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工具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盒的锁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搭扣组件和互锁组件的工具盒。


背景技术:

2.工具盒主要用于放置各类工具,大多数工具盒采用搭扣来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时的固定与锁紧,传统的搭扣分为滑动扣、翻扣、弹性扣等,具有便利性、通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地解决固定和锁紧的功能。
3.目前工具盒的搭扣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中一种是翻扣,翻扣是市面上最多的类型,优点是可靠简单,也是最成熟的固定结构,但是,由于结构单一,没有新颖性,逐渐被市场淘汰;另外一种是滑动扣,将原有的旋转轴改成了滑轨,将卡扣改成了上下盖互扣的方式,虽然操作方便,不容易误碰操作,外观整体上简洁,但是,滑动扣必须手动关闭和打开,不能自动关闭。
4.常规的工具盒都是单独放置的,即使能一个一个堆放上去也只是能保证放平即可,但对于很多具有多个工具组套的家庭及专业用户来讲,如果工具盒之间没有互相锁定的功能,叠放在一起的多个工具盒不小心碰到就很容易翻倒,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不便于运输和储存。
5.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工具盒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和快捷的工具盒。
7.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具盒,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及自动互锁组件,所述上壳体相对所述下壳体可打开,所述自动互锁组件包括自锁按钮、按钮复位弹簧及卡扣槽,所述自锁按钮活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自锁按钮包括向下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卡舌,所述按钮复位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之间,所述卡扣槽设于所述上壳体上,当两个所述工具盒叠放在一起时,所述自锁按钮能够克服所述按钮复位弹簧的弹力,促使其中一个所述工具盒的所述卡舌自动锁定于另一个工具盒的所述卡扣槽中;当所述自锁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卡舌能够脱离所述另一个工具盒的所述卡扣槽。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互锁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容纳部及与所述容纳部贯通的开孔,所述自锁按钮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外侧面的按压凸部,所述主体部安置于所述容纳部中,用于限制所述自锁按钮脱落,所述按压凸部位于所述开孔中,并且暴露于所述盖体外侧面。
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外侧面设有容纳所述自锁按钮、所述按钮复位弹簧与所述盖体的凹陷部。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陷部包括前后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
内侧壁的第二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设有前后相对的固定槽,第二内侧壁上设有两个t形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直立部及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从所述直立部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内侧壁隔开,所述盖体内侧面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插入固定的固定凹槽,外侧面设有若干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具有导引所述固定凸块滑入所述固定槽的斜面。
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槽,另一个设有插入于所述导向槽中的导向凸条,用于导引所述自锁按钮左右移动。
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壳体顶面和所述下壳体底面的其中一个设有若干限位凹槽,另一个设有若干相对应的限位凸块。
13.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具盒,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自动搭扣组件及自动互锁组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铰接在一起,所述自动搭扣组件包括下卡舌、搭扣及夹持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搭扣之间的搭扣复位弹簧,所述下卡舌设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搭扣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搭扣包括能够与所述下卡舌咬合的上卡舌,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闭合时,所述下卡舌抵压所述搭扣转动,所述下卡舌向下越过所述上卡舌后,所述搭扣在所述搭扣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所述上卡舌与所述下卡舌咬合在一起;所述自动互锁组件包括自锁按钮、按钮复位弹簧及卡扣槽,所述自锁按钮活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自锁按钮包括向下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卡舌,所述按钮复位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之间,所述卡扣槽设于所述上壳体上,当两个所述工具盒叠放在一起时,其中一个所述工具盒的所述自锁按钮能够克服所述按钮复位弹簧的弹力,促使所述卡舌锁定于另一个所述工具盒的所述卡扣槽中;当所述自锁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卡舌能够脱离所述卡扣槽。
