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


背景技术:

2.城市交通管理中,不仅是针对汽车行驶道路规范管理,同时还包含了城市道路行人规范管理。
3.交通“潮汐现象”是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小;应对早晚高峰车流的一种典型解决方法是启用潮汐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目前的潮汐车道是定时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期的规定的时间内改变潮汐车道的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采用的也是地面双黄线和交通指示灯对车道方向实施控制;传统的利用地面双黄线和交通指示灯对车道方向实施控制的方式,由于众多车辆“顶牛”、标识不够清楚等诸多弊端,逐渐被在车道边设置隔离带的方式替代;而通过人工在不同车道间设置隔离带由于工作量巨大,实施起来有诸多不便,故又有许多新兴的智能化潮汐车道应运而生;但现有的早、晚高峰期人工设置潮汐道路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效率低,且潮汐车道变换不易,同时高速行驶的车辆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风险系数较高。
4.而道路行人的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闯红灯现象,目前行人规范,主要是依靠路人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的规则,但总有投机取巧的行人,无视交通规则,从而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5.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可以升降道路交通护栏,不仅可以应用在道路潮汐护栏中,用以对车辆交通行驶管理;同时还能应用在路口对道路行人做规范管理,以防止行人闯红灯。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潮汐车道管理和道路过往行人规范管理的折扇式缓升降护栏。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包括若干个等距离排布的护栏以及位于最前端护栏底部设置的动力机箱,该动力机箱预设在道路的路基内,所述动力机箱包括外箱体和外箱体顶部固定的盖板;所述动力机箱的内部分别固定有安装支架、控制单元组件和移动供电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组件与移动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通过第三销轴活动安装有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
8.所述护栏包括安装在道路路面的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中部预制有契合槽,契合槽的两侧预制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两侧预制有销轴孔位;两个连接槽的内部通过第一销轴配合销轴孔位均转动连接有立杆,两根立杆的一侧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一传动拉钩;所述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的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两个传动拉钩之间,且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与传动拉钩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传动拉钩的底端;两个立杆的顶端且远离
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的一侧安装有警示板,两个立杆的中部位置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有联杆轴;相邻两个护栏之间的联杆轴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安装基座的两侧为凸起的斜面结构,且安装基座、立杆和横向拉杆均采用高强度抗压的金属型材构成;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和横向拉杆具备良好的抗压效果,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横向拉杆的中断设有led隐形发光带。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控制单元组件内部设有无线信号传输机构,该无线信号传输机构的信号连接端口分别于交通信号灯控制单元和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的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组件中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的控制终端以及横向拉杆上的led隐形发光带的连接端口电连接,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操作时的便利性,实现远程操控和同步管理的目的。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连接槽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承重基台,所述承重基台的顶部到安装基座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警示板的厚度,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在受到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驱动降下后,其警示板能够嵌入安装基座内,且承重基台同时对警示板进行托举,借助承重基台的顶部到安装基座顶部之间距离差,避免车辆直接碾压在警示板上,使得安装基座能够对警示板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效果;所述连接槽的内侧设有一层减震垫,该设计能够避免立杆降下后与连接槽之间产生噪音,同时也对立杆起到保护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传动拉钩和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位于同侧,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收缩后其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与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位置低于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与传动拉钩之间连接的位置,该结构设计能够确保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顺利对立杆实施推拉。