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器、导液雾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器、导液雾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导液雾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雾化器的导液雾化组件用于对雾化液体进行引导流出并加热雾化,以产生雾化蒸气。导液雾化组件包括导液件和雾化件,导液件缠绕于雾化件的外周壁,使雾化液体通过导液件引导至与雾化件对应的位置进行加热雾化。
3.然而,传统的导液雾化组件,若导液件缠绕于雾化件的外周壁过松,则雾化件与导液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差,使导液雾化组件的加热雾化效果较差,且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若导液件缠绕于雾化件的外周壁过紧,则雾化液体不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使雾化件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热雾化效果较好、可靠性较好且不易干烧的雾化器、导液雾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7.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
8.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
9.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
10.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
11.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等于所述导液件的长度的0.3~0.7。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等于所述导液件的长度的0.5。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雾化发热丝。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的步骤包括:
16.将所述导液件穿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
17.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步骤具体为:
19.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
转包裹预设长度,且在所述导液件每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卷绕一周的过程中对已卷绕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导液件的部分进行按压。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的步骤具体为:
21.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且在所述导液件每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卷绕一周的过程中对已卷绕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导液件的部分进行按压。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为导油棉带或导油棉条。
23.一种导液雾化组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
24.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导液雾化组件。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6.1、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
27.2、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一实施例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30.图2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1的示意图;
31.图3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3的操作示意图;
32.图4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5的操作示意图;
33.图5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9的操作示意图;
34.图6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11的操作示意图;
35.图7为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03a的操作示意图;
36.图8为采用图1所示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发热体
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爆炸示意图;
38.图10为图9所示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本技术提供一种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
43.上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44.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45.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46.一实施例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导液雾化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导液雾化组件用于引导雾化液体,并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进一步地,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47.s101,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
48.同时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发热体20和导液件30。进一步地,在提供发热体20和导液件30的步骤时,可以同时准备好定位治具40,以提高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效率。
49.s103,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
50.同时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将发热体20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40,即将发热体放置于定位治具,使发热体定位于定位治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发热体插设于定位治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雾化发热丝,即发热体为发热丝圈,发热体套接于定位治具上,使发热体定位于定位治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治具为柱状杆体结构,以便发热体更好地套接于定位治具。
51.s107,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
52.同时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使导液件的第一端定位抵接于发热体,避免导液件的第一端与发热体相对移动的情形,即避免了导液件在后续包裹于发热体的过程中相对于发热体走位的问题,进而使导液件能够更好地旋转包裹于发热体。
53.s109,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
54.同时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得到第一旋转包裹部,如此在第一旋转包裹操作过程中,导液件受第一拉力作用张紧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如此使导液件较好地包裹并贴合于发热体的周壁。
55.s111,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
56.同时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得到第二旋转包裹部,如此在第二旋转包裹操作之前,导液件受第一拉力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如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均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导液件受第二拉力沿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加上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紧力大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紧力,进而使导液件可靠地包裹于发热体的周向,使包裹于发热体呈“内松外紧”的效果,起到控制导液件进液平衡的效果,这样不仅使导液件可靠地包裹于发热体,而且使雾化液体能够可靠地进入导液件与发热体抵接的部位,使雾化液体可靠地储存于导液件卷绕于发热体的部位,避免出现发热体干烧的情形,提高了导液雾化组件的可靠性。
57.上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
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即使导液件更好地储存雾化液体,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58.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液体可以是烟油或药液或其他雾化液体。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等于所述导液件的长度的0.3~0.7,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具有足够的雾化液体导入并与发热体接触加热,避免了导液雾化组件出现干烧的情形,同时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长度较为适中,进而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更好地对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进行包裹压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等于所述导液件的长度的0.5,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长度较为适中,同时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更好地对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进行包裹压紧,且避免了导液雾化组件出现干烧的情形。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的步骤包括:如图7所示,s103a,将所述导液件穿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安装间隙22,以便导液件能够较好地包裹于发热体上;s103b,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部,使导液件的第一端定位抵接于发热体,避免导液件的第一端与发热体相对移动的情形,同时使导液件更好地包裹于发热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的安装间隙为所述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进一步地,将所述导液件穿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导液件穿设并贴紧于所述发热体的导电部20a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20b之间,即将所述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引脚并贴紧于发热体,使导液件后续能够更好地包裹于发热体,同时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作用于导液件的雾化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为发热丝圈,使导液件后续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过程中较为平整。
