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


背景技术:

2.尾纤只有一端有连接头,另一端是一根光缆纤芯的断头,通过熔接与其他光缆纤芯相连,常出现在光纤终端盒内,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人们在通过尾纤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时,为了检测是否正常运行需要频繁拔插插头,由于插头较为脆弱,长时间拔插时没如果插入不精准,容易导致端头损坏,插头较为细长,不方便对齐插入。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包括:尾纤端头、连接套、插头、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尾纤端头一端外侧固定有挡块,所述尾纤端头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套套设在尾纤端头外侧,所述插头插接在连接套内壁,所述插头一端外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在连接套靠近插头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安装在连接套远离第一限位机构的一端,且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结构相同。
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凹槽、滑动板、第一齿条和弹簧,所述凹槽开设在连接套一端,所述滑动板滑动安装在凹槽内壁,所述滑动板底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卡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卡块底部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滑动板上表面一端,所述凹槽内壁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底部固定有第二齿条,所述凹槽内壁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轮,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弹簧固定在滑动板上表面,且弹簧顶部与凹槽内壁顶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动柱顶部固定有按压板。
8.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上的卡块与卡槽卡接。
9.优选的,所述插头一端设有倒角。
10.优选的,所述按压板顶部设有圆角。
11.优选的,所述插头一端固定有限位环。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内壁对称开设有滑道,所述尾纤端头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滑道滑动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
15.在使用时,尾纤端头安装好后,连接套首先拉出尾纤端头,使得第二限位机构卡在
远离挡块的一端的卡槽内,对连接套进行限位,然后人们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对插头进行限位,实现插头的预连接,此时插头不与尾纤端头连接,当人们需要连接插头和尾纤端头时,只需按压第一限位机构上的按压板解锁,人们推动连接套,带动插头同时向尾纤端头的一端滑动,直至插头插入尾纤端头内部进行连接即可,与此同时,第二限位机构上的卡块与尾纤端头上的一个卡槽重合,使得卡块卡在卡槽内对连接套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插头与尾纤端头脱离;
16.当人们需要断开连接时,只需解锁第二限位机构,将连接套滑动即可将插头拔出,而插头不与连接套脱离,方便与下次直接插入尾纤端头内,适合维修检测时方便插头的频繁插拔。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滑槽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尾纤端头;2、挡块;3、卡槽;4、连接套;5、插头;6、限位槽;7、第一限位机构;71、凹槽;72、滑动板;73、卡块;74、第一滑槽;75、第一齿条;76、第二滑槽;77、滑动柱;78、第二齿条;79、转轴;710、齿轮;711、按压板;712、弹簧;8、第二限位机构;9、限位环;10、滑道;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新型高密度预连接尾纤,包括:尾纤端头1、连接套4、插头5、第一限位机构7和第二限位机构8,所述尾纤端头1一端外侧固定有挡块2,所述尾纤端头1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卡槽3,所述连接套4套设在尾纤端头1外侧,所述插头5插接在连接套4内壁,所述插头5一端外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插头5一端设有倒角,所述插头5一端固定有限位环9,便于对插头5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第一限位机构7安装在连接套4靠近插头5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8安装在连接套4远离第一限位机构7的一端,且第一限位机构7和第二限位机构8结构相同。
25.参考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7包括:凹槽71、滑动板72、第一齿条75和弹簧712,所述凹槽71开设在连接套4一端,所述滑动板72滑动安装在凹槽71内壁,所述滑动板72底部固定有卡块73,所述凹槽71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4,且卡块73与第一滑槽74滑动连接,所述卡块73底部与限位槽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75固定在滑动板72上表面一端,所述凹槽71内壁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76,所述第二滑槽76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柱77,所述滑动柱77底部固定有第二齿条78,所述凹槽71内壁固定有转轴79,所述转轴79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轮710,且第一齿条75和第二齿条78均与齿轮710啮合连接,所述弹簧712固定在滑动板72上表面,且弹簧712顶部与凹槽71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77顶部固定有按压板711,所述按压板711顶部设有圆角,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8上的卡块73与卡
槽3卡接,人们按压按压板711,然后通过滑动柱77带动第二齿条78滑动,从而通过齿轮710带动第一齿条75滑动,进而通过滑动板72带动卡块73向上滑动,使得卡块73完全滑进第一滑槽74内壁,然后人们将插头5插入到连接套4内壁,直至限位环9与连接套4接触,此时限位槽6与第一滑槽74重合,此时人们松开按压板711,使得滑动板72在弹簧712的弹力下向下滑动,进而带动卡块73卡进限位槽6内壁,对插头5进行限位,实现插头5的预连接。
26.参考图2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套4内壁对称开设有滑道10,所述尾纤端头1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与滑道10滑动连接,便于对连接套4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
27.工作原理:
28.在使用时,尾纤端头1安装好后,连接套4首先拉出尾纤端头1,使得第二限位机构8卡在远离挡块2的一端的卡槽3内,对连接套4进行限位,然后人们按压第一限位机构7上的按压板711,然后通过滑动柱77带动第二齿条78滑动,从而通过齿轮710带动第一齿条75滑动,进而通过滑动板72带动卡块73向上滑动,使得卡块73完全滑进第一滑槽74内壁,然后人们将插头5插入到连接套4内壁,直至限位环9与连接套4接触,此时限位槽6与第一滑槽74重合,此时人们松开按压板711,使得滑动板72在弹簧712的弹力下向下滑动,进而带动卡块73卡进限位槽6内壁,对插头5进行限位,实现插头5的预连接,此时插头5不与尾纤端头1连接,当人们需要连接插头5和尾纤端头1时,只需按压第一限位机构7上的按压板711解锁,人们推动连接套4,带动插头5同时向尾纤端头1的一端滑动,直至插头5插入尾纤端头1内部进行连接即可,与此同时,第二限位机构8上的卡块73与尾纤端头1上的一个卡槽3重合,使得卡块73卡在卡槽3内对连接套4进行限位,从而可防止插头5与尾纤端头1脱离,当人们需要断开连接时,只需解锁第二限位机构8,将连接套4滑动即可将插头5拔出,而插头5不与连接套4脱离,方便与下次直接插入尾纤端头1内,适合维修检测时方便插头5的频繁插拔。
29.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