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抗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国内城市的双层高架桥梁大多是以立柱盖梁形式为主,这种双层高架结构形式由于使用了盖梁,导致桥梁结构高度较高,压缩了桥下净空。然而,在机场、车站等净空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双层高架结构就很难平衡结构受力和净空高度的双重需求。如果采用立柱与主梁全固接的结构形式,虽然有效满足了结构受力和净空高度的双重需求,但是由于双层高架上部结构重量较大,桥梁抗震问题就很难解决,尤其在净空有限的高烈度区,立柱与主梁全固接的结构形式的劣势就更加明显。
3.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包括:通过支座与下层立柱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
7.其中,所述支座为减隔震支座;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层主梁、上层立柱以及下层主梁;
8.所述上层主梁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层立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立柱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层主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下层主梁的下端面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下层立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上层立柱位于所述下层主梁的左右两端。
11.优选地,所述下层立柱位于所述下层主梁的左右两端。
12.优选地,所述下层主梁上方的所述上层立柱与所述下层主梁下方的所述下层立柱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13.优选地,所述支座为拉索减隔震支座。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高架结构所采用的减隔震抗震方法,减隔震效果明显,且结构整体高度低,巧妙地解决了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双层高架结构的抗震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高架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高架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18.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19.上层主梁1;上层立柱2;下层主梁3;下层立柱4;支座5。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实施例
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包括:通过支座5与下层立柱4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
25.其中,所述支座5为减隔震支座;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层主梁1、上层立柱2以及下层主梁3;
26.所述上层主梁1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层立柱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立柱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层主梁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2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层主梁3的下端面通过所述支座5与所述下层立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2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上层立柱2位于所述下层主梁3的左右两端。
29.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层立柱4位于所述下层主梁3的左右两端。
3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层主梁3上方的所述上层立柱2与所述下层主梁3下方的所述下层立柱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3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支座5为拉索减隔震支座。
32.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上述双层高架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
33.步骤s1:施工所述下层立柱4;
34.步骤s2:将所述支座5置于所述下层立柱4的上端;
35.步骤s3:在地面上将所述上层主梁1以及所述下层主梁3与所述上层立柱2的梁柱连接处形成横向框架;
36.步骤s4:于所述支座5的上端整体施工所述横向框架;
37.步骤s5:在地面上搭设支架,并施工剩余的下层主梁3;
38.步骤s6:在所述下层主梁3上搭设支架,并施工剩余的上层主梁1,即得所述双层高架结构。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高架结构所采用的减隔震抗震方法,减隔震效果明显,且结构整体高度低,巧妙地解决了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双层高架结构的抗震问题。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
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支座(5)与下层立柱(4)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支座(5)为减隔震支座;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层主梁(1)、上层立柱(2)以及下层主梁(3);所述上层主梁(1)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层立柱(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立柱(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层主梁(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梁(3)的下端面通过所述支座(5)与所述下层立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立柱(2)位于所述下层主梁(3)的左右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立柱(4)位于所述下层主梁(3)的左右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主梁(3)上方的所述上层立柱(2)与所述下层主梁(3)下方的所述下层立柱(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5)为拉索减隔震支座。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包括:通过支座与下层立柱上端面固定连接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支座为减隔震支座;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层主梁、上层立柱以及下层主梁;所述上层主梁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层立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立柱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层主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高架结构所采用的减隔震抗震方法,减隔震效果明显,且结构整体高度低,巧妙地解决了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双层高架结构的抗震问题。抗震问题。抗震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傅吉兴 王明晔 李晨翔 徐俊 李森 蒋垠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