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香烟的有效成分是烟碱,也就是尼古丁,吸烟时烟碱随着香烟的燃烧产生的大量焦油雾滴进入肺泡后被迅速吸收,烟碱被吸收入血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上,引起类似兴奋剂的陶醉感。这种香烟不仅对吸烟者有害,而且目前证实被动吸烟对不吸烟者的危害更大。为了减少香烟对人体的伤害,市面上就出现了一种香烟的替代品,即为气溶胶发生装置,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主要是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模拟吸烟的感觉,以供戒烟或香烟替代品使用。
3.但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烟雾量是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调节,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雾量是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调节的技术问题。
5.(一)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装置和主机,所述雾化装置可活动的装配于所述主机,且所述雾化装置和所述主机之间通过至少两组导电组件电连接,以使得所述雾化装置按照第一方向与所述主机装配时,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组件中的至少一组电性连通,所述雾化装置按照第二方向与所述主机装配时,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组件中的至少另一组电性连通。
7.可选的,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组件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导电组件插接配合后气路连通。
8.可选的,其中一组所述导电组件设置为中空结构,另一组所述导电组件设置为实心结构。
9.可选的,所述雾化装置内安装有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防护壳、加热丝以及吸油棉,所述加热丝安装于所述防护壳内,且所述吸油棉套设于所述加热丝的外壁面与所述防护壳的内壁面之间。
10.可选的,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装置上且与所述加热丝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机上。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第一正极与所述第二正极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负极和所述第二负极位置相对应。
12.可选的,所述两组导电组件中,仅有一组所述第一正极和所述第一负极均设置在
所述雾化装置的中心线同侧。
13.可选的,所述加热丝设置为两个,且每个所述加热丝均分别与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电性连接。
14.可选的,两个所述加热丝为并联或者沿着所述防护壳的轴线间隔设置。
15.可选的,所述雾化装置设有两个雾化仓,每个所述雾化仓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组件,每个所述雾化组件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电性连接。
16.(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装置和主机,所述雾化装置可活动的装配于所述主机,且所述雾化装置和所述主机之间通过至少两组导电组件电连接,以使得所述雾化装置按照第一方向与所述主机装配时,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组件中的至少一组电性连通,所述雾化装置按照第二方向与所述主机装配时,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组件中的至少另一组电性连通。
19.为了方便理解,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为雾化装置与主机为正插时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将雾化装置旋转180
°
后,即雾化装置与主机为反插时的方向;当用户需要较大烟雾量时,用户只需按照第一方向将雾化装置插接于主机内即可,此时,两组导电组件均处于电性连通状态,在两个导电组件的共同作用下,以输出较大的烟雾量;同理的,当用户需要较小烟雾量时,用户只需将雾化装置旋转180
°
后,按照第二方向将雾化装置插接于主机内即可,此时,仅一组导电组件均处于连通状态,与前述模式进行对比,以输出较小的烟雾量;因此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所需烟雾量进行自主调节,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2.图1是实施例一中雾化装置在第一方向时的仰视图;
23.图2是实施例一中主机在第一方向时的俯视图;
24.图3是实施例一中雾化装置在第二方向时的仰视图;
25.图4是实施例一中导电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实施例一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实施例一中导电组件的剖视图;
28.图7是实施例一中在雾化组件内第一电极组件与加热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实施例二中在雾化组件内第一电极组件与加热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实施例二中两个加热丝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实施例三中雾化装置在第一方向时的仰视图;
32.图11是实施例三中主机在第一方向时的俯视图;
33.图12是实施例三中雾化装置在第二方向时的仰视图;
34.图13是实施例四中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35.图中:1、雾化装置;2、主机;3、导电组件;4、雾化组件;5、防护壳;6、加热丝;7、吸油棉;8、第一电极组件;9、第二电极组件;10、第一正极;11、第一负极;12、第二正极;13、第二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参考图1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是诸如电子烟等形式,当然,也可以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医疗雾化设备等,下文以电子烟形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为例进行阐述,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39.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雾化装置1设置有雾化组件4,具体的,雾化组件4内设有加热组件,其用于雾化雾化组件4内的气溶胶基质(例如烟油、药液等)。当用户在抽吸时,外部的气体会进入雾化组件4的气路结构,以将气路结构内经加热组件雾化的气溶胶基质携带至吸嘴处的吸气孔,以供用户吸食。