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离合器和锁体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离合器和锁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器和锁体。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锁体,挂挡往往只设计在下压开门方向上,上提则可直接将方舌打出。当未关门的状态下,如果用户不小心将方舌打出,则关门时方舌将会撞击门框,对门和锁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和锁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体在未关门容易误将方舌打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轴向依次叠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表面上均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到离合器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合件,离合件径向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上,离合件具有离合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位于离合凸起的两侧,离合件具有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当离合件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与第一凸起周向对齐并与第二凸起错开,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挤压离合凸起,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与第二凸起错开,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当离合件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与第二凸起周向对齐并与第一凸起错开,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与第一凸起错开,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挤压离合凸起,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
5.进一步地,离合器还包括销钉,销钉设置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中的一者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二方向转动时通过销钉带动第二连接件同步转动,第三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通过挤压离合凸起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
6.进一步地,销钉活动设置,并能够在伸入第一连接件和伸入第三连接件的位置之间切换,以改变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二者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关系。
7.进一步地,离合件伸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侧面沿离合器的轴向延伸,并形成离合凸起,且离合件朝向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两侧均具有离合凸起,两侧的离合凸起分别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
8.进一步地,离合件具有避让凹部,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不与离合凸起周向对齐时,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与避让凹部周向对齐,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在避让凹部内运动,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
9.进一步地,离合器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并为第二连接件提供向初始状态转动的复位力。
10.进一步地,离合器还包括与解锁钥匙配合的离合芯子,离合芯子可转动地设置,第二连接件套设在离合芯子外侧,离合芯子的周面具有深度不同的多个台阶,离合芯子转动时,台阶的台阶面挤压离合件,并使离合件在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体,包括:锁舌;上述的离合器,离合器与锁舌驱动配合,离合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各把手连接,并在把手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锁舌解闭锁动作;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离合器的离合件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离合件在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之间运动。
12.进一步地,锁体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位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锁舌中的至少一者的运动路径上,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锁舌中的至少一者的状态。
13.进一步地,锁体还包括电控板,检测组件和驱动组件均与电控板电连接,电控板接收检测组件检测到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控制驱动组件的动作。
14.进一步地,锁体还包括自锁组件,自锁组件包括:自锁锁舌,自锁锁舌活动设置,并具有伸入锁舌运动路径的止挡位置和退出锁舌运动路径的避让位置;自锁驱动组件,自锁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伸入或退出自锁锁舌,以将自锁锁舌锁定在止挡位置,或由止挡位置解锁。
