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隔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2.建设工程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建设工程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建设工程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机电工程三类。建设工程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或发挥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是指建造新的或改造原有的固定资产。
3.现有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一般通过隔声墙对噪音进行隔绝,但现有的隔声墙隔音效果较差,以及隔声墙不便移动,在对隔声墙组装与运输时较为不便,以及在使用时隔声墙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隔声装置在使用时降低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解决了隔声墙隔音效果差,以及隔声墙不便运输与稳定性差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包括隔声箱,所述隔声箱的内底部固定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声墙,所述隔声墙的内部设置有反音层、吸音棉、隔音板,所述隔声墙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弧形板,所述隔声箱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多组限位杆,每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隔声箱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筒,且移动筒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隔声箱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两个限位凹槽,两个所述限位凹槽的正表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固定设有挡板,所述隔声箱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万向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板,所述隔声箱的内底部开设有导液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外侧开设有条纹。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为“t”字形设置,所述反音层、吸音棉、隔音板在隔声墙内部同等间隔依次排列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顶部插接有支撑杆,所述隔声箱的两侧均开设有多组支撑槽,且支撑杆与支撑槽为插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设有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插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水板为半圆形设置,所述导液孔设
置有若干个。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在隔声箱、导向凹槽、隔声墙、弧形板、反音层、吸音棉、隔音板、螺纹杆、限位杆、移动筒、固定板、万向轮、限位凹槽、移动块、挡板的作用下,以便提高隔声墙隔音效果,以及对隔声墙进行便捷移动,从而为隔声墙组装与运输时带来便捷,以及提高了隔声墙使用时的稳定效果,进而提高了隔声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
14.2、通过该设计,在防水板和导液孔的作用下,以便对隔声墙顶部及底部的雨水进行导流,从而避免了雨水对隔声墙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在支撑槽、支撑杆、连接板、固定插杆的作用下,以便对挡板进行高度调整,避免了隔声箱移动时,挡板与地面发生摩擦,在固定插杆的作用下,以便挡板与地面进行固定,从而提高隔声箱整体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墙的局部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隔声箱;2、导向凹槽;3、隔声墙;4、弧形板;5、防水板;6、反音层;7、吸音棉;8、隔音板;9、螺纹杆;10、限位杆;11、移动筒;12、固定板;13、导液孔;14、万向轮;15、支撑槽;16、支撑杆;17、限位凹槽;18、移动块;19、挡板;20、连接板;21、固定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现场防噪音用隔声装置,包括隔声箱1,隔声箱1的内底部固定设有导向凹槽2,导向凹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声墙3,隔声墙3的内部设置有反音层6、吸音棉7、隔音板8,隔声墙3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弧形板4,隔声箱1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多组限位杆10,每两个限位杆10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2,隔声箱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9,两个螺纹杆9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筒11,且移动筒11与固定板12固定连接,隔声箱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两个限位凹槽17,两个限位凹槽17的正表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8,移动块18的一端固定设有挡板19,隔声箱1的底部固定设有多组万向轮14;
23.通过设置万向轮14,以便对隔声箱1进行便捷移动,以及导向凹槽2的作用下,以便隔声墙3与隔声箱1进行安装,继而为隔声墙3组装与运输时带来便捷,减少了不必要劳动力,以及在隔声箱1与隔声墙3的作用下,当噪音穿透隔声箱1到隔声墙3时,在由隔声墙3内部的反音层6、吸音棉7、隔音板8对噪音进行抵消,噪音在通过隔声墙3在由隔声箱1进行格
挡,通过隔声箱1和隔声墙3的多层抵消下,以便提高隔声墙3隔音效果,继而提高了隔声装置整体的隔音效果,以及在对螺纹杆9进行转动,由于限位杆10与隔声箱1滑动连接,以及限位杆10与固定板12固定连接,以及固定板12与移动筒11固定连接下,当螺纹杆9转动时带动移动筒11进行水平直线运动,当移动筒11移动时带动固定板12移动,当固定板12移动时从而对隔声墙3进行固定支撑,继而提高了隔声墙3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该设计,以便提高隔声墙3隔音效果,以及对隔声墙3进行便捷移动,从而为隔声墙3组装与运输时带来便捷,以及提高了隔声墙3使用时的稳定效果,进而提高了隔声装置使用时的实用性。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板4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板5,隔声箱1的内底部开设有导液孔13;通过设置防水板5、导液孔13,以便对隔声墙3顶部及底部的雨水进行导流,从而避免了雨水对隔声墙3长时间的侵蚀,从而提高隔声墙3的使用寿命。
25.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2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外侧开设有条纹;通过设置防滑垫,以便提高固定板12对隔声墙3夹持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隔声墙3整体在导向凹槽2内部放置时的稳定性。
26.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块18为“t”字形设置,反音层6、吸音棉7、隔音板8在隔声墙3内部同等间隔依次排列分布;通过移动块18的“t”字形设置,避免了限位凹槽17与移动块18滑动时发生脱落,通过反音层6、吸音棉7、隔音板8的同等间隔依次排列分布,以便通过隔声墙3整体的隔声效果,从而对噪声进行消磨。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9的顶部插接有支撑杆16,隔声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多组支撑槽15,且支撑杆16与支撑槽15为插接;以便对挡板19进行高度调整,避免了隔声箱1移动时,挡板19与地面发生摩擦。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9的一侧固定设有设置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插杆21;在固定插杆21的作用下,以便挡板19与地面进行固定,从而提高隔声箱1整体放置的稳定性。
29.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板5为半圆形设置,导液孔13设置有若干个;提高半圆形设置,以便将隔声墙3顶部的雨水进行隔绝,避免了雨水对隔声墙3的侵蚀。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