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内油气脱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润滑油的加工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蒸发损耗,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使得含有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有毒物质的气体大量排入空气中,严重污染空气环境并造成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中主要有如下三种治理方法:抑制油品蒸发、蒸发油品蒸发排放气体和油气回收。其中,抑制油品蒸发对润滑油的存放温度、空间和密封情况等限制严格,适用范围窄;焚烧排放气体能耗大、处理成本高,且不适用于于易燃易爆车间;油气回收经济有效,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4.目前的常见的油气回收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现有一种螺杆压缩机,其润滑油储存箱通过将润滑油泵入压缩机进行润滑降温。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因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产生不溶于油的油气随润滑油返回油箱,并在油箱的油液面上方积存。当油气积存过量时,会导致油箱压力升高变形甚至爆炸。
5.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润滑油油气积存导致的油箱压力升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可对油箱上方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有效地解决了油气积压导致的油箱压力上升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用于与油箱的第一排气口连通的引风机、对油气进行液化的除油气罐以及对液化产生的油液进行加热的再沸器,所述除油气罐的进气口与所述引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除油气罐的排放口与所述再沸器连接,所述再沸器的排油口与所述油箱的第二排气口连通;
9.所述除油气罐为盛放用于液化所述油气的纯水的水罐,且在所述除油气罐内设有用于监测纯水液位和油液液位的检测组件。
10.优选的,所述除油气罐的侧面设有所述排放口,所述排放口高于所述纯水与所述油液的分界面。
11.优选的,所述除油气罐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除油气罐的底部设有所述进气口。
12.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除油气罐侧面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上缘不低于所述油液的最高液位,所述观察窗的下缘不高于所述纯水的最低液位。
13.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纯水液位的低位液位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油液液位的高位液位传感器。
14.优选的,所述再沸器包括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油液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加热。
15.优选的,所述除油气罐与补水管连通,所述补水管设有控制阀。
16.优选的,所述除油气罐为304不锈钢罐。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引风机将油箱油液面上方积存的油气吸入除油气罐内,油气在经过储油液罐的纯水时迅速液化、形成油液漂浮于水面上,并通过除油气罐的排放口进入再沸器,再沸器对油液进行加热使其表面附着的水分蒸发,表面水分蒸发后油液通过再沸器的排油口重新回到油箱内。
18.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实现了油箱内油气的回收利用,有效地降低了油箱上方油气积压产生的油箱压力上升问题,延长了油箱的使用寿命;设备简单,油气回收利用过程简单,除油速度快且除油成本低。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中:
22.01为油液、02为纯水、1为引风机、2为除油气罐、21为观察窗、3为排油液管、4为再沸器、5为油箱、6为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可对油箱上方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有效地解决了油气积压导致的油箱压力上升问题。
25.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用于与油箱5的第一排气口连通的引风机1、对油气进行液化的除油气罐2以及对液化产生的油液进行加热的再沸器4,除油气罐2的进气口与引风机1的出口连接,除油气罐2的排放口与再沸器4连接,再沸器4的排油口与油箱5的第二排气口连通;除油气罐2为盛放用于液化油气的纯水02的水罐,且在除油气罐2内设有用于监测纯水液位和油液液位的检测组件。
2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此处的纯水02指蒸馏水,蒸馏水内不含氯离子,对除油气罐2等的腐蚀低,有利于延长油气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油气回收成本,也可以利用自来水等替换蒸馏水。
28.请参考图1,除油气罐2与再沸器4通过排油液管3连接;由于润滑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除油气罐2内分为纯水02和漂浮于纯水02上的油液01。纯水02用于液化油气,故纯水液位过低会降低液化能力,影响油气回收速度;油液液位过高,则容易在油液01上方蒸发积聚油气,降低油气回收效率,因此除油气罐2内设有检测纯水液位和油液液位的检测组件。
29.此外,油液01与纯水02的液位,还会影响油液01自除油气罐2进入再沸器4。请参考图1,优选的,除油气罐2的侧面设有排放口,排放口高于纯水02与油液01的分界面。
30.为了方便调整纯水02与油液01的分界面的高度,优选的,除油气罐2与补水管6连通,补水管6设有控制阀,以便通过控制阀控制补水管6的流量。控制阀的种类、补水管6与除油气罐2的连接位置等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31.优选的,再沸器4包括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油液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加热元件停止加热。通常为保证油液01表面的水分彻底蒸发,预设温度需要高于水的沸点并低于润滑油的沸点,例如130℃。
32.除油气罐2的材质、尺寸和结构以及引风机1和再沸器4二者的种类和型号等,请根据实际生产中油箱5的容积等因素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33.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引风机1将油箱5油液面上方积存的油气吸入除油气罐2内,油气在经过除油气罐2的纯水02时迅速液化、形成油液01漂浮于纯水02上,并通过除油气罐2的排放口进入再沸器4,再沸器4对油液01进行加热使其表面附着的水分蒸发,表面水分蒸发后油液01通过再沸器4的排油口重新回到油箱5内。
34.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实现了油箱5内油气的回收利用,有效地降低了油箱5上方油气积压产生的油箱压力上升问题,延长了油箱5的使用寿命;设备简单,油气回收利用过程简单,除油速度快且除油成本低。
35.优选的,为了增强纯水02对油气的液化能力,除油气罐2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除油气罐2的底部设有进气口。
36.优选的,除油气罐2为304不锈钢罐,结构强度高且耐油蚀能力强,使用寿命较长且便于加工成型。
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检测组件的结构进行限定,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除油气罐2侧面的观察窗21,观察窗21的上缘不低于油液01的最高液位,观察窗21的下缘不高于纯水02的最低液位。
38.因此,使用时工人可通过观察窗21获取除油气罐2内的当前纯水液位和油液液位,进而判断是否应当对除油气罐2进行补水。
39.优选的,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纯水液位的低位液位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油液液位的高位液位传感器。低位液位传感器和高位液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除油气罐2内对应的纯水最低液位和油液最高液位处,利用传感器实现对除油气罐2液位的实时监测,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40.为了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优选的,高位液位传感器和低位液位传感器均与补水管6上的控制阀连接,以实现对补水的自动控制。
41.例如,当低位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纯水02液位过低时,控制补水管6的控制阀打开,对除油气罐2进行补水,以提高纯水液位;当高位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油液01液位过高时,也
即纯水02液位过高,控制补水管6的控制阀关闭,并同时控制引风机1功率减小,以便除油气罐2内油液01迅速排入再沸器4内,减少油液01自除油气罐2的排气口处的蒸发损耗。
42.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仅用于区分位置的不同,而不含对顺序的限定。
4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