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拉手,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更稳定、简单,直线平移,定位精准的车门外拉手自动隐藏伸展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汽车零部件都追求高科技、高质量。车辆外拉手的新颖性对车辆的整体美观性至关重要,车辆的门拉手从过去的外露式正向更美观、使用更方便的自动伸展的隐藏式发展。零配件行业也就有了对隐藏式拉手的精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拉手在回缩隐藏时,拉手与车门中的拉手孔之间的周圈间隙为2mm。所以:拉手在隐藏时,如少有误差,2mm的周圈间隙会非常明显,则会严重影响车辆的整体外观。还因拉手的使用频繁,所以对其的技术结构及制作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目前也有许多正在使用及公开的关于隐藏式拉手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09195634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虽然其结构简单合理,也可完全实施。又如专利号为2019203504821的实用新型也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结构,它们的技术结构较相似,也基本代表了现有的技术方案。
4.采用的都为水平式的四边形的折叠原理,虽然其结构也合理且可实施,但因其为四连杆轴接原理,所以其的隐藏与伸展有一个弧度,而无法直线平动,也因轴接点较多,所以会出现精准性不高及结构较复杂等问题。且因连杆有相对的长度,所以对其在制作及使用时,连杆可能变形,出现成品率不高等问题。
5.目前也有垂直式的四边形折叠伸展原理,虽然也在实施,但也避免不了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
6.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试图开发一种结构更稳定、简单,直线平移,定位精准的车门外拉手自动隐藏伸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稳定、简单,直线平移,定位精准的车门外拉手自动隐藏伸展装置。
8.一种车门外拉手的自动隐藏伸展装置,包括基座架、隐藏拉手、开门联动机构及电动伸缩器,所述的基座架包括内套架、外套架及外安装板,所述的隐藏拉手包括平动连接件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架的上下两侧的左右各设置有伸展直槽,所述内套架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驱动套架,所述驱动套架的上下两侧的左右与所述的伸展直槽相对应处各设置有驱动斜槽,所述的驱动套架相对于所述的内套架可左右移动;
9.所述平动连接件的左右各设置有滑轴,左右所述滑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滑动在上下两侧的左右所述的伸展直槽与所述的驱动斜槽的交叉之间;
10.所述驱动套架的左右移动,可以利用所述的驱动斜槽与所述的伸展直槽对所述滑轴的相互作用,驱动所述的平动连接件在所述的内套架中内外移动。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内套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套架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伸展弹簧,所述的伸展弹簧始终使所述的驱动套架向右侧移动,在所述的驱动斜槽对所述滑轴的作用下,使所述的平动连接件始终向所述内套架的内侧隐藏;
12.所述驱动套架的右侧设置有缓冲消音接触件,所述基座架的右侧设置有电动伸缩器,所述的电动伸缩器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及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顶抵在所述缓冲消音接触件上。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平动连接件的左右分别固定设置有轴接件及限位件,所述拉手的右端轴接在所述的轴接件中;
14.所述的拉手与所述的轴接件之间的轴接处上设置有拉手弹簧,所述的拉手弹簧始终将所述拉手的左端向内压制。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基座架的左下侧活动设置有开门联动机构,所述的开门联动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的内套架中的拉手牵引轮及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套架下侧的开门致动件,所述拉手牵引轮的下侧固定设置有联动轴,所述的联动轴穿过所述内套架的下侧及所述外套架的下侧,所述联动轴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的开门致动件。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与所述开门联动机构同侧的所述拉手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牵引挂件,所述的拉手牵引轮上设置有线槽及固定孔,所述的拉手牵引轮与所述的牵引挂件之间的所述线槽及所述的固定孔中设置有牵引索,所述的拉手牵引轮与所述内套架的下侧之间的所述联动轴上设置有内复位弹簧,所述的内复位弹簧利用所述的拉手牵引轮及牵引索,始终将同侧所述的拉手向内拉紧;
17.所述的内复位弹簧的扭力较小。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联动轴与所述的开门致动件为固定设置,所述开门致动件的上侧活动套接有开门牵引件,所述的开门牵引件上设置有牵引槽及固定孔,所述的牵引槽及所述的固定孔中设置有车门开门拉索;
19.所述的开门牵引件与所述外套架的下侧之间设置有外复位弹簧,所述的外复位弹簧始终利用所述的开门牵引件将所述的车门开门拉索拉紧;