15.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离合件,并且离合件的离合凸起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上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按需进行挂档或游离配合,具体而言,当离合件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与第一凸起周向对齐并与第二凸起错开,此时离合凸起可以与第一凸起挤压配合而无法与第二凸起进行配合,由于第一凸起位于离合凸起的一侧,因而当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才能够挤压离合凸起,实现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的效果;若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二方向转动时,此时的离合凸起与第一凸起分离,二者之间没有挤压带动的作用,并且由于离合凸起与第二凸起错开,因而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也就是说,离合件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的第一方向挂档、第二方向游离。相似地,当离合件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与第二凸起周向对齐并与第一凸起错开,此时,若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与第二凸起分离,二者之间没有挤压带动的作用,并且由于离合凸起与第一凸起错开,因而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若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才能够挤压离合凸起,实现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也就是说,离合件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或第三连接件的第二方向挂档、第一方向游离。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离合器形成下压和上提双游离的方式,锁体在使用时外把手无法下压开锁时内外把手可以上提打出锁舌,而外把手可以下压开锁时内外把手上提均无法打出锁舌,从而避免了人员误操作导致未关门时锁舌被打出的情况,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2中的锁体在离合件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3中的锁体的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打出方舌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2中的锁体在离合件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示出了图2中的离合器的离合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示出了图2中的离合器的离合件与第三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锁体在自锁锁舌阻碍方舌回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示出了图8中的锁体的自锁驱动组件解锁自锁锁舌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示出了图8中的锁体在自锁锁舌阻碍方舌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8.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凸起;20、第二连接件;21、连接本体;22、斜舌拨动件;23、方舌传动件;30、第三连接件;31、第二凸起;40、离合件;41、离合凸起;42、避让凹部;50、复位件;60、离合芯子;70、锁舌;80、驱动组件;90、检测组件;100、电控板;110、自锁组件;111、自锁锁舌;112、自锁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0.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1.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体在未关门容易误将方舌打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和锁体。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锁体的离合器,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第三连接件30和离合件40,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和第三连接件30之间轴向依次叠置,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朝向第二连接件20的表面上均具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且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到离合器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合件40径向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上,离合件40具有离合凸起41,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分别位于离合凸起41的两侧,离合件40具有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当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41与第一凸起11周向对齐并与第二凸起31错开,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11挤压离合凸起41,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带动第二连接件20
转动;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41与第二凸起31错开,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不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当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41与第二凸起31周向对齐并与第一凸起11错开,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41与第一凸起11错开,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不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31挤压离合凸起41,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
3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离合件40,并且离合件40的离合凸起41与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上的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按需进行挂档或游离配合,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41与第一凸起11周向对齐并与第二凸起31错开,此时离合凸起41可以与第一凸起11挤压配合而无法与第二凸起31进行配合,由于第一凸起11位于离合凸起41的一侧,因而当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起11才能够挤压离合凸起41,实现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的效果;若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此时的离合凸起41与第一凸起11分离,二者之间没有挤压带动的作用,并且由于离合凸起41与第二凸起31错开,因而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不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也就是说,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的第一方向挂档、第二方向游离。