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修车板结构。
背景技术:2.修车板用于工作人员检查、修理汽车底盘处部件时使用,现有常见的修车板通常仅包括平板及设置于平板下方的多个车轮,工作人员平躺于平板上,而后滑入到汽车底盘下方作业。
3.而当需要近距离查看检查、修理部位时,工作人员只能将上半身上抬,且上抬后并无辅助工具支撑,十分吃力、不便,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修车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修车板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修车板结构,包括修车板主体,所述修车板主体上连接有背板单元,所述背板单元包括与所述修车板主体相连的支撑单元及可相对所述支撑单元转动的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可锁止单元,用于背板的定位。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背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上。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可锁止单元包括
9.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固定于所述支撑单元上,所述定位件上包括有若干限位卡口;及
10.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可相对所述背板转动。
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可锁止单元包括
12.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定位件上包括有若干限位卡口;及
13.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上且可相对所述支撑单元转动。
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转动设置有操作件,所述限位件固设于所述操作件上。
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操作件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限位件往所述限位卡口方向的拉力。
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背板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背板转动方向的弹性力。
1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修车板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修车板主体两侧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1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有延伸部位,所述延伸部位由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修车板主体转动连接处往所述修车板主体方向延伸形成。
1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修车板主体和/或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若干对应的轮。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在修车板上增设背板,背板可翻转,翻转后可通过锁止单元锁定背板的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升工作人员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参见图1及图2,一种修车板结构,包括修车板主体1,修车板主体1包括有座板11,座板11下方可设置若干轮,作为优选的,座板11底面上四个边角处可对应设置一个轮,轮可为普通车轮或万向轮,座板11顶面上可设置用于提升工作人员舒适度的柔性坐垫12,柔性坐垫12可为可拆卸的设置于座板11上或固定设置于座板11上。
26.所述修车板主体1上连接有背板单元2,背板单元2可设置于修车板主体1的后侧位置处,具体的,所述背板单元2包括与所述修车板主体1相连的支撑单元及可相对所述支撑单元转动的背板3,所述背板3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可锁止单元,用于背板3的定位。
27.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3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上,支撑单元又与修车板主体1转动连接,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单元41和第二单元42,第一单元41和第二单元42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修车板主体1的两侧位置处,第一单元41和第二单元42可选用结构相同的部件,如图中所示,可选用杆类部件。
28.为提升使用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背板单元受用户身体重量而上翘(尤其是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有延伸部位43,所述延伸部位43由支撑单元主体部位往一侧延伸而成,具体的,由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修车板主体1转动连接处往所述修车板主体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位43可位于修车板主体1的下方或侧方。
29.可锁止单元可设置于支撑单元的一侧或在支撑单元两侧分别设置,即在第一单元41处和/或第二单元42处设置对应的可锁止单元,可锁止单元包括定位件51及限位件52,定位件51包括有若干与限位件52配合限位的限位卡口511,即当限位件52卡入到限位卡口511内后,限位件52相对定位件51保持限位。
30.而定位件51与限位件52的设置位置可有两种:
31.其一:定位件51固定于支撑单元上,限位件52设置于背板3上且可相对背板3转动。
32.其二:定位件51固定于所述背板3上,限位件52设置于支撑单元上且可相对支撑单元转动。
33.以上述第一种方式为优,进一步的,背板3上转动设置有操作件6,操作件6两端可设置手柄61,便于操作,所述限位件52固设于所述操作件6上,随其转动而转动,而为提升操作件6使用时的稳定性,可在背板3背部固设若干连接件62,如图2所示,操作件6穿设与连接件62上。
34.为便于限位件52与限位卡口511的配合,可在所述操作件6与所述背板3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63,第一弹性件63可为拉簧,第一弹性件63的数量可为多个,用于提供所述限位
件52往所述限位卡口511方向的拉力,具体的,操作件6上具有连接部位64,连接部位64与第一弹性件63的一端相连,第一弹性件63的另一端与背板3背面相连,如图2所示。
35.为进一步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性、舒适度,所述背板3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7可为弹簧,用于提供背板3转动方向的弹性力,具体的,第二弹性件7的一端与背板3背面相连,另一端与设置于第一单元41与第二单元42之间的横板43相连,如图2所示。
36.同样的所述支撑单元上亦可设置有若干轮,作为优选,可在第一单元41外端或两端、第二单元42外端或两端分别设置对应的轮,该处的轮可与设置于修车板主体1处的轮的类型相同,而背板3与工作人员接触的面亦可设置柔性垫,柔性垫可选择可拆卸的方式或固定的方式设置于背板3上。
37.可锁止单元又可为气缸或油缸等能够在背板3转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定位的其他结构。
38.使用时,工作人员坐于修车板主体1处,根据实际需要,以转动操作件6的方式将限位件52与限位卡口511分离,而后可通过背部力量调整靠背3的角度,待合适后,将限位件52与限位卡口511卡接即可,限位件52与限位卡口511需要卡接时,可直接松开操作件6,通过第一弹性件63的力使两者卡接。
39.使用完毕后,将限位件52与限位卡口511分离,将修车板主体1往支撑单元方向翻转并带动靠背3同步翻转,使得三者折叠,折叠后,限位件52与最下方的限位卡口511连接锁定靠背3,而修车板主体1与支撑单元可通过挂钩等方式将两者连接。
4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