61.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部的步骤具体为: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从安装间隙对应的位置向第一端的方向按压导液件并使导液件包裹贴紧于发热部,同时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定位于所述发热部,使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均抵接贴紧于发热部,并使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部,如此使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可靠地包裹于发热部,避免了导液件在卷绕过程中相对于发热体打滑的问题。
62.进一步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
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均匀旋转包裹预设长度,使导液件以均匀包裹于发热体的周向。
63.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导液件与安装间隙对应的位置定义为包裹操作分界线,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为初包裹导液件,穿设于安装间隙另一侧的所述导液件为后包裹导液件。进一步地,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从安装间隙对应的位置向第一端的方向按压导液件并使导液件包裹贴紧于发热部,同时将穿设于安装间隙一侧的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定位于所述发热部的步骤具体为:将初包裹导液件从安装间隙对应的位置向第一端的方向按压导液件并使导液件包裹贴紧于发热部,同时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定位于所述发热部。进一步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均匀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后包裹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后包裹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均匀旋转包裹补充长度,且后包裹导液件部分包裹于初包裹导液件,即在初包裹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基础上继续包裹有后包裹导液件,使初包裹导液件可靠地包裹贴紧于发热体。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长度等于补充长度与初包裹导液件的长度。后包裹导液件分别包裹于部分发热体的周壁及导电部。
64.可以理解,第一拉力可以是恒定的拉力,也可以是变化的拉力。同理,第二拉力可以是恒定的拉力,也可以是变化的拉力。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拉力为恒定的拉力,第二拉力为变化的拉力,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指的是第二拉力的最小值大于第一拉力;若第一拉力为恒定的拉力,第二拉力为恒定的拉力,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若第一拉力为变化的拉力,第二拉力为恒定的拉力,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指的是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的最大值。若第一拉力和第二拉力均为变化的拉力,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指的是第二拉力的最小值大于第一拉力的最大值。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包括n层供油内层以及i层导油外层,其中n和i均为大于1的整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得到n层供油内层。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得到i层导油外层,即i层导油外层共同包裹于n层供油内层。在本实施例中,n层供油内层的各层之间的层间压力相等,i层导油外层的各层之间的层间压力相等,且相邻两层的供油内层之间的压力小于相邻两层的导油外层之间的压力,即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
66.为提高导液雾化组件的供液的灵活性,同时使n层供油内层更好地包裹于发热体,在其他实施例中,n层供油内层的各层之间的层间压力不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1层到第n层的供油内层的层间压力逐渐增大,即n层供油内层的层间压力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且供油内层的最大层间压力小于相邻两层的导油外层之间的压力,使雾化液体在n层供油内层的不同层之间具有不同的供液性能,进而提高了导液雾化组件的供液的灵活性,提高导液雾化组件的供液的灵活性,同时使n层供油内层更可靠地包裹于发热体。在本实施例
中,第1层到第n层的供油内层的层间压力逐渐增大,第n+1层到第n+i-1层的导油外层的层间压力保持恒定,即i层导油外层的层间压力保持恒定。
67.进一步地,将所述导液件穿设并贴紧于所述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且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的一侧的长度为7mm~12mm,使穿过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的一侧的导液件更好地卷绕抵接于发热部的外周壁上,同时避免导液件在卷绕包裹于发热体时压弯导电部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导电部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部之间的一侧的长度为8mm。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且在所述导液件每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卷绕一周的过程中对已卷绕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导液件的部分进行按压,即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过程中,同时对已卷绕的导液件的外周壁进行按压,亦即是在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且在包裹过程中同步对已卷绕的导液件的外周壁进行按压,也即是说,在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操作步骤过程中采用边包裹边定位压紧的方式,避免了已卷绕的导液件松开或相邻两圈的导液件之间贴紧效果较差的问题,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卷绕得到的导液件较为平整。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且在所述导液件每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卷绕一周的过程中对已卷绕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导液件的部分进行按压,即在进行第二旋转包裹操作过程中,同时对已卷绕的导液件的外周壁进行按压,亦即是,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且在包裹过程中同步对已卷绕的导液件的最外侧的周壁进行按压,也即是说,在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的操作步骤过程中采用边包裹边定位压紧的方式,避免了已卷绕的导液件松开或相邻两圈的导液件之间贴紧效果较差的问题,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卷绕得到的导液件较为平整。
70.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卷绕体驱动定位治具旋转,使定位治具相对于工作台面转动,而第一拉力的驱动源相对于定位治具静止。在本实施例中,卷绕体可以为旋转电机或气缸。进一步地,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和第二旋转包裹操作过程中,同时通过按压体对已卷绕的导液件的外周壁进行按压。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体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可以理解,按压力可以为按压气缸。
71.当第一拉力保持恒定时,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时,卷绕体的输出转速越大,定位治具对导液件的卷绕的转速越大,且按压体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则相邻两层供油内层之间的层间压力越大。进一步地,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加速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即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加速包裹于发热体的周向预定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形成n层供油内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拉力保持恒定时,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时,卷绕体的输出转速越大,定位治具的卷绕导液件的转速越大,且按压体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则供油内层的张力
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使相邻两层供油内层之间的层间压力越大,使雾化液体在n层供油内层的不同层之间具有不同的供液性能,进而提高了导液雾化组件的供液的灵活性,提高导液雾化组件的供液的灵活性,实现更好地供液,并使导液件的包裹的精度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且可控,容易实现自动化包裹操作,同时使n层供油内层更可靠地包裹于发热体。
72.可以理解,对于不同材质或柔软度的导液件,相邻两层供油内层之间的层间压力不同,以满足适配的进液要求。例如,根据不同柔软度的导液件,设定不同的加速系数,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时,使卷绕体输出不同转速变化的加速度,进而使定位治具对导液件的卷绕的转速的加速度不同,且按压体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则对应的相邻两层供油内层之间的层间压力不同,提高了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适用性,且更容易适合自动化卷绕导液件的需求。
73.可以理解,对于同一材质或柔软度的导液件,为使供油内层具有不同的吸液能力,以满足适配的不同的进液要求,例如,根据不同的供液要求,设定不同的加速系数,在进行第一旋转包裹操作时,使卷绕体输出不同转速变化的加速度,进而使定位治具对导液件的卷绕的转速的加速度不同,且按压体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则对应的相邻两层供油内层之间的层间压力不同,提高了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的适用性,且更容易适合自动化卷绕导液件的需求。
7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为导油棉带或导油棉条,使导液件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为导油棉带。
