智能眼镜20调节至适合自己的位置后,第一旋转臂221与架体220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与第一旋转臂221的转动连接处可以通过保持结构224产生力矩,并能够克服智能眼镜20的重力对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和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产生的力矩,使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不会在智能眼镜20的重力作用下转动,只有佩戴者主动施力,才能够改变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的位置,进而改变智能眼镜20的位置。
6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配接组件22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左侧配接组件223和右侧配接组件225,其中,所述左侧配接组件223的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与右侧配接组件225的所述第二旋转臂222均与智能眼镜20连接,由此保证智能眼镜20在佩戴过程中位置更加稳定且受力均匀。这里所说的“左右方向”指的是,以佩戴者为参照,佩戴者的左右方向。
66.请参考图2,图2所示为图1中示出的配接组件22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67.保持结构224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结构224包括第一阻尼转轴2241,所述第一阻尼转轴2241包括与所述架体22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22410和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固定连接的第一对应部分22412,所述第一旋转臂221相对所述架体220转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22410与所述第一对应部分22412之间第一摩擦力矩,所述第一摩擦力矩大于所述智能眼镜20的重力对所述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的力矩。该保持结构224简单,设置方便。并且,采用第一阻尼转轴2241这一方案,可以实现第一旋转臂221在转动范围内任意角度的调节,进而可以实现智能眼镜20位置的精确调节。
68.第二旋转臂222的转动连接处的保持结构224可以与上述方案相同,也可与上述方案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前者。具体的,所述保持结构224包括第二阻尼转轴2242,所述第二阻尼转轴2242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22420和与所述第二
旋转臂222固定连接的第二对应部分22422,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臂221转动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22420与所述第二对应部分22422之间产生第二摩擦力矩,所述第二摩擦力矩大于所述智能眼镜20的重力对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的力矩。第二阻尼转轴2242与第一阻尼转轴2241具有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9.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到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可以与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到第二旋转臂222与智能眼镜20连接位置的距离相等或不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到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到第二旋转臂222与智能眼镜20连接位置的距离。例如,在佩戴过程中,佩戴者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对智能眼镜20的位置进行调节,在第一步骤中,可以首先调节第一旋转臂221的位置,进而初步调节智能眼镜20的位置。由于第二旋转臂222连接第一旋转臂221与智能眼镜20,使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到智能眼镜20的距离较大,当转动第一旋转臂221时,可以使智能眼镜20在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实现较大尺寸范围的调节,实现对智能眼镜20位置的粗调;在第二步骤中,调节第二旋转臂222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调节智能眼镜20的位置,由于第二旋转臂222直接与智能眼镜20连接,在第二旋转臂222与第一旋转臂221转动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智能眼镜20在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实现较小尺寸范围的调节,实现对智能眼镜20位置的精确调节。上述结构中,即使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到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智能眼镜20连接于第二旋转臂222,因此,可以弥补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中心到智能眼镜20的距离,使两者距离相对较大,且有利于提高配接组件22结构上的紧凑性。
70.本技术对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2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形端2210和第一方形端2212,第一圆形端2210与架体220转动连接,第一方形端2212与第二旋转臂222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臂222可以采用与第一旋转臂221基本类似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7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221可以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相应的,智能眼镜20在第一旋转臂221的带动下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如此设置,可以限制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范围,防止第一旋转臂221在转动过程中与可穿戴设备100中的其他部件或身体部位等发生干涉,以减小智能眼镜20发生损坏的风险。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角度可以设置为30
°
、40
°
、45
°
、50
°
或60
°
,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中,在佩戴状态下,第一旋转臂221从竖直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向下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第一旋转臂221从竖直位置分别向上或向下旋转相同的角度,可以保证智能眼镜20在可佩戴的区域内进行位置的调节,提高智能眼镜20的位置调节效率。