1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设有容纳所述自动搭扣组件的上凹部、下凹部,所述上凹部和所述下凹部上下对齐并且贯通。
1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搭扣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搭扣,所述搭扣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
1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卡舌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所述搭扣复位弹簧位于所述转轴的下方,所述搭扣复位弹簧夹持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搭扣之间。
1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内凸部,所述搭扣设有第二内凸部,所述第一内凸部设有容纳所述搭扣复位弹簧一端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内凸部设有容纳所述搭扣复位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凹部。
1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下凸台及位于所述两下凸台外侧的两下限位部,所述下凸台与所述下限位部间隔开,所述下凸台与所述下限位部分别设有左右对齐的通孔,所述通孔凹设于所述下凸台下端和所述下限位部上端,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通孔。
1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搭扣内侧面设有两侧凸条及与所述侧凸条间隔开的内凸台,所述侧凸条位于所述搭扣的侧边缘,所述两侧凸条和所述内凸台设有左右对齐的圆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圆孔,所述内凸台内侧末端设有垂直的切口,用于抵在所述下壳体上限制所述搭扣翻转行程。
2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互锁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
设有容纳部及与所述容纳部贯通的开孔,所述自锁按钮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外侧面的按压凸部,所述主体部安置于所述容纳部中,用于限制所述自锁按钮脱落,所述按压凸部位于所述开孔中,并且暴露于所述盖体外侧面。
2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外侧面设有容纳所述自锁按钮、所述按钮复位弹簧和所述盖体的凹陷部。
2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陷部包括前后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第二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设有前后相对的固定槽,第二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直立部及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自所述直立部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内侧壁隔开,所述盖体内侧面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插入固定的固定凹槽及固定于固定槽中的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设于所述盖体外侧面,并且具有导引所述固定凸块滑入固定槽的斜面。
2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槽,另一个设有插入于所述导向槽中的导向凸条,用于导引所述自锁按钮移动。
2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壳体顶面和所述下壳体底面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凹槽,另一个设有限位凸块。
2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搭扣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搭扣;所述上卡舌位于所述转轴的上方,所述搭扣复位弹簧位于所述转轴的下方。
2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内凸部,所述搭扣设有第二内凸部,所述第一内凸部设有容纳所述搭扣复位弹簧一端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内凸部设有容纳所述搭扣复位弹簧另一端的第二凹部。
27.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具盒,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手动搭扣组件及自动互锁组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铰接在一起,所述手动搭扣组件包括卡环及卡条,所述卡环包括扣臂和连接于所述扣臂相对两端的两侧臂,所述卡条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两侧臂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另一个转动连接,所述扣臂能够扣合在所述卡条上及脱离所述卡条;所述自动互锁组件包括自锁按钮、按钮复位弹簧及卡扣槽,所述自锁按钮活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自锁按钮包括向下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卡舌,所述按钮复位弹簧被夹持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之间,所述卡扣槽设于所述上壳体上,当两个所述工具盒叠放在一起时,其中一个所述工具盒的所述自锁按钮能够克服所述按钮复位弹簧的弹力,促使所述卡舌锁定于另一个所述工具盒的所述卡扣槽中;当所述自锁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卡舌能够脱离所述卡扣槽。
