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压路机在工程机械中属于道路设备的范畴,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铁路、机场跑道、大坝、体育场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填方压实作业,可以碾压沙性、半粘性及粘性土壤、路基稳定土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起到压实路面的作用。所谓压实,就是通过碾压、冲击等方法,以外力克服土壤、砂石、沥青混合料的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凝聚力,并进行重新排列。路基材料之间互相靠拢,将空气和水分挤出,进一步进行充填,使材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凝聚力变得更大,被压实材料也就更密实。
4.为了使路面更密实,压实深度更大,根据不同公路的路基层与路面层情况的不同,所采用的压路机的功能种类也不同。现有技术中,压路机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功能受限而使得对公路的平整的效果较差,同时在碾压平整路面时会产生装置或路基混合材料的滑移,不仅影响正常施工,还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包括压实组件、防滑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防滑组件和除尘组件分别分布在所述压实组件的前后方,且三者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7.所述压实组件包括第一外滚轮壳体和主碾压轮,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主碾压轮的外围,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内填充有冷冻填充料;
8.所述防滑组件包括第一副碾压轮和第二外滚轮壳体,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副碾压轮的外围,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内填充有沥青结合料;
9.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二副碾压轮和内滚轮壳体,所述第二副碾压轮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内滚轮壳体的外围,所述内滚轮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雾化喷头。
10.进一步地,所述压实组件的体型大于所述防滑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防滑组件与所述除尘组件体型相同,所述主碾压轮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法兰,所述第一副碾压轮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安装有第二固定法兰,所述内滚轮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上安装有第三固定法兰,所述第一固定轴与所述第二固定轴以及所述第三固定轴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的外围包覆有防粘干燥涂层,所述第一外滚轮壳
体的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一注入口,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的内部设有制冷器,所述冷冻填充料填满整个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的内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碾压轮和第二外滚轮壳体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护加固层,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的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二注入口,所述沥青结合料填充至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内一半的容积。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的外层设置有防腐耐磨层,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的外层壳体上与所述防腐耐磨层上相连通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均匀间隔分布。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副碾压轮和内滚轮壳体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护加固层,所述内滚轮壳体呈圆柱体结构,内部罐装有水,且所述内滚轮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雾化喷头相连的抽水泵,所述雾化喷头上环设有接管喷嘴。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主碾压轮上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置物顶板和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居中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固定轴的端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置物顶板经由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的上方。
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防滑组件、除尘组件之间分别连接有避震杆,所述固定框架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头,所述避震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铰接至所述第二固定法兰和第三固定法兰,所述第二连接头活动套接至所述安装头。
17.进一步地,支撑架的一端经由第一固定座固定套接至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经由第二固定座固定至所述置物顶板的底端,且所述支撑架呈倾斜角度安装在所述置物顶板和固定框架之间。
18.进一步地,置物顶板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马达,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马达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3d扫描仪,所述3d扫描仪上设有操纵面板。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20.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防滑组件和除尘组件分别分布在压实组件的前后两侧,并使三者构成三角形结构,不仅使得该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还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方便,在碾压路面实现平整的同时,还实现了防滑加护、净除灰尘的功能,大大提高对该装置的辅助作用以及自身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实组件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滑组件剖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除尘组件侧视图。
2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支架组件;101、置物顶板;102、支撑架;103、固定框架;104、安装头;105、第一固定座;106、第二固定座;2、压实组件;201、防粘干燥涂层;202、第一外滚轮壳体;203、冷冻填充料;204、第一注入口;205、主碾压轮;206、第一固定轴;207、第一固定法兰;3、电机;4、连接板;5、避震杆;501、第一连接头;502、第二连接头;6、防滑组件;601、第一副碾压轮;602、第二固定轴;603、第一防护加固层;604、第二外滚轮壳体;605、第
二注入口;606、沥青结合料;607、防腐耐磨层;608、通孔;609、第二固定法兰;7、除尘组件;701、第二副碾压轮;702、第二防护加固层;703、内滚轮壳体;704、第三固定轴;705、雾化喷头;706、接管喷嘴;707、第三固定法兰;8、安装座;801、转动轴;9、3d扫描仪;901、操纵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参见图1-图4。