相似地,如图5所示,当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离合凸起41与第二凸起31周向对齐并与第一凸起11错开,此时,若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离合凸起41与第二凸起31分离,二者之间没有挤压带动的作用,并且由于离合凸起41与第一凸起11错开,因而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不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若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31才能够挤压离合凸起41,实现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也就是说,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的第二方向挂档、第一方向游离。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离合器形成下压和上提双游离的方式,锁体在使用时外把手无法下压开锁时内外把手可以上提打出锁舌70,而外把手可以下压开锁时内外把手上提均无法打出锁舌70,从而避免了人员误操作导致未关门时锁舌70被打出的情况,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6.本实施例以包括离合器的锁体应用于柜体为例进行说明,相应地,锁体安装于柜门上,第一连接件10与内把手配合,第三连接件30与外把手配合,第一方向为上提把手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下压把手的方向。按照上述的配合方式,关门时,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此时内把手上提可打出锁舌70,外把手下压无法解锁锁体,从而实现柜门的闭锁;开门时,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此时外把手下压解锁锁体,柜门可以打开,同时内外把手上提均无法打出锁舌70,从而避免未关门时锁舌70被打出的情况。图3至5中的剖视均是示出的第三连接件3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配合关系与之相同。当然,锁体的具体应用场景、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具体配合的把手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其也能够实现上述的效果。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并且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二者的结构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离合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二者是同时进行配合的,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分别通过各自上的第一凸起11带动第二连接件20
转动;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分别通过各自上的第二凸起31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
38.为了保证内把手无论在何时都能够下压解锁锁体,本实施例的离合器还包括销钉,销钉沿离合器的轴向穿设在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中的一者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0与内把手配合,因而本实施例的销钉穿设在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之间,并且销钉与第一连接件10之间采用单向传动的方式,即内把手下压,第一连接件1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连接件10才能够挤压销钉使得第二连接件20向第二方向同步转动,若第一连接件10向第一方向转动,则其会与销钉分离,从而无法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这样,一方面,无论离合件40的位置如何,内把手下压均能够通过销钉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实现解锁,另一方面销钉的设置不会对内把手的上提产生影响,即内把手上提时无法通过销钉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从而保证未关门时内、外把手均无法将锁舌70打出。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内把手下压时通过销钉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的方式与通过离合件40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的方式不冲突,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其动作结果是一致的,销钉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内把手在任何时候下压都能够解锁。而外把手配合的第三连接件30需要通过与离合件40之间的前述配合,即通过挤压离合凸起41才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
40.在本实施例中,销钉活动设置,并能够在伸入第一连接件10和伸入第三连接件30的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销钉保持在第二连接件20上,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改变与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之间的配合关系。这样,配合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的设置方式,使得本实施例的离合器可以根据开关门方向等安装需要调整内外方向,第一连接件10既可以与内把手配合也可以与外把手配合,第三连接件30相同,安装时只需要根据安装方向的需求调整销钉的位置即可,从而增加了离合器的适应性,使得离合器能够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当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具体配合的把手交换时,前述的配合关系、动作方式等也相应交换即可。当然,若需要对内把手下压解锁也进行管控,则可以不设置销钉,此时,内把手下压能否解锁也受到离合件40的控制。