2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壳体包括两个上限位部,所述卡条连接在两所述上限位部之间,所述下壳体包括与两个所述上限位部一一上下对齐的两个下限位部,所述侧臂位于所述两个下限位部的外侧,并且与所述两个下限位部转动连接。
2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动互锁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容纳部及与所述容纳部贯通的开孔,所述自锁按钮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外侧面的按压凸部,所述主体部安置于所述容纳部中,用于限制所述自锁按钮脱落,所述按压凸部位于所述开孔中,并且暴露于所述盖体外侧面。
3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外侧面设有容纳所述自锁按钮、所述按钮复位弹簧和所述盖体的凹陷部。
3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陷部包括前后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第二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设有前后相对的固定槽;第二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直立部及水平部,所述水平部自所述直立部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内侧壁隔开,所述盖体内侧面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插入固定的固定凹槽及固定于固定槽中的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设于所述盖体外侧面,并且具有导引所述固定凸块滑入固定槽的斜面。
3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壳体和所述自锁按钮的其中一个设有导向槽,另一个设有插入于所述导向槽中的导向凸条,用于导引所述自锁按钮移动。
3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壳体顶面和所述下壳体底面的其中一个设有若干限位凹槽,另一个设有若干对应的限位凸块。
34.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搭扣组件、手动搭扣组件和自动互锁组件,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和快捷,锁定效果可靠,大大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搭扣组件的剖面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搭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搭扣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40.图6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41.图7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42.图8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搭扣的立体图。
43.图9为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互锁组件的剖面图。
4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工具盒的自动互锁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46.图12为图11圆圈中的放大图。
47.图13为图11另一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本技术关于方向的定义均以图1为准,以x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右方向,y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后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上方向。
49.请参阅图1至图2、图9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便携式的工具盒100,其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自动搭扣组件30、手动搭扣组件40、自动互锁组件50及悬挂件80。
50.自动搭扣组件30、手动搭扣组件40及自动互锁组件50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自动搭扣组件30与手动搭扣组件40厚度一致,自动搭扣组件 30与手动搭扣组件40表面对齐,或者,手动搭扣组件40突出于自动搭扣组件30表面;自动搭扣组件30和手动搭扣组件40用于将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锁定在一起,阻止工具盒100被打开;自动互锁组件50用于将层叠在一起的相邻两个工具盒100锁定在一起,实现多个工具盒100固定在一起。通常使用时,自动搭扣组件30为第一重锁扣;手动搭扣组件40为第二重锁定,如此,即使自动搭扣组件30被
误触解锁,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仍然被手动搭扣组件40锁定在一起,从而阻止工具盒100非正常打开。
51.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后端可相对旋转地铰接在一起。自动搭扣组件30和手动搭扣组件40设置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前端面上,自动互锁组件50设置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
52.上壳体10为一体成型,其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顶壁11、上前端壁 12、上后端壁13及两上侧壁14,上前端壁12与上后端壁13前后相对,两上侧壁14左右相对。下壳体20也为一体成型,其包括底壁21、下前端壁22、下后端壁23及两下侧壁24,下前端壁22与下后端壁23前后相对,两下侧壁24左右相对,上后端壁13的下端和下后端壁23的上端铰接在一起。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闭合后,顶壁11与底壁21上下相对,上前端壁12和下前端壁22上下对接在一起,上后端壁13和下后端壁23上下对接在一起,上侧壁14和对应的下侧壁24上下对接在一起。上前端壁 12和下前端壁22中部弯折形成有用于容纳自动搭扣组件30和手动搭扣组件40的上凹部120、下凹部220,上凹部120和下凹部220上下贯通。