72.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角度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限制,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架体220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中的至少一者。第一限位结构可以对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从而使得智能眼镜20可以在距离佩戴者的眼部较近的区域内调节,提高调节效率。第一限位结构(未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22410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限位凸台,第一对应部分22412包括第一限位配合凸台,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一限位配合凸台共同形成第一限位结构。第一连接部分22410相对于第一对应部分2241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以通过第
一限位配合凸台与不同的第一限位凸台接触,实现对第一旋转臂221的旋转角度的限制。
73.第二旋转臂222可以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相应的,智能眼镜20在第二旋转臂222的带动下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如此设置,可以限制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防止第二旋转臂222在转动过程中与可穿戴设备100中的其它部件或身体部位等发生干涉,以减小智能眼镜20发生损坏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可以设置为30
°
、35
°
、40
°
、45
°
、50
°
、55
°
或60
°
,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中,在佩戴状态下,第二旋转臂222从水平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向下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从水平位置分别向上或向下旋转相同的角度,可以保证智能眼镜20在可佩戴的区域内进行位置的调节,提高智能眼镜20的位置调节效率。
74.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二限位结构,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可以通过第二限位结构(未示出)限制。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第一旋转臂221与第二旋转臂222中的至少一者。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对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从而使得智能眼镜20可以在距离佩戴者的眼部较近的区域内调节,提高调节效率。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分22420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限位凸台,第二对应部分22422包括第二限位配合凸台,第二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配合凸台共同形成第二限位结构。第二连接部分22420相对于第二对应部分2242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限位配合凸台与不同的第二限位凸台接触,实现对第二旋转臂222的旋转角度的限制。
75.通过旋转第一旋转臂221,可以调节智能眼镜20的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221与所述智能眼镜2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一旋转臂221沿顺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智能眼镜20处于第一位置,沿逆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智能眼镜20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mm,由此可以使得佩戴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至适合自己的位置,提高佩戴舒适性,且可以满足不同佩戴人员的佩戴需求。此外,当佩戴者选择不使用智能眼镜20时,可以将其移开,避免妨碍佩戴者作业。这里所述的“前后方向”指的是,以佩戴者为参照,佩戴者的前后方向(参考图7中的x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前后移动的距离可以设置为20mm、19mm、18mm、17mm、16mm、15mm、14mm、13mm、12mm、11mm、10mm、9mm、8mm、7mm、6mm、5mm、4mm、3mm、2mm、1mm等,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在前后方向设有第一基准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处于竖直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垂直时,所述智能眼镜20处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前后距离的中点位置处。从第一基准位置,智能眼镜20在前后方向可调节距离为
±
10mm。在其它一些实施中,智能眼镜20的第一基准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6.通过旋转第二旋转臂222,可以进一步调节智能眼镜20的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221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及所述智能眼镜20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旋转臂222沿顺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智能眼镜20处于第三位置,沿逆时针转动至终点位置时,智能眼镜20处于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的上下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由此可以使得佩戴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至适合自己的位置,提高佩戴舒适性,且可以满足不同佩戴人员的佩戴需求。此外,当佩戴者选择不使用智能眼镜20时,可以将其移开,避免妨碍佩戴者作业。这里所述的“上下方向”指的
是,以佩戴者为参照,佩戴者的头顶到脚的方向(参考图7中的y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上下移动的距离可以设置为100mm、98mm、96mm、94mm、92mm、90mm、88mm、86mm、84mm、82mm、80mm、78mm、76mm、74mm、72mm、70mm、68mm、66mm、64mm、62mm、60mm、58mm、56mm、54mm、52mm、40mm、48mm、46mm、44mm、42mm、40mm、38mm、36mm、34mm、32mm、30mm、28mm、26mm、24mm、22mm、20mm、18mm、16mm、14mm、12mm、10mm、8mm、6mm、4mm、2mm等,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在上下方向设有第二基准位置,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处于竖直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垂直时,所述智能眼镜20处于所述第二基准位置,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上下距离的中点位置处。从第二基准位置,智能眼镜20在上下方向可调节距离为
