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属于废油回收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商船与渔船大量使用的润滑油、液压油、冷冻机油、燃油等矿物油在使用过程中被外来杂质污染、吸水、高温热分解、氧化后会失去原有的性质而成为废矿物油,这些废矿物油需要定期从船舶清理出来。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就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环境构成极大的污染。
3.因此,将废矿物油回收后将不同组分蒸馏分离出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船舶燃料油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废油在蒸馏前需要进行脱水,目前废油脱水多采用沉降分层的分离方式,这种分离方式尚不能将已经乳化的水分从废油中充分分离,不能达到需要的油水分离效果。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延长了加热气体在废油中的流动时间,延长了加热气体与废油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效果,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
6.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包括:
8.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具有底壁以及向上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口和排油口;
9.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设置在第一罐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罐体具有顶壁以及向下延伸的周向侧壁,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部与第一罐体的底部间隔距离为d;
10.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自所述排气口伸入至第二罐体的上部;
11.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伸入至所述第二罐体的上部。
12.可选的,所述气体管道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翅片。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罐体的下部横截面积为第二罐体的横截面积的2倍。
14.可选的,所述气体管道伸入至第二罐体内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15.可选的,所述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内侧上部的布气孔板,所述布气孔板位于所述气体管道的下方。
16.可选的,所述进油管伸入至所述布气孔板的下方。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罐体的上部具有锥形的缩径段。
18.可选的,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部通过若干根支撑腿固定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占地面积小,通过合理布置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位置,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延长了加热气体在废油中的流动时间,延长了加热气体与废油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效果,使废油充分受热,废油受热后所含的水分汽化从废油分离出来,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和分离效果。而且,蒸汽在随加热气体排出的过程中能被气体管道中的加热气体继续加热而保持气态,防止遇冷凝结掉落回废油中,进一步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第一罐体;110、排气口;120、排油口;200、第二罐体;210、支撑腿;300、气体管道;310、翅片;320、通孔;400、进油管;500、布气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5.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油废油油水分离设备,包括第一罐体100、第二罐体200、气体管道300和进油管400。
27.具体的,第一罐体100具有底壁以及向上延伸的周向侧壁,第一罐体1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口110和排油口120。第二罐体200设置在第一罐体100的内部,第二罐体200具有顶壁以及向下延伸的周向侧壁,第二罐体200的底部与第一罐体100的底部间隔距离为d。
28.气体管道300由外向内自排气口110伸入至第二罐体200的上部,进油管400由外向内伸入至第二罐体200的上部。
29.即,第二罐体200倒扣在第一罐体100内,并且第二罐体200的底部与第一罐体10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30.工作时,(1)首先将废油通过进油管400注入至第二罐体200内并下落至第一罐体100的底部,随着废油的不断注入,废油在第一罐体100内的液位不断升高,逐渐充满第二罐体200,以及第一罐体100和第二罐体200之间的环形区域。在废油进入第二罐体200的过程中,第二罐体200中的空气从气体管道300中排出。当废油液位高于第二罐体200的顶部时,停止注入废油,关闭进油管400。
31.(2)然后,将加热气体通过气体管道300通入至第二罐体200内,加热气体进入第二罐体200后分散在废油中。由于第一罐体100上设置有排气口110,所以加热气体将在第二罐体200内逐渐向下流动,流动到第二罐体200的底部时将转换方向向上流动,直至从废油的液面溢出。加热气体在废油中流动的过程中,使废油的温度升高,废油中的水分汽化变为蒸
汽随加热气体排出,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32.加热气体通入时间达到设定要求后,停止加热气体供入,打开排油管将罐体内的废油抽出即可。
33.此外,为了方便收集排气口110排出的废气,可在第一罐体100的上方设置负压吸入设备,以及时排走废气。
34.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第一罐体100和第二罐体200的合理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了加热气体与废油的有效接触加热时间,使废油中的水分充分汽化,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果。
35.为了防止蒸汽在排出的过程中受冷液化,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体管道300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翅片310。在蒸汽从第一罐体100排出的过程中,可在气体管道300内的加热气体间壁加热下维持气态,防止蒸汽冷凝成水滴而落回废油中。通常,第一罐体100的轴线与气体管道300的轴线重合。
36.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罐体100的下部横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二罐体200的横截面积的2倍,使第一罐体100和第二罐体200之间的废油也能够充分被加热气体加热。
37.为了使加热气体以尽量大的分布面积进入到废油中与废油接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体管道300伸入至第二罐体200内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320,分散加热气体从气体管道300排出时的压力。
38.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气体的分散效果,在第二罐体200的内侧上部还设置有布气孔板500,布气孔板500位于气体管道300的下方。加热气体从气体通道排出后经过布气孔板500上均匀分布的小孔而充分分散,便于与废油有效接触。
39.在废油注入阶段,为了减小注油阻力,通常使进油管400伸入至布气孔板500的下方。
40.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罐体100的上部具有锥形的缩径段,便于收集废气。
41.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罐体200的底部通过若干根支撑腿210固定在第一罐体100的底部。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多根连接第二罐体200外壁与第一罐体100内壁的支撑杆将第二罐体200架设在第一罐体100内。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45.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