20.所述的外复位弹簧的扭力较小。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开门致动件上设置有开门顶件,所述的开门牵引件包括下侧与所述开门顶件相接触的开门受力块。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驱动套架的上下两侧各固定设置有阻尼齿条,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外套架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阻尼器,所述的阻尼齿条与所述阻尼器的齿轮相啮合。
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内套架的上下两侧与所述的驱动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吻合的平移滑槽及平移滑条,上下所述的平移滑槽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a,上下所述的平移滑条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b。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驱动套架的上下两侧与所述的外套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吻合的平移滑条b及平移滑槽b,上下所述的平移滑条b及上下所述的平移滑槽b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
2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26.一、拉手直线伸缩,不会如四连杆那样弧线伸展、隐藏,所以其精准性更好。
27.二、利用伸展直槽与驱动斜槽替代现有技术的四边形连杆结构,槽孔不易变形,轴接点也更少;所以稳定性会更好。
28.三、结构及生产工艺更简单,不易损坏,也更耐用。
附图说明
29.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移动过程立体结构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拉手伸展时的立体结构仰侧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的驱动套架安装及部分分解结构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的分解结构仰视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开门时的一侧剖视立体结构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弹出时的侧剖视立体结构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隐藏时的剖视及开门牵引机构下侧分解立体结构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开门牵引机构分解立体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仰视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滑槽设置在外套架中的驱动套架安装外视图: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滑槽设置在外套架中的驱动套架分解图: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开门时的一端按压另一端弹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待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如图1、8所示:a为外侧,b为下,c为右;
46.1.基座架,4.开门牵引机构
47.11.内套架,12.驱动套架,13.外套架,14.外安装板,16.安装孔,17.轴孔,19.伸展弹簧;
48.21.伸展直槽,22.驱动斜槽,23.平移滑槽,24.平移滑条,25.阻尼齿条,26.阻尼器,28.缓冲消音接触件,29.电动伸缩器;
49.31.平动连接件,32.滑轴,33.轴接件,35.限位件,37.拉手,38.牵引挂件,39.拉手弹簧;
50.41.拉手牵引轮,42联动轴,43.牵引索,45.内复位弹簧,46.开门牵引件,47.开门致动件,48.开门顶件,49.外复位弹簧;
51.230.安装空档区a,240.安装空档区b,231.平移滑槽b,241.平移滑条b:
52.461.开门受力块,471.开门顶件。
53.如图1至5所示:一种车门外拉手的自动隐藏伸展装置,包括基座架1、隐藏拉手、开门联动机构4及电动伸缩器29,基座架1包括内套架11、外套架13及外安装板14,隐藏拉手包括平动连接件31及拉手37,内套架11的上下两侧的左右各设置有伸展直槽21,内套架1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驱动套架12,驱动套架12的上下两侧的左右与伸展直槽21相对应处各设置有驱动斜槽22,驱动套架12相对于内套架11可左右移动;
54.平动连接件31的左右各设置有滑轴32,左右的滑轴32上下两端分别滑动在上下两侧的左右的伸展直槽21与驱动斜槽22的交叉之间;
55.驱动套架12的左右移动,可以利用驱动斜槽22与伸展直槽21对滑轴32的相互作用,驱动平动连接件31在内套架11中内外移动。
56.如图2、4、8所示:内套架11的一端与驱动套架1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伸展弹簧19,伸展弹簧19始终使驱动套架12向右侧移动,在驱动斜槽22对滑轴32的作用下,使平动连接件31始终向内套架11的内侧隐藏;
57.驱动套架12的右侧设置有缓冲消音接触件28,基座架1的右侧设置有电动伸缩器29,电动伸缩器29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及伸缩杆,伸缩杆的外端顶抵在缓冲消音接触件28上。
58.平动连接件31左右的滑轴32被限制内套架11的上下、左右的伸展直槽21中,利用设置在驱动套架12上,与上下、左右的伸展直槽21相对应的驱动斜槽的左右移动,对滑轴32、平动连接件31及拉手37实施直线的内外移动(隐藏与弹出),此技术方案简单而实用,比现有的技术定位更精准,稳定性更好。