53.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自动搭扣组件30包括下卡舌31、搭扣32、转轴33及搭扣复位弹簧34。下卡舌31左右水平延伸设置,一体成型于上壳体10的上前端壁12上,并且位于上凹部120中;下卡舌31具有搭接面311和第一导引面312,搭接面311为水平面,位于下卡舌31顶面,第一导引面312位于下卡舌31前部,为斜面或弧面,并且朝下。
54.搭扣32通过转轴33与下壳体20下前端壁22转动连接,下前端壁22 设有左右相对的两下凸台221、位于两下凸台221外侧的两下限位部222 及位于两下凸台221下方的第一内凸部223,两下凸台221之间具有收容空间224,下凸台221与下限位部222相互间隔开,分别设有左右对齐的通孔225,通孔225凹设于下凸台221下端及下限位部222的上端,转轴 33穿设于通孔225中。两下限位部222分别竖直设置,第一内凸部223 设有容纳搭扣复位弹簧34一端的第一凹部226。
55.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搭扣32与下壳体20之间的装配,两下凸台221和两下限位部222上的通孔225设置为开口的形式,且两下凸台221上的通孔225与两下限位部222上的通孔225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下凸台221上的通孔225的开口朝向底壁21的方向,下限位部222上的通孔225的开口朝向顶壁11的方向。
56.搭扣32位于两下限位部222之间,搭扣32的内侧面设有上卡舌321、两侧凸条322、内凸台323及第二内凸部324,上卡舌321呈水平长条状,两侧凸条322分别位于搭扣32的两侧边缘,并且与内凸台323左右间隔开。搭扣32的两侧凸条322分别位于对应一侧的下凸台221和下限位部 222之间,内凸台323则位于两下凸台221之间。两侧凸条322和内凸台323设有左右对齐的圆孔325,转轴33穿设于圆孔325中,同时穿过两下凸台221和两下限位部222上的通孔225,进而把搭扣32与下壳体20的下凸台221铰接在一起,实现搭扣32与下壳体20之间的铰接。内凸台323 位于收容空间224中,内侧末端设有垂直的切口326,如图3所示,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闭合后,切口326可抵在下前端壁22的顶面与前侧面上,用于限制搭扣32翻转行程,以防止搭扣32朝向工具盒100内侧的方向过度翻转。第二内凸部324内设有环形的第二凹部327,用于容纳搭扣复位弹簧34的另一端。搭扣32下部的外侧面设有解锁标记328,用于标示可被按压的位置。搭扣复位弹簧34位于转轴33的下方,并且被夹持在下壳体20前端壁22与搭扣32之间,促使搭扣32的上卡舌321始终具有朝向工具盒100内侧运动(逆
时针方向)的趋势力。
57.自动搭扣组件30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闭合时,上壳体10下卡舌31的第一导引面312与搭扣32上卡舌321抵压,促使搭扣32克服搭扣复位弹簧34弹力朝向远离工具盒100内侧的方向(顺时针方向)翻转,当下卡舌31越过上卡舌321后,搭扣32失去上壳体10 的下卡舌31的抵持作用,搭扣复位弹簧34释放弹力并复位,搭扣32也同时复位即朝向工具盒100内侧的方向转动,上卡舌321随着搭扣32的复位转动至位于下卡舌31的搭接面311上方,和下卡舌31相互咬合,形成锁定状态,实现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自动锁定在一起;当需要打开工具盒100时,手动按压搭扣32外侧的解锁标记328,搭扣复位弹簧34受力后压缩,搭扣32沿转轴33朝向远离工具盒100内侧的方向翻转即顺时针翻转,上卡舌321随着搭扣32翻转远离下卡舌31并脱离下卡舌31,上卡舌31和下卡舌31不再咬合,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处于解锁状态,可以被轻易打开。
58.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卡舌321上设有第二导引面3211,与下卡舌31上的第一导引面312形状相适配,为斜面或弧面,并且朝上。在闭合工具盒100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312和第二导引面3211相抵持,引导下卡舌31和上卡舌321实现相互咬合,从而闭合并锁定工具盒100。
59.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上卡舌321上设置第二导引面3211。也就是说,上卡舌321和下卡舌31的至少一个设有导引面,用于上卡舌321和下卡舌31相互抵压,促使所述搭扣32转动。
60.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工具盒100处于锁定状态时,下卡舌31位于上卡舌321和内凸台323之间。
61.由以上叙述可知,自动搭扣组件30的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快捷,方式新颖独特;工具盒100无论打开和闭合状态下,搭扣32都是隐藏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上凹部120、下凹部220中,节约空间,在外观展示和功能体验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62.为了进一步保证工具盒100的闭合,防止使用者误触搭扣32造成工具盒100的非正常打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动搭扣组件40,作为工具盒100的第二重锁定。
63.手动搭扣组件40包括围绕自动搭扣组件30的u形卡环41、两上限位部42和位于两上限位部42上端之间的卡条43,卡环41包括呈水平状的扣臂411和连接于扣臂411左右两端的两侧臂412,两侧臂412位于两上限位部42和两下限位部222的外侧,两侧臂412的一端与扣臂411左右两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33与下壳体20的前端壁22铰接在一起,即卡环41和搭扣32共用同一转轴33,具体地,侧臂412设有与转轴33 固定连接的固定孔413。两上限位部42与两下限位部222一一上下对齐,下卡舌31垂直连接在两上限位部42之间,并且位于卡条43的下方,与卡条43平行且间隔设置。卡条43呈水平板状,一体成型于上壳体10的上前端壁12上,并且位于上壳体10的上凹部120中。
64.手动搭扣组件40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闭合后,手动拨动卡环41向上翻转至第一直立状态,如图1所示,扣臂411遮挡于卡条43上方,能够限制卡条43向上移动,进而阻止上壳体10被打开,实现将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锁定在一起。当需要打开工具盒100时,手动拨动卡环41向下翻转至第二直立状态,如图2所示,扣臂411脱离开卡条43,上壳体10处于解锁状态,可以被轻易打开。