其中加热组件可以是多孔发热体,其通过毛细作用力吸收气溶胶基质并产热以雾化气溶胶基质。优选地,加热组件可以是多孔陶瓷发热体等,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发热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可以是吸油棉7和发热丝搭配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40.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2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内设有电源和控制电路板,主机2与雾化装置1匹配连接,具体地,雾化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到主机2上。主机2内的电源以及雾化组件4内的加热组件均与主机2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并且在用户抽吸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雾化气溶胶基质,以形成气雾供用户吸食。
41.但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烟雾量是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调节,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42.实施例一
4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

图13所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装置1和主机2,如图6所示,雾化装置1可活动的装配于所述主机2,优选的,雾化装置与主机可以采用插接配合;并且雾化装置1和主机2之间通过至少两组导电组件3电连接,以使得雾化装置1按照第一方向与主机2装配时,至少两组导电组件3中的至少一组电性连通;雾化装置1按照第二方向与主机2装配时,至少两组导电组件3中的至少另一组电性连通;优选的,此时仅一组导电组件电性连通,且与前述导电组件设置位置不同;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导电组件3设置为两组进行举例说明,即雾化装置与主机之间通过两组导电组件3电连接,当雾化装置1按照第一方向与主机2装配时,两组导电组件3均电性连通,当雾化装置1按照第二方向与主机2装配时,仅一组导电组件3电性连通;其中,导电组件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先设计,理论上,设置的数量越多,对应产生的烟
雾量则越多。
44.将第一方向设置为雾化装置1与主机2为正插时的方向,第二方向设置为将雾化装置1旋转180
°
后,即雾化装置1与主机2为反插时的方向,如图1所示,当用户需要较大烟雾量时,用户只需按照第一方向将雾化装置1插接于主机2内即可,此时,两组导电组件3均处于通电连通状态,在两个导电组件3的共同作用下,以输出较大的烟雾量;同理的,如图3所示,当用户需要较小烟雾量时,用户只需将雾化装置1旋转180
°
后,按照第二方向将雾化装置1插接于主机2内即可,此时,仅有一组导电组件3处于连通状态,而另外一组导电组件3处于错开状态,无法实现电性连通,与前述模式进行对比,以输出较小的烟雾量;因此综上,采用本技术的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所需烟雾量进行自主调节,提高用户体验感。
4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组件3包括:相配合的第一电极组件8和第二电极组件9,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组件8设置于雾化装置1上且与加热丝6电性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组件9设置于主机2上。
46.其中,第一电极组件8包括: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第二电极组件9包括:第二正极12和第二负极13,第一正极10与第二正极12位置相对应,第一负极11和第二负极13位置相对应;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进行装配时,每个第一正极10与每个第二正极12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每个第二负极13与每个第二负极13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4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至少两组导电组件3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导电组件3插接配合后气路连通,具体的,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正极10、第一负极11、第二正极12以及第二负极13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形成气路通道,优选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均设置为电极钉,第二正极12和第二负极13为管状电极;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进行装配时,每个第二正极12插入对应的第一正极10的中空结构内,每个第二负极13插入对应的第二负极13的中空结构内。此时,两者配合在保证雾化装置1与主机2导电性能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主机2为雾化装置1提供雾化所需的空气,并且进一步增大气流量,保证空气流动更为通常和稳定,不会因为元件间的误差而影响气流。
4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组导电组件3中,仅有一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均设置在雾化装置1的中心线同侧,另一组第一正极10的中心和第一负极11的中心在雾化装置1的中心线上,如图2所示,第二正极12与第二负极13亦采用上述排布方式,故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4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用户需要较大烟雾量时,用户只需按照第一方向将雾化装置1插接于主机2内即可,此时,两组导电组件3均处于通电连通状态,即两组内的第一正极10均与第二正极12电性连接,第一负极11均与第二负极13电性连接;在两组导电组件3的共同作用下,以输出较大的烟雾量;同理的,如图2和图3所示,当用户需要较小烟雾量时,用户只需将雾化装置1旋转180
°
后,按照第二方向将雾化装置1插接于主机2内即可,此时,仅有一组导电组件3均处于连通状态,而另外一组导电组件3处于错开状态,也就是说,此时,设置于中心线同侧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无法对应,处于错开状态,因此与前述模式进行对比,以输出较小的烟雾量;综上,采用本技术的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所需烟雾量进行自主调节,提高用户体验感。
5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雾化装置1具有密封导电组件3中空结构的密封部,该密封部可由但不限于由密封硅胶构成。在雾化装置1与主机2未进行装配时,密封导电组
