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
背景技术:2.摊铺机的刮板速度、螺旋布料器转速以及摊铺机的移动速度是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作业速度的关联性指标。混合料从运料车卸到摊铺机的过程中,因密度和温度的变化,温度较低的混合料摊铺在基层上会表现出抗变形能力,会使该部分路面的压实度降低,材料间缝隙变大,水分容易进入沥青面层内部,出现水损害现象,最终也会导致路面整体的平整度下降。
3.在沥青混合料工作时,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的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结构复杂,操作不便,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才能完成整个搅拌作业,不适合小型路面的沥青摊铺作业;2、在混料的过程中,混合料未缓慢、连续、均匀摊铺时,或者出现速度过慢或者过快,都可能导致混料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移动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包括底板、啮合机构、限位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的两端部设有一对锥形筒,所述搅拌筒的两侧套设有一对齿轮外环,位于齿轮外环的外侧在搅拌筒的两侧套设有一对槽钢环,所述底板通过啮合机构与搅拌筒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u形框架,每个所述u形框架均卡合设置在对应的锥形筒的外侧,所述搅拌筒的上方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对u形框架固接,所述横板通过限位组件与搅拌筒连接。
7.优选地,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设有若干搅拌桨,其中,一个所述锥形筒的内壁设有逆时针出料挡板,另一个所述锥形筒的外端口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端口内设有锥形内环。
8.优选地,所述啮合机构包括辊轴、从动齿轮,位于一对u形框架之间在底板的顶面左右两侧均设有u形座,所述底板的顶面前后两侧设有一对辊轴,每根所述辊轴的两端部均转动插设在对应的u形座内,位于u形座内在辊轴的两端部均套设有从动齿轮,且每个所述从动齿轮均与对应的齿轮外环啮合连接。
9.优选地,位于从动齿轮的外侧在辊轴的两端部均套设有卡轮,每个所述卡轮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内。
10.优选地,所述搅拌筒的中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齿轮环,所述底板的顶面中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端部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齿轮环的底部啮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长轴、限位轮,所述横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u形限位座,所述横板的底面前后两侧设有一对限位长轴,每根所述限位长轴的两端部均转动插设在对应的u形限位座内,位于u形限位座内在限位长轴的两端部均套设有限位轮,每个所述限位轮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内。
12.优选地,每根所述限位长轴的中部均套设有限位齿轮,每个所述限位齿轮均与齿轮环的顶部前后两侧啮合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承重轮支架,每个所述承重轮支架的开口内均安装有承重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啮合机构的配合使用,从动齿轮均与对应的齿轮外环啮合连接,卡轮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内,增加了搅拌筒转动时底部的稳定性,通过搅拌桨的作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均匀混合搅拌作业;
16.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组件的配合使用,限位轮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内,限位齿轮均与齿轮环的顶部前后两侧啮合连接,增加了搅拌筒转动时顶部的稳定性,沥青混凝土顺着逆时针出料挡板沿着锥形筒排出,方便了进行出料作业;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操作方便,适合进行小型路边的沥青摊铺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筒剖面示意图;
24.图中序号:底板1、电机11、主动齿轮12、辊轴13、u形座14、从动齿轮15、卡轮16、承重轮支架17、承重轮18、搅拌筒2、锥形筒21、搅拌桨22、逆时针出料挡板23、固定环24、锥形内环25、齿轮环26、齿轮外环27、 u形框架3、横板31、限位长轴32、u形限位座33、限位轮34、限位齿轮35。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参见图1-5,具体的,包括底板1、啮合机构、限位组件,底板1的顶面设有横向放置的搅拌筒2,搅拌筒2的两端部
设有一对锥形筒21,搅拌筒2的两侧套设有一对同心固接的齿轮外环27,位于齿轮外环27的外侧在搅拌筒2的两侧套设有一对同心固接的槽钢环28,底板1通过啮合机构与搅拌筒2连接,底板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u形框架3,每个u形框架3均卡合设置在对应的锥形筒21 的外侧,搅拌筒2的上方设有横板31,横板3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u形框架3 固接,横板31通过限位组件与搅拌筒2连接。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2的内壁设有若干交错均布的搅拌桨22,其中,一个锥形筒21的内壁设有逆时针出料挡板23,另一个锥形筒21的外端口设有固定环24,固定环24的外端口内设有锥形内环25,避免了沥青混凝土搅拌时出现外溢的现象。
28.在本实用新型中,啮合机构包括辊轴13、从动齿轮15,位于一对u形框架3之间在底板1的顶面左右两侧均设有u形座14,底板1的顶面前后两侧设有一对辊轴13,每根辊轴13的两端部均转动插设在对应的u形座14内,位于u形座14内在辊轴13的两端部均套设有从动齿轮15,且每个从动齿轮 15均与对应的齿轮外环27啮合连接,位于从动齿轮15的外侧在辊轴13的两端部均套设有卡轮16,每个卡轮16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28内,通过啮合机构的配合使用,从动齿轮15均与对应的齿轮外环27啮合连接,卡轮16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28内,增加了搅拌筒2转动时底部的稳定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2的中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齿轮环26,底板1 的顶面中部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电机轴端部设有同轴联接的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与齿轮环26的底部啮合连接,方便了带动搅拌筒2进行转动作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板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承重轮支架17,每个承重轮支架17的开口内均安装有滚动连接的承重轮18,方便了带动装置整体进行快速移动。
31.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还存在搅拌筒的顶部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长轴32、限位轮34,横板3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u形限位座33,横板31的底面前后两侧设有一对限位长轴32,每根限位长轴32的两端部均转动插设在对应的u形限位座33内,位于u形限位座33内在限位长轴32的两端部均套设有限位轮34,每个限位轮 34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28内,每根限位长轴32的中部均套设有限位齿轮 35,每个限位齿轮35均与齿轮环26的顶部前后两侧啮合连接,通过限位组件的配合使用,限位轮34均卡合在对应的槽钢环28内,限位齿轮35均与齿轮环26的顶部前后两侧啮合连接,增加了搅拌筒2转动时顶部的稳定性。
33.实施例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4.步骤一,启动电机11,电机11的电机轴带动主动齿轮12同步转动,啮合带动齿轮环26及搅拌筒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齿轮外环27、槽钢环28反向转动,啮合带动从动齿轮15、卡轮16及辊轴13进行正向转动;
35.步骤二,同时,主动齿轮12啮合带动限位齿轮35、限位长轴32及限位轮34同步正向转动,增加了搅拌筒2转动的稳定性;
36.步骤三,通过锥形内环25向固定环24内加入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顺着另一个锥形筒21进入搅拌筒2内,通过搅拌桨22的作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均匀混合搅拌作业;
37.步骤四,搅拌完成后,控制电机11的电机轴反向转动,同步带动搅拌筒 2正向转动,沥青混凝土顺着逆时针出料挡板23沿着一个锥形筒21排出。
38.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沥青混凝土拌和机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操作方便,适合进行小型路边的沥青摊铺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