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系杆拱桥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竖向刚度大等优点,这种桥型不但技术经济指标先进,造价经济,同时桥型美观,反映出力与美的统一,结构形式与环境的和谐。系杆拱桥中的吊杆将纵梁和横梁系统悬挂在拱肋之下,是主要的受拉构件,桥面荷载通过吊杆和桥面系将作用力传递至拱肋上。
3.而传统吊杆上的锚固系统中的锚具部位多为凹入式设计,空隙部分一般用密封浆料填实,或用密封盖板盖上,但是,由于锚固体系是设置在系梁的下方,当密封材料质量的原因或施工质量不到位,出现密封层开裂现象,致使外界雨水进入锚具部位,导致锚具容易锈蚀。
4.另一方面,传统吊杆的锚固系统内会填充防腐油脂,如果遇到天气炎热,容易导致防腐油脂膨胀,从锚固系统的锚具内溢出,影响环境,而且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方便施工又能避免外界雨水进入锚具部位的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
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包括吊杆索体,所述吊杆索体上端设有预埋在拱桥的拱肋内的上锚固机构,下端设有预埋在拱桥的系梁内的下锚固机构,所述上锚固机构包括上锚箱,所述上锚箱内设有与吊杆索体可拆卸连接的张紧端,所述上锚箱远离张紧端的端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上盖体,所述下锚固机构包括下锚箱,所述下锚箱内设有与吊杆索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端,所述下锚箱远离固定端的端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下盖体。
8.本方案中连接吊杆索体上下端的上锚固机构以及下锚固机构,分别预埋在拱肋以及系梁内,这样,使得上锚固机构以及下锚固机构并不会与外界相接触,避免雨水进入上锚箱或下锚箱内,而且也方便施工,直接向拱肋或系梁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就会包裹上锚箱或下锚箱,同时,将上锚固机构和下锚固装置分别预埋在拱肋和系梁内,加强了拱肋和系梁的强度。
9.此外,在更换吊杆索体时,由于上锚固机构中的上锚箱远离吊杆索体的端部与拱肋外表面相持平,因此,上锚箱上的上盖体也与拱肋外表面持平,打开上盖体,取出固定在张紧端的吊杆索体端部;然后,再到系梁底部上的下锚固机构的下锚箱,打开下盖体,取出固定在固定端吊杆索体另一端,这样可方便将吊杆索体拆卸。
10.进一步,所述拱肋内有多根上钢筋,所述上钢筋朝向上锚箱的端部向上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锚箱的侧面焊接;所述系梁内有多根下钢筋,所述下钢筋朝向下锚箱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锚箱的侧面焊接。
11.本方案通过上钢筋朝向上锚箱的端部向上弯折,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锚箱的侧面焊接,这样,增大上钢筋与上锚箱之间的焊接面积,保证上锚箱稳固在拱肋内;以及通过下钢筋朝向下锚箱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锚箱的侧面焊接,这样,增大下钢筋与下锚箱之间的焊接面积,保证下锚箱稳固在系梁内。
12.进一步,所述上锚固机构还包括上预埋套管,所述上预埋套管周侧与上钢筋弯折后的竖向部分焊接;所述下锚固机构还包括下预埋套管,所述下预埋套管周侧与下钢筋弯折后的竖向部分焊接。
13.本方案通过上钢筋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预埋套管焊接,能够将上预埋套管稳固焊接在拱肋内,使得上预埋套管与拱肋形成一体;通过下钢筋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预埋套管焊接,能够实现下预埋套管稳固焊接在系梁内,与系梁构成一体。
14.进一步,所述上预埋套管朝向下预埋套管的端部、以及所述下预埋套管朝向上预埋套管的端部均设有保护罩,所述吊杆索体穿过所述保护罩。
15.本方案通过保护罩对吊杆索体两侧进行限位,同时,利用上预埋套管上的保护罩将其端部与吊杆索体之间进行密封,以及利用下预埋套管上的保护罩将其端部与吊杆索体之间密封。
16.进一步,所述上预埋套管靠近其保护罩的端部、以及所述下预埋套管靠近其保护罩的端部均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设置在吊杆索体上。
17.本方案通过减震器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延长吊杆索体的使用寿命。
18.进一步,所述上锚箱朝向吊杆索体的侧面设有上锚垫板,所述下锚箱朝向吊杆索体的侧面设有下锚垫板。
19.本方案通过上锚垫板和下锚垫板实现在预应力施工时,对吊杆索体进行锚固,保证吊杆索体强度必须满足预应力张拉施工时的压应力要求。
20.进一步,所述吊杆索体外套设有护套,所述护套内填充有防腐油脂。这样设计,能够避免在下锚箱内添加防腐油脂,在温度过高时溢出,设计在护套内填充防腐油脂,能够保证吊杆索体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
2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拱肋内预埋上锚固机构以及系梁内预埋下锚固机构,使得上锚箱和上预埋套管均与拱肋内的上钢筋进行焊接,以及下锚箱和下预埋套管均与系梁内的下钢筋进行焊接,结构简单紧凑且锚固效果好,可降低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加强拱肋和系梁的强度。