59.内套架11与外套架13为一体设计,外安装板14可与它们为一个整体,也可后期安装固定为一体。
60.如图3到6、10所示:平动连接件31的左右分别固定设置有轴接件33及限位件35,拉手37的右端轴接在轴接件33中;
61.拉手37与轴接件33之间的轴接处上设置有拉手弹簧39,拉手弹簧39始终将拉手37的左端向内压制。
62.如图6至10所示:基座架1的左下侧活动设置有开门联动机构4,开门联动机构4包括活动设置在内套架11中的拉手牵引轮41及活动设置在外套架13下侧的开门致动件47,拉手牵引轮41的下侧固定设置有联动轴42,联动轴42穿过内套架11的下侧及外套架13的下侧,联动轴42的下端设置有开门致动件47。
63.如图6至9所示:开门联动机构4同侧的拉手37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牵引挂件38,拉手牵引轮41上设置有线槽及固定孔,拉手牵引轮41与牵引挂件38之间的线槽及固定孔中设置有牵引索43,拉手牵引轮41与内套架11的下侧之间的联动轴42上设置有内复位弹簧45,内复位弹簧45利用拉手牵引轮41及牵引索43,始终将同侧的拉手37向内拉紧;
64.内复位弹簧45的扭力较小,只需复位即可。
65.如图6、9所示:联动轴42与开门致动件47为固定设置,开门致动件47的上侧活动套接有开门牵引件46,开门牵引件46上设置有牵引槽及固定孔,牵引槽及所述的固定孔中设置有车门开门拉索;
66.开门牵引件46与外套架13的下侧之间设置有外复位弹簧49,外复位弹簧49始终利用开门牵引件46将车门开门拉索拉紧;
67.外复位弹簧49的扭力较小,只需复位即可。
68.如图9所示:开门致动件47上设置有开门顶件471,开门牵引件46包括可与开门顶件471相接触的开门受力块461。
69.如图2、4、10所示:驱动套架12的上下两侧各固定设置有阻尼齿条25,与其相对应的外套架13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阻尼器26,阻尼齿条25与阻尼器26的齿轮相啮合。阻尼齿条25与阻尼器26的设置,可以让拉手37在回缩隐藏时,更具缓冲性,也更安全。阻尼齿条25与阻尼器26也可设置为一组。
70.如图2、5所示:内套架11的上下两侧与驱动套架12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吻合的平移滑槽23及平移滑条24,上下的平移滑槽23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a230,上下的平移滑条24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b240。
71.如图11、12所示:驱动套架12的上下两侧与外套架13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吻合的平移滑条b241及平移滑槽b231,上下的平移滑条b241及上下的平移滑槽b231中各设置有安装空档区。安装空档区是为了安装驱动套架12所设置。
72.驱动套架12可利用平移滑条24,与内套架11上的平移滑槽23相互配合,如图2、5所示,这是一种组合配套的技术方案。
73.驱动套架12也可利平移滑条b241,与外套架13上的平移滑槽b231相互配合,如图11、12所示,这是另一种组合配套的技术方案。
74.在安装驱动套架12时,由内向外,对准安装空档区a230及安装空档区b240推平,然后向左移动即可,如图4、11所示。
75.在平移滑槽23与平移滑条24的相互作用下,驱动套架12相对于内套架11只能左右移动,而驱动套架12的左右移动,即可驱动平动连接件31及拉手37实施内外直线移动。
76.如图6所示:外套架13的内侧各设置有滑轴32的安装缺口,使驱动斜槽22的内端完全外露,以方便滑轴32的安装。
77.安装平动连接件31时,先将驱动套架12向右移动,至驱动斜槽22的内端对准伸展直槽21,将平动连接件31放入内套架31中,即可从上下两侧将左右的滑轴32安装在平动连接件31中,如图4所示。滑轴32可设计成左右、上下四件,也可设置成左右两件。
78.在伸展弹簧19的作用下,驱动套架12始终向右侧移动,使平动连接件31处于内套架11的内侧(隐藏状态),如图8所示。
79.安装拉手37比较简单,本技术不作过多阐述。
80.开门牵引机构4是为车辆的机械开门而设置的;但也可设计成触感式电动开门,即在拉手37的内侧设置一个触感器,在车门与车辆门框之间设置一个电磁或是电动门扣装置,两者通过车载控制器相电连接,人们的手在抓握拉手37时,此门即可自动打开。
81.拉手牵引轮41与联动轴42为一个整体,内套架11及外套架13的上侧各设置有安装孔16,安装孔16的直径大于拉手牵引轮41的直径,方便拉手牵引轮41从安装孔16中安装进去。
82.拉手牵引轮41设置在平动连接件31的左侧,两者互不影响。
83.开门牵引机构4的安装说明:如图9所示:联动轴42上先套上内复位弹簧45(扭力较
小,可复位即可),穿过安装孔16,将联动轴42的下端穿过内套架11及外套架13下侧的轴孔;拉手牵引轮41下侧的圆块为内复位弹簧45一端的受力点,另一端受力在内套架11上;外套架13下侧的三角块为外复位弹簧49一端的受力点,而另一端受力在开门牵引件46的上侧;在联动轴42的下端套接上外复位弹簧49(扭力较小,可复位即可)、开门牵引件46,再固定上开门致动件47;在拉手牵引轮41与拉手37左端内的牵引挂件38之间安装上牵引索43即可。
84.在拉手37隐藏时,固定在开门致动件47上的开门顶件471与开门牵引件46中的开门受力块461有一段距离,如图2、9所示。
85.在拉手37向外弹出伸展时(即车辆的总锁在遥控器开锁后,电动伸缩器29伸展),固定在开门致动件47上的开门顶件471刚好与开门牵引件46中的开门受力块461接触,如图3、9所示。
86.拉手37一端向外拉时,如图6、9所示:开门顶件471带动开门受力块461,带动开门牵引件46转动,利用安装在开门牵引件46上的车门开门拉索,对此车门实施开门。
87.基座架1右侧的电动伸缩器29最后安装;再在外套架13的上下两侧或其中一侧安装上阻尼器26。
88.如图8所示:电动伸缩器29中的伸缩杆与固定在驱动套架12右侧的缓冲消音接触件28的抵触式设置(而不是连接),是为了万一在电动伸缩器29无电或是故障的情况下,也可用手动开门。如图13所示:拉手37与轴接件33的轴接点右端向内按压,左端就会向外弹出,此时再用手将拉手37拉出,即可实施开门。
89.如图8所示:车辆启动或总锁锁上时,平动连接件31及拉手37即自动隐藏。
90.如图1、3所示:总锁开启时,平动连接件31及拉手37即自动伸展、弹出。
9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