30.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环保型平整装置,包括压实组件2、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所述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分别分布在所述压实组件2的前后方,且三者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31.所述压实组件2包括第一外滚轮壳体202和主碾压轮205,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主碾压轮205的外围,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内填充有冷冻填充料203;
32.所述防滑组件6包括第一副碾压轮601和第二外滚轮壳体604,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副碾压轮601的外围,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内填充有沥青结合料606;
33.所述除尘组件7包括第二副碾压轮701和内滚轮壳体703,所述第二副碾压轮701呈圆柱环台结构,固定在所述内滚轮壳体703的外围,所述内滚轮壳体70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雾化喷头705。
3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防滑组件和除尘组件分别分布在压实组件的前后两侧,并使三者构成三角形结构,不仅使得该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还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轻巧、使用灵活方便,在碾压路面实现平整的同时,还实现了防滑加护、净除灰尘的功能,大大提高对该装置的辅助作用以及自身的工作效率。
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实组件2的体型大于所述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所述防滑
组件6与所述除尘组件7体型相同,所述主碾压轮205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轴206,所述第一固定轴206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法兰207,所述第一副碾压轮60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固定轴602,所述第二固定轴602上安装有第二固定法兰609,所述内滚轮壳体703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固定轴704,所述第三固定轴704上安装有第三固定法兰707,所述第一固定轴206与所述第二固定轴602以及所述第三固定轴704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板4,这样设计,在相同体型的所述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中间连接所述压实组件2,形成重心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该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各个固定法兰均起到方便将各个固定轴与其他部件相连接以及固定的作用。
3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的外围包覆有防粘干燥涂层201,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的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一注入口204,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的内部设有制冷器,所述冷冻填充料203填满整个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的内部,这样设计,所述防粘干燥涂层201有效起到防止所述压实组件2在碾压路面的过程中将路基材料或者所述沥青结合料606卷起并粘粘在轮子上,避免出现打滑现象,所述冷冻填充料203可由所述第一注入口204注入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的内部,利用所述制冷器冰冻,使得所述第一外滚轮壳体202在碾压路面的过程中,对路面起到降温碾实的作用,防止路面温度过高造成粘粘现象。
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碾压轮601和第二外滚轮壳体604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护加固层603,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的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二注入口605,所述沥青结合料606填充至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内一半的容积,这样设计,所述沥青结合料606从所述第二注入口605灌入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内,所述第一防护加固层603可以起到加固所述防滑组件6的作用。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的外层设置有防腐耐磨层607,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的外层壳体上与所述防腐耐磨层607上相连通开设有多个通孔608,且所述通孔608均匀间隔分布,这样设计,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内的半桶的所述沥青结合料606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保持降落并堆积在所述第二外滚轮壳体604的下半部分,并可顺利从所述通孔608中溢出,经由所述防滑组件6、压实组件2和除尘组件7的碾压,夯实底面,防止打滑。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副碾压轮701和内滚轮壳体703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护加固层702,所述内滚轮壳体703呈圆柱体结构,内部罐装有水,且所述内滚轮壳体703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雾化喷头705相连的抽水泵,所述雾化喷头705上环设有接管喷嘴706,这样设计,所述内滚轮壳体703内部的水经由所述抽水泵泵入所述雾化喷头705,并从所述接管喷嘴706中呈雾状喷出,防止施工过程路面灰尘较重,对工人和机器造成损害。
40.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主碾压轮205上的支架组件1,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置物顶板101和固定框架103,所述固定框架103居中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206上,所述第一固定轴206的端部安装有电机3,所述置物顶板101经由支撑架102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103的上方,这样设计,所述置物顶板101平行位于所述固定框架103的上方,所述支架组件1既起到固定连接所述压实组件2、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的作用,又起到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4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架103与所述防滑组件6、除尘组件7之间分别连接有避
震杆5,所述固定框架103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头104,所述避震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501和第二连接头502,所述第一连接头501铰接至所述第二固定法兰609和第三固定法兰707,所述第二连接头502活动套接至所述安装头104,这样设计,所述避震杆5分别在所述防滑组件6和除尘组件7的两侧连接至所述固定框架103的四角,使得该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避震效果得到保障。
42.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架102的一端经由第一固定座105固定套接至所述固定框架103上,所述支撑架102的另一端经由第二固定座106固定至所述置物顶板101的底端,且所述支撑架102呈倾斜角度安装在所述置物顶板101和固定框架103之间,这样设计,所述支撑架102具有多根,分别倾斜为位于所述置物顶板101和固定框架103之间,使得所述支架组件1结构更加稳定。
43.在一实施例中,置物顶板101上固定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内设有马达,所述安装座8上设有与所述马达转动连接的转动轴801,所述转动轴801上安装有3d扫描仪9,所述3d扫描仪9上设有操纵面板901,这样设计,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转动轴801带动所述3d扫描仪9实现360度旋转,所述3d扫描仪9实时扫描勘测施工路面,提供安全保障。
44.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