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警示板的正面固定有太阳能面板组件;警示板的背面安装有灯光警示组件,所述太阳能面板组件与灯光警示组件之间固定有承重保护板,所述警示板外沿设有警示荧光贴条;所述承重保护板的中部固定有倾斜震动感应开关,立杆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加强筋,且立杆顶端的内部还固定有电池组,倾斜震动感应开关与电池组电连接,且倾斜震动感应开关、灯光警示组件和电池组之间串联,所述太阳能面板组件与电池组电连接,电池组与移动供电单元电连接,移动供电单元与城市市电连接,该设置能够使得立杆在转动时,通过倾斜震动感应开关的设计,使得灯光警示组件的电路闭合,警示灯亮起对过往车量和行人进行提示,同时通过设计的太阳能面板组件、电池组和移动供电单元,能够使得护栏在正常升起的状态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至移动供电单元和电池组内,具备独立的备用供电系统,不受城市供电影响;使得该护栏能在市电停电的情况正常运行。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护栏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护栏与护栏之间的距离与立杆的高度相适配;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完全降下后,立杆的顶端刚好嵌入后面相邻的安装基座内,确保横向拉杆也完全嵌入到两个立杆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其中两个所述立杆的中部固定有底托,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两个立杆的抗压强度,同时也能确保两根立杆的稳定性;所述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尾端与安装支架连接所使用的第三销轴以及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端头
与传动拉钩连接使用的转轴均为可拆卸插销,该设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护栏动力结构出现故障后,通过拔除插销,拆卸吊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手动放下护栏。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单元组件与道路信号灯和城市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的信号终端无线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或信号灯信号控制,使得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通电后启动,并带动传动拉钩向上运动并推动立杆以第一销轴为中心点向上旋转,立杆在升起的同时通过横向拉杆,同步拉起其余护栏中的立杆,直至立杆垂直于地面后停止运动,并且配合设置的倾斜震动感应开关,使得立杆在运行时,警示板上的灯光警示组件以及横向拉杆上的led隐形发光带同步对过往车辆或行人进行灯光警示,提示车辆或行人整个护栏装置正在运行,相比目前传统的潮汐车道变换操作来讲,该安全护栏在使用时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不仅能够适用于潮汐车道管理,同时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安装在人行斑马线两端,对过往行人实施规范管理。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栏和动力机箱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与护栏连接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基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杆和联杆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警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警示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警示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立杆端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护栏;101、安装基座;102、连接槽;103、契合槽;104、销轴孔位;105、承重基台;106、立杆;1061、加强筋;1062、电池组;107、第一销轴;108、传动拉钩;109、警示板;110、第二销轴;111、联杆轴;112、太阳能面板组件;113、灯光警示组件;114、承重保护板;115、倾斜震动感应开关;2、动力机箱;201、外箱体;202、盖板;203、控制单元组件;204、移动供电单元;205、安装支架;206、第三销轴;207、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3、横向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
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包括若干个等距离排布的护栏1以及位于最前端护栏1底部设置的动力机箱2,该动力机箱2预设在道路的路基内,动力机箱2包括外箱体201和外箱体201顶部固定的盖板202;动力机箱2的内部分别固定有安装支架205、控制单元组件203和移动供电单元204,控制单元组件203与移动供电单元204电连接,安装支架205的内侧通过第三销轴206活动安装有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
32.护栏1包括安装在道路路面的安装基座101;安装基座101的中部预制有契合槽103,契合槽103的两侧预制有连接槽102,连接槽102两侧预制有销轴孔位104;两个连接槽102的内部通过第一销轴107配合销轴孔位104均转动连接有立杆106,两根立杆106的一侧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一传动拉钩108;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的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两个传动拉钩108之间,且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与传动拉钩108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传动拉钩108的底端;两个立杆106的顶端且远离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的一侧安装有警示板109,两个立杆106的中部位置通过第二销轴110转动连接有联杆轴111;相邻两个护栏1之间的联杆轴111之间通过横向拉杆3连接。
33.安装基座101的两侧为凸起的斜面结构,且安装基座101、立杆106和横向拉杆3均采用高强度抗压的金属型材构成,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106和横向拉杆3具备良好的抗压效果,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横向拉杆3的中断设有led隐形发光带。