±
50mm。在其它一些实施中,智能眼镜20的第二基准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7.请再次参考图1,所述智能眼镜20包括显示模块21,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21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未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模块可以设置于所述架体220,拍摄模块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21,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2,所述显示模块21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例如眼部的正前方,但不仅限于此。此外,拍摄模块可以朝向佩戴者的正前方,但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拍摄模块设置于架体220,可以提高结构上的紧凑性,便于拍摄模块与显示模块21实现通信。显示模块21包括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显示模块。
78.所述显示模块21用于显示拍摄模块拍摄到的图像、人眼看到的图像以及虚拟图像三者叠加后的图像。此外,所述显示模块21用于显示经过软件处理后的显示页面,例如开机页面、关机页面、能够显示一些参数、控制功能、操作提示信息、报警信息等的页面。
79.显示模块21可以设置一个,显示模块21为单屏显示。所述智能眼镜20还可以包括补光灯模块24,所述显示模块21与所述补光灯模块24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
80.智能眼镜20包括功能模块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23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连接,所述功能模块23包括近眼显示模块、陀螺仪和环境光检测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3可以包括外壳,近眼显示模块、陀螺仪和环境光检测模块收容于外壳内。近眼显示模块可以包括自由曲面棱镜、光波导、衍射光波导等。
81.所述功能模块23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具体连接结构不限。例如,第二旋转臂222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功能模块23收容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空腔内。又如,功能模块23连接于第二旋转臂222的外侧。其中,显示模块21可以组装于功能模块23。或者,显示模块21组装于第二旋转臂222。本实施例中,采用前者。此外,显示模块21与功能模块23之间可以通信连接。
8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3包括第一功能模块231和第二功能模块232,第一功能模块231和第二功能模块232沿左右方向并列排布,第一功能模块231与左侧配接组件223的第二旋转臂222连接,第二功能模块232与右侧配接组件225的第二旋转臂222连接。其中,第一功能模块231可以包括成像棱镜等,第二功能模块232可以包括陀螺仪和环境光检测模块等。
83.请参考图3,图3所示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84.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安全帽10,此时,架体220设置为能够实现连接作用的连接结构,利用架体220,可以将智能眼镜20配备于安全帽10。配备智能眼镜20
的安全帽10,在辅助作业指导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存档和记录,方便以后查阅。其中,安全帽10作为安全防护类器具,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例如,在冶金化工、矿山、建筑、机械、电力、交通运输、林业和地质等作业现场,施工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帽10。然而,相比传统结构的安全帽,采用配备智能眼镜20的安全帽10,具有远程指导、合规判定、作业流程数字化、物联网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功能,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佩戴人员在作业现场的使用要求。需指出的是,包含智能眼镜的可穿戴设备100不仅限于将智能眼镜20配备于安全帽10,还可以经智能眼镜20配备于医用设备等等。
85.请参考图4,图4所示为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分解视图。
86.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架体220与安全帽10的安装和拆卸,安全帽10与架体22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配接。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安全帽10与架体220卡接。其中,安全帽10与架体220中的一者包括卡接结构,另一者包括卡接配合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卡接配合结构卡接。卡接结构与所述卡接配合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在图4所示的实施中,架体220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设置为楔形卡脚2201,安全帽10包括卡接配合结构,卡接配合结构设置为卡孔110,楔形卡脚2201卡接于卡孔110内。安全帽10与架体220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不仅限于卡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帽10与架体220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销钉连接等。
87.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帽10包括与人耳位置对应且设置在至少一侧的侧缘12,所述侧缘12与所述架体220配接。侧缘12设置成大概与佩戴者的眼部平齐,架体220与侧缘12配接,有利于智能眼镜20的设置,提高佩戴舒适性。侧缘12设有卡接配合结构。
88.请结合图4和图5,图5所示为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主视图。
89.安全帽10包括与左耳位置对应的左侧缘101和与右耳位置对应的右侧缘102,相应的,配接组件22可以包括左侧配接组件223和右侧配接组件225,所述左侧配接组件223的所述架体220与所述左侧缘101配接,所述右侧配接组件225的所述架体220与所述右侧缘102配接,由此保证配接组件22与安全帽10连接的牢固度,使智能眼镜20在佩戴过程中位置更加稳定。
90.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221的第一轴线o1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的第二轴线o2平行延伸,延伸方向为从所述左侧缘101指向所述右侧缘102的方向,第一旋转臂221可以围绕第一轴线o1上下转动,第二旋转臂222围绕第二轴线o2上下转动。