65.进一步地,上限位部42和下限位部222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卡槽420、 2220,侧臂412
内侧面设有卡点4120,当卡环41向上翻转后遮挡在卡条 43上方时即处于第一直立状态时,侧臂412的卡点4120与上限位部42 的卡槽420卡合,防止卡环41在工具盒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发生松动,避免非正常解锁;当工具盒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即卡环41处于第二直立状态时,侧臂412的卡点4120与下限位部222的卡槽2220卡合,防止卡环41任意活动。同时,卡点4120与卡槽420、2220的扣合还能给与使用者反馈,便于使用者确认卡环41已经处于第一直立状态或第二直立状态。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条43的两端分别与两上限位部42 连接,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条43和两上限位部42也可以独立间隔设置,只要能保证卡条43和扣臂411的扣合即可。
6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卡环41的大致形状为u型,扣臂411和卡条43均水平设置,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环4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扣臂411和卡条43的形状相适配,可互相扣合并限制上壳体10的打开即可。
6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环41与搭扣32同轴设置,其翻转轴心均为转轴32,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环41与搭扣32也可不同轴设置,分别具有不同的翻转轴心。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手动搭扣组件40 与自动搭扣组件30可以独立设置于不同位置甚至工具盒100的不同侧面上。
6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卡环41设置在下壳体20上,卡条43以及两上限位部42设置在上壳体10上,卡环41向上翻转,上壳体10、下壳体 20锁定,不可打开;卡环41向下翻转,上下壳体解锁,可以打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环41也可设置在上壳体10上,卡条43以及两上限位部 42设置在下壳体20上,卡环41向下翻转实现锁定,向上翻转则解锁。
7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扣臂411上设有突出的操作部4111,方便用户操作卡环41进行翻转。
71.请参阅图1、图9至图13所示,上壳体10顶壁11上表面设有数个限位凹槽111,限位凹槽111布置于顶壁11的四周。下壳体20底壁21下表面设有与限位凹槽111相对应的数个限位凸块211,当工具盒100叠放在一起时,位于上方的工具盒100底部的限位凸块211一一定位于位于下方的工具盒100顶部的限位凹槽111中,使相邻的两工具盒100准确对位,防止叠放在一起的多个工具盒100错位。为了便于多个工具盒100的储存或运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互锁组件50,以对多个处于叠放状态的工具盒100进行锁定。
72.如图1所示,上壳体10顶壁11上表面设有卡扣凸块112,可与另一个工具盒100上的自动互锁组件相互配合,实现两个叠放的工具盒100之间的锁定。
73.如图9至图13所示,自动互锁组件50包括自锁按钮51、盖体52、按钮复位弹簧53及卡扣槽54,卡扣槽54凹设于卡扣凸块112上。下壳体 20下侧壁21设有凹陷部210,自锁按钮51、盖体52和按钮复位弹簧53 容纳于凹陷部210中。凹陷部210包括前后相对的两第一内侧壁2101、垂直连接在两第一内侧壁2101之间的第二内侧壁2102及垂直连接于两第一内侧壁2101与第二内侧壁2102之间的内顶壁2103。两第一内侧壁2101 上分别设有前后相对的固定槽251。第二内侧壁2102上设有前后隔开的两个导向槽252、位于该两个导向槽252之间的第三内凸部253及位于两个导向槽252外侧的两个t形定位块254。第三内凸部253设有容纳按钮复位弹簧53的第三凹部255,定位块254与内顶壁2103上下隔开且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内侧壁2101前后隔开,定位块254包括直立部2541及与直立部2541垂直连接的水平部2542,其
中,水平部2542自直立部2541朝向所对应的第一内侧壁2101的方向延伸,直立部2541与内顶壁2103相间隔,水平部2542与所对应的第一内侧壁2101相间隔。自锁按钮51包括主体部511及从主体部511向下凸伸出下壳体20底壁21的卡舌512,主体部511内侧设有供按钮复位弹簧53套设的定位柱513及位于主体部511 前后两侧缘的导向凸条514,两导向凸条514分别插入于第二内侧壁2102 上的两导向槽252中,用于导引自锁按钮51左右移动。主体部511外侧面设有方形的按压凸部515,按压凸部515外表面设有按压标记516,用以标示可按压的位置。卡舌512呈勾形,用于与另一工具盒上的卡扣槽54 咬合锁定。
7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52贯穿第二内侧壁2102。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槽252也可以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盲孔,其深度能满足自锁按钮51的左右运动即可。同样的,固定槽251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深度的盲孔,只要能实现盖体52与下壳体20之间的固定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槽252还可以设置在自锁按钮51上,导向凸条514则对应设置在第二内侧壁2102上。
7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槽252以及导向凸条514用于引导自锁按钮51的左右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引导自锁按钮51的运动。
76.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主体部511内侧与定位柱513同心且间隔设置一环形凸壁(图中未示出),该环形凸壁可套设在第三内凸部253 外侧,通过环形凸壁和第三内凸部253的外壁来实现对自锁按钮51运动的引导。