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所述发热体插套于定位治具,以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提供一导液件;然后将所述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安装间隙,即将所述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导电引脚并贴紧发热体的外周壁,且导液件穿过发热体的长度为7mm~12mm;然后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即使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均匀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其中预设长度等于导液件长度的0.3~0.7;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即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大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包裹于发热体的外周壁的导液件呈“外紧内松”的状态,以使导液件能够储存较多的雾化液体,同时雾化液体通过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外周壁导液进入,达到较好的进油平衡效果,实现较好地进液。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例如,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和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均为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的顺时针方向,亦即是在俯视于定位治具方向上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的顺时针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将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安装于雾化座的雾化孔内,雾化座还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与雾化孔连通,使通过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外周壁导液进入,进而使导液雾化组件能够对雾化液体进行导液和加热雾化。
7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导液雾化组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进一步地,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以第一拉力
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
77.上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过程为: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7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液雾化组件10包括导液件30和发热体20,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液件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旋转包裹部32和第二旋转包裹部34。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卷绕包裹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外周壁,即第一旋转包裹部通过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的第一旋转包裹操作形成第一旋转包裹部。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沿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环绕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卷绕包裹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即通过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的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第二旋转包裹部。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的张紧力大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的张紧力,使第二旋转包裹部更好地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部。由于第一旋转包裹部的张紧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部的张紧力,即第一旋转包裹部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部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部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部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部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79.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与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第一旋转包裹部与第二旋转包裹部可靠连接,同时使第二旋转包裹部更好地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件为导液棉带或导液棉条。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为导液棉带,使导液件具有较好的导液性能。
8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的周长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的周长,使第一旋转包裹部可靠地包裹于雾化件,同时使雾化液体可靠地进入第一旋转包裹部与发热体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的周长等于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的周长,在更好地避免发热体干烧的情形的基础上,使第二旋转包裹部更好地将第一旋转包裹部压紧并卷绕包裹于发热体。
81.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20包括导电部20a和发热部20b,导电部20a包括第一导电部202和第二导电部204,所述发热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发热部用于在导电时产生热量,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包裹抵接于所述发热部的外周壁,使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传导至第一旋转包裹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用于外接导电。
82.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20b呈螺旋状,使发热体在横向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发热体的结构较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部不仅限于呈螺旋状,还可以呈长方体状或其他形状。
8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第一导电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发热部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第二导电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发热部连接,使发热部分别与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延伸部平行设置,使发热体的体积较小,同时使发热体的结构较紧凑。
8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与所述发热部之间存在安装间隙22,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穿设于所述安装间隙,且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卷绕包裹抵接于所述发热部,且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还包裹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延伸部。所述第二旋转包裹部卷绕包裹抵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部,使第一旋转包裹部在对发热部进行包裹时穿过安装间隙,并将第一导电延伸部夹紧于相邻两圈第一旋转包裹部。
85.如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雾化器5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液雾化组件10。进一步地,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将所述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将所述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所述发热体;以第一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拉力大于所述第一拉力,所述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
86.上述的雾化器,雾化器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制造过程为: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87.如图9至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50还包括雾化座60,雾化座开设
有相连通的雾化孔62和进液孔64,导液雾化组件设置于雾化孔内,且导液雾化组件与进液孔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液体通过进液孔流入雾化孔内,使雾化液体通过导液雾化组件进行导液和加热雾化。进一步地,雾化器还包括油杯件,油杯件内形成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雾化液体,雾化座位于储液腔内并与油杯件连接。储液腔与进液孔连通,使雾化液体通过进液孔流入雾化孔内。
8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89.1、首先提供发热体和导液件;然后将发热体定位设置于定位治具;然后将导液件的第一端抵接贴紧于发热体;然后以第一拉力作用于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导液件沿发热体的周向旋转包裹预设长度,完成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然后以第二拉力作用于所述导液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导液件沿所述发热体的周向继续旋转包裹,完成第二旋转包裹操作,形成导液件包裹于发热体的导液雾化组件结构;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包裹方向相同,且第二拉力大于第一拉力,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如此制造得到的导液雾化组件的导液件为外紧内松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容易通过导液件导液至与雾化件抵接加热的位置,避免出现干烧的情形。
90.2、由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小于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张力,使第二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能够可靠地压紧包裹于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的表面,进而使第一旋转包裹操作的导液件可靠地抵接于雾化件,避免了导液件连接于雾化件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使导液件与雾化件之间的接触效果较好。
9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