91.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帽10包括帽壳14和组装于所述帽壳14内侧的帽衬15,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帽衬15的控制主板16和/或供电组件(未示出),所述智能眼镜20包括多个电子器件,所述控制主板16和/或供电组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子器件连接。帽衬15用于支撑和固定控制主板16和/或供电组件,方便控制主板16和/或供电组件的设置,使可穿戴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控制主板16和/或供电组件设置于帽衬15,无需随智能眼镜20活动,可以减小对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拉扯,提高信号传输和电能传输的可靠性。
92.控制主板16上集成有多个电子器件,例如控制芯片、图像处理单元、无线模块、语音交互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等,能够实现语音控制、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操作指导、操作过程录像、实时通讯和位置定位、实时交流等多种功能。供电组件为智能眼镜20中的电子器件
供电。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电源,在特殊应用场景中,可充电电源可以作为补光灯和具有一键求助等辅助功能。
9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帽衬15设置成弧形结构,所述帽衬15对应设置在所述帽壳14的顶部中间区域,与所述帽壳14的内表面贴合,从前端向后端延伸。帽衬15可以匹配帽壳14的内轮廓,由此减少空间占用以及提升佩戴的舒适性。控制主板16对应设置于帽衬15的前端。帽衬15与帽壳14的组装方式不限,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且具体连接结构不限,可以卡接或采用魔术贴粘接。
94.请参考图6,图6所示为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俯视图。
95.在一个实施例中,帽壳14包括凸出所述帽壳14的外表面的凸出部分142,帽壳14对应凸出部分142的内表面形成有容纳空间,帽衬15容纳在该容纳空间内,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帽衬15对帽壳14内部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提升佩戴的舒适性。
96.请参考图7,图7所示为图3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侧视图。
97.帽壳14包括帽檐144,帽檐144向前凸出,遮挡于智能眼镜20的上方,避免从空中下落的物体砸中智能眼镜20,从而保护智能眼镜20。安全帽10还包括帽箍(未示出),帽箍包括用于调节松紧度的调节组件,以使安全帽10适配不同头围的佩戴者。
98.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包括显示模块21,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21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未示出),所述拍摄模块组装于所述安全帽10的内部,所述安全帽10包括位于前端的透光部分140,所述拍摄模块正对所述透光部分140,拍摄模块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2,所述显示模块21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该实施例中,拍摄模块位于安全帽10前端的内侧,可以起到保护拍摄模块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模块集成于控制主板16。
99.请参考图8至图13,图8所示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分解视图。图10至图13分别为图8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00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100.图8至图13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100与图3中所示可穿戴设备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以下仅对主要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对其余结构不再赘述。
101.在图8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架体220与安全帽10可拆卸连接。架体220包括卡接凸起2202,卡接凸起2202的中间部位设有缺口,使卡接凸起2202形成两部分,由此可以增加卡接凸起2202的柔性,从而降低卡接时的难度,更加便于卡接凸起2202卡入卡孔110内。
102.在图8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架体220包括与第一旋转臂221连接的连接臂2203,连接臂220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架体220的外侧表面设凸筋2204,凸筋2204可以设置多条,一方面可以提升可穿戴设备100外观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架体220的强度。
103.保持结构224采用与前述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架体220与第一旋转臂221的转动连接部位处的保持结构224,与设置在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的转动连接部位处的保持结构224均设置在第一旋转臂221的同一侧。并且,基于此,对第一旋转臂221和第二旋转臂222的结构进行了适应性变型。
104.在图8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0包括显示模块21,所述可穿戴设备100
包括与所述显示模块21通信连接的拍摄模块50,所述拍摄模块50设置于所述安全帽10,所述安全帽10包括设于前端的安装孔103,所述拍摄模块50从所述安装孔103凸出,朝向前方,拍摄模块50用于拍摄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21,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和所述第二旋转臂222,所述显示模块21能够被调节至与佩戴者的眼部对应的位置。该方案中,拍摄模块50从安全帽10凸出出来,位于安全帽10的外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模块50集成于控制主板16。
105.请参考图14和图15,图14所示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1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221包括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和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围绕第三轴线o3与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围绕第四轴线o4与所述架体2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围绕第五轴线o5与所述第二旋转臂22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轴线o4与所述第五轴线o5平行,与所述第三轴线o3垂直。在佩戴状态下,第三轴线o3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四轴线o4和第五轴线o5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如此,第一旋转臂221被设置成可相对转动的至少两部分,由此可以实现第二旋转臂222在更多方向上可调,配接组件22的结构更加灵活,使智能眼镜20可以更快速地被调节至适合佩戴者的位置。
