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低温烟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加热不燃烧装置通常只能供一人进行抽吸,如需进行多人共享加热不燃烧装置,现有做法是在同一个加热不燃烧装置上设置两个烟支插孔,两个烟支同时加热,分别供不同的人进行抽吸。一个人拿着这个加热不燃烧装置对其中一个烟支抽吸,再递给另一个人拿着这个加热不燃烧装置对着另一个烟支抽吸。分享式的使用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加热主体,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主体包括第一加热主体第二加热主体;所述第一加热主体具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个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处设置有第一机械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加热主体具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处设置有第二机械连接结构;
5.所述第一加热主体还包括第一供电驱动模块、第一加热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一供电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供电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发烟材料;所述第二加热主体还包括第二供电驱动模块、第二加热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电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供电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发烟材料;
6.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可分离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可分离地电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处,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分别为pogopin连接器的公头和母头中的一项。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在可分离状态和固定连接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当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外壳能够沿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均包括磁吸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卡扣公件,另一者包括卡扣母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公件为其所处侧壁形成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
第一通道具有第一横向延伸空间和与所述第一横向延伸空间内侧末端相连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延伸空间,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二横向延伸空间和与所述第二横向延伸空间内侧末端相连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延伸空间,所述第一横向延伸空间和所述第二横向延伸空间均在所述第一外壳表面形成开口;
13.所述卡扣母件为从其所处侧壁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第一横向凸出子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横向凸出子部末端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凸出子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第二横向凸出子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横向凸出子部末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凸出子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可受控竖向移动;
14.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
15.当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固定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插入至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横向凸出子部抵住所述第一横向延伸空间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出部插入所述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横向凸出子部抵住所述第二横向延伸空间的下表面;
16.所述第一凸出部能够竖向移动至所述第一竖向凸出子部低于所述第一横向延伸空间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凸出子部能够竖向移动至所述第二竖向凸出子部高于所述第二横向延伸空间的下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形成在所处侧壁上的滑轨,另一者包括设置在滑轨对侧侧壁处的滑块,所述滑块可受控沿所述滑轨移动以移入或移出所述滑轨;
18.当所述滑块移入所述滑轨时,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19.当所述滑块移出所述滑轨时,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的第一截面呈第一梯形状的缺口,所述第一梯形的顶边位于所处侧壁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截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其所在位置处所述滑轨的中心线的切线方向;
21.所述滑块的第二截面为与所述第一梯形匹配的第二梯形,所述第二截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截面的法线方向相同。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上设有与其相同延伸方向的导轨,所述滑块所处加热主体还包括能够受控移入和移出所述导轨的移动件,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当所述移动件移入所述导轨时所述滑块抵住所述滑轨。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螺纹孔,另一者包括与所述螺纹孔匹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前端插入所述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可受控转动而使所述螺纹杆移出所述螺纹孔。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末端插入第一齿轮的中空区域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所处平面,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外露于所处外壳的部分,以供用户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而带动所述螺纹杆旋转。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末端为蜗杆段,所述蜗杆段与蜗轮配合,所述蜗轮能受控转动而控制所述螺纹杆旋转。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设有螺纹,所述螺纹杆所处加热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纹杆外侧且与所述螺纹杆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多个传动杆、环绕所述多个传动杆的套筒,所述传动杆能够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多个传动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多个传动杆的外壁与所述螺纹杆的末端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能受控转动而带动所述螺纹杆转动。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插销,另一者包括与所述插销配合的锁芯,所述插销所处外壳形成供所述锁芯进出的开口,所述插销可受控移动而在所述锁芯插入所述开口的情况下进出所述锁芯,所述锁芯能够受控在锁止所述插销和释放所述插销的状态间切换。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触发所述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从固定连接状态切换到可分离状态的触发部件,所述触发部件包括:按键、指纹识别模块、密码锁中的至少一项。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将加热不燃烧装置分享给他人使用时,用户可以将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分开,从而第一供电驱动模块驱动第一加热元件对加热不燃烧烟支(或其他发烟材料)加热供一个用户抽吸,第二供电驱动模块驱动第二加热元件对另一个加热不燃烧烟支加热供另一个用户抽吸;当用户将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组合在一起时,既可以同时对两个加热不燃烧烟支进行抽吸,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加热主体进行加热另一个加热主体不加热,进一步第一供电驱动模块和第二供电驱动模块能够进行数据的通信以及电能的互相补充。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图4所示加热不燃烧装置沿aa线的剖面图。