23.同时,利用上预埋套管和下预埋套管上的保护罩保护两者与吊杆索体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其连接结构发生松动、辅食、磨损等,提高上预埋套管和下预埋套管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系梁1、拱肋2、下锚箱3、上锚箱4、下预埋套管5、上预埋套管6、吊杆索体7、下钢筋8、上钢筋9、保护罩10、减震器11、护套12、下锚垫板13、上锚垫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本实施例:参见图1,用于桥梁的吊杆锚固装置,包括吊杆索体7,吊杆索体7上端设有预埋在拱桥的拱肋2内的上锚固机构,下端设有预埋在拱桥的系梁1内的下锚固机构,上锚固机构包括上锚箱4,上锚箱4内设有与吊杆索体7可拆卸连接的张紧端,上锚箱4远离张紧端的端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上盖体,下锚固机构包括下锚箱3,下锚箱3内设有与吊杆索体7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端,下锚箱3远离固定端的端部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下盖体。
28.本方案中连接吊杆索体7上下端的上锚固机构以及下锚固机构,分别预埋在拱肋2以及系梁1内,这样,使得上锚固机构以及下锚固机构并不会与外界相接触,避免雨水进入上锚箱4或下锚箱3内,而且也方便施工,直接向拱肋2或系梁1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就会包裹上锚箱4或下锚箱3,同时,将上锚固机构和下锚固装置分别预埋在拱肋2和系梁1内,加强了拱肋2和系梁1的强度。
29.此外,在更换吊杆索体7时,由于上锚固机构中的上锚箱4远离吊杆索体7的端部与拱肋2外表面相持平,因此,上锚箱4上的上盖体也与拱肋2外表面持平,打开上盖体,取出固定在张紧端的吊杆索体7端部;然后,再到系梁1底部上的下锚固机构的下锚箱3,打开下盖体,取出固定在固定端吊杆索体7另一端,这样可方便将吊杆索体7拆卸更换。
30.作为优选,拱肋2内有多根上钢筋9,上钢筋9朝向上锚箱4的端部向上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锚箱4的侧面焊接;系梁1内有多根下钢筋8,下钢筋8朝向下锚箱3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锚箱3的侧面焊接。
31.本方案通过上钢筋9朝向上锚箱4的端部向上弯折,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锚箱4的侧面焊接,这样,增大上钢筋9与上锚箱4之间的焊接面积,保证上锚箱4稳固在拱肋2内;以及通过下钢筋8朝向下锚箱3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锚箱3的侧面焊接,这样,增大下钢筋8与下锚箱3之间的焊接面积,保证下锚箱3稳固在系梁1内。
32.作为优选,上锚固机构还包括上预埋套管6,上预埋套管6周侧与上钢筋9弯折后的竖向部分焊接;下锚固机构还包括下预埋套管5,下预埋套管5周侧与下钢筋8弯折后的竖向部分焊接。
33.本方案通过上钢筋9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上预埋套管6焊接,能够将上预埋套管6稳固焊接在拱肋2内,使得上预埋套管6与拱肋2形成一体;通过下钢筋8弯折后的竖向部分与下预埋套管5焊接,能够实现下预埋套管5稳固焊接在系梁1内,与系梁1构成一体。
34.作为优选,上预埋套管6朝向下预埋套管5的端部、以及下预埋套管5朝向上预埋套管6的端部均设有保护罩10,吊杆索体7穿过保护罩10。
35.本方案通过保护罩10对吊杆索体7两侧进行限位,同时,利用上预埋套管6上的保护罩10将其端部与吊杆索体7之间进行密封,以及利用下预埋套管5上的保护罩10将其端部与吊杆索体7之间密封。
36.作为优选,上预埋套管6靠近其保护罩10的端部、以及下预埋套管5靠近其保护罩10的端部均设有减震器11,减震器11设置在吊杆索体7上。
37.本方案通过减震器11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延长吊杆索体7的使用寿命。
38.作为优选,上锚箱4朝向吊杆索体7的侧面设有上锚垫板14,下锚箱3朝向吊杆索体
7的侧面设有下锚垫板13。
39.本方案通过上锚垫板14和下锚垫板13实现在预应力施工时,对吊杆索体7进行锚固,保证吊杆索体7强度必须满足预应力张拉施工时的压应力要求。
40.作为优选,吊杆索体7外套设有护套12,护套12内填充有防腐油脂。这样设计,能够避免在下锚箱3内添加防腐油脂,在温度过高时溢出,设计在护套12内填充防腐油脂,能够保证吊杆索体7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
41.本实用新型通过拱肋2内预埋上锚固机构以及系梁1内预埋下锚固机构,使得上锚箱4和上预埋套管6均与拱肋2内的上钢筋9进行焊接,以及下锚箱3和下预埋套管5均与系梁1内的下钢筋8进行焊接,结构简单紧凑且锚固效果好,可降低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加强拱肋2和系梁1的强度。
42.同时,利用上预埋套管6和下预埋套管5上的保护罩10保护两者与吊杆索体7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其连接结构发生松动、辅食、磨损等,提高上预埋套管6和下预埋套管5的耐用性。
4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