34.控制单元组件203内部设有无线信号传输机构,该无线信号传输机构的信号连接端口分别于交通信号灯控制单元和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的终端无线连接,控制单元组件203中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的控制终端以及横向拉杆3上的led隐形发光带的连接端口电连接;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操作时的便利性,实现远程操控和同步管理的目的。
35.连接槽102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承重基台105,承重基台105的顶部到安装基座101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警示板109的厚度,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106在受到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驱动降下后,其警示板109能够嵌入安装基座101内,且承重基台105同时对警示板109进行托举,借助承重基台105的顶部到安装基座101顶部之间的距离差,避免车辆直接碾压在警示板109上,使得安装基座101能够对警示板109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效果;连接槽102的内侧设有一层减震垫,该设计能够避免立杆106降下后与连接槽102之间产生噪音,同时也对立杆106起到保护效果。
36.传动拉钩108和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位于同侧,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收缩后其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与安装支架205之间的安装位置低于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与传动拉钩108之间连接的位置,该结构设计能够确保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顺利对立杆106实施推拉。
37.警示板109的正面固定有太阳能面板组件112;警示板109的背面安装有灯光警示组件113,太阳能面板组件112与灯光警示组件113之间固定有承重保护板114,警示板109外沿设有警示荧光贴条;承重保护板114的中部固定有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立杆106的内部
一体成型有加强筋1061,且立杆106顶端的内部还固定有电池组1062;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与电池组1062电连接,且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灯光警示组件113和电池组1062之间串联,太阳能面板组件112与电池组1062电连接,电池组1062与移动供电单元204电连接,移动供电单元204与城市市电连接,该设置能够使得立杆106在转动时,通过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的设计,使得灯光警示组件113的电路闭合,警示灯亮起对过往车量和行人进行提示,同时通过设计的太阳能面板组件112、电池组1062和移动供电单元204,能够使得护栏在正常升起的状态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至移动供电单元204和电池组1062内,具备独立的备用供电系统,不受城市供电影响;使得该护栏能在市电停电的情况正常运行。
38.护栏1数量不少于四个,且护栏1与护栏1之间的距离与立杆106的高度相适配;该设计能够使得立杆106完全降下后,立杆106的顶端刚好嵌入后面相邻的安装基座101内,确保横向拉杆3也完全嵌入到两个立杆106之间。
39.两个立杆106的中部固定有底托,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两个立杆106的抗压强度,同时也能确保两根立杆106的稳定性,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尾端与安装支架205连接所使用的第三销轴206以及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端头与传动拉钩108连接使用的转轴均为可拆卸插销,该设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护栏动力结构出现故障后,通过拔除插销,拆卸吊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手动放下护栏。
4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41.正常情况下,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此时,整个护栏装置中的立杆106均处于垂直状态,而警示板109上的太阳能面板组件112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1062和移动供电单元204中,当需要降下护栏1时,通过信号灯控制终端或城市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向控制单元组件203发出指令后,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收缩,同步带动传动拉钩108,使得整个护栏装置最前端立杆106以第一销轴107为中心向后旋转倾倒降下,于此同时通过联杆轴111和横向拉杆3的设计,带动后面护栏1中的立杆106同步倾倒降下(注:立杆106处于运动状态下,即降下和升起,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闭合使得灯光警示组件113通电亮起,向过往车辆和行人实施预警提示)直至立杆106完全与地面平行后,完成整个护栏1的下降过程,当需要升起护栏1时,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伸展,推动传动拉钩108向上转动,使得整个护栏装置最前端立杆106以第一销轴107为中心向前旋转升起,于此同时通过联杆轴111和横向拉杆3带动后面护栏1中的立杆106同步升起。
42.应用一:将该护栏装置安装在道路潮汐车道护栏位置时,可对潮汐车道实施规范管理操作。
43.应用二:将该护栏装置安装到人行道两端,通过该护栏内部的控制单元组件203与信号灯的同步连接,控制该护栏的升降,护栏升起时,能够有效对需要过马路的行人或电动车实施阻拦,当护栏降下时,则过往行人车辆可正常通行,对过往行人能够起到有效的规范管理作用。
4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倾斜震动感应开关115、太阳能面板组件112、灯光警示组件113、控制单元组件203、电池组1062、移动供电单元204和防水型电动推拉杆装置207,均为目前智能和电子领域中的常规设备,其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均为目前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因此文中不做详细赘述。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
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