件3的中空结构由密封部所密封;并且在雾化装置1和主机2进行装配时,密封部可由进气电极所插入并保持紧密地包围进气电极。通过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不管是在使用前还是使用中,意外渗出到导电组件3上方处的烟油可以被密封在雾化装置1内。同时,也可以避免雾化装置1中的气体反流或渗出到雾化装置1与主机2之间的缝隙中或其它非期望的部位。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雾化装置1内安装有雾化组件4,雾化组件4包括:防护壳5、加热丝6以及吸油棉7,加热丝6安装于防护壳5内,且吸油棉7套设于加热丝6的外壁面与防护壳5的内壁面之间;其中,发热丝编织成网状结构,弯折呈中空桶状结构,以便一方面被雾化形成的烟油可以经由发热丝向出气管流去,另一方面被凝结成的烟油亦可以经由中心处回落,直至被底部吸油槽回收;而吸油棉7则包裹于发热丝的外壁面上,防护壳5靠近吸油棉7的一侧开设有进油孔,以使得存放于油仓(即存放于防护壳5外壁面与雾化装置1的壳体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腔)的烟油可以经由进油孔流入吸油棉7内,以将吸油棉7内充满烟油,此时,在高温加热丝6的作用下,以将烟油点燃使其雾化为烟雾,最后经由出气管流出,直至被吸入烟嘴内,经由出气通孔流入用户口中。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加热丝6设置为两个,且每个加热丝6均分别与其中一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电性连接,优选的,两个加热丝6为并联。
53.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一个雾化组件4的防护壳5内设置两个并联的加热丝6,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正向插接时,两个加热丝6同时工作,以输出较大的烟雾量,而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反向插接时,仅一个加热丝6工作,以输出与前述相比较小的烟雾量,以满足用户需要。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用户快速完成雾化装置1与主机2的正插与反插操作,优选的,在雾化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提示箭头。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2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导电组件3内的空气流通动作的咪头,主机2内还设置有咪头安装座,咪头安装座的材质优选为硅胶,咪头固定在咪头安装座内,咪头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具体的,电源可以为加热组件供电,导电组件3与咪头气路连通,从而实现咪头可以对导电组件3内部气流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产生电气参数的变化,输出感应信号传导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根据该感应信号来控制加热组件的供电,从而可以在使用者通过吸嘴吸烟时控制电源为加热组件供电,将烟油雾化,在使用者停止吸烟时停止为加热组件供电,使得加热组件停止发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电组件3与进气电极的配合使得气流更加的汇聚,使得咪头感应气流更灵敏准确。
56.实施例二
57.如图8和图9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区别在于,两个加热丝6沿着防护壳5的轴线间隔设置,优选的,如图7所示,两个加热丝6为套设连接,且两个加热丝6之间设有间隙,以免进行热传导;具体的,设置于外层的加热丝6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其中一组第一正极10与第一负极11电性连接;而设置于内层的加热丝6的两个引脚则分别与设置于中心线同侧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电性连接;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正向插接时,两个加热丝6同时工作,以输出较大的烟雾量,而当雾化装置1与主机2反向插接时,仅设置于内层的加热丝6工作,以输出与前述相比较小的烟雾量,以满足用户需要。
58.实施例三
59.如图10

图12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区别在于,其中一组导电组件3设置为中空结构,另一组导电组件3设置为实心结构;具体的,将两个中心落在雾化装置1的中心线上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设置为中空结构,而将设置于中心线同侧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设置为实心结构,也就是说,雾化所需的空气由两个中心落在雾化装置1的中心线上的第一正极10和第二负极13提供,而设置于中心线同侧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仅具有为加热丝6供电的能力,由于两个加热丝6均设置于一个雾化组件4内,同样可以实现雾化量的转换。
60.当然也可以在设置于中心线同侧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上增设可拆卸连接的隔离件,优选的,采用隔离帽的设计,当需要输出较大烟雾量时,只需扣合于实心结构的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上即可,而当需要输出较小烟雾量时,只需将隔离帽拧下即可,上述操作步骤在无需转换雾化装置1与主机2装配方向的前提下,即可实现雾化量的转换。
61.实施例四
62.如图13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区别在于,雾化装置1设有两个雾化仓,其中,两个雾化仓之间通过密封件进行隔绝,每个雾化仓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组件4,每个雾化组件4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正极10和第一负极11电性连接,每个雾化仓内还可以存放口味不同的药液,以为用户输出不用的口味。
63.本实用新型中的雾化装置1,包括可注液、不可注液的雾化装置1;并且雾化装置1与主机2既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可拆卸式的。雾化装置1可以设置为一次性使用或者重复使用,若采用一次性结构,雾化的液体用完之后可以直接更换,若采用重复利用结构,在药液减少不能达到雾化要求时,可通过注液孔向内添加药液,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主机2和雾化装置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相关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6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7.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9.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