35.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图7所示加热不燃烧装置沿bb线的剖面图。
38.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其中,10、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1a、第一侧壁;2a、第二侧壁;12、第一供电驱动模块;22、第二供电驱动模块;13、第一加热元件;23、第二加热元件;14、第一电连接结构;24、第二电连接结构;111、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2、第一竖向延伸空间;113、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4、第二竖向延伸空间;211、第一横向凸出子部;212、第一竖向凸出子部;213、第二横向凸出子部;214、第二竖向凸出子部;115、滑块; 116、滑轨;215、移动件; 119、螺纹孔;218、螺纹杆;219、第一齿轮;21a、第二齿轮;21b、蜗杆段;21c、蜗轮;21d、套筒;21e、传动杆;117、插销;118、弹簧;217、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40.在本技术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的可能性。
41.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43.如附图1

9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加热主体,所述至少两个加热主体包括第一加热主体第二加热主体;第一加热主体具有第一外壳10,第一外壳10的一个侧壁为第一侧壁1a,第一侧壁1a处设置有第一机械连接结构;第二加热主体具有第二外壳20,第二外壳20的一个侧壁为第二侧壁2a,第二侧壁2a处设置有第二机械连接结构;
44.第一加热主体还包括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第一加热元件13、以及与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结构14,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用于储能并驱动第一加热元件13,第一加热元件13用于加热发烟材料;第二加热主体还包括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第二加热元件23、以及与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电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结构24,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用于储能并驱动第二加热元件23,第二加热元件23用于加热发烟材料;
45.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可分离地固定连接;第一电连接结构14与第二电连接结构24可分离地电连接。
46.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中的储能部分(例如电池)的容量与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的电池容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内还可以设置其他模块(例如是wifi通信模块)。第一加热主体内的其他模块可以与第二加热主体内的其他模块相同,也可以是不同。
47.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结合在一起时,它们既可以独立地对诸如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发烟材料进行加热,也可以彼此之间进行数据的通信或电能的补充。例如一个加热主体可以将其加热过程的实测温度参数等发送至另一个加热主体,在这个另一个加热主体内还设置通信模块(未示出),该通信模块可以将这个实测温度参数发送至与之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而当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分开时,它们作为独立了两个部件分别对加热不燃烧烟支等发烟材料进行加热。
48.当需要将加热不燃烧装置分享给他人使用时,用户可以将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分开,从而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驱动第一加热元件13对加热不燃烧烟支(或其他发烟材料)加热,以供一个用户抽吸;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驱动第二加热元件23对另一个加热不燃烧烟支加热,以供另一个用户抽吸。当用户将第一加热主体和第二加热主体组合在一起时,既可以同时对两个加热不燃烧烟支进行抽吸,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加热主体进行加热另一个加热主体不加热,进一步第一供电驱动模块12和第二供电驱动模块22能够进行数据的通信以及电能的互相补充。如此,提高了用户分享式应用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用户体验。
49.第一侧壁1a的表面可以是平面,相应地,第二侧壁2a的表面可以是平面。第一侧壁1a的表面也可以是凸出的曲面(例如是圆柱的部分侧面形状),相应地,第二侧壁2a的表面可以是内凹的曲面。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结构14设置在第一侧壁1a处,第二电连接结构24设置在第二侧壁2a处。即当用户将第一侧壁1a与第二侧壁2a分开时,同时实现二者机械上的分离与电学上的分离。当用户将第一侧壁1a与第二侧壁2a固定在一起时,同时实现第一加热主体与第二加热主体二者机械上的连接和电学上的连接。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结构14和第二电连接结构24分别为pogopin连接器的公头和母头中的一项。如此,分离第一侧壁1a和第二侧壁2a的过程也就是插拔pogopin连接器的过程。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在可分离状态和固定连接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当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时,第二外壳20能够沿第一侧壁1a指向第二侧壁2a的方向与第一外壳10分离。如此设计,便于在分离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时同时分离连接器的公头和母头。例如pogopin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也是第一侧壁1a指向第二侧壁2a的方向。
53.当然,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在可分离状态和固定连接状态切换的过程中,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变化的。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均包括磁吸件。例如是磁铁的n极与s极相互吸引,或者磁铁与金属铁相互吸引,实现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可分离地固定。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卡扣公件,另一者包括卡扣母件。即采用卡扣的方式实现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可分离地固定连接。