107.请结合图15和图16,图16所示为活动联接构件30的示意图。
1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活动联接构件30,所述活动联接构件30包括围绕所述第四轴线o4转动且与所述架体220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件31、围绕所述第三轴线o3转动且与所述第一活动件31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件32、以及围绕所述第五轴线o5转动且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2转动连接的第三活动件33。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包括第一上壳体40和收容于所述第一上壳体40内的所述第一活动件31,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包括第一下壳体41和收容于所述第一下壳体41内的所述第二活动件32,所述第二旋转臂222包括第二壳体4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2内的所述第三活动件33。其中,所述第一上壳体40与所述架体220配合,并跟随所述第一活动件31相对于所述架体220转动,所述第一下壳体41与所述第一上壳体40接合,并跟随所述第二活动件32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壳体40转动,所述第二壳体42与所述第三活动件33连接,跟随所述第三活动件33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壳体41转动。如此设置,通过活动联接构件30可以将架体220、第一上壳体40,第一下壳体41以及第二壳体42组装在一起,且无需在架体220与第一上壳体40之间、第一上壳体40与第一下壳体41之间、以及第一下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之间建立连接结构,仅需相应地在相对活动的两者之间留出活动间隙即可,由此可以简化配接组件22的结构。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动联接构件30还包括连接件34,连接件34连接于架体220,与架体220保持相对固定,第一活动件31转动连接于连接件34,进而转动连接于架体220。
109.请参考图17,图17所示为可穿戴设备100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110.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架体220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壳体40相配合的弧形接合面2200,所述第一上壳体40沿所述弧形接合面2200滑动,围绕所述第四轴线o4相对于所述架体220转动。如此,通过在架体220上设置弧形接合面2200,可以限定第一上壳体40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行程,从而可以限定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相对于架体220的旋转角度。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架体220朝向第一上壳体40的表面设置成向下凸出的弧形接合面2200,
第一上壳体40朝向架体220的表面设置成向下凹入的弧形表面400,弧形接合面2200与弧形表面400相配合,确保配合的紧密性以及活动的顺畅性。
111.所述第一下壳体41的一端与第一上壳体40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壳体42配合,第二壳体42设有安装孔420,第一下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配合的一端插装于安装孔420内,安装孔420的孔壁与第一下壳体41之间留有供第二壳体42相对于第一下壳体41转动的转动间隙。
112.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在竖直面内围绕第三轴线o3上下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相对于所述架体220的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通过转动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可以调节智能眼镜20的上下位置,在此方向,设置合适的转动角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转动角度过大脱离正常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转动角度过小无法满足配合佩戴者的调节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角度可以设置为60
°
、55
°
、50
°
、45
°
、40
°
,但不仅限于此。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从竖直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例如30
°
、28
°
、25
°
、20
°
,但不仅限于此。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从竖直位置向下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例如30
°
、28
°
、25
°
、20
°
,但不仅限于此。
1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上段2110左右转动,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通过转动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可以调节智能眼镜20的前后位置,在此方向,设置合适的转动角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转动角度过大脱离正常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转动角度过小无法满足配合佩戴者的调节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角度可以设置为60
°
、58
°
、55
°
、53
°
、50
°
、48
°
、45
°
、43
°
、40
°
,但不仅限于此。
1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222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相配合的第二旋转臂近段50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臂近段501的第二旋转臂远段511。其中,第二旋转臂远段511与智能眼镜20连接。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从所述第二旋转臂近段501沿正前方延伸的位置向后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5
°
,向前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
°