41.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沿离合器的径向紧密排列,第一凸起11相比第二凸起31靠近离合器的中心,且二者周向错开,离合件40位于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周向之间,离合件40的径向运动即可使得离合凸起41在与第一凸起11配合的第一对接位置和与第二凸起31配合的第二对接位置之间改变。当然,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42.本实施例的离合件40伸入第二连接件20的一端侧面沿离合器的轴向延伸,并形成离合凸起41,并且由于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位于第二连接件20的两侧,因而离合件40朝向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的两侧对称位置处均具有离合凸起41,从而使得离合件40形成t形结构,t形结构相对的两端即为两个离合凸起41,这样,两侧的离合凸起41即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上的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配合。当然,离合凸起4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两个离合凸起41在离合件40两侧不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的具体排列方式同步进行调整即可,只要保证离合件40径向运动时两个离合凸起41可以分别与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对应配合即可。
4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离合件40与第一凸起11配合时与第二凸起31之间发生干涉,本实施例在离合件40上开设有避让凹部42。当第一凸起11或第二凸起31不与离合凸起41周向对齐时,第一凸起11或第二凸起31与避让凹部42周向对齐,此时,若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0转动时,第一凸起11或第二凸起31即可在避让凹部42内运动,从而避免第一凸起11或第二凸起31与离合件40之间发生干涉,保证对应的连接件不带动第二连接件20转动,保证运动的可靠性。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由于离合件40位于第一对接位置时靠近离合器的中心,因而此时,离合件40的连接杆部可能会与第二凸起31之间发生干涉,为了避免该情况而设置有避让凹部42,使得此时避让凹部42与第二凸起31周向对齐,离合件40不会影响第二凸起31的运动;而由于离合件40位于第二对接位置时远离离合器的中心,因而离合件40与第一凸起11分开,二者之间自然不会有干涉,当然,若此时的离合件40与第一凸起11之间可能会有干涉,也可以相应设置避让凹部42进行避让。当然,当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31的具体设置方式改变时,避让凹部42的具体位置以及相配合的凸起也对应改变即可,并且避让凹部42的数量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
44.在本实施例中,离合器还包括复位件50,复位件50为弹簧,复位件5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0连接,另一端与锁体的内壁连接,从而为第二连接件20提供向初始状态转动的复位力,使得第二连接件20在未受到带动时始终处于初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件20的初始状态即为第二连接件20未受到第一连接件10或第三连接件30带动时的位置,也就是第二连接件20不带动锁舌70解锁的位置。
45.如图1所示,离合器还包括与解锁钥匙配合的离合芯子60,离合芯子60可转动地设置在离合器的中心处,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和第三连接件30三者均套设在离合芯子60外侧,离合芯子60的周面具有多个台阶,多个台阶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由于本实施例的离合件40具有两个位置,因而台阶设置有两个,即上述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且两个台阶周向延伸且深度不同。这里所说的台阶的深度是指台阶面与离合芯子60中心的距离,距离越大台阶面越浅,距离越小台阶面越深。由于本实施例采用沿远离离合器中心的方向,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31的排列方式,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台阶最深,第二台阶最浅。当离合件40与深度最深的台阶,即第一台阶对齐时,由于第一台阶的深度深,因此离合件40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使得离合件40能够在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之间切换;当离合件40与深度最浅的台阶,即第二台阶对齐时,由于第二台阶的深度浅,因而离合件40没有径向活动的空间,使得离合件40只能够在一个位置,即第二对接位置。当然,当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31的具体设置方式改变时,各台阶的位置以及与离合件40位置的对应关系也相应改变即可。
46.本实施例的离合芯子60具有多种功能,其一、在安装离合器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离合芯子60的位置,若不需要离合芯子60发挥作用,则可以将离合芯子60固定设置,其第一台阶保持对齐离合件40即可,此时离合芯子60不会对离合件40的运动起到控制效果;若需要离合芯子60发挥作用,则将离合芯子60设置成与解锁钥匙相配合,解锁钥匙可带动离合芯子60转动,离合芯子60的两个台阶可分别与离合件40配合,从而使得离合芯子60也起到对离合件40的管控,同样可实现下压和上提的挂挡转换。其二、离合芯子60可以起到紧急解锁的作用,由于离合芯子60转动时,离合芯子60的台阶侧壁能够挤压离合件40,从而使离合
件40在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之间切换,实现离合器的紧急解锁。当然,当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31的具体设置方式改变时,离合芯子60与离合件40的具体配合也相应改变,但是依旧能够实现上述的配合效果。
47.本实施例的台阶由开设在离合芯子60周面上的凹部形成,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离合芯子60的周面开设有一个凹部,这样,凹部与离合芯子60的外表面之间就形成了两个台阶。具体到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即为,凹部的底面作为第一台阶,离合芯子60的整个外表面作为第二台阶。当然,台阶也可以由凸起形成,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台阶的数量,相应地,凹部的数量也可以相应改变。
48.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体,包括锁舌70、上述的离合器和驱动组件80,离合器与锁舌70驱动配合,离合器的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分别与各把手连接,并在把手的带动下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锁舌70解闭锁动作;驱动组件80与离合器的离合件40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离合件40在第一对接位置和第二对接位置之间运动。
49.本实施例的锁舌70包括多种,具体包括斜舌、端舌和方舌,其中,斜舌和方舌均起到锁定作用,方舌起到主要的锁定作用,端舌用于对柜门的开关动作进行准确检测。相应地,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20也包括多个子部件,具体而言,包括连接本体21、斜舌拨动件22和方舌传动件23,其中连接本体21为第二连接件20的主体部分,离合件40、第一连接件10和第三连接件30均与连接本体21配合,斜舌拨动件22和方舌传动件23也与连接本体21配合,在连接本体21的挤压带动下进行转动。