77.盖体52组装于凹陷部210中,其两侧分别抵持于两第一内侧壁2101,从而被两第一内侧壁2101限制前后移动;盖体52用于限制自锁按钮51 从下壳体20上脱落。盖体52的内侧面设有容纳部521和开孔522,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固定凹槽523,以及,两端的外表面还分别设有数个固定凸块524。其中,容纳部521与开孔522贯通,自锁按钮51的主体部511 安置于容纳部521中,卡舌512向下伸出盖体52,按压凸部515位于开孔 522中,并且暴露于盖体52外侧面以便于使用者按压。两固定凹槽523 分别位于容纳部521的前后两端,其形状与t型定位块254相适配,也大致呈t型;数个固定凸块524位于盖体52前后两端的外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盖体52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凸块524。
78.如图9至图13所示,自锁按钮51和盖体52均设置在下壳体20的凹陷部210中,且自锁按钮51设于盖体52和凹陷部210之间。具体的,按钮复位弹簧53套设于自锁按钮51的定位柱513,其一端抵持于自锁按钮 51,另一端则嵌设于第三凹部255并抵持于第二内侧壁2102,从而被夹持在第二内侧壁2102与主体部511之间,提供自锁按钮51自动复位的弹力。自锁按钮51两侧的导向凸条514分别插入两导向槽252,在限制自锁按钮 51上下、前后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引导自锁按钮51的左右运动。盖体52 位于自锁按钮51的外侧,其开孔522与自锁按钮51外侧的按压凸部515 对准,两定位块254分别嵌入盖体52两端的固定凹槽523中,限制盖体 52的上下、前后运动;同时,盖体52外侧的多个固定凸块524分别嵌入相应的固定槽251中,从而限制盖体52的左右运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凸块524上还设有用于导引固定凸块524滑入固定槽251的斜面。卡扣槽54凹设于上壳体10卡扣凸块112上。当两个或多个工具盒100 叠放时,上方工具盒的卡舌512可嵌入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槽54中,与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凸块112相互扣合,从而实现上下工具盒100之间的锁定。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卡扣凸块112和卡舌512分别设有导引卡舌512滑入卡扣槽54中的斜面。
79.自动互锁组件50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两个工具盒100叠合时,下方工具盒100的卡
扣凸块112与上方工具盒100的卡舌512的斜面相抵压,促使上方工具盒100的自锁按钮51克服其按钮复位弹簧53的弹力向工具盒内侧水平移动,其导向凸条514也在导向槽252的引导下向工具盒内侧移动,当上方工具盒的卡舌512越过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凸块112进入其卡扣槽54后,上方工具盒100的卡舌512失去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凸块112的抵持力,按钮复位弹簧53释放弹力,抵压上方工具盒100的自锁按钮51向工具盒外侧水平移动复位,上方工具盒100的卡舌512嵌入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槽54内,与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凸块112相互咬合,形成锁定状态,实现两工具盒100之间的自动锁定;当两工具盒 100需要解除锁定时,使用者按压上方工具盒100的按压凸部515,推动自锁按钮51向工具盒内侧水平移动,按钮复位弹簧53受力后压缩,自锁按钮51向工具盒内侧水平移动,运行到底时无法继续按压,此时上方工具盒100的卡舌512已经脱离下方工具盒100的卡扣槽54,与下方工具盒 100的卡扣凸块112不再相互扣合,解除上下工具盒100之间的锁定。取走上方工具盒100后,使用者撤去对其按压凸部515的按压,自锁按钮51 在按钮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向工具盒外侧水平移动并复位。
8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即未锁合另一工具盒100的状态下,以及完成上下工具盒100之间的锁定后,自锁按钮51的按压部515 突出于盖体52的外表面或与盖体52的外表面共面,如此,更利于使用者操作按压凸部515以解除上下工具盒100之间的锁定。
81.由以上叙述可知,自动互锁组件50的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快捷,方式新颖独特;自动互锁组件50组装于下壳体20凹陷部210,节约空间,在外观展示和功能体验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3所示,工具盒100仅在其右侧居中设置了一组自动互锁组件50,其左侧对应居中设置了一组固定卡扣组件。具体的,如图1所示,工具盒100的顶壁11外表面设有一固定卡扣件113,与之相对应的,如图13所示,底壁21外表面设有一固定卡扣槽213。当两个或多个工具盒100需要叠放并锁定时,先将上方工具盒100的固定卡扣槽213对准下方工具盒100的固定卡扣件113,并使下方工具盒100的固定卡扣件113嵌入上方工具盒100的固定卡扣槽213,实现上下两个工具盒100左侧的定位及锁定。然后再下压上方工具盒100 的右侧,通过上述的自动互锁组件50,实现上下两个工具盒100右侧的自动锁定。如此,实现上下两个工具盒100之间的完全锁定。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工具盒100的左右两侧均居中设置一组自动互锁组件50。
83.可以理解的是,自动互锁组件50的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均可进行不同的调整,如还可在工具盒100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置一组自动互锁组件50,居中或不居中均可。
84.请参考图1所示,工具盒100还设有悬挂件80,悬挂件80用于把工具盒100挂在货架上。悬挂件80的其中一末端被上壳体10上侧壁14和下壳体20下侧壁24夹持固定,另一相对末端伸出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该另一相对末端设有挂孔82,用于挂在货架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挂件80的其中一末端固定于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上。
85.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