。也就是说,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向前旋转的角度大于向后旋转的角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智能眼镜20向后旋转角度过大与佩戴者发生碰撞;另一方面,向前旋转较大角度可以在佩戴者前方预留更多空间,以便戴眼镜的佩戴者仍然可以佩戴该可穿戴设备100,使得可穿戴设备100适应的人群更广。例如,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向后旋转的角度为15
°
、12
°
、10
°
、8
°
、5
°
,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向前旋转的角度为45
°
、40
°
、35
°
、30
°
、25
°
,但不仅限于此。
11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二旋转臂222在竖直面内上下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臂222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臂下段2112的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45
°
。通过转动第二旋转臂222,可以进一步调节智能眼镜20的上下位置,在此方向,设置合适的转动角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转动角度过大脱离正常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转动角度过小无法满足配合佩戴者的调节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角度可以设置为45
°
、43
°
、40
°
、35
°
、30
°
,但不仅限于此。
1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从水平位置向上旋转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
,例如30
°
、28
°
、25
°
、20
°
,但不仅限于此。所述第二旋转臂222从水平位置向下旋转的角
度小于或等于15
°
,例如15
°
、13
°
、10
°
,但不仅限于此。
117.请再次参考图14,所述架体220包括左架体2205、右架体2206和连接所述左架体2205与所述右架体2206的头戴连接支架2207,所述左架体2205用于佩戴于头部左侧,所述右架体2206用于佩戴于头部右侧,所述左架体2205与所述右架体2206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右架体2206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转动连接,智能眼镜20的设置数量为一个。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左架体2205与所述第一旋转臂221转动连接。此外,头戴连接支架2207可以采用弹性支架,弹性支架可变形,以提高佩戴舒适性以及适应不同头围的佩戴者。
1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架体2205包括左架体上延伸部22051,所述左架体上延伸部22051向上且向靠近所述右架体2206的一侧弯曲延伸,用于与头部左侧贴合。所述右架体2206包括右架体上延伸部22061,所述右架体上延伸部22061向上且向靠近所述左架体2205的一侧弯曲延伸,用于与头部右侧贴合。如此,左架体上延伸部22051增加了左架体2205与佩戴者头部的接触部位,右架体上延伸部22061增加了右架体2206与佩戴者头部的接触部位,使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更高,以及使得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更高。
1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架体2205包括左架体后延伸部22052,所述左架体后延伸部22052向后且向靠近所述右架体2206的一侧弯曲延伸,用于与头部左后侧贴合。所述右架体2206包括右架体后延伸部22062,所述右架体后延伸部22062向后且向靠近所述左架体2205的一侧弯曲延伸,用于与头部右后侧贴合。如此,左架体后延伸部22052进一步增加了左架体2205与佩戴者头部的接触部位,右架体后延伸部22062进一步增加了右架体2206与佩戴者头部的接触部位,对佩戴者头部的包裹效果更好,使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以及使得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组装于所述架体220内的照明组件和开关键,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开关键组装于所述架体220的同一侧,所述开关键与所述照明组件电连接,控制所述照明组件开启和关闭。本技术对照明组件和所述开关键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设置于左架体2205或右架体22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组装于所述架体220内,所述架体220包括与所述扬声器组件对应的出音口。本技术对扬声器组件和出音口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以设置于左架体2205或右架体2206。
121.其中,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臂可以通过万向球与眼镜连接。请参考图18和图19,图18所示为连接组件60的示意图。图19所示为球体620和球体配合部201配合的示意图。
12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包括连接组件60,连接组件60连接配接组件22与智能眼镜20,更确切的说,连接组件60连接第二旋转臂222与智能眼镜20。具体的,连接组件60包括第一连接端61和第二连接端62,所述第一连接端61与所述配接组件22的第二旋转臂222配接,所述第二连接端62与所述智能眼镜20配接。所述第二连接端62与所述智能眼镜20中的一者包括球体620,另一者包括球体配合部201,所述球体配合部201可转动地包覆在所述球体620的外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智能眼镜20能够以球体620为圆心,在任意方向与第二连接端62相对转动,增加了智能眼镜20可调节的自由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62包括球体620,智能眼镜20包括球体配合部20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62可以包括球
体配合部201,智能眼镜20包括球体620。
12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球体配合部201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l相对于所述球体620转动,转动角度可以设置为360
°
。本实施例中,球体配合部201与球体620围绕旋转轴线l相对转动的角度受到限制而小于360
°
。具体的,所述球体620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部分6201和直径较大的第二部分6202,所述第一部分6201与所述第二部分6202的相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面6203,所述台阶面6203包括沿所述球体620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台阶面62031和第二台阶面62032,所述球体配合部201围绕所述旋转轴线l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62031和第二台阶面62032中的一者抵靠,围绕所述旋转轴线l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6203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62032中的另一者抵靠,用于限制所述球体配合部201相对于所述球体620的转动角度。如此,可以在所需范围内调节智能眼镜20的俯仰角度。其中,第一台阶面62031与第二台阶面62032间隔的角度决定了智能眼镜20围绕旋转轴线l转动的角度,具体角度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24.第一部分6201可以是直径较小的球体的一部分,第二部分6202可以是直径较大的球体的一部分,第一部分6201为1/3球体时,第二部分6202为2/3球体,第一部分6201为2/3球体时,第二部分6202为1/3球体。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6201和第二部分6202均为半球体,第一台阶面62031与第二台阶面62032间隔180