50.本实施例的斜舌拨动件22与连接本体21之间采用单向传动的配合方式。具体而言,连接本体21的端面上和斜舌拨动件22的内侧均设置有凸块,且斜舌拨动件22和连接本体21二者的凸块位于同一转动路径上。这样,当下压把手时,连接本体21转动,其上的凸块挤压斜舌拨动件22上的凸块,通过凸块之间的挤压传动使得连接本体21带动斜舌拨动件22一同转动,由于斜舌拨动件22的一端伸入至斜舌的运动路径上,因而斜舌拨动件22转动时挤压带动斜舌缩回锁体而解锁;当释放把手时,连接本体21反向转动复位,此时连接本体21上的凸块与斜舌拨动件22上的凸块分离,连接本体21的转动不会影响到斜舌拨动件22,但是斜舌在其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伸出闭锁,斜舌的复位带动斜舌拨动件22反向转动,进行复位;当上提把手时,斜舌已经完成了复位,同时连接本体21上的凸块与斜舌拨动件22上的凸块保持分离,因而此时的斜舌拨动件22保持不动。
51.与上述设置方式不同,本实施例的方舌传动件23与连接本体21之间采用间歇双向传动的配合方式。具体而言,连接本体21外缘具有两个周向间隔的凸起,方舌传动件23上设置有一凸柱,凸柱伸入至两个凸起之间的间隔内,且该间隔的长度大于凸柱的直径。这样,当下压把手时,连接本体21转动,两个凸起转动,两凸起中的一个凸起抵接挤压凸柱,使得凸柱受压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本体21带动方舌传动件23一同转动,方舌传动件23的转动带动方舌缩回至锁体内,实现解锁;而当释放把手,把手恢复至未受力的初始位置时,连接本体21反向转动,凸柱与凸起分离,凸柱与两个凸起之间均没有挤压配合关系,从而使得连接本体21不带动方舌传动件23转动,方舌保持缩回锁体内,锁体保持解锁;当上提把手时,连接本体21继续反向转动,凸柱与另一个凸起挤压配合,在该凸起的挤压下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本体21带动方舌传动件23一同反向转动,方舌传动件23的转动带动方舌打出
锁体,实现闭锁。
52.本实施例在方舌后端设置有杆件和转轮,转轮与杆件配合,杆件与方舌配合,在转轮的部分外缘上设置有啮合齿,相应地,在方舌传动件23的部分外缘也设置有啮合齿,两部分啮合齿之间相互啮合,从而在方舌传动件23转动时通过啮合关系带动转轮转动,转轮的转动带动杆件运动,杆件带动方舌移动实现打出和缩回。同时本实施例在锁体内还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转轮抵接,并为转轮提供阻碍方舌打出锁体的力,这样,当释放把手时,方舌在扭簧的作用下保持缩回锁体,从而避免晃动等情况导致意外打出的问题,保证保持解锁的稳定性。
53.在本实施例中,锁体还包括检测组件90,检测组件90位于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第三连接件30、锁舌70中的至少一者的运动路径上,并能够检测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第三连接件30、锁舌70中的至少一者的状态。相应地,锁体还包括电控板100,检测组件90和驱动组件80均与电控板100电连接,电控板100接收检测组件90检测到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控制驱动组件80的动作。通过对离合器、柜门等部件的状态检测,一方面可以判断柜门的开关门、解闭锁状态,实现状态反馈,另一方面协调各部件的联动,实现自动控制,避免未关门而锁舌70打出的情况。具体而言,当检测组件90检测到门已经关闭时,电控板100控制驱动组件80动作,驱动组件80驱动离合件40切换至第一对接位置,此时内外把手可上提打出方舌;当电控板100接收到开门信号时,驱动组件80驱动离合件40切换至第二对接位置,此时外把手可以下压开锁;若在接收到开门信号后,但是用户未开门,则延时闭锁,离合件40重新切换至第一对接位置,外把手无法下压开锁。
54.实施例二
55.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锁体还包括自锁组件110。
56.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自锁组件110用于对起到主要锁定作用的方舌进行控制,起到双重锁定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锁体的安全性。自锁组件110可以与电控板100电连接,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通过自锁组件110将方舌进行锁定,即使离合器解锁也无法解锁锁体。如小偷多次密码错误,自锁组件110将方舌锁死;有人尾随,用户可使用事先设定的防护密码开门,开门后迅速将门关上,自锁组件110将方舌锁死等。当确认安全后,再使用解锁密码,将自锁解除即可。
57.本实施例的自锁组件110包括自锁锁舌111和自锁驱动组件112,自锁锁舌111活动设置,并具有伸入方舌运动路径的止挡位置和退出方舌运动路径的避让位置,当自锁锁舌111位于止挡位置时,自锁锁舌111阻碍方舌回缩或伸出的运动路径,实现对方舌两个方向运动的控制。当然,自锁锁舌111也可以仅对方舌回缩的运动进行控制。自锁锁舌111的侧面开设有锁定槽,自锁驱动组件11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伸入或退出锁定槽内,当自锁驱动组件112伸入锁定槽时,由于自锁驱动组件112的止挡使得自锁锁舌111保持在止挡位置而无法运动,方舌无法将自锁锁舌111挤压出其运动路径,从而无法回缩或伸出;当自锁驱动组件112退出锁定槽时,自锁锁舌111由止挡位置解锁,自锁锁舌111可在方舌的挤压下运动至避让位置,从而解锁方舌。自锁组件110还包括一弹簧,弹簧与自锁锁舌111抵接,并为自锁锁舌111提供向止挡位置运动的弹力,从而使得自锁锁舌111始终具有向止挡位置运动的趋势,在方舌回缩或打出后自动复位至止挡位置。
58.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80和自锁驱动组件11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均包括电机、连杆
和弹簧,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径向的凸柱,凸柱伸入至弹簧的间隙内,弹簧与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与离合件40驱动连接或者与自锁锁舌111的锁定槽配合,电机驱动输出轴转动时,凸起挤压弹簧,弹簧挤压连杆,连杆即可轴向运动,从而带动离合件40运动或者伸入退出锁定槽,实现离合器或自锁组件110状态的改变。当然,驱动组件80和自锁驱动组件112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结构。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6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1.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锁体在未关门容易误将方舌打出的问题;
62.2、离合器形成下压和上提双游离的方式,避免了人员误操作导致未关门时锁舌被打出的情况,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3.3、离合芯子同样可实现下压和上提的挂挡转换,并且还具有紧急解锁功能;
64.4、电控板与检测组件配合,对锁体、柜门动作进行检测,协调各部件的联动,实现自动控制,避免未关门而锁舌打出的情况;
65.5、自锁组件起到双重锁定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锁体的安全性。
66.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