56.参考图1,卡扣公件为其所处侧壁(具体为图1中的第一侧壁1a)形成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具有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1和与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1内侧末端相连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延伸空间112,第二通道具有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3和与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3内侧末端相连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延伸空间114,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1和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3均在所处外壳表面形成开口;
57.卡扣母件为从其所处侧壁(图中具体为第二侧壁2a)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具有第一横向凸出子部211和位于第一横向凸出子部211末端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凸出子部212,第二凸出部具有第二横向凸出子部213和位于第二横向凸出子部213末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凸出子部214,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均可受控竖向移动;
58.第一凸出部与第一通道对应,第二凸出部与第二通道对应;
59.当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固定连接状态时,第一凸出部插入至第一通道且第一横向凸出子部211抵住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1的上表面,第二凸出部插入第二通道且第二横向凸出子部213抵住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3的下表面;
60.第一凸出部能够竖向移动至第一竖向凸出子部212低于第一横向延伸空间111的上表面,且第二凸出子部能够竖向移动至第二竖向凸出子部214高于第二横向延伸空间113的下表面,以使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
61.按照图1当前视角,如将第一凸出部下移,并将第二凸出部上移,则第一机械连接
结构与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从固定连接状态切换至可分离状态,且该切换过程中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形成在其所处侧壁上的滑轨,另一者包括设置在滑轨对侧侧壁处的滑块115,滑块115可受控沿滑轨移动以移入或移出滑轨;
63.当滑块115移入滑轨时,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64.当滑块115移出滑轨时,第一机械连接结构与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处于可分离状态。
65.即由滑块115是否位于滑轨内决定第一外壳10是处于固定连接状态还是可分离的状态。
66.例如,参考图2,滑轨116的第一截面呈第一梯形状的缺口,第一梯形的顶边位于所处侧壁的外表面上,第一截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其所在位置处滑轨的中心线的切线方向;
67.滑块115的第二截面为与第一梯形匹配的第二梯形,第二截面的法线方式与第一截面的法线方向相同。
68.滑轨116的中心线可以是直线,朝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竖直方向,也可以是任意其他方向。滑轨116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曲线,只要便于实现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固定连接即可。
69.又例如,参考图3,滑轨116上设有与其相同延伸方向的导轨,滑块115所处加热主体还包括能够移入和移出所述导轨的移动件215,滑块115设置在移动件215上,当移动件215移入导轨时滑块115抵住滑轨116。
70.即当移动件215移入导轨时,会使得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压力,如此实现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的固定。当移动件215移出导轨时,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处于可分离状态。
71.移动件215可以包括滚轮、滚珠、齿轮等多种形式。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螺纹孔119,另一者包括与螺纹孔119匹配的螺纹杆218,螺纹杆218的前端插入螺纹孔119,螺纹杆218的末端可受控转动而使螺纹杆218移出螺纹孔119。即采用螺纹杆218旋入旋出螺纹孔119实现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之间固定状态与可分离状态的切换。
73.例如,参考图4和图5,螺纹杆218的末端插入第一齿轮219的中空区域且与第一齿轮219固定连接,螺纹杆218的轴线垂直于第一齿轮219所处平面,第一齿轮219与第二齿轮21a啮合,第二齿轮21a具有外露于所处外壳(图示中为第二外壳20)的部分,以供用户转动第二齿轮21a而带动螺纹杆218旋转。
74.用户可以手动旋转第二齿轮21a,从而带动第一尺寸旋转,进而带动螺纹杆218旋转。
75.设计时要求第一齿轮219和第二齿轮21a的传动比较大,保证第二齿轮21a转一小圈,螺纹杆218就能从螺纹孔119中脱离。而且要求第一齿轮219的齿宽比第二齿轮21a的齿宽大,保证螺纹杆218在移动的过程中齿轮不会脱离。
76.又例如,参考图6,螺纹杆218的末端为蜗杆段21b,蜗杆段21b与蜗轮21c配合,蜗轮21c能受控转动而控制螺纹杆218旋转。
77.如此,可通过旋转蜗轮21c,从而带动蜗轮21c段旋转,进而带动螺纹杆218旋转。驱动蜗轮21c转动的部件可以是电极,也可以是用户手动操作。
78.又例如,参考图7和图8,螺纹杆218的末端设有螺纹,螺纹杆218所处加热主体还包括设置在螺纹杆218外侧且与螺纹杆218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多个传动杆21e、环绕多个传动杆21e的套筒21d,传动杆21e能够环绕其轴线转动,套筒21d的内壁与多个传动杆21e的外壁螺纹连接,多个传动杆21e的外壁与螺纹杆218的末端螺纹连接,套筒21d能受控转动而带动螺纹杆218转动。
79.如此,可通过转动套筒21d带动传动杆21e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218转动。驱动套筒21d转动的部件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用户手动操作。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中一者包括插销117,另一者包括与插销117配合的锁芯217,插销117所处外壳形成供锁芯217进出的开口,插销117可受控移动而在锁芯217插入开口的情况下进出锁芯217,锁芯217能够受控在锁止插销117和释放插销117的状态间切换。
81.如此,当锁芯217受控释放插销117后,插销117可以受控移出锁芯217,从而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20处于可分离状态。
82.图9所示的加热不燃烧装置中,插销117上端连接一弹簧118,从而当锁芯217释放插销117时,弹簧118能够将插销117牵引移出锁芯217。
8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介绍的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在第一侧壁1a上同时设置磁吸件、卡扣公件、和滑轨。并且任意一种机械连接结构可以是位于第一侧壁1a上,也可以是位于第二侧壁2a上,可以灵活设定。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触发第一机械连接结构和第二机械连接结构从固定连接状态切换到可分离状态的触发部件(未示出),触发部件包括:按键、指纹识别模块、密码锁中的至少一项。密码锁例如是机械密码锁。即用户按下按键、录入正确的指纹、向密码锁输入正确的密码等方式将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从固定连接状态切换至可分离状态。
8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均是两个加热主体实现可分离的固定连接和可分离的电连接,加热主体的数量不限于是两个,例如存在三个加热主体a、b、c,加热主体a与加热主体b可实现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以及可分离的电连接,加热主体a与加热主体c可实现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以及可分离的电连接。三个加热主体a、b、c尺寸可以相等,也可以是加热主体a的体积略大。三个加热主体a、b、c可以排成一条直线,也可以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置处,等等。
86.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7.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技术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