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施工部署包括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及安全目标、拟投人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分包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施工程序、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3.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施工工具,一般施工工具在使用前后都会放置在专门的排列架上,方便进行排列存储,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排列架结构简单,在将工具放置在高点时比较费事,拿取也很麻烦,且建筑施工用具使用完成后常会残留有水分,不清理直接排列放置时容易锈蚀,降低了排列架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外壁固结有排列架本体,所述排列架本体的另一边外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横板,所述转筒的内壁固结有竖板,所述横板和竖板均呈交错阵列分布,所述排列架本体的顶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顶端外壁安装有热风机,所述分流板的底端外壁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转筒的正上方,所述横板的另一边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排列架本体一边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底部的一边外壁均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另一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矩形凹槽的内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均与放置板的位置相适配。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一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壁均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外壁均设置有防滑纹。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转筒一边的两侧外壁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玻璃窗,所述玻璃窗均呈二分之一圆形设置,所述底座顶端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滑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滑轨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顶部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排列架本体的底部尺寸相适配。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排列架本体底部一边的两侧外壁均通过
螺钉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均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活动板另一边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底端外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阀。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滑动板与底座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排列架本体底部的一边外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杆的尺寸相适配。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均与矩形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排列架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用于建筑施工用排列架,通过设置有底座、排列架本体、电机、转筒、热风机、横板和竖板,排列架本体通过底座底部的滑轮移动到指定位置,建筑施工使用的工具使用完成后需要放置在排列架本体内,通过把手打开活动板,工具轻松放在放置板内,再关闭活动板,当工具带有水分时,电机作用带动转筒旋转,工具依次放入横板和竖板分割的空间内,热风机作用通过分流板均匀向下吹风,在通风孔的作用下对工具水分进行烘干,烘干后可以直接放置在转筒内,也可以放在活动板内,方便拿取,放在高处时也很轻松,使用后表面会残留水分,热风机会烘干水分防止锈蚀,提高了排列架的使用效率。
16.2、该用于建筑施工用排列架,通过设置有底座、滑轮和密封板,排列架本体通过滑轮方便移动搬运,且密封板对顶部进行密封放置灰尘进入,提高了排列架的便利性。
17.3、该用于建筑施工用排列架,通过设置有滑动板和限位杆,排列架本体底部开设有放置槽,可以放置钢管等器材,放置时抽出滑动板,配合限位杆对钢管进行放置限位,滑动板复位对其进行收纳,提高了排列架的实用性。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转筒结构打开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排列架本体结构背部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底座结构立体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底座;2、把手;3、排列架本体;4、活动板;5、分流板;6、热风机;7、转筒;8、玻璃窗;9、放置板;10、限位杆;11、滑动板;12、支撑杆;13、滑轮;14、横板;15、竖板;16、通风孔;1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排列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外壁固结有排列架本体3,排列架本体3的另一边外壁安装有电机17,电机17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筒7,转筒7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横板14,转筒7的内壁固结有竖板15,横板14和竖板15均呈交错阵列分布,排列架本体3的顶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分流板5,分流板5的顶端外壁安装有热风机6,分流板5的底端外壁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位于转筒7的正上方,横板14的另一边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孔16,排列架本体3一边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底部的一边外壁均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的另一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放置板9,矩形凹槽的内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隔板,隔板均与放置板9的位置相适配。
30.请参阅图1,活动板4的一边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把手2,把手2的外壁均套接有防护套,防护套的外壁均设置有防滑纹。
31.请参阅图2,转筒7一边的两侧外壁均通过合页连接有玻璃窗8,玻璃窗8均呈二分之一圆形设置,底座1顶端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滑轨。
32.请参阅图4,滑轨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1,滑动板11顶部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与排列架本体3的底部尺寸相适配。
33.请参阅图1,排列架本体3底部一边的两侧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均与底座1相连接,活动板4另一边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块。
34.请参阅图1,底座1底端外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壁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滑轮13,滑轮13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限位阀。
35.请参阅图1,滑动板11与底座1的尺寸相适配,排列架本体3底部的一边外壁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杆10的尺寸相适配。
36.请参阅图1,活动板4的顶端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均与矩形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排列架本体3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建筑施工用排列架时,排列架本体3通过底
座1底部的滑轮13移动到指定位置,建筑施工使用的工具使用完成后需要放置在排列架本体3内,通过把手2打开活动板4,工具轻松放在放置板9内,再关闭活动板4,当工具带有水分时,电机17作用带动转筒7旋转,工具依次放入横板14和竖板15分割的空间内,热风机6作用通过分流板5均匀向下吹风,在通风孔16的作用下对工具水分进行烘干,烘干后可以直接放置在转筒7内,也可以放在活动板4内,排列架本体3通过滑轮13方便移动搬运,且密封板对顶部进行密封放置灰尘进入,排列架本体3底部开设有放置槽,可以放置钢管等器材,放置时抽出滑动板11,配合限位杆10对钢管进行放置限位,滑动板11复位对其进行收纳,完成了建筑施工用排列架的使用过程。
3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