°
。
1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6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601和第二连接组件602,所述第一部分6201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01,所述第二部分6202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02。如此设置,连接组件60可以分体加工,有利于改善连接组件60的加工工艺性,降低加工和制造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601和第二连接组件602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加工成型。
126.第一连接组件601与第二连接组件602的组装方式不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601与第二连接组件602中的一者包括连接孔,另一者包括连接柱,连接柱与连接孔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连接组件60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位于中空处的空腔(未示出),该空腔供信号线穿过,与智能眼镜20电连接。其中,空腔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一连接组件601,空腔的另一部分形成于第二连接组件602。
1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体配合部201包括围绕所述球体620分布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包片2010,所述多个包片2010共同包覆所述球体620。如此设置,多个包片2010形成为彼此分隔的悬臂结构,由此可以增加球体配合部201的弹性,降低球体配合部201与球体620相对转动的难度。多个包片2010分别包覆在第一部分6201和第二部分6202处,根据第一部分6201和第二部分6202直径的不同,多个包片2010与球体620的中心距不等,包覆在第一部分6201处的包片2010与球体620的中心距较小,包覆在第二部分6202处的包片2010与球体620的中心距较大,则包覆在第一部分6201处的包片2010可以与第一台阶面62031和第二台阶面62032抵靠限位。包片2010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设置3至4个,但不仅限于此。
128.请参考图20至图22,图20所示为径向压接件70套设于球体配合部201的示意图。图21所示为径向压接件70的剖视图。图22为智能眼镜20的示意图。
129.为了避免球体配合部201与球体620脱离,所述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径向压接件70,所述径向压接件70套设在所述球体配合部201的外侧,沿所述球体620的径向向所述球体配
合部201施加径向力,所述球体配合部201通过所述径向力夹持所述球体620。径向压接件70与球体配合部201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径向压接件70可以与球体配合部201卡接。又如,径向压接件70可以与球体配合部20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
1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压接件70包括连接部分71和压接部分72,所述球体配合部201包括连接配合部分2011和压接配合部分2012,所述连接部分71与所述连接配合部分2011对应连接,所述压接部分72沿所述球体620的径向朝向所述压接配合部分2012凸出,在压接部分72所在位置处,径向尺寸减小,使得压接部分72压设于所述压接配合部分2012,以向压接配合部分2012施加径向力。连接部分7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连接配合部分201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连接部分71套设在连接配合部分2011的外侧,与连接配合部分2011螺纹连接。
131.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接部分72设置为锥形结构,大端与连接部分71相接,当连接部分71旋入连接配合部分2011,压接部分72逐渐压接于压接配合部分2012,以降低安装难度和加工精度,同时可以确保压接可靠性。
132.请结合图14,所述配接组件22面向所述智能眼镜20的端面上设有凸出该端面的凸出结构226,所述径向压接件70与所述凸出结构226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压接配合部分2012在此方向的长度。如此设置,由于连接部分71从连接配合部分2011旋出一段距离时会与凸出结构226干涉,因此,在压接部分72与压接配合部分2012之间仍然可以保持有径向力,确保球体配合部201与球体620不发生脱离。凸出结构226的数量不限,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133.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球体620的径向,所述压接配合部分2012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配合部分2011的尺寸。也就是说,压接配合部分2012的厚度小于连接配合部分2011的厚度。如此设置,可以增加压接配合部分2012在径向力的作用下的变形量,使得压接配合部分2012可靠抱紧球体620。
134.请结合图14和图18,所述配接组件22包括面向所述智能眼镜20的端板227,所述第一连接端61包括限位板611,所述限位板611与所述端板227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限位板611在所述球体配合部201相对于所述球体620转动时与所述端板227抵靠,限位板611施加于端板227的抵靠力可以缓解甚至避免配接组件22的第二旋转臂222发生剧烈变形,即,抵靠力的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向。例如,在调节智能眼镜2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第二壳体42在接缝处发生张口等现象,有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100的外观品质。
135.所述第一连接端61还包括定位槽612,第二旋转臂222的内部设有定位凸起(未示出),定位槽612与定位凸起定位配合,防止第一连接端61与第二旋转臂222脱离。本实施例中,定位槽612形成于间隔分布的两个凸缘613之间。
136.图18至图22给出了连接组件60应用于智能眼镜场景的实施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组件60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多个场景,例如可调节拍摄角度的自拍杆、可折叠的学习桌等。
1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